「我們堅持品質,堅持讓您的人生更好。」
#⃣ 誰適合看?
不管你是在專業生涯打拼的專業人,帶領團隊的主管,或是自行創業的經營者,我覺得都很值得看。因為這世界對於專業或創業,主流價值都是「成長」,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停?為什麼停?停下來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什麼?停下來,是為了堅持什麼?有什麼比「成長」更重要的價值?
專業發展感到疲倦,你該繼續突破自己還是應該找個機會休息?當每個人都告訴你應該多跑幾個點、多發展幾個項目、多到幾個地方支援時,這本書報導的企業各面向,都很值得你參考。
#⃣ 為什麼「營業額成長」不是最好的答案?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就是想告訴大家,整個商業界,不管是媒體、從業人員或投資人,都迷信「不斷的成長」,我們喜歡看營收年增率、稅後盈餘年增率,每年都有 10% 以上成長的,才是模範公司!就連醫院的 KPI 也一樣,今年作得到,明年就直接上調 10%。成長就是一切、成長就是全部。
但我們都知道,要每年成長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大盤指數,或甚至全人類的 GDP,也不是年年向上。義無反顧追求成長,甚至不擇手段時,會有下列弊端:
⛔為了每年都成長,今年即使可以做到 30%,我們也先做 10% 就好。
⛔為了每年都成長,明明情況不允許,為了帳面好看,只好把假成長的代價,化整為零塞到各個角落去,總之做出 10% 就是。
⛔為了每年都成長,公司不再能堅持創業的初始價值,無法看得長遠,只希望每季都達標,採取許多殺雞取卵的手段。
即使任何在大公司待過的人,都很清楚知道這些問題,但年復一年,這世界還是瘋狂地追求成長。創業就是要變連鎖,連鎖後就是擴大,擴大以後就是上市,上市以後就是變成跨國公司,擴展到全世界。
除了成長之外,企業可以經營得更有價值,本書就是去定義並找出這些「刻意抗拒成長」的企業,作者稱之為「小巨人 (small giants)」,並觀察他們的特色、追蹤他們的狀況、分析他們的困境,歸納出另一種吸引人的企業價值。
#⃣ 小巨人的特色
本書所介紹的企業,有以下特色:
✅為了堅持自己的價值,不被主流的「成長」概念牽著走,經營權與股權幾乎都在創辦者手上,也幾乎都不上市。只有如此,才能堅持。
✅為了堅持自己的價值,公司即使有機會成長,他們也會思考「這是不是我要的成長」,然後才擴張。並不是有擴張機會就會衝。
✅雖然堅持的價值各異,但大致上都跟「人」有關。希望提供高品質有特色的服務;希望員工過著合理的生活;希望實踐創辦人的理想;希望企業經營能讓過程中影響的每一個人,都變得更好,包括:員工、主管、創辦團隊、供應商、消費者、在地居民。
「對我來說,這些創業家之所以表現傑出,是因為他們專注在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上。我的意思是,他們心裡非常清楚,生命必須盡所能地追求某些東西,例如有趣的挑戰、友情、憐憫、希望、親密、社群、目標感、成就感等,他們也依此想法組織自己的事業,讓他們以及共同合作的人們,都能體驗這些美好事物。」
這些堅持,當然也是代價換來的。在本書中也提到許多例子:
▪因為成長前景不明,無法獲得大額貸款與資金。
▪在時代大好時,因為堅持品質,無法迅速吃下市場。
▪因為價值往往是創辦人的價值,當創辦人年事已高,不管是尋找接班人,還是要出售,都相對困難。接班人不見得能延續創辦人的理念,出售給大財團後,企業文化更是瞬間消失。這沒有對錯,畢竟生存還是首要。
#⃣ 自己的反思
在新思惟創立之前,我也曾經認為,應該窮盡一切辦法,持續讓營業額增長,經營團隊最重要的,就是在大量工作出現前,準備好相關的人與資源。
但連續成長了一陣子,我們終究必須面對一個問題:「當擴張與品質必須選一個的時候,你會選什麼?」
我們最終選了「品質」。因為,如果不能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作教學,那出來創業辦課程就沒意思了。
