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代的生活追求數位科技的3.0或4.0版本的時候,便利的科技整合都離不開最基礎的電力。從今年的兩次疫情期間限電引發的各種生活不便,到過去曾經因為颱風而停電的情況,隨著越來越數位化的生活形態,我們已經覺得幾小時沒有電等於什麼事都無法做了,因為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沒有電就沒有網路。
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常見的對於一些失落的古文明城市之所以被荒廢的假設,不外乎過度複雜的城市文明體系對於承受風險的彈性太低。在生物學上也有類似的說法,也就是需要保持基因多樣性的理由正是為了因應不同的環境變化風險,而不要讓一個環境中的生物都是有著接近的基因,這樣容易在一個生態危機中全部滅絕。
本週的中國河南鄭州大淹水,除了失去的生命令人惋惜之外,也將現代社會失去了電力與網路等同於失去了生活能力的風險凸顯出來。過去被許多媒體報導過的中國數位支付與數位生活的先進性,反而讓失去了網路與電力的鄭州人需要重新摸索用現金、紙本地圖的生活方式。單向、一味地追求與嚮往數位科技生活,除了便利之外,是否也讓一個人類社會少了一些面對風險的彈性呢?
————————————
「停水、停電、斷網——當失去互聯網,我們該怎麼辦?」自鄭州暴雨釀災至今已經將近5日,目前仍然有多區處於停水、停電、斷網的狀態。除了民生用水嚴重匱乏,在沒有電力與網路不穩定的狀態下,人們不只無法與親人保持聯繫、取得消息要依靠社區擴音器與收音機、在習慣以支付寶進行日常交易的當地,甚至連買東西都必須「退回」依賴現金的紙幣時代。
「#當一座都市忽然失去了互聯網」遂成為此刻微博上的熱門標籤。聯絡、叫車、購物、買飯,過去能夠依靠手機輕鬆解決的生活雜務,此刻卻成了許多人的日常難題。
在被廣為轉傳的一篇微信文章〈災後鄭州:當一座都市忽然不能上網和用支付寶〉中,作者杜強就描繪了在已經習慣網路作為都市生活必備品的中國,當面臨災難斷網後,人們面對一座失序城市的手足無措──
買了菜卻付不出現金來的男子,只得掏掏腰包摸出幾支香菸給超市老闆作為交換,彷彿身處戰後的黑市;許多人乾站一排共享單車旁,卻因為掃不到碼而只能絕望地搜索能否看到一台壞鎖的共享單車;又或者,當計程車司機被眾人圍繞問著「你說多少錢就多少錢,不跳表。」但司機卻也只能搖搖頭說:「你有現金嗎?微信支付寶刷不了。」
在斷了網的鄭州,過往便利的「智慧都市」,一夕之間成了無人能夠生存的科技荒漠,每個人都只得回到沒有網路的時代,重新摸索出生活的方式。
如同〈災後鄭州〉一文所寫,淹水的鄭州在此刻成了大型災難的最前端試驗場,人們在失去秩序的智慧都市裡,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支付寶、沒有紅綠燈、只能再次依靠人與人的關係,試圖從手足無措的困境中,繼續維持日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全城斷網停電,一瞬間癱瘓了。」當斷網與斷電將人們與外界隔離,幸運者或許還能躲在自家社區裡依靠社群互助救援,甚者會因為斷掉聯繫而影響救援行動。其中,網路影片就顯示當消防員在夜晚划著小船搜救時,樓層上方即有民眾拿起手電筒為他們照亮前行的路。
目前,鄭州官方表示已經努力搶修中,部分社區已陸續恢復供電,但仍有受影響社區已經斷電四天仍未恢復。讓搶修工作難以進行的其中原因也在於,部分地區的供電已經被淹沒,且為防觸電和短路,許多供電的線路也必須停運,因此官方也難以預估何時可以全面恢復供電。
然而相比起居住社區,斷電對擁有重症病患者的醫院而言,帶來的危機更大。20晚,暴雨突襲讓號稱「亞洲規模最大」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淹水,導致全院停電,不僅電梯停止運作,備用電源也無法使用,即幾十台手術被迫中斷、600多名重症病患者失去設備支持。根據《優醫邁》與《新浪新聞》整理,院方當時積極協調對外運轉重症病患,醫護人員需要合力將病患從13層抬下樓。
此外,醫護人員也以人力代替機器的方式——呼吸機無法運作後,醫護人員利用簡易的呼吸氣囊,透過擠壓皮球將空氣送入患者肺部——應急,每一名病患需要兩位醫護人員輪番上陣,重症醫療水平像是嚴重倒退回「解放前」。所幸,醫院已在22日晚上恢復供水供電,但關鍵也在於院方需要重新審視後續的災難應急狀況,以及增加相關設施的抗災性等。
斷水斷電又斷網,會是什麼樣的生活?在這場號稱「千年一遇」的大洪災下,鄭州給出了現實的答案,網友們感嘆鄭州成了前所未有的試驗場——回到紙幣時代、依靠收音機接受訊息、沒有外賣外送等服務——瞬間只能退回到原始生活。例如,如上所述,微博上「#當一座都市忽然失去了互聯網」的熱門標籤上就有人這麼提問:看洪災後的鄭州,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考?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622683
短路試驗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一座都市失去互聯網 🇨🇳
「停水、停電、斷網——當失去互聯網,我們該怎麼辦?」自鄭州暴雨釀災至今已經將近5日,目前仍然有多區處於停水、停電、斷網的狀態。除了民生用水嚴重匱乏,在沒有電力與網路不穩定的狀態下,人們不只無法與親人保持聯繫、取得消息要依靠社區擴音器與收音機、在習慣以支付寶進行日常交易的當地,甚至連買東西都必須「退回」依賴現金的紙幣時代。
.
