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割特典,實施中。」
每當日本下起雨時,經常都會看見店家門前,張貼起這樣的標示。
家霖第一次遇見「雨割特典」這四個日文漢字,是在銀座後巷一間極不起眼的拉麵店外。
歪扭而霸氣的毛筆字跡,龍飛鳳舞似地盤據在一張白紙上,大剌剌地貼在店門前。因為這張紙,家霖才發現原來這裡有一間連招牌也沒有的拉麵店。
他拿打工度假簽證來到東京快要半年,只剩下最後一個月就要回台灣了,每天出沒在這一帶,卻從來沒注意過這條巷子裡,有這麼一間低調的店。
這天傍晚,在綿綿細雨中撐著傘的家霖,佇立於店門前,專心地看著那幾個毛筆字,最後,不經意地用中文緩緩地念出聲來。
「雨割特典。」
用日文該怎麼念呢?他知道「特典」是贈品的意思,但是,雨,為什麼要割棄禮物?
他準備拿出手機查詢,但就在他偏過身子的剎那,差點沒被嚇到魂飛魄散。
無聲無息的,他身後居然站了一個人。
對方的傘擋住了臉,是男是女,他看不出來。
入夜後的銀座通常燈火通明,偏偏就屬這條巷子特別漆黑,加上今天下雨的緣故,昏黃的路燈顯得更加迷濛詭譎。
家霖忽然感到一陣毛毛的。日本鬼故事看太多,他胡思亂想,萬一眼前的人把傘拿開,是個沒有五官的鬼,他該怎麼辦?
「雨、割、特、典。」
傘下傳來男生的聲音,緩慢地重複說了一次家霖剛剛說的話。
生澀的中文發音,一聽就知道是個正在學中文的日本人。
對方把傘移開後,家霖知道自己真是多慮了。
那是個臉龐清秀的男生。
家霖對他感到似曾相識,但是又想,可能只是因為在他眼中,長得好看的男生大多都是這個模樣,所以才感覺面熟。
「雨、割、特、典。是這樣念,對嗎?」
那男生又念了一次。竭盡所能把每一個中文字,乾淨俐落地送出唇邊,努力串連出這一句話來。
「你是說,雨割特典?是這樣念,沒有錯。」
家霖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說話的速度。
「你覺得會打幾折呢?」
「什麼?」
「ame-wari-toku-ten,雨割特典呀,它只是這麼寫,卻沒有說會有多少的優惠折價。」
「喔,對耶,什麼也沒寫。」家霖聳聳肩。
這時候家霖才知道,原來「雨割特典」的念法和意思是什麼。他想起來「割」字是日文裡的「割引」,有降價的意思,而「雨割特典」原來指的是遇到下雨天時,店家就會有降價的優惠。
「你學過中文?你的中文說得很好。」
家霖稱讚眼前的男生,對他充滿好奇。
「一點點,說得不好,快忘光了。大學時,我在台北當過交換學生,住了快一年。」
這次他一口氣說得很長。雖然咬字和腔調有待加強,但完全能夠理解。
「一年而已?就可以說到這樣的程度,很厲害好嗎!我來東京半年了,日文還是很破。」
「不會。你的日文很流利。」
家霖愣了一會兒,滿臉詫異地問:
「你聽過我說日文?怎麼會?」
家霖語畢,飢腸轆轆的肚子忽地傳來一陣聲音,滿臉尷尬。
對方顯然也聽見了,忍不住失笑。
「我們要不要進去吃拉麵?」男生問。
家霖摸了摸仍然叫不停的肚子,點頭答應。
這一天,是青木猶豫了好幾個星期後,終於鼓起勇氣,決定上前對家霖開口說話的第一天。
那同時也是日本氣象廳宣布,今年夏天,東京正式「入梅」的第一天。
◎
邊吃邊聊,家霖才知道這個叫做青木的男孩,原來跟他在同一個地方上班。
那是一棟在銀座的生活雜貨專賣店。家霖在三樓收銀台結帳,並同時幫忙外國旅客退稅,而青木則在五樓收銀台。
「有兩、三次,因為退稅櫃台排隊的人太多了,主管要我下來協助幫忙,有看到你。」青木說。
家霖陷入思索,一會兒,突然眼睛一亮,說:
「啊!我想起來了!你都坐在後面幫忙包裝對吧?我有印象。因為我常常站得腳好痠,回頭看見你,心想為什麼你可以一直坐著就好。哈哈哈!所以,你應該是主管吧?當上主管就可以比較輕鬆了。」
青木回答:「不是喔,我不是。」
「那就是命好了,可以一直坐著工作。」
青木突然沉默下來,淡淡地微笑著,不再開口。
他的反應,讓家霖感覺彷彿自己說錯話似的,把場面給搞冷了。他試圖轉移話題,開口打破沉默。
「你本來就知道我是台灣人?」
「聽其他同事提過。因為我喜歡台灣,知道店裡有台灣工讀生時就會特別留意。所以,我聽過你在結帳時遇到日本客人說日文,講得很流利。」
「結帳時說的日文都是制式的句子。背起來,每天重複講,才有很會講的假象。偷偷告訴你,我其實很怕聽到我自己講日文。」
「為什麼?」
「怪腔怪調的,自己都聽不下去。」
「我的中文也怪腔怪調的吧?」
家霖搔搔頭,急於解釋,趕緊補充說道:
「聽別人說外語沒問題。我的意思純粹是我聽自己講日文時,因為不標準,聽起來難受。」
「那不是怪腔怪調,是特色。當我聽外國人說日文時都覺得很可愛。既然外國人在日本,就應該保持外國人該有的特色。要是日文說得跟日本人一樣,那就是日本人啦!無聊了,沒特色。」
家霖第一次聽到有日本人這麼對他說。他身邊認識許多住在日本的台灣人,總希望自己言行舉止不會被一眼看穿是個外國人。彷彿那樣就代表被當地人認可了,能夠降低被另眼看待的差別。
家霖的日文完全是自學的。因為這樣,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敢開口講。他抱著日文可以進步的期望,申請打工度假來到東京。可是,真正來了以後,才知道公司之所以會雇用外國人,大多是希望他們去服務海外來的遊客。
半年來,他每天講得最多的還是中文。同一層工作的同事有一半是華人,雖然也有日本人,但他對自己的日文沒自信,很少與人攀談。
家霖自以為是缺點的,其實卻是青木最初注意到他的優點。
青木第一次注意到家霖,是在收銀台聽到他說日文。那一刻,他好奇地放下手上的工作,抬頭看見了家霖的臉。
家霖說日文時的感覺,竟讓青木聯想到炎夏時節,台灣盛產的芒果,腔調中恍若散發著一股濃郁的香甜。