也因此,本書對各家企業的選擇、描述、後續,甚至如何面對時代變遷,對我很有幫助。即使今天不是創業,而是繼續做研究的醫療工作者,本書在「價值內求,以及相對應你該注意的事項」部分,寫得很好。
#⃣ 新思惟國際
我們很小,也不是書中所謂的小巨人,但在堅持課程品質、堅持想要的人際關係等領域,我們的確努力經營著。
如果您在研究、演講、簡報、個人品牌等領域有需求,也想看看在匿名回饋與具名心得都受到參加者肯定的課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歡迎點擊下方的「近期活動」連結。
其中,剛開放報名的《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將教您如何在網路上以您既有的「專業」產生品牌,親手做出適合自己的網站,並學會各種在網路上生存的重要觀念與技能。
我們堅持品質,堅持讓您的人生更好。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這堂課將帶給你:
- 網路效益:全新與世界直接連結的方式
- 平台解析:數據分析與實戰歸納
- 進階應用:辦活動、教小孩、新領域實例與拆解
- 互動實作:從無到有做出自己的部落格
- 遊戲規則:酸民、法律、著作權等艱難狀況應對
- 內容形式:該寫什麼?效益分析及實用建議
- 專業強化:不同業務型態的實際應用與成功關鍵
#⃣ 專業人士經營網路的成功案例
▪獲跨國企業邀請擔任醫療數位策略顧問|感染科醫師
▪「工礦衛生技師」搜尋排名第一|職業醫學科醫師
▪以部落格參加創新教學競賽獲第一名|腎臟科醫師
▪受邀至醫學會分享部落格經營經驗|泌尿科醫師
▪「專業」結合「職涯」出書成作家|精神科醫師
▪經營不到 2 年瀏覽人次突破 50 萬|牙科醫師
🔥 用網路,打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 將實戰歸納的經驗,2019 最後一班。
🔹 11/30(六)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
精神科 反思 心得 在 黃尹青的珠寶時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工作的重點有些不同。講說的部分,正式招生開課。寫字的部分,同時在進行好幾本書。這本是今年出版的第一本,雖然我的篇輻只佔了1/10。
這是近年我參與得很歡喜的事,因為實現了我把珠寶放到文學和藝術的場域來談的心願。
前年12月,我應邀到台北醫學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人文與藝術」講座演講,講題是「放閃的人生」,主要藉著珠寶故事和年輕學子溝通,不要囿於對珠寶的刻板印象,錯失和它認識的機會,它會在人生重要時點閃耀著,而且其中最珍貴的是愛恨情仇。
演講內容後來被整理成文字,再經我裁剪,被收錄在「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一書。這是一系列的書,從2015年開始的「給未來醫生的六堂人文課」、「 跟著大師品人文」 ….., 這本是第5冊,據說暫時也會是最後一本。
拿到書後,迫不及待讀它。感動,甚至掉淚。在導演林正盛說他因為拍紀錄片接觸自閉症孩子的反思中;在作家鍾文音照護母親走完人生且在文學中得到力量的歷程中;在作家劉克襄談年輕人壯遊的故事中;在精神科醫生吳佳璇總往災難處去的「浪人」生涯中。還在建築學者李清志和作家黃麗群的娓娓道來中,找到重遊京都和必去金澤的理由。詩人張錯談外貿瓷、人文藝術中心主任鄭穎從文物談生活的風雅、音樂創作者雷光夏和林強聯手說電影配樂,對我都是擴大視野的學習引導。
大推這本書,不只是因為有我和珠寶,而是貫穿全書的心得:在諸多陌生的領域,藏有動人且具啟發性的點,等著我們放開胸懷去看見。
至於想聽我把珠寶放到藝術的場域談,可以考慮我八月開的課「從藝術視角看珠寶」。
報名連結 http://bit.ly/2ELgRSm
精神科 反思 心得 在 林日曦 Lam1H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幾日有人Tag我問:《果籽》溝《黑紙》做《墨子》有冇得諗?