「#當一座都市忽然失去了互聯網」遂成為此刻微博上的熱門標籤。聯絡、叫車、購物、買飯,過去能夠依靠手機輕鬆解決的生活雜務,此刻卻成了許多人的日常難題。
.
在被廣為轉傳的一篇微信文章〈災後鄭州:當一座都市忽然不能上網和用支付寶〉中,作者杜強就描繪了在已經習慣網路作為都市生活必備品的中國,當面臨災難斷網後,人們面對一座失序城市的手足無措──
.
買了菜卻付不出現金來的男子,只得掏掏腰包摸出幾支香菸給超市老闆作為交換,彷彿身處戰後的黑市;許多人乾站一排共享單車旁,卻因為掃不到碼而只能絕望地搜索能否看到一台壞鎖的共享單車;又或者,當計程車司機被眾人圍繞問著「你說多少錢就多少錢,不跳表。」但司機卻也只能搖搖頭說:「你有現金嗎?微信支付寶刷不了。」
.
在斷了網的鄭州,過往便利的「智慧都市」,一夕之間成了無人能夠生存的科技荒漠,每個人都只得回到沒有網路的時代,重新摸索出生活的方式。
.
「在一家羊湯館,老板告訴我,現在訂不了外賣。「不是美團(外賣)停了,我們自己手動關掉的。就是一個單子40分鐘了沒有騎手接單,然後客人就退,餐早就做好了,損失我們還是得自己承擔。乾脆關了。」
.
然而在這樣的絕望處境中,也有網友表示,感受到了災難之際人與人的溫暖聯繫:
.
「被困了一天,沒水沒電沒一點信號,自己也沒什麼吃的。我就淌著要到腰的雨水下了樓。想去便利店買點吃的,結果發現了更嚴重的問題,自己身上一點現金也沒有、手機完全沒有信號,但還是冒著雨去了。結果到了唯一開門的一家便利店,幾乎大部分的吃的都被搶空了。」
.
「我十分不好意思的找老闆說沒有錢、手機也不能付賬、能不能讓我先拿點東西。老闆是一個看起來很和善的大叔。一口流利的河南話對我說『妞,沒事你吃吧。看看想吃哪個想喝哪個,錢沒事。』我說,『我給你留我的電話,等有網了我就轉給你。』」
.
如同〈災後鄭州〉一文所寫,淹水的鄭州在此刻成了大型災難的最前端試驗場,人們在失去秩序的智慧都市裡,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支付寶、沒有紅綠燈、只能再次依靠人與人的關係,試圖從手足無措的困境中,繼續維持日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
「全城斷網停電,一瞬間癱瘓了。」當斷網與斷電將人們與外界隔離,幸運者或許還能躲在自家社區裡依靠社群互助救援,甚者會因為斷掉聯繫而影響救援行動。其中,網路影片就顯示當消防員在夜晚划著小船搜救時,樓層上方即有民眾拿起手電筒為他們照亮前行的路。
.
目前,鄭州官方表示已經努力搶修中,部分社區已陸續恢復供電,但仍有受影響社區已經斷電四天仍未恢復。讓搶修工作難以進行的其中原因也在於,部分地區的供電已經被淹沒,且為防觸電和短路,許多供電的線路也必須停運,因此官方也難以預估何時可以全面恢復供電。
.