◎
「又下雨了。我們的『雨割特典美食巡禮』今天也將如期展開嗎?」
「當然!今天就是第四間了吧!」
那天以後,只要遇到下雨,青木就會提出這樣的邀約,而家霖也總像個孩子搜集玩具似的,興高采烈地答應。
他們兩個人開始迷上找尋大街小巷裡,每逢下雨,就會有「雨割特典」的餐廳,發掘出更多從前未曾留意的美味。
家霖原本以為東京的梅雨季會像台北,雨下個不停,但後來才知道,東京即使梅雨季,也不一定天天下雨。
東京的梅雨季平均在六月上旬「入梅」,七月中旬左右「出梅」。今年差不多等到出梅之際,也就是家霖要離開日本的時候。
這一晚下班後,他們準備去東銀座的一間西班牙餐廳。兩個人走到一半,查看手機確認地址的家霖,忽然發現距離店家的Last Order只剩五分鐘。
「現在衝過去應該還來得及!」
家霖說完便開始跑起來,但眼角餘光卻發現青木沒跟上。他回頭,看見青木只是加快了腳步,卻沒有奔跑。
「我們跑一下吧!」家霖說。
青木面露難色。
「衝刺一下就可以趕上了!」
「對不起。」青木竟道歉。
「怎麼了?」
「我,沒辦法,這麼跑。」
青木把右腳的褲管拉起來,從膝關節以下,露出的是一隻義肢。
家霖怔忡著,久久無法言語。對於先前沒大腦的發言,感到愧疚。
反倒是青木先開口了,眼神是充滿理解的光,在夜中炯炯發亮。
「最近換了新的義肢,還在適應中。站久了,大腿會痠,跑步就更辛苦一點了。但是,過段時間就沒問題了。嘿,我是不是嚇到你?」
家霖猛搖頭,充滿歉意地說:
「不好意思,居然完全沒看出來。好粗心。」
「可別同情我,這是我跟人不同的特色,我很驕傲的。別忘了,我說過的,要是跟大家都一樣的話,那就無聊了。」
「你才不會無聊呢!你很有特色。」家霖誠心誠意地說。
「是特別好色。」
「哇!你哪裡學來這些話的!」
「學校沒教的事,我懂很多。」
他們兩個對視,捧腹大笑。
如果我們和別人不同,那麼絕不是怪里怪氣,而是值得自豪的特色;一種使我們不無聊,與眾不同的特色。
家霖咀嚼著青木的話,得出這樣的結論。
◎
一晃眼,今年關東的梅雨季正式結束了。
猛暑氣候到來,逼近著家霖要離開日本的時程。
那天之後,雨很少下。偶爾下午來場陣雷陣雨,多是急促的,未到傍晚就停歇。晚餐時店家的「雨割特典」沒有實施,美食巡禮也沒再繼續。
家霖離開日本的前一天,青木恰好排休,約了吃飯替他餞行。原本是極好的晴日,怎料吃完飯,走往車站的途中竟倏地變天,下起滂沱大雨。
兩個人都沒帶傘,附近也沒有便利商店,兩個人瞬間變成落湯雞。
「雨愈來愈大!地鐵站快到了,我們跑一下吧!」家霖說。
青木愣著,以為家霖忘了他的狀況,但家霖旋即開口:
「交給我,用我的方式跑。」
青木還未會過意,家霖就轉過身背對著青木蹲下來。他猛地將青木給攬到腰際,要青木跨坐上來。
「不會吧?」青木瞪大眼睛。
「沒問題啦,讓你見識一下台灣人有多粗勇。」
家霖揹起青木,開始在大雨紛飛的夜裡奔跑。他氣喘吁吁,但不覺得辛苦,因為每一次,都是愉悅的換氣。
「好像註定我們見面吃飯,一定得有雨。」
青木的胸膛貼著家霖的背脊,雙手繞過他的雙肩,輕聲地說。
家霖鼓起勇氣,提出意在言外的邀請:
「那你快來台北玩吧!因為平均一年,台北比東京多了三倍的雨。」
「看來非去不可了。」青木笑著答應。
嘩啦啦的雨聲替代了言語,在天地間敲擊出彼此激動的心意。
家霖從來都對多雨的城市沒有好感,可是,在這一個雨季結束卻下著大雨的東京夜裡,他開始期待明天以後,台北的雨。
/
#雨割特典 收錄於張維中小說《代替說再見》
只要活著,就很容易遇見一樁新的可能,可是,對於逝去的過往,我們卻不容易好好說再見。那也許是青春過往中遇見的某個人,某件事;一段關係,一種情緒;甚至是一個不喜歡的自己。我們不願去正視,敷衍帶過,於是堆積成始終沒被解決的習題。
/
●代替說再見
紙本書 http://bit.ly/30Z667k
電子書 http://bit.ly/33LSsXr
#居家防疫閱讀清單
#代替說再見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Rice & Shi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書摘]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序言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書分享《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心得]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PTT推薦book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Kobo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PDF Free]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全球瘋行的習慣 ... 的評價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Rice & Shi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00daysriceandshine Day 757
-
記得上禮拜我們整理書櫃的時候發現,其實我們空間還很多,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多書啊!