Um...我覺得功夫加足球溝埋嚟做瀨尿牛丸會比較彈牙。
【散播果籽 栽種品味 - 徐緣】
果籽 網站:as.appledaily.com
「怎樣才是一份好副刊?」
自三個月前受命執掌《蘋果日報》副刊,我一直反覆思考這個問題。溯本求源,我嘗試從歷史中尋找靈感。有說華文報紙的副刊源於光緒十二年的《字林滬報》,當時為與競爭對手《申報》抗衡,編纂副刊《玉琯鐫新》,收錄古詩文詞,開中國報業文藝副刊之先河,業界爭相仿效。早年副刊不受重視,曾有「報尾巴」、「報屁股」等衊稱,寓意無甚內容、無關重要。但一場五四運動,改變了副刊的社會地位。
五四時期的四大副刊 ——《晨報》的〈晨報副鎸〉、《民國日報》的〈覺悟〉、《京報》的〈京報副刊〉及《時事新報》的〈學燈〉,成為新思想的孕育地,致力宣揚反封建思維,提倡西方民主思想,也有李大釗等人倡導馬克思主義,引發公民對社會及政體的反思。啟發政治覺醒外,副刊亦推進新文學發展,刊載各式白話小說、詩歌和劇本,並透過繙譯西方文學及自然人文科學著述,向國民介紹海外的新知識、新觀點,擴闊讀者視野。
鑑古思今,我認為一份優質的副刊,應該能啟發大眾思維,弘揚新知,推動社會文化上的議題設定。當中的選材與取態反映其品味,進而影響整份報紙的形象。以此為目標,蘋果全新副刊追求內容上有「質」與「格」的提升,我相信有深度的題材不一定趕客,透過深入淺出的處理,加上趣味包裝,深刻議題也能廣論,專門知識亦可普及。
《蘋果日報》以本地為根,在雞蛋與高牆之間,一直站在雞蛋一方,固守香港正被收窄的言論空間,故其副刊亦應循此方向,捍衞文化多元,讓各界別的弱勢族群,能借《蘋果》的龐大平台發聲,抗衡各路文化霸權。本土關懷題材當不能缺,但我更重視內容如何連繫世界。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惟現今特區政府太強調認識及懷抱祖國,忽略鼓勵大眾放眼世界,我認為是錯誤一着。曾幾何時香港藉着東西文化薈萃的獨特城市定位,在軟實力上領導亞洲。環球視野,是重要競爭優勢之一。我心目中的副刊,正是要成為連結本地與國際的文化橋樑。
今天誕生的全新蘋果副刊,取名「果籽」,寓意蘋果內藏的新生命,由副刊仝人在過去三個月嘔心瀝血細意培植,冀能孕育知識、栽種品味。〈果籽〉的欄目種類比以往更廣,每日輪替刊出,各版有清晰信念與定位,接通普世價值。
旅遊籽
推廣深度旅行,從外國與本地遊蹤體驗文化;追源尋味,往原產地探究各類商品食材的物種起源與演變,也會介紹義工之旅、生態旅遊等新興潮流。
扮靚籽
以宣揚美麗真義為本,報道各類美容時尚資訊。用求真精神、科學角度研究化妝護膚用品,不鼓吹整容文化,找正常身高的素人作示範模特兒,破除坊間對美的曲解與誤導。相信真正的美,源於內心。
飲食籽
介紹美食珍味,亦論淡食素餚;培養識食文化,分享煮食技巧;推廣惜食精神,精製搵食地圖。舌尖上的品味,由閱讀開始培養。
汽車籽
內容設計以愛車人導向,在傳統車訊介紹與新車試駕外,另設駕駛相關的專題報道,訪問車壇的核心人物與無名英雄,評論政府運輸署制度,深研引入外國技術的限制,研究智能城市與未來運輸系統。座駕的事,一籽無遺。
科技籽
緊貼科技最新資訊,火速分享試用心得。為增添報道趣味,資深科技版記者組成Gadget Guy特別評論團,代入不同用家心態,提供最直接最抵死的評測意見,或作針鋒相對的矛盾對決辯論。
男潮籽
搜羅各類男士潮流訊息,培養一眾型男宅男潮男頹男的生活品味。
親子籽
