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全民防疫做的很好 應該秋冬就會開始流行的流感 現在才開始聽到消息~南部托嬰中心出現5人流感群聚!北部婦人本季首例流感重症!
🌟流感跟COVID-19一樣是RNA病毒🦠,容易變異造成全球性大流行。
👉🏻症狀:#突發性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倦怠、流鼻水、喉嚨痛。
👉🏻傳染方式:#飛沫傳染、或接觸傳染,口罩跟酒精仍能有效預防。
👉🏻診斷:鼻咽部快篩或病毒培養。
👉🏻治療:少數有抗病毒藥的病毒🦠,#前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
1️⃣克流感(Tamiflu):一天兩次,共五天
2️⃣瑞樂沙(Relenza):>五歲孩童及成人使用,早晚各吸兩劑,共五天
3️⃣瑞貝塔(Rapiacta):>1個月大嬰兒及成人使用,一針即可。
4️⃣Xofluza(Baloxavir):>12歲以上及成人使用,口服一劑即可,自費。
‼️ #最好的預防方式是打流感疫苗‼️
🙋🏻♂️打完流感疫苗就不會得流感?👩🏻⚕️❌
➡️ #流感疫苗是減少重症,如:肺炎、心肌炎、腦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等,而這些我曾經在105年時小兒加護病房全部都同時看到😓。流感疫苗 #對健康的成年人有70至90%的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至60%的嚴重性及併發症,#並可減少80%之死亡率。
🙋🏻♂️誰是流感重症高危險族群?
👩🏻⚕️:免疫力差的如:小於5️⃣歲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有糖尿病或慢性肺病等患者、接受化療或免疫不全等等患者,更應該接受疫苗預防重症。
🙋🏻♂️可是很擔心流感疫苗的不良反應?
👩🏻⚕️:接種疫苗後可能產生局部紅腫、酸痛、發燒或過敏的情形,大概有百萬分之一的機率會產生週邊神經病變(Guillain – Barre´ Syndrome),因為今年已施打數百萬劑,所以可以預期會有個案發生的機率。但流感每十萬人約有二十人死亡率,相比之下,#施打疫苗仍然利大於弊!
🙋🏻♂️為何每年都要打流感疫苗?
👩🏻⚕️:#疫苗保護力大概4-6個月,大概兩週後產生抗體,所以最好10-11月流感開始流行前打效果最好。
🙋🏻♂️為何打了流感疫苗還是會感冒或得流感?
👩🏻⚕️:因為感冒病毒上百種,並無法預防其他病毒性感冒,且流感病毒易突變,也可能感染不同型別的流感病毒。
以上資料參考疾管署
‼️敝診所公費及自費細胞疫苗已打完,只剩下數量不多的自費GSK流感疫苗。
⚠️年假後,腸胃炎患者又增多囉~大家記得吃飯前一定要洗手喔❣️
Ps.圖片為疾管署公布往年同期流感重症案例
#佳鴻診所
新聞出處:https://heho.com.tw/archives/156401
突發性發燒 在 三歲小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看到這一則新聞被分享入社團,心裡才在想可能又會有一些爭執吧。不過還好,看到留言一面倒的譴責我就覺得安心了。
不過也有幾位可能對於腸病毒不是這麼了解的成人對於這篇腸病毒所引發的隱私權有質疑。
有人也私訊給我『沒顧及個人隱私且謾罵』『可以抱怨私訊但不能公開對方照片』『覺得分享譴責不道德』之類的。
但我自己是覺得會有這樣想法的人大概不覺得『腸病毒』是件嚴重的事情吧。
-
#腸病毒
腸病毒不是單一性病毒,而是多種類似型的病毒統稱。
詳細可以看這衛福部的說明: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FgfRlDl6XxDkuqaOghuNfQ
-
#會怎樣
我簡略文章內中獎後可能的症狀重點:
1.疱疹性咽峽炎: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2.手足口病: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分布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
3.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又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孩子會復原得很快。
4.流行性肌肋痛: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及短暫噁心、嘔吐和腹瀉。
5.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顯白色病灶。
6.發燒合併皮疹: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會出現小水泡。
7.新生兒腸病毒感染: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或嘔吐等,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凝血異常、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
-
#重症
只有出現昏睡、持續嘔吐和四肢抽搐,就要儘速到大醫院就診,因為重症的致死率是1.3% ~ 33.3%。
-
#能預防嗎?
