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肺炎爭議看台菲關係
#超長文帶你了解菲律賓政經情勢
文:3Q 陳柏惟
昨天,經外交部努力運作,菲律賓終於解除為期4天的對我入境禁令,不再和中國混為一談。
————以下認真文請小心服用————-
在菲律賓禁令一出時,國內討論的是「如何採取制裁」,也有政黨認為新南向政策失敗,要「檢討新南向政策」。然而我們昨天看到,菲律賓內閣、議會、民間意見其實不同,也促成了菲律賓對我的解禁。雖然菲國近年和中國接近,但其實菲律賓並沒有跟美國全面切割,也不可能輕易和該國第8大貿易國台灣翻臉(相對的菲律賓為我國第11大貿易國)。東南亞的每個國家,差異很大,政策與外交路線也有所不同,我們一定要深入了解每個國家的背景,才能好好制定外交、經貿政策。作為一個國會議員,我認為讓國民更深入了解國際政經,也是「政治教育」的一種,是我的義務。因此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菲律賓的一些背景,以及菲國採取如此不友善動作的脈絡。
#菲律賓矛盾重重的政治制度
菲律賓雖然是採取名義上類似美式民主的政治制度,但政治情勢和成熟民主國家大不相同,並非「政黨政治」,而是屬於「#菁英家族寡頭政治」,我們在菲國政治中,看不到明確的「政黨政綱」或「左右派立場」,而是以家族勢力、個人魅力主導,因此又被稱為「亞洲的拉美」。迄今,所有的參議院議員都出身「政治貴族」,而8成眾議院議員也是政治世家,想參政的平凡年輕人很難出頭,這點讓我特別有感觸。
這樣的政治結構,來自西班牙殖民時代。在西班牙統治菲律賓前,由於菲律賓島嶼眾多,從未有統一的政治勢力,而是由小型部落各據一方,西班牙人來了以後,也沒有辦法控制這麼零散的人權,因此採取「集中安置」政策,把各部落的領導階級遷居到殖民者蓋的新城鎮,再由這些「#買辦階級」協助統治原住民,因此這些買辦就等同於中國國民黨殖民下的「地方派系」,成為代理殖民者的地方菁英。而美國在打敗西班牙,入主菲律賓後,雖然引入民主制度,但一開始把民權門檻設得很高,只有這些地方菁英有財力參與政治,因此雖然民主化了,但只是把「買辦家族」升級成「政治家族」而已,這個陋習就一直延續至今,成為菲律賓民主的硬傷。
我們看杜特蒂的民粹語言,有時會誤認他是「庶民」階層出身,其實不然,跟台灣某位砂石家族市長一樣,「庶民」對杜特蒂來說「#只是一種心態」,其實他也是政治世家出身,爸爸是菲律賓南納卯省省長,菲律賓南部最大城納卯就是他家地盤,因此他雖然高中就混流氓、殺過人,但還是能一路讀到法學院畢業當上律師。但和台灣假庶民不同的是,杜特蒂深耕基層,在納卯市鐵腕統治二十多年,奠定政治基礎,可說是「#納卯王」他選上總統後,便「傳位」給女兒,現在女兒繼續擔任市長(有沒有跟台灣某些地方很像?)。
#菲律賓的經濟困境與復甦
大家可能都聽過,1950-70年代,菲律賓是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和日本、新加坡並肩,那後來發生什麼事呢?
