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的後側頭痛,枕區神經壓迫問題】
昨天有一位患者描述她的頭痛問題,
她說頭痛的部位從後腦勺往上延伸到頭部後側,有時也會疼痛到耳後的位置。
大部分疼痛發作是在打電腦、低頭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而如果嘗試做仰頭動作想伸展,後腦勺的頭痛感反而更明顯。
檢查之後發現她的枕下肌群特別緊繃,有明顯筋結,同時斜方肌與提肩胛肌也有緊繃僵硬的情況,按壓有明顯酸痛感。
因此推測她的頭痛問題可能來自於「枕神經壓迫問題」。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頸因性頭痛問題」的文章,其中在各種頸因性頭痛問題裡,其實有一個類型的頭痛特別常見,那就是「枕區神經壓迫問題」。
▎有種頭痛是枕區神經壓迫
所謂的「枕區神經」,其實不只單一條神經。
而是指枕下(後腦勺下方)的幾條神經群,一般包含了:枕大神經、枕小神經、枕下神經、第三枕神經、耳大神經。
這些神經因為從許多肌肉之間穿過,以至於一旦經過的肌肉筋膜組織出現了張力變大、收縮緊繃的情況,神經便會受到擠壓,進而出現抽痛、疼痛症狀。
而當頸椎的角度彎曲改變的時候(轉頭、仰頭、側頭動作),神經受到擠壓的程度增加,於是疼痛現象便會明顯放大。
這是屬於「結構上張力改變」而造成的疼痛問題,因此即便吃了止痛藥物暫時阻斷疼痛訊號,藥效消退之後疼痛問題便又重新找上門來、週而復始。
如果想要達到更持續、更好的療效,勢必需要根本上改變周圍肌肉組織的「張力異常」問題。
▎要怎麼改善這個症狀?
輕度肌肉緊繃造成的問題,疼痛發作頻率較小、疼痛程度也比較輕微,可以藉由熱敷、按摩、伸展,來達到放鬆肌群的效果。
中度以上的肌肉緊繃問題,通常伴有肌纖維僵硬化的問題,觸診上可以摸到「條索樣肌束」,此外按壓局部也會有明顯的酸脹疼痛感。
這種情況則會建議可以使用針具針對異常張力的肌肉筋膜組織進行鬆解、將僵硬沾黏樣的組織團塊放鬆,如此便可以讓異常的張力問題改善。
很多時候造成神經壓迫的張力來源,並不限於單一條肌肉,或是單一關節位置,甚至並不一定只侷限在「枕下頸椎區域」。
因此在治療的時候通常需要思考是否有「更遠端的張力影響原因」,例如:圓肩現象、頸椎大包、聳肩胛骨情形,甚至於站姿與骨盆角度姿態,都需要考慮進去。
#低頭族十個中八個有頸部酸痛問題
#低頭角度對頸椎造成的壓力非常大
#工作半小時一定要起身伸展動一動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落枕 專題 - 岑幸貞註冊物理治療師@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Amy最近沒有更換枕頭,但經常落枕,睡眠質素非常差。每次落枕,肩頸肌肉疼痛,一星期才會好轉一些。 (一) 落枕的原因是什麼?會否引發其他痛症?0:28 (二) 物理治療...