腸病毒目前沒有疫苗能預防。同時也也沒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投藥,都是以症狀治療。
-
#須隔離
腸病毒發病後7天內傳染力最強,且就算好了之後2個月內糞便是還有病毒能持續傳染。所以中獎的患者自我隔離7天,如果一班裡頭有2位中獎則整班停課一周,且大人也會被感染。這也就是為什麼幼稚園和國小對此病症嚴陣以待。
-
#小草也中獎
當初小草中獎的時候是因為發燒喉嚨痛的症狀,到診所後發現口中有小水泡,從一開始的可能到確診。然後他就開始一周的自我隔離了。
隔離好像很簡單對吧?才不呢!我是跟爸媽一同住,所以有爸媽可以幫忙照顧小草,如果不是,那就是我請假顧小孩了。
-
#照顧
在家要幹嘛?玩嗎?是阿~
但是別忘了家裡的小孩還有小花,小花下課回家也要特別和小草隔開,小草玩過的玩具小花就不能玩了。
等到康復後玩具也要做一次的消毒整理。除了小孩的不舒服同時對大人也是折磨。
就因為事主的無知帶出去散播歡樂散播愛還無所謂?也難怪為什麼家長會對腸病毒這麼情緒化了吧~
-
#預防
病原最主要的傳染途徑是腸胃道與呼吸道,所以最主要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小朋友就是吃飯前/回家後洗手囉~
#雖然最後他說打錯是腸胃炎但誰知道?
#腸胃炎也不用出去搬尿布吧
#大家的針對是無知
突發性發燒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蝦咪❗️❗️❗️大人也會得腸病毒😱😱😱😱
別以為只有孩童才會感染腸病毒喔!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腸病毒生存,4到9月為流行高峰,特別是最近剛開學,小朋友到學校便是開始病毒"互相交流" 的時候
腸病毒疫情經常在此時進入高峰期!
腸病毒傳染力強, 大多是與病人分泌物的接觸,例如唾液、痰、糞便或其他黏液。根據衛服部疾管署資料,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潛伏期: 約3~10天
👉👉症狀:
腸胃不適、噁心想吐
反覆發燒3~5天
頭痛、頭暈
嘴巴潰瘍、疼痛、喉嚨痛
肌肉痠痛
手腳長紅色疹子
⭕️手足口病:
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
⭕️疱疹性咽峽炎:
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例多數症狀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腸病毒重症:
極少數的小朋友可能會演變成腸病毒重症喔
記得!!!
三大前兆:持續昏睡、持續嘔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肌躍型抽搐)。
如果持續的意識不佳, 食慾不振, 持續發燒等等症狀請即刻送醫喔
👉👉預防腸病毒的方法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如下:
1. 時常清潔雙手,每次至少要用肥皂沖洗20秒。特別是幫嬰幼兒更換尿布後,一定要記得清潔雙手。
2. 避免用未清洗的雙手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3. 不要與生病的人親吻、擁抱,或是共用水杯及餐具。
4. 時常將容易碰觸到的地方消毒,例如玩具、門把。
5. 小朋友請家長注意活動力與食慾狀態
6.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7. 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突發性發燒 在 安律診所李丞永醫師| 突發性耳聾是一種症狀,依據聽力檢查的 ... 的必吃
突發性 耳聾是一種症狀,依據聽力檢查的結果,說出這個症狀叫突發性耳聾。 發燒也是一種症狀,體溫量出來超過了38度,就叫發燒。造成發燒症狀的原因,可能是肺炎、感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