1965年,馬可仕代表 #國民黨(真的叫這個名字)當選總統,在他當選時,菲律賓大抵是個採「進口替代」、「保護主義」,嘗試發展輕工業的國家,雖然經濟掌握在菁英政治家族手中,但發展的軌跡,和先進的日本、或比菲律賓後進的台灣、南韓大抵類似,從農業逐步過渡到工業。
然而,馬可仕上台後,雖號稱要執行土地改革,並執行雙重大撒幣政策鞏固支持。一方面,他對外舉債,造橋鋪路、廣建學校,成為宣傳樣本;但同時依政治盟友忠誠度,提供大量資金,放任貪污舞弊,創造了「#裙帶資本主義」。在1969年馬可仕競選連任那年,他變本加厲狂借外債拼建設,造成隔年政府預算危機,被迫和IMF協商讓菲律賓披索貶值,埋下國內動盪基礎。由於貧富差距加大,在面對學生抗議,和國內共產黨、南部伊斯蘭游擊隊威脅時,馬可仕在1972年宣布戒嚴成為獨裁者。
在馬可仕完全掌權後,裙帶資本主義更加擴張,他的家人和親信分門別類壟斷了各產業,例如伐木、香蕉、可可等產業,就被分贓接管,馬可仕繼續借錢投資基礎建設和觀光業,以撐起表面的GDP成長,也因應IMF要求建設出口導向的工業區。然而,由於貪腐盛行,缺乏競爭,大家都只想撈錢而不投資產業升級,讓菲律賓工業停留在原料加工,外資也不敢投資腐敗的菲律賓。
在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菲律賓已經債台高築。1983年,馬可仕在機場幹掉被他准許返國的政敵阿奎諾,除了引爆人民不滿,更讓外資撤出轉到東南亞其他國家,1984-85,菲律賓甚至每年經濟成長衰退7%(同期台灣每年成長近10%),導致1986年人民革命推翻馬可仕政權。
在菲律賓經濟前景停滯下,許多菲律賓人到海外工作,逐漸發展成菲律賓重要收入來源,目前菲律賓海外僑民約佔總人口10%,而每年在海外工作的移工約有200多萬人,每年匯回菲律賓的金錢佔GDP約10%,是世界最依賴移工經濟的國家,甚至特別成立海外就業署處理菲國人就業業務。
馬可仕被推翻後,菲律賓重拾民主政權,經濟發展逐漸回穩,在2010-2016年艾奎諾三世任期內,每年經濟成長均達6%以上,但經濟仍偏重政商寡頭集團,貧富差距仍大。杜特蒂上台,支持並非來自下層階級,而是「高舉法治與秩序」,得到不少新興中產階級與權貴支持。不過,「杜特蒂經濟學」和艾奎諾三世的自由主義經濟立場差別並沒有很大,他加碼擴大內需,希望六年內投入1800億美元(5.4兆台幣)進行基礎建設,發展國際服務業外包(BPO),並以對勞工減稅,增加富人稅與部分消費稅的方式,減緩貧富差距,雖然目標未達期待,但整體來說還是獲得支持的。
#菲律賓對外關係的改變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重點,菲律賓是和平脫離美國獨立,因此過去仍接受美援與美國軍事保護,是美國盟國,為何杜特蒂上台以後發生變化呢?
杜特蒂有1/8華人血統,並曾經是菲律賓共產黨首席顧問與精神領袖西松(Jose Maria Sison)的學生,西松甚至說,杜特蒂大學時曾經加入了西松擔任主席的「#愛國青年」(相當於共青團)組織,因此上任後和被認為是非法組織的菲共,相形採取寬容和平的政策。而杜特蒂採取濫捕與直接槍殺的鐵腕掃毒政策,曾引起美國歐巴馬政府、歐盟的批判,也讓杜特蒂非常賭爛西方的人權標準。
作為一個天生傾向強人政治,喜歡暴力解決問題的「非建制派政治人物」,杜特蒂對於有類似性格的中國更有好感。有趣的是,川普上台後,被稱為「菲律賓川普」杜特蒂和美關係,似乎也比歐巴馬時期來得改善,似乎他就喜歡這一味。
更深層的結構原因,還是中國崛起,且當政者若想要快速經濟成長,需要「熱錢」而不是「技術指導」,在中國超越日本、美國,成為菲律賓第一大貿易夥伴後,菲律賓更仰賴中國的投資甚至直接援助,他曾在北京公開發言:「我們更傾向從中國貸款...因為後來因為我們的友誼,他們就忘了讓我們還錢」,這可以顯露出菲律賓的目的,因此杜特蒂嘗試在兩國間左右逢源,這樣的路線,在國內並非沒有反對聲音。