反對怪獸家長文化,推動健康親子互動,每周介紹一家大小周末好去處、優質童書與精選玩具。養兒育女,不是起跑線的爭奪,而是賽道上的支援與打氣。
寵物籽
宣示動物生命的可貴,探討其應有權利,介紹大小奇趣動物,報道棄置領養的悲喜個案,訴說人寵之間的真情故事。至善無分大小,人與動物皆應以同理心共處。
文化籽
涵蓋本地與國際藝術文化題材,藉藝術家、文化人、收藏家的故事,體現世間美學與人文善道。推廣閱讀,為讀者在浩瀚書海領航。另外,不少男性好友知道我改革副刊,都笑問我會否復活風月版。今天我給他們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風月版確會重現副刊,但壞消息是新版並無甚麼肥龍骨精強,取而代之是以文化角度探討情色議題及藝文作品,亦設風月科普,情挑大眾的科學好奇心。
科健籽
藉過癮題材引發大眾對科普的興趣,並增強對養生食療、運動健康的認識。
專題籽
設「舖仔小店」、「音樂入魂」、「一樓一故」三個當然專題。「舖仔小店」專研香港特色小舖,剖析小店背後的人與情,推動港人幫襯弱勢商戶;「音樂入魂」向有理想有熱誠的音樂人致敬,採訪對象未必是當紅歌手樂人,但從他們對音樂的投入與奉獻,可感受到夢想所發出的生命光芒。「一樓一故」則以不同建築物作導引,重溫香港歷史與文化的變遷,反思空間與生活的關係。當然專題以外,亦有每周的浮動題材「胚芽故事」,探討社會各類有意義有深度的專題,果籽面世頭炮的故事,由記者遠赴紐約,帶大家了解及見證美國環保達人Lauren Singer,如何在現今的物質世界,以自創技術與用品實現零垃圾生活,並將此發展為一門環保事業。記者回港後再將所見所聞親身實踐,體驗零垃圾生活在港的施行難易。
在各式內容籽之外,名釆專欄續由名筆坐陣,議論時政,風花說月。〈果籽〉同時開設純網上版的「奇聞」與「Prism」。「奇聞」網羅全球趣味新聞及古怪新知;「Prism」則是網絡相集畫廊,讓攝影及美術愛好者有一個作品分享平台,或將以圖像構建的專題故事公諸同好。
今次的副刊革新不單文字內容作變更,連版面及網頁的設計,也改用全新的簡約風格。影片報道的數量與質量也有所提升,並加強不同動畫種類的應用,更催生果籽吉祥物:周遊列國知識淵博的智者「看透鳥」,以及好奇的「Seed」與「粉果」,配合動畫報道以增添觀賞趣味。〈果籽〉也會開設facebook專頁,主動與讀者互動交流,並收集改善意見和有趣內容。
〈果籽〉的面世,亦是開拓一項嶄新廣告類型的契機。傳統副刊向為廣告集中地,由於牽涉題材多與消費相關,故此內含不少分類廣告與鱔稿。今天香港副刊隨各大報紙走向網上化,廣告形式亦轉為網絡互動,但類型還是跳不出分類廣告與鱔稿的框架,分別以Banner Ad與假扮網上新聞報道的形態呈現。惟這兩類廣告的成效漸受質疑,因為現今消費者都習慣迴避廣告,識破假新聞真宣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這股趨勢,引發近年外國傳媒一種新生網絡廣告類型Native Advertising的興起。
