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用 恆隆行 Vermicular 日本原裝IH琺瑯電子鑄鐵鍋
做出了超~~美味的無水咖哩,和雞肉蘑菇炊飯,還沒看過的可以先看
無水咖哩👉https://youtu.be/hin1cYSXUd4
雞肉蘑菇炊飯👉https://youtu.be/k1ALL1DaRyg
小時候爸爸煮的美味雞湯,時常縈繞在我腦海中,
現在我用小V鍋,也能煮出相近的幸福味道。
而且做法還非常簡單,只需要把中藥材和全雞丟入小V鍋,
弱火加熱60分鐘,超~~美味的人參雞湯就可以上桌啦!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我以前有用別的鑄鐵鍋煮過雞湯嗎?
那時候因為很怕鍋底燒焦、湯汁噗鍋,或雞肉沒熟,
所以我會一直去掀鍋蓋來看。
現在用 Vermicular 日本原裝IH琺瑯電子鑄鐵鍋 完全不用擔心這些問題!
因為 Vermicular的IH電子加熱器有智慧控溫的功能,不用擔心火侯;
而且小V鍋也有獨特設計的蒸氣出口,不用怕湯汁會噗鍋,
讓我能在煮湯時做其他的事情,放心等料理完成。
這三次用小V鍋料理的體驗,讓我非常驚豔!
不管是無水咖哩、雞肉蘑菇炊飯,還是今天的人參雞湯,
從沒想過常常煮出暗黑料理的我,也能做出這麼美味的料理😂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料理苦手,或是找不到一個好用的鑄鐵鍋,
又或是住的地方沒有廚房,卻想好好做一鍋料理,
都很推薦大家使用 Vermicula 的 IH琺瑯電子鑄鐵鍋喔❤️
#Vermicular #VermiculaIH琺瑯電子鑄鐵鍋 #恆隆行 #小V鍋
#日本職人手造的究極美味 #一鍋入魂鑄守鮮甜
📌本部影片和 恆隆行 Vermicular 日本原裝IH琺瑯電子鑄鐵鍋 合作
👀 Vermicular 日本原裝 IH 琺瑯電子鑄鐵鍋
⭐日本職人全手工製造
⭐三重熱傳導,獨特加熱技術,搭配氣密性極佳的鑄鐵鍋,鎖住食材的營養和鮮甜
⭐一鍵智慧按鍵就能重現傳統爐灶的加熱火源。智慧控溫,不用顧爐火就能做出美味料理
❤️喜歡這裡買!官網獨家組合現省$5,280👉https://bit.ly/3kw2HY3
/
💘你的訂閱、喜歡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https://pse.is/AnJieTaiwan
📌影片每周二、四、六 晚上8點 準時播出!
記得訂閱開啟小鈴鐺的全部通知才不會漏掉影片唷😘
/
📌更多我的日常生活
▪ https://pse.is/AnJieLife
📌安J的街頭美食紀錄!幫我訂閱一下😍
▪ https://pse.is/AnJieASMR
📌21天搭火車勇闖西伯利亞
▪ https://pse.is/SiberiaAngela
📌更多關於我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gelaLeeTaiwan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leeta...
/
逐家好,我是安J啦!
從俄國留學回來之後,決定還是要待在台灣工作,
於是畢業後便在台北租了一間小房子,展開了我在台北的打拼人生。
專心煮飯時,能靜下來和自我對話,所以我喜歡在下班後自己下廚。
雖然我不是個料理高手,但還是喜歡跟大家分享我的煮飯日常。
在這裡會和你們分享我在台北生活的喜怒哀樂,
希望能讓一起在台北打拼的你,有個歸屬的地方。
/
🎵Music:Epidemic Sound
📩業務邀約:angelaleetaiwan@gmail.com
#台北生活 #台北日常 #日常Vlog #生活VLO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5vEx5jZn8E/hqdefault.jpg)
熟 鐵鍋 推薦ptt 在 Re: [問題] 生鐵炒鍋推薦鐵鍋- 看板cookclub 的必吃
本人非專業廚師,只是一般的烹飪愛好者
有幸在現在資訊快速流通的年代能學到烹飪知識,
最近有滿多版友詢問鐵鍋相關問題,
大概可以分成幾類:買鍋子、開鍋、沾鍋、清洗鍋子
這一篇分享關於家用挑鍋,供想進入鐵鍋世界的朋友參考
這邊所說的鐵鍋泛指鑄鐵鍋、生鐵鍋、熟鐵鍋、碳鋼鍋
製程差異先不管,因為不管是哪一種