-
事實上是因為,我跟金該已經長期用了很久的電子書了啊啊啊啊。
-
從ipad載電子書好一陣子後,我發現閱讀久了眼睛真的有夠容易乾澀,於是研究了朋友的分享好一陣子後,入手了Kobo的閱讀器,然後說是遲那時快,樂天Kobo電子書就來找我們合作了哈哈哈哈哈(史上最恰巧)。
-
我自己購買的是Kobo Clara,但後來我們發現Kobo Libra真心更適合父母們啊,因為7吋螢幕比較大,孩子也可以一起載童書來看(能夠直式橫式閱讀真的很方便),再加上有IPX8防水等級功能簡直無敵,不僅可以防孩子攻擊還能夠邊泡澡邊閱讀,超加分!
-
最後是我想全世界父母都需要的背景燈(哄睡時必備啊),那個閱讀背景光可以調成柔和的黃燈,完全不必擔心兒子被閃醒!
-
說了這麼多是因為我真的用了好一陣子啊啊啊(滔滔不絕),這裡決定順便來推三本適合防疫期間的好書,分享給大家!
-
1. 書名:The power of habits(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工具書我真的推了一萬次,放在閱讀器裡反覆看都還是覺得很受用,可以讓你從培養習慣中學習到很多,超級必備!
-
2. 書名:Things fall apart (分崩離析),這本是金該大推的,根本全南非人必看過的書籍,以非洲部落內的角度敘述殖民文化,我記得當初我在兩天內看完,大推!
-
3. 書名:莫斯科紳士,好的這本最近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哈哈哈,在這段期間實在很需要,看著裡面的主角以最自在的姿態對抗囚禁這回事,真的會讓防疫在家的我們感動自己真的已經很幸福了啊。
-
好啦,最後是優惠時間!!(呼)
-
*樂天kobo電子書優惠!只要首購者使用折扣碼:riceandshine,就享有單本七折的優惠喔!(到6/30截止)
-
*粉絲閱讀器專屬優惠碼!即日起至6/22只要在樂天市場指定通路購買Libra,輸入折扣碼:1NAB-EGBG-NQJK-3A3F,就可折$600 加送$800購書金(需登錄表單)(只限在樂天市場買Libra使用喔)。
-
電子書購買連結: https://bit.ly/2RE7duq
Libra 購買連結: https://bit.ly/3cK6E9X
-
閱讀起來吧大家!🥸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成癮:明明很努力,為何就是戒不掉?】
「我一開始使用毒品是來自朋友,當然最單純來講是好奇心,很多朋友會來慫恿,一次一次的跟你說:『沒關係』、『這沒有什麼』、『我用了以後也沒什麼,到現在還不是一樣』,這是我一開始使用搖頭丸的情況。」
小胖說他使用毒品的契機,是基於好奇心與朋友的誘惑,之後讓他繼續使用的原因,除了毒品帶給他以往沒有過的感受之外,他也在毒友之間獲得歸屬感,「我們好像在一起、我們就是一夥人」,而當時他對用毒的意識並不強烈,覺得「我們沒有在用毒品,我們只是在讓自己快樂而已」合理化自己的用毒行為。
■藥物濫用過程中傷害最深的其實是家人
「我犯了錯進了派出所,凌晨3點多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從大老遠坐計程車來到我面前,只為了跟我說:『你有沒有吃飯?你會不會餓?你會不會冷?沒有關係,我們一起面對。』當下其實我是崩潰的,因為我什麼都不能做,我再次傷害了媽媽。」【註1】
■這是一個「成癮」的時代
抽菸、喝酒、嚼檳榔、喝咖啡、安眠藥、非法毒品、藥品濫用、賭博、暴飲暴食甚至於滑手機、網路上網都可以成癮。其中又以「喝酒」和「藥物濫用」這兩項常造成許多的社會問題。
「長期飲酒過量」所衍生出個人生理病痛、家庭功能失調及酒後駕車社會安全危害等問題相當嚴重;「藥癮者」因一時好奇、受誘惑而嘗試毒品,並非真的想要戕害自己,但上癮後才發現為時已晚。【註2】
■何謂「成癮」?