2月11日,因杜特蒂親信,前警察總長德拉羅沙美簽被取消,菲律賓單方通知要退出「菲美軍隊訪問協定」。雖然這不影響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但會讓美軍進出菲律賓變得很麻煩,嚴重影響雙方軍事關係。這也讓內閣與軍隊非常憂心,甚至外交部長先前就公開反對退出。
國內對杜特蒂親中的憂心,也來自中國對黃岩島海域的領土野心,以及中國資本與中國人近年大舉進入菲國的狀況。由於菲律賓沒有穩定的政黨政治,杜特蒂任期結束後,相對保守親美的「民主化骨幹集團」是否捲土重來,也仍未知,這是我們不能把菲律賓當作「鐵板一塊,親中反台」的理由。
#台菲關係與新南向政策
台菲之間,其實互動多於衝突,過去最大的紛爭,來自於漁權、南海、以及移工管理上。
其實,#對菲律賓最軟弱的是蔣介石政權。1971年,中華民國海軍因颱風避難,暫時撤離南沙群島第二大天然島中業島,跑到旁邊太平島避風,沒想到躲個颱風回來,菲律賓已經登陸升起國旗。本來靠著優勢火力,海軍打算一小時內殲滅菲律賓入侵軍奪回中業島,不料蔣政府急電「不得挑戰菲律賓人的行為」,只能眼睜睜看著菲律賓人搶走領土,之後更變成菲律賓在南沙群島的指揮中心,損失很大。
原來,蔣介石是要爭取菲律賓在聯合國會籍問題上支持蔣政權代表中國,因此3個月後,菲律賓在聯合國仍投票支持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但4年後仍走向斷交的命運。不過,菲律賓之後仍和台灣有緊密關係,1994年李登輝總統曾訪問菲律賓,拜會總統羅慕斯,而菲國也連續兩年在聯合國提出「會籍普遍化」,呼應中華民國入聯議題。
2013年,菲律賓軍隊掃射我國廣大興28號漁船,槍殺我國船員,當時我國曾以終止菲勞入台申請、召回駐菲律賓代表、驅逐菲律賓代表反制,漁權的問題仍是兩國潛在衝突來源,我國仍須擴大海巡能量,展現決心與實力。
我國對菲律賓出口遠大於進口,2017年出口約96億美元,進口24億美元,出口以積體電路與石化產品為主,進口則以電子零件為主,可看出菲國製造零組件,我國生產高階產品的分工,而我國已在2017年12月和菲律賓簽訂《台菲投資保障協定》,也有不少紡織、自行車業者到菲國群聚投資。近年因菲國中產階級逐漸上升,菲律賓旅客赴台旅遊增加,從2016年17萬人成長到去年約50多萬人,後續仍有發展潛力。
整體而言,杜特蒂雖然親中,但在武漢肺炎事件前,並未多與台灣有所衝突,而農業、醫藥等「#新南向合作」也仍繼續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出發點就是分散風險,並非表示東南亞經貿外交就沒有風險,就會一帆風順。以台灣利益為出發,繼續配合美台印太戰略合作方向,給予菲律賓壓力,爭取菲國民間惠我聲音,促進實質經貿發展,在守護核心利益同時,保持使用雙面手法空間,才能繼續擴展台灣的影響力。
#恭喜你看完了Respect
#知國際事不是只知中國事
「海軍海巡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Re: [提問] 海巡和海軍的艦艇差別? - 看板Milit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海巡算軍人嗎- 軍旅板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海巡署艦隊分署- #圖解海巡#海巡階級章...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海巡ptt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問卦] 海巡署的艦艇算是軍艦嗎?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水上警察海巡差别的推薦與評價,PTT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海軍哭了! 