在材質上,最直接影響烹飪手感的是「厚度」跟「重量」
薄鐵鍋常見的約1.2mm,再往上1.5、1.6到2mm以上都有
厚鍋子如鑄鐵鍋最厚會到4mm
而越厚的會越重(當然)
舉例來說,同樣是30cm炒鍋
山田工業所1.2mm的重970g
1.6mm的重1.3kg
而大古鐵器的鑄鐵鍋重達3.3kg
對於中式翻炒,輕的好處是方便翻鍋,對手的負擔較小
所以如果你想要追求拿起鍋翻炒,需要斟酌手可以負擔的重量
像大古門市的店員就直接說他們的鍋子沒有人在拿起來翻的(輕量系列的應該還可以)
如果重到一定的程度,那就只適合放在爐面上不動的方式使用
而厚的好處是「蓄熱」較好
而蓄熱好又能帶來兩大好處:
1.維持鍋內溫度
2.讓食材均勻地受熱
以下整理YT上找到的資料
中式翻炒需要維持穩定的高溫
要達到這個目標,至少需要滿足以下其中一個條件:
強大的爐火 or 夠厚的鍋子
家用爐沒辦法達到專業用爐的爐火,所以我們談第二項條件
以上幾位有提到,因為厚的鍋蓄熱好
能讓烹調過程中維持穩定的高溫,菜較容易炒得香
也不至於放多一點菜進去溫度就掉下來,甚至因此沾鍋
另外,厚鍋均勻的導熱也能減少局部燒焦的可能,
這道理在用不鏽鋼鍋炒料也一樣
越薄的鐵鍋在控火上相對需要一點技巧
因為溫度變動較大,
火太大會燒焦,火太小又怕沾或不香
而厚的鍋只要上升到工作溫度後維持就好
結論:
家用的話,如果你想要中式翻炒
厚的效果會比較好,但是以「手能負擔的重量」為原則
這方面建議實際拿實體感受一下比較好,至少要知道多少重量是什麼樣的感覺
如果不想拿起來翻炒,或是用煎的料理比較多
那就選厚的吧
另外形狀方面,因為需要一定的鍋緣高度,圓底炒鍋或深平底炒鍋較佳
國內外各大品牌用料一般來說都不會有問題
主要的差異除了重量跟厚度,再來就是鍋型、手柄跟鍋身弧度,這就看個人喜好挑選
主要是家用條件不如專業廚房,有好的鍋具就能有比較好的烹飪條件
但真正重要的還是烹飪者,鍋具再怎樣都是輔助
懂得烹飪原理的話怎樣都可以煮,沒有非得要用哪種鍋具這回事
以上簡單分享,我也還在學習中,如有錯誤的話再麻煩各位指教,謝謝
==
文內截圖的影片來源
1.小高姐的 Magic Ingredients
https://youtu.be/1PMasL_48rA
2.美食作家王刚
https://youtu.be/jgO_8uvAli4
3.阿淇博士 Dr. Achi
https://youtu.be/XMXiYJmDsOA
※ 引述《mynewid (before sunshit)》之銘言:
: https://youtu.be/XGmIrc3BVHE?t=1009
: 炒飯原來最重要的是生鐵鍋或鑄鐵鍋
: 才不會容易黏鍋
: 阿肥最愛吃炒飯
: 想說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結果最難的
: 就是找到生鐵的炒鍋
: 那種什麼阿媽牌生鐵鍋
: 生鐵鍋居然是品牌不是材質
: (黏鍋的方式跟影片內說明一模一樣)
: 看完影片然後谷歌蝦皮完
: 和美火槍也都是熟鐵鍋
: 發現根本買不到台製生鐵炒鍋
: 根據影片炒飯應該不用快速爐
: 梅納反應在145度一般的爐具就可以
: 請大家推薦非中國製的生鐵中華炒鍋
: 摔了會破的那種
: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187.2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okclub/M.1651462158.A.E51.html
※ 編輯: lifeful (1.173.187.229 臺灣), 05/02/2022 11:38:07
家用應該是1.6比較萬用,當然1.2也是可以
台製的幾家(e.g.和美鐵鍋、阿嬤牌、火槍牌)剛剛看了一下好像是1.2
日系的(e.g.極鐵鍋、神田鐵鍋、山田、柳宗理)是1.6
要再厚就要往鑄鐵鍋找,像是大古的樂炒鍋,但是滿建議試拿看看
好幾年前家裡有阿嬤牌,那時候應該是比較厚的版本,印象中就覺得很重了,要雙手拿
市面上鐵炒鍋大多很薄不是沒道理
像鍋子和刀子這類東西,日系品牌精緻的可以到很精緻,完工度很好
但是多花幾千塊可能功能差不多,CP值不見得好,所以才有人說五金行的就很好用了
就看自己對質感的要求,是要簡單用就好還是當作一輩子的廚具珍惜,就看個人選擇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