Native Ad與傳統鱔稿近似,在呈現手法上講求視覺設計與傳媒報道的格式盡量相近,猶如報紙內容的一部份。但鱔稿的廣告客戶一般要求盡量隱藏廣告痕迹,亦着緊產品名稱與功能有否在報道內提及。Native Ad則反其道而行,重視內容對讀者的價值多於一切,但會明確標示品牌作為內容贊助者的身份,當中沒有太多的產品介紹,卻對品牌形象的塑造大有助力。簡而言之,Native Ad不怕廣告迴避,因為其邏輯是將廣告化為讀者感興趣的內容,IBM在外國傳媒一系列介紹大數據的專題報道,便是良好一例。大數據是商界趨之若鶩的營運新概念,IBM的相關專才向合作傳媒提供資料,撰寫成不同應用案例,內容中不用多提及IBM的產品與業務,但藉着欄目上一句清晰的「Presented by IBM」,讀者透過文章了解大數據而想找合作夥伴,IBM必然是其第一印象之選。
媒體代理與策劃公司 IPG Mediabrands 於2013年作了一個Native Ad與傳統Banner Ad的成效比對研究,從近五千名受訪者中得出結論,前者廣告效果明顯較佳,觀看Native Ad的人數比Banner Ad多出52%,最重要的品牌好感度和所引發之購買意欲,分別高出9%與18%。鑑於Native Ad功效顯著,外國客戶與廣告公司紛紛研究其相關應用,引致較為保守的傳媒巨擘《紐約時報》,在2014年也引入這廣告類型以拓展收入。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是與Netflix合作,以一則探究美國女子監獄狀況的深度專題,推廣題材相同的劇集《Orange Is the New Black》。這則專題引發社會對女子監獄狀況的關注與討論,是《紐約時報》和Netflix的一場雙贏之作。
Native Ad講求品牌與合作媒體形象的搭配,我冀望〈果籽〉的形象改造,以及題材的多元開發,能為香港締造一個引入Native Ad的傳媒選擇。以《蘋果》的龐大讀者群,加上新聞影片與動畫技術能進一步提升內容吸引度,我相信Native Ad的功效在〈果籽〉的平台上可以大放異彩。優良廣告與優質內容可以融合共生,廣告以往給人那些欺騙與負面的形象,我希望能藉Native Ad的普及得以平反。
〈果籽〉,蘊含着我對改善傳媒與廣告生態的理想使命:為香港人孕育更有質素的報紙媒體,倡導文化知識普及;為廣告業開拓更合人心的宣傳形態,推動網絡廣告發展。感激每位為〈果籽〉誕生出心出力的同事與合作夥伴,抱歉讓捱更抵夜,成為你們過去三個月的生活常態。
2015年3月9日,二十四節氣之驚蟄剛過,進入傳統春耕季節,我們選在此時散播〈果籽〉,盼能為香港這片土壤,種滿品味與文化的果實。
文章連結:http://bit.ly/1FxsF2J
精神科 反思 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我們在進行一個哲學上的辯證;那就是啊,人啊!到底是追求快樂的力量會比較大,還是逃避痛苦的力量會比較大?
那我自己所站的立場,就是當然是追求快樂的力量比較大!因為這是一個生命的本質,是一種創造的驅力。
但是我的朋友喔,他反駁說不是吧!他說逃避痛苦的力量其實是比較大的。
為什麼呢?因為這社會有很多的規範、有很多的禁止,如果我們觸犯了這些部分,我們的自由就會被剝奪,甚至於會失去生命。
所以呢,對人來說因為這些規範,讓我們不去做一些壞事,假如沒有規範的話,其實每個人,都幾乎有可能會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存在。
一時半刻喔,我還有一點難反駁他,一直到我讀到了一個研究,我在這邊也跟你分享。
你也可以透過這個研究想想看,到底之於你的生命是追求快樂,比較能夠讓你達到你想得到的;還是逃避痛苦的力量,到底是哪一個呢?