為此,網友們在微博上以「#鄭州供電」分享斷電斷水斷網的複雜心情,「只有我們,還在過沒水沒電的野人生活,啥也洗不了,天天還要爬高樓,都瘦了一圈。」部分住在高樓的網友也抱怨供水供電的熱線難以接通,這讓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十分不便。
.
然而相比起居住社區,斷電對擁有重症病患者的醫院而言,帶來的危機更大。20晚,暴雨突襲讓號稱「亞洲規模最大」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淹水,導致全院停電,不僅電梯停止運作,備用電源也無法使用,即幾十台手術被迫中斷、600多名重症病患者失去設備支持。根據《優醫邁》與《新浪新聞》整理,院方當時積極協調對外運轉重症病患,醫護人員需要合力將病患從13層抬下樓。
.
此外,醫護人員也以人力代替機器的方式——呼吸機無法運作後,醫護人員利用簡易的呼吸氣囊,透過擠壓皮球將空氣送入患者肺部——應急,每一名病患需要兩位醫護人員輪番上陣,重症醫療水平像是嚴重倒退回「解放前」。所幸,醫院已在22日晚上恢復供水供電,但關鍵也在於院方需要重新審視後續的災難應急狀況,以及增加相關設施的抗災性等。
.
斷水斷電又斷網,會是什麼樣的生活?在這場號稱「千年一遇」的大洪災下,鄭州給出了現實的答案,網友們感嘆鄭州成了前所未有的試驗場——回到紙幣時代、依靠收音機接受訊息、沒有外賣外送等服務——瞬間只能退回到原始生活。例如,如上所述,微博上「#當一座都市忽然失去了互聯網」的熱門標籤上就有人這麼提問:看洪災後的鄭州,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考?
.
Photo Credit:AFP / RT
#中國 #河南 #鄭州 #暴雨 #淹水 #洪災 #地鐵 #極端氣候 #udnglobal #轉角國際 #國際新聞
短路試驗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快速發表統合分析文章為主要目的
「之前光看書本說明,實在不是很懂,新思惟這個課程,真的是為了讓學員可快速發表統合分析文章為主要目的。依照課堂上說明的方式,似乎真的可以很快產生第一篇 meta-analysis 文章。」(林仁欽 博士生 / 藥師)
#沒時間做基礎研究,#統合分析是捷徑!
畢業的門檻,學校有規定必須要有合計 4 分以上的文章發表,由於不是全職學生,根本不可能在實驗室做基礎研究,跟指導老師與學弟討論後,建議可以從 dry lab 的 meta-analysis 文章著手,先學習 meta-analysis 的處理方式及文章寫法,順道彙整心得,之後還可以應用在設計動物試驗或是小型臨床試驗。
#嘗試自學但卡關,#新思惟迅速解決所有障礙!
「為了不想浪費太多時間自己摸索,看到《統合分析工作坊》最新梯次公開,馬上就報名,期待學習秘技,縮短學習時間。在正式上課前,收到課前提問回覆,就發覺滿滿的精華,除了依照步驟,就可以跑出圖表,照圖說故事就可以解釋統計說明,大幅減輕了我的憂慮。」
「這也難怪為什麼之前會卡關,因為沒人可以給予正確的提醒,找專業的新思惟,可以少掉很多摸索時間。換算這些效益,又可以順利發文章快速畢業,課程的費用,真的就是小意思了!」
#懂得拆解論文架構,#統合分析真的不困難!
「曾秉濤醫師說明的拆解論文架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課程。之前閱讀了不少 meta-analysis 的文章,經過拆解,發現幾乎所有文章都是同樣的架構,只是不同的題目、數據不同,可是跑出來的圖表類似。搞清楚這架構、套路與模版,其實照這個模版操作,要寫出文章,應該就沒那麼困難。而且曾醫師還提到真正的架構填寫順序,這真的是重點中的重點,讓人少走彎路。」
▋ 無資源起步的首選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不需跑 IRB
☑ 不需花錢請助理蒐集檢體
☑ 不需要砸錢一次一次的進入加值中心
☑ 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醫療相關人員
☑ 只要能組成研究團隊,還可擁有飛快的發表速度。
🚩 用一天的時間,最大化寫作與發表效率。
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一天學習換你未來三篇,振興你的學術生涯!
#這堂課可以學
✓ 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的策略思維。
✓ 手把手教你,做出投稿等級的優化圖表!
✓ 論文寫作、搜尋文獻、投稿審閱的重要眉角。
✓ 給學術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寫論文,當然要走最短路徑!
🔸 最新梯次|11/7(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 開放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