「癮」(Addiction)係指人對某種事物所產生的一種超乎尋常的嗜好和習慣,這種嗜好和習慣透過刺激中樞神經的獎賞系統(reward system)造成興奮或愉快感而形成「癮」。
至於「成癮」則是指個體不可自制地反覆渴求濫用某種物質或從事某種活動,雖然知道這樣做會給自己或已經給自己帶來各種不良後果,但仍然無法控制。
■濫用藥物會擾亂神經傳導作用
濫用藥物能以不受控制的方式,來模仿或阻斷神經傳導物質,從而擾亂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這會扭曲大腦所調控的行為,並改變我們的感覺。所謂不受控制,意指大腦本身完全沒有任何可以調控它們的機制。
■藥物進入腦中的速度與成癮的關係
藥物進入血流之後,便依循一般血液循環。但是正確地抵達腦部並不是藥物在腦中產生作用的唯一因素。藥物進入腦中的速率或速度,是決定成癮與否的關鍵要素。
▶當藥物經口服用,它就會進入胃中,接著吸收進入血液。
比起其他的藥物傳輸方式,這條途徑對藥物來講算是相當緩慢。
▶直接施打藥物進入血液(靜脈注射)
能產生快速效果,遠比口服途徑更快。
▶用鼻子把藥物吸入肺中,或像吸菸那樣吸入,也都很快
因為藥物經由肺部也能很快吸收進入血液中。
較快進入腦中的藥物,會產生較大量或較強烈的癲狂,勝過較緩慢進入的藥物,會帶來較高癲狂和快感的使用方法,也比較有可能導致成癮。這就能解釋,大腦面對受藥物影響的化學信號轉導時會失去控制,這就是為什麼大腦先天上對成癮如此束手無策。【註3】
■ 成癮包括「物質成癮」(substance addiction)和「行為成癮」(behavioural addiction);「物質成癮」,又分為「合法物質成癮」和「非法物質成癮 」
▶「合法物質成癮」如:菸、酒等
菸酒雖然定義為合法,但是對於菸酒成癮者給的健康問題,以及給社會帶來治安問題依然嚴重。
▶「非法物質成癮」如:毒品和藥物濫用
此類成癮則是我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其危害更是罄竹難書,愛滋、暴力、犯罪都與吸毒者有密切關係。
▶「物質成癮」不論合法與非法皆會嚴重傷害人體健康,並能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
■「行為成癮」,包含:賭癮、網癮、手機成癮…等。
任何行為成癮都會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傷害;如賭癮、網癮會敗光家庭財產、消沉個人意志,最終成為社會的累贅。與物質成癮的身心反應類似的是,當這些行為沒有被滿足時,人就會出現焦慮、不安、敏感、暴躁等症狀。
時至今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有越來越多的物質與行為都會導致成癮;尤其是青少年族群,他們的心智並未完全成熟,極容易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成癮依賴狀態。
■青少年常見哪些成癮行為?
根據美國最近一份調查發現,現今青少年最常見的十大成癮行為依序為:
1.酒精
長期飲酒會引起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對酒的渴求和經常需要飲酒的強迫行為;停止飲酒會出現身體不適、坐立不安、肢體顫抖、噁心、嘔吐、出汗等戒斷症狀,恢復飲酒則這類症狀迅速消失。
2.吸菸
為什麼戒菸那麼難?除了心理、社會因素,主要跟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活動變化,從而誘發了令人愉悅的精神狀態,因此使人產生依賴。
3.毒品
重複使用毒品,使中樞神經發生某種生理的依賴,致使對該種毒品成癮,也就是說需要該種毒品持續存在於體內,否則會產生戒斷症狀。
4.賭博
賭癮是一種精神疾病,人在賭博的時候大腦內會產生「腦內啡」(endorphin),它會讓人產生愉悅感,漸漸地人就對賭博產生依賴,這感覺能使人上癮。
5.電子遊戲/電動遊戲/電玩遊戲
遊戲設計乃依據人的心理特點,設立許多的吸引點,遊戲中每一事件都是設計好的時間段、活動、獎勵的集合,讓你在吸引點的刺激中不知不覺地沉迷下去。
6.社交媒介
有些人透過社交媒介(如:Facebook、LINE、WhatsApp、微信等)連接整個世界,因為害怕被世界孤立,使得他們無論是生活或是工作都離不開它。
7.網路
同理可證,一旦哪天網路不通,或是手機不在身邊,就會產生巨大的不安與失落感。
8.性行為
性癮指個體出現強烈的、被迫的連續或周期性的性衝動行為,性衝動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焦慮不安的痛苦感覺。
9.購物
購買生活必須品是正常,但是購物成癮者總會有源源不斷的強烈購買慾望,根本停不下來。
10.食物
食物雖然是生活必需品,但有部分人的大腦對糖和脂肪的反應,就像吸毒者對毒品的需求一樣嚴重。