神經壓迫 熱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先說:
瑜珈是全天下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沒有之一)
因為它包含了身心靈的滋潤 以及身體平衡的訓練
對於身體柔軟度 肌耐力以及核心肌群的訓練都是一級棒的
但我在診間看到有些人練瑜伽受傷
因此內心十分心痛
因此我歸納出三個做瑜珈比較容易受傷的動作
給正在練習瑜珈的人參考參考
1。烏鴉式
烏鴉是用雙手腕稱地,因此對初學者來說手腕關節壓力很大,常常會有一些受傷的問題
例如:
手腕關節錯位 手腕韌帶肌腱發炎 腕隧道症候群 網球肘 前臂肌肉過度緊繃 導致 手麻 等等的狀況
簡單來說就是對手腕以及前手臂會有可能受傷的問題
保養治療方式:
運動完多熱敷 多做手臂肌肉的伸展 避免使用過度
或是“減肥”讓手腕壓力不要那麼大
2。 頭倒立式
某些進階瑜伽的人會開始訓練頭倒立式 當然好處我就不多說了譬如腦溢血等等(誤)
好啦這個動作很進階也很醒腦,但要首先注意安全。
首先: 高血壓 血壓過高的不能做
頭頸部有動脈瘤者不能做
頸椎有神經壓迫者不能做
有手麻症狀的不要做
容易有暈眩症狀的不要做很危險
體重太重的不要做
保養治療方式:
平常要矯正自己不良的圓肩駝背姿勢
讓 頭頂頸椎肩膀成一直線
這樣讓你肥大的身軀可以平均分散壓力
和比較不會壓到頸椎神經的通道
或是“減肥”
3。開髖式
有在做瑜珈的大概都夢想自己有一天可以劈腿
.
.
.
.
.
當然不是你想的那種劈腿
因此就要先訓練開髖
但其實人體的結構。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把髖部打那麼開
譬如說:有些人有骨盆前傾 那他髖部根本就OOXX的不可能打得開
或是他本身髖關節的蓋子過少
那就有可能開髖時特別容易拉傷髖關節韌帶
或是他的蓋子天生太多 就這輩子不可能劈腿囉 (其實這樣也好啦)
保養治療方式:
了解自己的身體的極限
不要盲目追尋動作的極致關節角度以免受傷
有拉傷時多熱敷不要勉強練
有受傷記得看醫生
不要自己亂來 或是…
.
.
"減肥"
因為肥胖的人髖關節容易退化
#我就胖👍 怎樣
神經壓迫 熱敷 在 湯士萱物理治療師 Suzanne Tang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久站、久坐都好難受】物理治療師:學會「控制身體」,才不會出現下背痛
網頁好讀版: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2/04/low-back-pain/
純文字版請往下滑👇,
很榮幸受到 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的邀請,與學會合作進行一系列的訪談。
學會非常地用心,特別找了專業的文字工作者、攝影師,協助將我們的專業,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遞給大家。
系列採訪報導,
【跳舞腿變粗?關鍵在肌肉控制力 】https://reurl.cc/V3aAdb
【五十肩】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1/14/physical-therapy-3/
【骨盆底肌】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1/28/physical-therapy-5/
【下背痛】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2/04/low-back-pain/
------------------------------------------------------------------------------
(本文經合作夥伴 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聰明學會控制動作,告別下背痛〉)
標題:聰明學會控制動作,告別下背痛
文/張靜慧
50多歲的吳女士因推重物而導致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壓迫到神經,長年下背痛,嚴重到住院接受牽引治療,出院後一直穿著護腰,然而好景不常,3年後又復發。
物理治療師湯士萱第一次見到吳女士時,她連「坐」這麼基本的動作都無法好好完成,一坐下,痠、麻、痛從下背一路延伸到腿、腳底,站著煮飯也會痛,苦不堪言,每天下午都需要平躺在床上休息半小時。