開箱海巡安平級艦住艙豪華程度堪比高級宿舍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新聞] 上朱:輕型巡防艦邀商及規格-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問卦] 海巡署的艦艇算是軍艦嗎?(發錢)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Re: [討論] 台灣跟共匪在軍事用語的差別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新聞] 國防MIT》首艘4000噸海巡艦命名「嘉義」 - 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海軍海巡差別 在 共軍太原艦逼近我方海域海軍、海巡艦艇近距監控影片曝(海委 ... 的評價
海軍海巡差別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武漢肺炎爭議看台菲關係
#超長文帶你了解菲律賓政經情勢
文:3Q 陳柏惟
昨天,經外交部努力運作,菲律賓終於解除為期4天的對我入境禁令,不再和中國混為一談。
————以下認真文請小心服用————-
在菲律賓禁令一出時,國內討論的是「如何採取制裁」,也有政黨認為新南向政策失敗,要「檢討新南向政策」。然而我們昨天看到,菲律賓內閣、議會、民間意見其實不同,也促成了菲律賓對我的解禁。雖然菲國近年和中國接近,但其實菲律賓並沒有跟美國全面切割,也不可能輕易和該國第8大貿易國台灣翻臉(相對的菲律賓為我國第11大貿易國)。東南亞的每個國家,差異很大,政策與外交路線也有所不同,我們一定要深入了解每個國家的背景,才能好好制定外交、經貿政策。作為一個國會議員,我認為讓國民更深入了解國際政經,也是「政治教育」的一種,是我的義務。因此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菲律賓的一些背景,以及菲國採取如此不友善動作的脈絡。
#菲律賓矛盾重重的政治制度
菲律賓雖然是採取名義上類似美式民主的政治制度,但政治情勢和成熟民主國家大不相同,並非「政黨政治」,而是屬於「#菁英家族寡頭政治」,我們在菲國政治中,看不到明確的「政黨政綱」或「左右派立場」,而是以家族勢力、個人魅力主導,因此又被稱為「亞洲的拉美」。迄今,所有的參議院議員都出身「政治貴族」,而8成眾議院議員也是政治世家,想參政的平凡年輕人很難出頭,這點讓我特別有感觸。
這樣的政治結構,來自西班牙殖民時代。在西班牙統治菲律賓前,由於菲律賓島嶼眾多,從未有統一的政治勢力,而是由小型部落各據一方,西班牙人來了以後,也沒有辦法控制這麼零散的人權,因此採取「集中安置」政策,把各部落的領導階級遷居到殖民者蓋的新城鎮,再由這些「#買辦階級」協助統治原住民,因此這些買辦就等同於中國國民黨殖民下的「地方派系」,成為代理殖民者的地方菁英。而美國在打敗西班牙,入主菲律賓後,雖然引入民主制度,但一開始把民權門檻設得很高,只有這些地方菁英有財力參與政治,因此雖然民主化了,但只是把「買辦家族」升級成「政治家族」而已,這個陋習就一直延續至今,成為菲律賓民主的硬傷。
我們看杜特蒂的民粹語言,有時會誤認他是「庶民」階層出身,其實不然,跟台灣某位砂石家族市長一樣,「庶民」對杜特蒂來說「#只是一種心態」,其實他也是政治世家出身,爸爸是菲律賓南納卯省省長,菲律賓南部最大城納卯就是他家地盤,因此他雖然高中就混流氓、殺過人,但還是能一路讀到法學院畢業當上律師。但和台灣假庶民不同的是,杜特蒂深耕基層,在納卯市鐵腕統治二十多年,奠定政治基礎,可說是「#納卯王」他選上總統後,便「傳位」給女兒,現在女兒繼續擔任市長(有沒有跟台灣某些地方很像?)。
#菲律賓的經濟困境與復甦
大家可能都聽過,1950-70年代,菲律賓是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和日本、新加坡並肩,那後來發生什麼事呢?