■父母 / 師長幫助青少年面對成癮的7個步驟
為人父母或師長者,遇到子女或學生出現上述的成癮問題時,可把握以下7個原則來協助他們。
1.面對並承認問題:引導青少年面對現實,正視自己成癮的問題。
2.紀律代替懲罰:幫助青少年建立紀律,代替不必要且沒建設性的懲罰。
3.建立健康的信心:肯定青少年正面的內在特質,如:勇敢、誠實等。
4.取得支持的力量:青少年和助人者雙方都需要足夠的支持力量,才能走得長久。
5.展現堅定的帶領:作為青少年的父母/師長,要讓青少年知道你的底線,並確實執行。
6.持續/透明的溝通:與青少年充份討論有關成癮的各個面向,示範坦誠的揭露。
7.找到對的諮商師:將青少年轉介給一位有能力處理成癮問題,能剛柔並濟、恩威並重,而且能迅速找到青少年問題所在的諮商師。【註4】
了解成癮者所面對的心理議題,包含如何協助面對渴癮的誘惑,可能需要像是孟母三遷般改變環境,需要協助戒癮者面對孤獨感、修復人際關係,羞愧與罪惡感、低落的自我價值...等。
當戒癮者從機構或醫療系統回歸社會,他們可能財力不穩、生涯陷入迷惘,家人拒絕再去相信。如何陪伴他們度過嘗試重新生活的挫折?面對家人的不信任、融入社區生活,克服就業的困難?甚至未來仍需要替自己去除負面標籤,澄清社會大眾的對上癮者的刻板印象、汙名…等。
每一位成癮者的回歸之途,難免跌跌撞撞,經歷屢次的失敗與放棄,需要許多人協力接手,為困在「癮」中的靈魂共同努力,才能找到勇氣攻克挫折,重組顛倒混亂的世界,才能讓失色的生命再次繽紛。【註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獨立評論在天下)「吸毒是罪?是病?戒癮者的深切告白,為你揭開毒癮真相!」:https://bit.ly/2Q2WEzT
∎【註2】
(花蓮縣衛生局)成癮戒治:https://bit.ly/3qSc2vV
∎【註3】
環球生技月刊 Global Bio & Investment「為什麼我們會濫用藥物、酒精及尼古丁」:http://bit.ly/2P01mxL
∎【註4】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何謂「成癮」?」:https://bit.ly/30PDBvf
∎【註5】
(風傳媒) 「明明很努力,為何就是戒不掉?揭露成癮者的心理世界,原來菸癮與購物慾有這些雷同之處」:http://bit.ly/3eJ2Jfa
➤➤照片
∎WHO IS TO BLAME FOR ADDICTION ?:http://bit.ly/3vBT0h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藥物濫用對健康與社會之衝擊:問題與對策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濫用 #藥物成癮 #成癮 #物質成癮 #行為成癮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 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書分享《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 YouTube 的必吃
習慣 #意志力. 書分享《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 那樣工作 》-習慣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 <看更多>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心得]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PTT推薦book 的必吃
【讀書筆記】養成正向循環的慣性行為:《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ꀊ ꀊ網誌完整版: ꀊ 你是否還記得,每天早起,按掉鬧鐘、去廁所刷牙 ... ... <看更多>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電子書 在 [書摘]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序言 的必吃
https://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0033
最近在博客來網站及學校的圖書館發現一本好書:《為什麼我們
這樣生活,那樣工作?》,英文書名是The power of habit。由書名
可知,這本書是以「習慣的養成與改變」為探討主題,書中不少案例
與觀念都有助於時間管理。如早起、運動等需要規律去做的事,雖然
一開始會覺得很費力,但久了之後就會「習慣成自然」而在無意識的