其實這個究研是瑞典的卡羅琳學院的精神科醫師,馬克.吉塔特.馬西普,他所主導的。
他設計一個實驗,讓受試者坐在一個電腦前面,並且要求受試者,把手指頭輕輕的放在空白鍵上。
而受試者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呢受試者會在銀幕上面,看到四幅畫當中的其中一幅,假設這四幅畫,分別是克利的畫、畢卡索的畫、康定斯基的畫,和馬蒂斯的畫。
那受試者被規定,每一次只要看到克利的畫,就要趕緊按空白鍵,只要能夠看到按下空白鍵,就可以得到一塊錢美金。
這樣的實驗設計,就是「行動」就能夠得到好處,也就是「追求快樂」的動力。
結果呢,實驗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的受試者,只要看到螢幕上面出現克利的畫,就會飛快的按下空白鍵,以獲得一塊錢。
然後同樣的實驗結構,換一個方式設計,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這個方式就是哦,研究人員告訴受試者,就是當剛剛說的那四幅畫,裡面的畢卡索的畫出現的時候,你就要趕快按按鈕。
不過這一次哦,當你按下空白鍵的時候,你不會得到一塊錢;當你按下空白鍵,只是確保你不會被「扣」一塊錢。
所以呢,這樣的實驗設計就是,我行動是為了避免傷害;那這樣的動力就是「逃避痛苦」。
這樣的設計,讓我們因為去做某些事情來避免損失,可是只光實驗設計做出這樣的調整,你知道嗎?大概有三成的人會搞不清楚狀況。
不僅如此哦,多數的參與者,在參與這個實驗的時候,他們避免扣錢按按鈕的速度,要比為了得到錢,而按按鈕的速度來的「慢」很多,而且也常常會沒有按到。
這個部分其實跟我們大腦設計是有關的,我們的大腦的設計,是把我們做任何的動作,跟我們能夠獲得什麼,做一個比較強大的連結;而不是和我們做什麼事情,去避免傷害去做相連結。
所以呢,如果行為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痛苦;事實上,我們在本能裡面,會產生退縮的行為。
「退縮的行為」就是我們的大腦不去做任何的反應,然而這些實驗告訴我們一個結論,就是當我們預期好事情發生的時候,會比預期壞事情發生,更可能付諸行動。
很顯然哦,科學研究的結果支持了我的想法;就是呢,人生追求快樂的力量,永遠會比逃避痛苦來得大很多。
然而談到這裡,我除了很得意,我所在的立場比較正確之外;我更想到很多人面對財務,或者是賺錢這件事情,他們的內在出發點。
我遇過太多人,他們在面對金錢、財物的時候,他們的內在出發點,其實是「逃避痛苦」的;他們害怕自己窮,他們害怕自己失敗。
他們避免自己的生活狀況,跟自己的父母親一樣;所以呢,他們表面上可能很努力。但是呢,總會莫名其妙的跟錢擦身而過。
然而,在他們很努力的學更多賺錢的技巧,跟理財的方法之前,他們應該要先弄懂自己的內在動力,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其實喔,我很鼓勵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在面對真實生活當中,特別是財務的這一塊,你內心的那個小劇場、你內在最深的、最被警示的潛台詞是什麼?
是「追求快樂」,還是「逃避痛苦」?
當你意識到自己做跟賺錢,或者是理財有關的事情的時候,你的內在隱隱然的,都有一個逃避痛苦的聲音,那麼我鼓勵你一定要好好的去正視它。
為什麼呢?就像今天分享的這個實驗一樣。逃避痛苦沒有辦法為我們帶來真正有效率的行為;也就是說,「逃避痛苦」不會讓你真正的變富有。
這樣的思維出發點,可以檢視我們每個人跟錢的關係,還有我們看待錢的內在情緒投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然而你要深刻的去瞭解這一部分,幫助自己培養起富有的體質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
這一門課呢,就是從這個根本的角度出發,讓你能夠重新建立起你跟錢的關係;並且用很具體實務的做法,從記帳開始,一直到學會怎麼樣花錢;你沒有聽錯,學會怎麼樣「花錢」!
綜觀我們的一生,我們花錢的時間,一定比賺錢的時間來的多;很多書籍很多課程教我們賺錢,但是幾乎沒有人教我們怎麼花錢。
其實只要你懂得花錢,把自己跟錢的關係弄好,你會越花越有錢!
我很期待你能夠跟很多朋友一樣,一起加入這一門課程、一起享受富足的人生。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相關的內容跟說明,在我們每一段影片裡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