1965年,馬可仕代表 #國民黨(真的叫這個名字)當選總統,在他當選時,菲律賓大抵是個採「進口替代」、「保護主義」,嘗試發展輕工業的國家,雖然經濟掌握在菁英政治家族手中,但發展的軌跡,和先進的日本、或比菲律賓後進的台灣、南韓大抵類似,從農業逐步過渡到工業。
然而,馬可仕上台後,雖號稱要執行土地改革,並執行雙重大撒幣政策鞏固支持。一方面,他對外舉債,造橋鋪路、廣建學校,成為宣傳樣本;但同時依政治盟友忠誠度,提供大量資金,放任貪污舞弊,創造了「#裙帶資本主義」。在1969年馬可仕競選連任那年,他變本加厲狂借外債拼建設,造成隔年政府預算危機,被迫和IMF協商讓菲律賓披索貶值,埋下國內動盪基礎。由於貧富差距加大,在面對學生抗議,和國內共產黨、南部伊斯蘭游擊隊威脅時,馬可仕在1972年宣布戒嚴成為獨裁者。
在馬可仕完全掌權後,裙帶資本主義更加擴張,他的家人和親信分門別類壟斷了各產業,例如伐木、香蕉、可可等產業,就被分贓接管,馬可仕繼續借錢投資基礎建設和觀光業,以撐起表面的GDP成長,也因應IMF要求建設出口導向的工業區。然而,由於貪腐盛行,缺乏競爭,大家都只想撈錢而不投資產業升級,讓菲律賓工業停留在原料加工,外資也不敢投資腐敗的菲律賓。
在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菲律賓已經債台高築。1983年,馬可仕在機場幹掉被他准許返國的政敵阿奎諾,除了引爆人民不滿,更讓外資撤出轉到東南亞其他國家,1984-85,菲律賓甚至每年經濟成長衰退7%(同期台灣每年成長近10%),導致1986年人民革命推翻馬可仕政權。
在菲律賓經濟前景停滯下,許多菲律賓人到海外工作,逐漸發展成菲律賓重要收入來源,目前菲律賓海外僑民約佔總人口10%,而每年在海外工作的移工約有200多萬人,每年匯回菲律賓的金錢佔GDP約10%,是世界最依賴移工經濟的國家,甚至特別成立海外就業署處理菲國人就業業務。
馬可仕被推翻後,菲律賓重拾民主政權,經濟發展逐漸回穩,在2010-2016年艾奎諾三世任期內,每年經濟成長均達6%以上,但經濟仍偏重政商寡頭集團,貧富差距仍大。杜特蒂上台,支持並非來自下層階級,而是「高舉法治與秩序」,得到不少新興中產階級與權貴支持。不過,「杜特蒂經濟學」和艾奎諾三世的自由主義經濟立場差別並沒有很大,他加碼擴大內需,希望六年內投入1800億美元(5.4兆台幣)進行基礎建設,發展國際服務業外包(BPO),並以對勞工減稅,增加富人稅與部分消費稅的方式,減緩貧富差距,雖然目標未達期待,但整體來說還是獲得支持的。
#菲律賓對外關係的改變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重點,菲律賓是和平脫離美國獨立,因此過去仍接受美援與美國軍事保護,是美國盟國,為何杜特蒂上台以後發生變化呢?