狀態下,自動自發完成。現將此書的序言與板友分享,有機會的話,
再摘錄書中的一些內容 PO 出來。^^
============================================================
序:習慣療法
她是科學家最愛的研究對象。
根據莉莎.艾倫(Lisa Allen)的檔案資料:她現年三十四歲,
十六歲開始抽菸喝酒,一輩子都在努力甩肉,和肥胖纏鬥。她曾借債
度日,二十五、六歲時,討債公司對她窮追不捨,逼她還清積欠的一
萬美元(約台幣三十萬)。履歷表上的工作經驗,最長的一次不超過
一年。
今天她站在研究員面前,身形精瘦、充滿活力、有一雙跑步健將
的腿。她本人比檔案照片年輕了十歲,體能好到可以輕易擊敗屋裡任
何一個人。根據檔案裡的最新資料,莉莎已無任何負債,遠離菸酒,
並在一家平面設計公司待了三十九個月。
「你戒菸多久了?」一位醫師問道,繼而要莉莎回答清單上的一
系列問題。這也是莉莎每次到馬里蘭州貝塞斯達這間實驗室時必做的
例行公事。
「快滿四年,」她說:「而且我瘦了二十七公斤,也從那時候開
始跑馬拉松。」她還讀了研究所、買了房子。今昔對照,判若兩人。
在座的專家來自諸多領域,包括神經學、心理學、遺傳學、社會
學等等。過去三年來,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下,這些
專家對莉莎以及其他二十多位曾染上不良習慣的受訪者,進行抽絲剝
繭的分析與研究。不良習慣包括抽菸、長期暴飲暴食、酗酒、買個不
停的購物慾等等。這些研究對象的共通點是,都能在短時間之內改寫
人生、爬出谷底。研究員忍不住好奇,亟欲找出原因。他們記錄受訪
對象的重要生命跡象;在他們家裡安裝攝錄影機,監測每人每天的生
活模式;分析某段DNA的序列;靠先進科技協助,深入受訪者腦袋,
同步觀察他們腦袋的活動,分析他們在香菸、大餐的誘惑下,腦部裡
血液與電脈衝的變化。研究員希望釐清習慣如何透過神經系統運作,
以及用什麼方式可改掉積習。
「我知道你已重複十多次自己的故事,」一位醫師對著莉莎說:
「但是其他同仁都是輾轉從別人口中聽到你的遭遇,所以你能不能再
說一次自己戒菸的始末?」
「沒問題。」莉莎回道。「一切要從開羅說起。」那次埃及行完
全是匆促衝動之舉。出發到埃及前幾個月,她丈夫下班回家,稱他愛
上了另外一個女人,決定離開她。莉莎花了好一陣子才聽懂丈夫出軌
有了小三、決定跟她離婚。她開始自怨自艾,繼而瘋狂地跟蹤他,監
視他的一舉一動,也對他的新女友窮追不捨,半夜打電話給她再突然
掛斷,然後變本加厲,傍晚醉醺醺跑到小三家,猛敲對方的門,大喊
要放火燒了她家。
「那是我的低潮期,」莉莎說:「我一直想參觀金字塔,加上信
用卡尚未刷爆,所以……」
在開羅的第一天早上,莉莎被附近清真寺叫喚人們晨禱的廣播聲
喚醒。旅館房內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尚未適應時差的她掏出一
根菸。
她神智恍惚,直到聞到塑膠的燒焦味,才知道手上點的不是菸而
是一支筆。過去四個月,她每天以淚洗面、暴飲暴食、失眠、羞於見
人、無能為力、消沉喪志、忿忿不平。她躺在床上,完全崩潰。「悲
傷彷彿狂潮,將我淹沒。我要的每樣東西似乎全變了調,就連抽個菸
都跟我作對。」
「於是我開始思考,想到前夫,想到回國後找工作何其困難,想
到自己一定會不勝其煩地過日子,想到自己何以老是覺得病懨懨。我
從床上爬起來,不慎打翻水壺,水壺掉在地上碎了一地,我開始嚎啕
大哭,覺得自己被逼到絕境,覺得自己非做些改變不可,至少有件事
應該還難不倒我。」
她沖了個澡,走出旅館,搭著計程車穿梭於開羅車水馬龍的街上
,接著車子開上泥巴路,前往獅身人面像、吉薩金字塔之所在。車外
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不知怎的,突然讓她走出自怨自艾、自慚形穢的
情緒,儘管只是一剎那。她覺得自己需要一個目標,一個努力向上的
目標。
所以她當下做了個決定,在計程車裡,她暗下承諾,終有一天要
再回到埃及,穿越這片沙漠。
莉莎明白這個想法過於瘋狂。當時她狀況不佳、身材過胖、銀行
沒存款。她連車外的沙漠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也沒把握重遊舊地是
否可行。但這些都不重要。她需要找件事讓她專心並全力以赴。莉莎
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準備,若想成功出征,她勢必得做些犧牲。
更精準地說,她得戒菸。
十一個月之後,莉莎終於成功橫跨沙漠。她坐在有空調的露營車
裡,和六、七個人同行,車上裝備一應俱全:水、食物、帳篷、地圖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雙向無線電等等,因此就算多塞了一盒香菸好
像也沒什麼差別。
不過那次在計程車裡,莉莎並不知道自己可以說到做到。至於實
驗室的科學家,則對她那趟沙漠行的細節興趣缺缺,認為無關緊要。