湯士萱先透過問診、理學檢查等,確定疼痛的來源。「影像上看到的問題不見得是真正造成症狀的原因,要確認是否有其他的疼痛來源,」她解釋。
她發現,吳女士的症狀一部分來自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一部分來自過度活躍及短縮的肌肉。
吳女士的腰椎經常會不受控制地向前彎曲,例如往前彎時,腰沒辦法保持一直線往前彎,或者髖關節、胸椎彎曲時,腰椎就跟著彎曲,造成腰椎與椎間盤負荷過大。
慢性疼痛也會造成某些肌肉過度活躍及短縮,某些肌肉被抑制,這樣的不平衡狀況也會使動作出現更多問題,疼痛不見好轉。
湯士萱替吳女士設計治療性的動作控制訓練,教她控制腰椎,不要不自覺前彎及旋轉。
同時訓練腰椎多列肌、髖關節前側髂肌的收縮能力,協助腰椎在彎曲與旋轉方向的穩定,椎間盤與腰椎關節才不會一直受到推擠,進而壓迫到神經。訓練也包含抑制過於興奮與短縮的肌肉,重新訓練肌肉的協調性;在訓練動作的同時,也要確認神經的狀況、活動度是否良好。
最後訓練最深層的小肌肉,讓它能在對的時間點收縮,以維持關節穩定,預防下背痛復發。
吳女士接受訓練一周後,感覺較有力氣, 兩個月後可以坐1~2小時,做志工站4~5小時,半年後可以到醫院當志工5天4夜,也可以跪地禮佛,甚至在風災後去當志工,協助災民清理家園,完全沒有症狀,終於擺脫下背痛的困擾。療程結束後,吳女士持續保持運動習慣,維持體力與靈活的身體,6年來沒有再復發。
撿東西不能彎腰?動作多元最好
很多人受下背痛之苦,久坐、久站、久走、彎腰、轉身都會痛,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跟動作控制密切相關。「動作控制出了問題,椎間盤、關節、肌肉、神經、韌帶等組織受到不正常的拉力、過度負荷,久而久之就會開始痛,」湯士萱舉例,比如從站到坐,背部能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保持一直線?如果能,表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如果不能,關節、韌帶等組織受到拉扯,這個動作又持續做,就會造成疼痛。「隨心所欲控制身體,叫它動就動,叫它不動就不動,才不會出現下背痛。」
物理治療師的角色,就是幫助個案找出動作上的問題、評估動作,比如不自覺腰部往前或往後彎、骨盆扭轉或腰部扭轉等,並教個案如何控制動作,避免受傷、疼痛。「動作沒有絕對的對或錯,重點在是否能自主控制它,」她強調。
舉例來說,撿東西其實不是一定要把腰打直、不能彎。她有個個案以前椎間盤突出,為了保護腰部,撿東西時不彎腰,甚至練習穿鞋時也不彎腰,動作過於單一,結果造成骨盆腔的薦髂關節出了問題。「動作多元、每種動作都做得到,才是最好的。每次動作,壓力分散在不同的關節、肌肉,才能預防傷害,用得長久。」
被動治療效果有限,適度運動有助復原
湯士萱並不建議跟著網路常見「X招減輕下背痛」的文章或影片自行做動作,「因為下背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的來源不同,症狀也不完全相同,應該先就醫由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檢查、評估,找出真正的問題。網路文章或影片有可能過於簡化問題,照著做不一定對減輕疼痛有幫助。」
也有民眾誤以為,既然痛,就多休息、別動,免得惡化,事實上,適當地動、正確地動有助復原。
曾有個案沮喪地問湯士萱:「我各種治療都試過了,可是還是痛,真的會好嗎?」她細問下發現,個案做的多是被動治療,比如電療、熱敷、按摩、拉腰等,「這些治療方式都不能讓肌肉變得有力、協調。就算疼痛暫時減輕,將來也可能復發。」
尋求專業協助,找到下背痛真正的原因,並藉由適度、正確的運動學會控制動作,克服下背痛並不是不可能的。
神經壓迫 熱敷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落枕 專題 - 岑幸貞註冊物理治療師@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Amy最近沒有更換枕頭,但經常落枕,睡眠質素非常差。每次落枕,肩頸肌肉疼痛,一星期才會好轉一些。
(一) 落枕的原因是什麼?會否引發其他痛症?0:28
(二) 物理治療有沒有方法治療Amy的肩頸痛呢?1:56
(三) 治療時間需要多長?需要其他物件輔助嗎?3:21
(四) 如肩頸痛沒有好轉,還有什麼方法治療?(FindDoc 健康資訊) 4:23
查詢醫生資訊:
http://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