杜特蒂有1/8華人血統,並曾經是菲律賓共產黨首席顧問與精神領袖西松(Jose Maria Sison)的學生,西松甚至說,杜特蒂大學時曾經加入了西松擔任主席的「#愛國青年」(相當於共青團)組織,因此上任後和被認為是非法組織的菲共,相形採取寬容和平的政策。而杜特蒂採取濫捕與直接槍殺的鐵腕掃毒政策,曾引起美國歐巴馬政府、歐盟的批判,也讓杜特蒂非常賭爛西方的人權標準。
作為一個天生傾向強人政治,喜歡暴力解決問題的「非建制派政治人物」,杜特蒂對於有類似性格的中國更有好感。有趣的是,川普上台後,被稱為「菲律賓川普」杜特蒂和美關係,似乎也比歐巴馬時期來得改善,似乎他就喜歡這一味。
更深層的結構原因,還是中國崛起,且當政者若想要快速經濟成長,需要「熱錢」而不是「技術指導」,在中國超越日本、美國,成為菲律賓第一大貿易夥伴後,菲律賓更仰賴中國的投資甚至直接援助,他曾在北京公開發言:「我們更傾向從中國貸款...因為後來因為我們的友誼,他們就忘了讓我們還錢」,這可以顯露出菲律賓的目的,因此杜特蒂嘗試在兩國間左右逢源,這樣的路線,在國內並非沒有反對聲音。
2月11日,因杜特蒂親信,前警察總長德拉羅沙美簽被取消,菲律賓單方通知要退出「菲美軍隊訪問協定」。雖然這不影響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但會讓美軍進出菲律賓變得很麻煩,嚴重影響雙方軍事關係。這也讓內閣與軍隊非常憂心,甚至外交部長先前就公開反對退出。
國內對杜特蒂親中的憂心,也來自中國對黃岩島海域的領土野心,以及中國資本與中國人近年大舉進入菲國的狀況。由於菲律賓沒有穩定的政黨政治,杜特蒂任期結束後,相對保守親美的「民主化骨幹集團」是否捲土重來,也仍未知,這是我們不能把菲律賓當作「鐵板一塊,親中反台」的理由。
#台菲關係與新南向政策
台菲之間,其實互動多於衝突,過去最大的紛爭,來自於漁權、南海、以及移工管理上。
其實,#對菲律賓最軟弱的是蔣介石政權。1971年,中華民國海軍因颱風避難,暫時撤離南沙群島第二大天然島中業島,跑到旁邊太平島避風,沒想到躲個颱風回來,菲律賓已經登陸升起國旗。本來靠著優勢火力,海軍打算一小時內殲滅菲律賓入侵軍奪回中業島,不料蔣政府急電「不得挑戰菲律賓人的行為」,只能眼睜睜看著菲律賓人搶走領土,之後更變成菲律賓在南沙群島的指揮中心,損失很大。
原來,蔣介石是要爭取菲律賓在聯合國會籍問題上支持蔣政權代表中國,因此3個月後,菲律賓在聯合國仍投票支持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但4年後仍走向斷交的命運。不過,菲律賓之後仍和台灣有緊密關係,1994年李登輝總統曾訪問菲律賓,拜會總統羅慕斯,而菲國也連續兩年在聯合國提出「會籍普遍化」,呼應中華民國入聯議題。
2013年,菲律賓軍隊掃射我國廣大興28號漁船,槍殺我國船員,當時我國曾以終止菲勞入台申請、召回駐菲律賓代表、驅逐菲律賓代表反制,漁權的問題仍是兩國潛在衝突來源,我國仍須擴大海巡能量,展現決心與實力。
我國對菲律賓出口遠大於進口,2017年出口約96億美元,進口24億美元,出口以積體電路與石化產品為主,進口則以電子零件為主,可看出菲國製造零組件,我國生產高階產品的分工,而我國已在2017年12月和菲律賓簽訂《台菲投資保障協定》,也有不少紡織、自行車業者到菲國群聚投資。近年因菲國中產階級逐漸上升,菲律賓旅客赴台旅遊增加,從2016年17萬人成長到去年約50多萬人,後續仍有發展潛力。
整體而言,杜特蒂雖然親中,但在武漢肺炎事件前,並未多與台灣有所衝突,而農業、醫藥等「#新南向合作」也仍繼續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出發點就是分散風險,並非表示東南亞經貿外交就沒有風險,就會一帆風順。以台灣利益為出發,繼續配合美台印太戰略合作方向,給予菲律賓壓力,爭取菲國民間惠我聲音,促進實質經貿發展,在守護核心利益同時,保持使用雙面手法空間,才能繼續擴展台灣的影響力。