他們相信,莉莎在開羅那天一個小小的轉念──堅信得先戒菸才能實
現願望──才是催生她人生一系列改變的推手。返美後,她開始戒菸
,養成慢跑習慣,並改變飲食、工作、睡眠、存錢的方式,她還規畫
平日的作息時間,為未來擬妥計畫。她先跑半程馬拉松,再跑全程馬
拉松,還重回學校念書,繼而購屋、訂婚。最後她被網羅參加這項研
究計畫,專家分析莉莎腦袋的影像後,有了驚人的發現:一組代表舊
有習慣的神經活動模式,已被新模式取代。影像裡仍看得見莉莎舊行
為的神經活動,但部分衝動已被新的衝動排擠。莉莎的習慣一變,連
帶腦袋也跟著改變。
科學家堅信,催生莉莎改變的並非開羅行,也不是離婚或跨沙漠
之旅,而是莉莎專注改變一個習慣(抽菸)。其他研究對象也都有和
莉莎類似的經歷。藉由專心改變一個習慣(後文會介紹,那就是「核
心習慣」),莉莎連帶重新調整了其他習氣與根深柢固的行為模式。
不只個人可以改頭換面,企業若致力改變舊習,也能徹底轉型。
寶僑、星巴克、美鋁、塔吉特等知名企業善用此一洞見,調整營運方
式、改變員工溝通模式,甚至潛移默化消費者,讓他們不知不覺改變
購物方式。
「這一張是你最近照的腦部掃描圖。」一位研究員在莉莎訪談接
近尾聲時說道。他在電腦螢幕上秀出莉莎的腦部影像,指著靠近莉莎
腦袋中心的區塊,「當你看到食物,這些和飢餓與渴求相關的區域依
舊活躍。你的腦袋還是會釋出訊息,讓你吃個不停。」
他又指著最靠近莉莎前額的區塊,「不過這區塊也出現新的活動
。我們相信,這裡正是阻斷某些行為以及學習自律的起點。你每走進
這個實驗室一次,這區塊的反應就更為突出與明顯。」
莉莎是科學家最偏愛的受訪者,她的腦部掃描圖差異之大,說服
力十足。此外,這些影像圖透露的資訊讓科學家繪出一目了然的地圖
,顯示我們的心智裡,行為模式(習慣)存在於腦部哪個區塊。「因
為你,我們才明白一個決定何以變成自發的行為。」一位醫師對她說。
實驗室每個人莫不認為,重大發現即將出爐。事後證明,的確如
此。
●●●
今早醒來,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匆忙進浴室沖澡、檢查電子
郵件、還是在廚房隨手抓了個麵包填肚子?你刷牙是在用毛巾拭乾身
體之前或之後?綁鞋帶時,先綁左腳還是右腳?出門前和孩子說了什
麼?會走哪一條路開車上班?到了辦公室,先處理電子郵件、和同事
閒話家常、還是直接打理正事?午餐吃沙拉還是漢堡?下班回到家,
你會換上運動鞋出去跑步嗎?還是喝著酒,邊看電視邊吃晚餐?
「我們這輩子所作所為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之總和。」威
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於一八九二年寫道。我們每天下的決
定看似深思熟慮,其實不然,而是因為習慣。雖然每個單一習慣的重
要性微乎其微,諸如上館子會點什麼菜、多久運動一次、組織思緒的
方式、工作程序等等,但是時日一久,這些習慣對我們的健康、工作
效率、財務狀況、人生幸福都有極大的影響。二○○六年杜克大學一
位研究員發表了一篇論文,發現人們每天的活動中,逾百分之四十是
習慣使然,而非來自決定。
威廉.詹姆斯花了大半輩子了解習慣為何存在,除了他,從希臘
哲人亞里斯多德乃至脫口秀天后歐普拉等等,也都非常看重習慣的影
響力。不過直到近二十年,科學家與市調專家才真正開始了解習慣如
何運作,以及更重要的是,習慣如何改變。
本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的重點在於每個人的習慣到底從何而
來,深入探索習慣養成的神經學原理,新習慣如何養成,舊習慣又該
如何戒掉。此外,一位廣告人如何善用習慣法則,將刷牙這件很少有
人做的事變成全國的習性。這部分也說明寶僑如何善用消費者的習慣
性衝動,成功將一款名為「芳必適」的除臭噴霧劑變成數十億美元的
熱門商品。「戒酒無名會」藉由直搗習慣性癮頭的核心,改變貪杯者
的人生。美式足球教練東尼.鄧吉改寫全美足球聯盟墊底球隊的命運
,靠的是貫徹球員對場上暗號的直覺反應。
第二部分深入分析成功企業與組織的習慣,仔細探索美鋁的執行
長保羅.歐尼爾(後來商而優則仕,擔任美國財政部長)如何帶領面
臨瓶頸的公司成功轉型,靠著一個核心習慣,美鋁成了道瓊工業平均
指數裡的第一優等生。星巴克努力栽培一位高中輟學生,協助他養成
持之以恆的習慣,用以強化其意志力,最後這位中輟生成功當上首席
經理。這部分也說明何以絕頂出色的外科醫師,一旦碰到醫院的組織
性慣例亂了調,也會犯下要命的失誤。
第三部分檢視社會的習慣。我在這一部分重述馬丁.路德.金恩
二世以及民權運動成功之道,稱一部分得歸功於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
當地的社會習慣改變了。類似改變也讓華理克牧師在加州馬鞍峰建造
了全美最大的教會。最後,本書深入探究棘手的道德問題,例如:英
國一位殺人犯若能頭頭是道說服他人自己是因習慣使然而殺人,能否
因此重獲自由?