#恭喜你看完了Respect
#知國際事不是只知中國事
海軍海巡差別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很慶幸我們的政府使用的是這樣的方式,折衝樽俎來贏得全體國民的利益。
相反的,在野黨林奕華、章萬安、洪孟楷只會用古老過時的方法,企圖用威逼恐嚇的方式去對待鄰居。(對中國的為非作歹卻視而不見)
台灣人的眼睛真的要睜大,接下來每一個議題中,國民兩黨的手法都已經完全走向文明與迂腐的兩端,這不能亂選、無法回頭,更沒有藍綠一樣爛的事。
畢竟,要跟中國國民黨一樣爛,真的很難。(不然你看林奕華怎麼會還在用撥接)
#從武漢肺炎爭議看台菲關係
昨天,經外交部努力運作,菲律賓終於解除為期4天的對我入境禁令,不再和中國混為一談。
————以下認真文請小心服用————
在菲律賓禁令一出時,國內討論的是「如何採取制裁」,也有政黨認為新南向政策失敗,要「檢討新南向政策」。然而我們昨天看到,菲律賓內閣、議會、民間意見其實不同,也促成了菲律賓對我國的解禁。雖然菲國近年和中國接近,但其實菲律賓並沒有跟美國全面切割,也不可能輕易和該國第8大貿易國台灣翻臉(相對的菲律賓為我國第11大貿易國)。東南亞的每個國家,差異很大,政策與外交路線也有所不同,我們一定要深入了解每個國家的背景,才能好好制定外交、經貿政策。作為一個國會議員,我認為讓國民更深入了解國際政經,也是「政治教育」的一種,是我的義務。因此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菲律賓的一些背景,以及菲國採取如此不友善動作的脈絡。
#菲律賓矛盾重重的政治制度
菲律賓雖然是採取名義上類似美式民主的政治制度,但政治情勢和成熟民主國家大不相同,並非「政黨政治」,而是屬於「#菁英家族寡頭政治」,我們在菲國政治中,看不到明確的「政黨政綱」或「左右派立場」,而是以家族勢力、個人魅力主導,因此又被稱為「亞洲的拉美」。迄今,所有的參議院議員都出身「政治貴族」,而8成眾議院議員也是政治世家,想參政的平凡年輕人很難出頭,這點讓我特別有感觸。
這樣的政治結構,來自西班牙殖民時代。在西班牙統治菲律賓前,由於菲律賓島嶼眾多,從未有統一的政治勢力,而是由小型部落各據一方,西班牙人來了以後,也沒有辦法控制這麼零散的人群,因此採取「集中安置」政策,把各部落的領導階級遷居到殖民者蓋的新城鎮,再由這些「#買辦階級」協助統治原住民,因此這些買辦就等同於中國國民黨殖民下的「地方派系」,成為代理殖民者的地方菁英。而美國在打敗西班牙,入主菲律賓後,雖然引入民主制度,但一開始把民權門檻設得很高,只有這些地方菁英有財力參與政治,因此雖然民主化了,但只是把「買辦家族」升級成「政治家族」而已,這個陋習就一直延續至今,成為菲律賓民主的硬傷。
我們看杜特蒂的民粹語言,有時會誤認他是「庶民」階層出身,其實不然,跟台灣某位砂石家族市長一樣,「庶民」對杜特蒂來說「#只是一種心態」,其實他也是政治世家出身,爸爸是菲律賓南納卯省省長,菲律賓南部最大城納卯就是他家地盤,因此他雖然高中就混流氓、殺過人,但還是能一路讀到法學院畢業當上律師。但和台灣假庶民不同的是,杜特蒂深耕基層,在納卯市鐵腕統治二十多年,奠定政治基礎,可說是「#納卯王」。他選上總統後,便「傳位」給女兒,現在女兒繼續擔任市長(有沒有跟台灣某些地方很像?)。
#菲律賓的經濟困境與復甦
大家可能都聽過,1950-70年代,菲律賓是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和日本、新加坡並肩,那後來發生什麼事呢?