本書每一章均圍繞「習慣可以改變」這個中心論點──只要我們
了解習慣的前因後果,習慣一定能改變。
本書援引數百篇學術研究,三百多位科學家與企業主管的訪談,
以及數十家企業的實地研究結果(文獻與資料索引請參見本書注釋或
https://www.thepowerofhabit.com)。嚴格而言,習慣的定義為:刻
意或深思後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
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一開始,我們會動腦決定自己該吃多少,在辦
公室該專心做什麼,該多久去小酌一次,或什麼時候該去慢跑。不過
一陣子之後,我們不再深思,也不再選擇,一切變成自動自發。這是
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若能了解前因後果,就能隨心所欲,照自
己選擇的方式,重新培養新的習慣與模式。
●●●
我對習慣這門學科的興趣始於八年前,當時我在巴格達擔任報社
特派記者。看著美軍在伊拉克的行動,我心想,美軍不啻是史上最大
的習慣養成實驗之一。士兵接受基礎訓練時,得學習一些若干精心設
計過的習慣,諸如在交火的狀態下該如何射擊、思考、溝通等等。在
戰場上,每個指令均出於習慣,亦即一舉一動已練就到想也不用想、
幾乎是自動自發的地步。整個軍隊靠的是無止境反覆的預演,從建造
營區基地、擬議戰略重點、乃至因應敵軍攻擊等等,都有固定不變的
常規與遊戲規則。在美軍駐伊初期,動亂持續擴大,死傷人數不斷攀
升,指揮官積極尋找可以灌輸給士兵與伊拉克人的習慣,希望締造可
長可久的和平。
我在伊拉克待了約兩個月,期間我聽說一位軍官在庫法(Kufa,
位於首都巴格達以南一百五十公里的小鎮)推動一套即興式的舊習修
正計畫。這位陸軍少校仔細分析近來多起暴動的錄影帶,從中找出一
套模式:暴力衝突發生前,一群伊拉克人會聚於廣場或其他寬敞的開
放空間,一聚就是好幾小時,然後人數越聚越多,連小吃攤也來湊熱
鬧,外加一堆圍觀的群眾。等到某人丟擲石塊或瓶子,一切開始失控。
這位少校和庫法市長晤談時,提出一個奇怪的要求,希望市長下
令禁止小吃攤出現在廣場上。市長說沒問題。數週之後,一小群人聚
在庫法大清真寺附近的廣場,過了一個下午,人群越聚越多,有些人
開始憤怒地高呼口號。伊拉克警方意識到可能有動亂,因此用無線電
呼叫美軍基地,要求美方派軍戒備。到了傍晚,群眾開始躁動,肚皮
也開始抗議,於是四處尋找販售烤肉串的小販,奇怪,原本隨處可見
的小販,這次卻壓根兒見不到半個。群眾紛紛鳥獸散,喊口號大隊意
興闌珊,晚上八點左右,廣場上一人也不剩。
我親自造訪庫法附近的美軍基地,並和那位少校聊了一會。他說
,你不見得會想到以習慣來了解群眾動態,不過他可是花了畢生,鑽
研習慣形成所牽涉的心理學。
當年在新兵訓練營,他學習吸收各種習慣,包括替槍枝裝子彈、
在戰場上入睡、在混戰中保持專注力、在精疲力盡時運籌帷幄。他報
名參加習慣養成課程,讓自己學會儲蓄、每天運動、和同袍溝通的習
慣。他平步青雲,持續升遷,同時認知到組織性習慣的重要性:組織
一旦建立了習慣,屬下或員工無須一而再、再而三向上司請示,就可
自己做主決定。他也明白,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常規或可因襲的習慣,
就能輕鬆地跟平常合不來的人共事。而今,這位少校在伊拉克親眼目
睹當地群眾與風俗文化的許多通則。他說,就某方面而言,社區等於
集合了數千人賴以遵循的形形色色習慣,至於習慣到底帶來的是和平
或暴動,端看人民如何受習慣影響。除了禁止小吃攤販出現在廣場,
少校也在庫法試行數十種實驗,藉以影響當地居民根深柢固的習慣。
他來了之後,當地未曾爆發動亂。
少校告訴我:「了解習慣是我在軍中學到最寶貴的一課,習慣改
變了我看世界的一切角度。你想三分鐘就進入夢鄉嗎?想開心地醒來
嗎?不妨專注於晚間的生活作息,注意自己起床時都做些什麼。想要
輕鬆進入跑步世界嗎?找出誘因,讓跑步成為例行活動。我都這麼訓
練自己小孩。我和妻子列出習慣養成計畫,用以維繫我們的婚姻。這
也是美軍指揮管理會議上一再討論的重點。在庫法,一開始根本沒有
人告訴我,光是禁止烤肉串小攤進入廣場,就足以左右群眾的行為。
不過一旦看清一切不過是形形色色的習慣使然,彷彿握有手電筒與鐵
橇等利器,一切就可迎刃而解。」
這位少校體型瘦小,來自於喬治亞州。訪談時,他嘴裡不斷嚼著
葵花子或菸草,然後將殼或嚼爛的菸草吐到杯子裡。他說,入伍從軍
之前,他的前途頂多就是當個修電話線的工人,或是販賣甲基安非他
命的藥頭,他高中幾個同學就走這條路,不過「事業」並未幹得有聲
有色。而今他負責監督世上數一數二精良作戰部隊轄下的八百名士兵。
「我跟你說,連我這種反應遲鈍的人都學得來這玩意,其他人一
定也行。我一再告訴士兵,只要習慣對了,沒有辦不到的事。」
習慣所牽涉的神經學與心理學,以及行為模式對我們生活、社會
和組織的影響,這十年大家的認知突飛猛進,絕非五十年前所能相比
。我們現在清楚知道習慣為什麼出現、習慣改變的方式以及背後的原
理與機制。我們知道怎麼拆解習慣、重組以符合我們所需。我們了解
怎麼樣可以讓人減少食量、增加運動次數、提高工作效率、過更健康
的生活。
改變習慣不見得有速效,也不見得輕鬆容易。不過改變習慣絕對
可行,而今我們知道怎麼辦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5.195.2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