1965年,馬可仕代表 #國民黨(真的叫這個名字)當選總統,在他當選時,菲律賓大抵是個採「進口替代」、「保護主義」,嘗試發展輕工業的國家,雖然經濟掌握在菁英政治家族手中,但發展的軌跡,和先進的日本、或比菲律賓後進的台灣、南韓大抵類似,從農業逐步過渡到工業。
馬可仕上台後,號稱要執行土地改革,並執行雙重大撒幣政策鞏固支持。一方面,他對外舉債,造橋鋪路、廣建學校,成為宣傳樣本;但同時依政治盟友忠誠度,提供大量資金,放任貪污舞弊,創造了「#裙帶資本主義」。在1969年馬可仕競選連任那年,他變本加厲狂借外債拼建設,造成隔年政府預算危機,被迫和IMF協商讓菲律賓披索貶值,埋下國內動盪基礎。由於貧富差距加大,在面對學生抗議,和國內共產黨、南部伊斯蘭游擊隊威脅時,馬可仕在1972年宣布戒嚴,成為獨裁者。
在馬可仕完全掌權後,裙帶資本主義更加擴張,他的家人和親信分門別類壟斷了各產業,例如伐木、香蕉、可可等產業,就被分贓接管,馬可仕繼續借錢投資基礎建設和觀光業,以撐起表面的GDP成長,也因應IMF要求建設出口導向的工業區。然而,由於貪腐盛行,缺乏市場競爭,大家都只想撈錢而不投資產業升級,讓菲律賓工業停留在原料加工,外資也不敢投資腐敗的菲律賓。
在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菲律賓已經債台高築。1983年,馬可仕涉嫌在機場幹掉被他准許返國的政敵阿奎諾,除了引爆人民不滿,更讓外資撤出轉到東南亞其他國家,1984-85,菲律賓甚至每年經濟成長衰退7%(同期台灣每年成長近10%),導致1986年人民革命推翻馬可仕政權。
在菲律賓經濟前景停滯下,許多菲律賓人到海外工作,逐漸發展成菲律賓重要收入來源,目前菲律賓海外僑民約佔總人口10%,而每年在海外工作的移工約有200多萬人,每年匯回菲律賓的金錢佔GDP約10%,是世界最依賴移工經濟的國家,甚至特別成立「海外就業署」處理菲國人就業業務。
馬可仕被推翻後,菲律賓重拾民主政權,經濟發展逐漸回穩,在2010-2016年艾奎諾三世任期內,每年經濟成長均達6%以上,但經濟仍偏重政商寡頭集團,貧富差距仍大。杜特蒂上台,支持並非來自下層階級,而是「高舉法治與秩序」,得到不少新興中產階級與權貴支持。不過,「杜特蒂經濟學」和艾奎諾三世的自由主義經濟立場差別並沒有很大,他加碼擴大內需,希望六年內投入1800億美元(5.4兆台幣)進行基礎建設,發展國際服務業外包(BPO),並以對勞工減稅,增加富人稅與部分消費稅的方式,減緩貧富差距,雖然目標未達期待,但整體來說還是獲得支持的。
#菲律賓對外關係的改變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重點,菲律賓是和平脫離美國獨立,因此過去仍接受美援與美國軍事保護,是美國盟國,為何杜特蒂上台以後發生變化呢?
杜特蒂有1/8華人血統,並曾經是菲律賓共產黨首席顧問與精神領袖西松(Jose Maria Sison)的學生,西松甚至說,杜特蒂大學時曾經加入了西松擔任主席的「#愛國青年」(相當於共青團)組織,因此上任後和被認為是非法組織的菲共,相形採取寬容和平的政策。而杜特蒂採取濫捕與直接槍殺的鐵腕掃毒政策,曾引起美國歐巴馬政府、歐盟的批判,也讓杜特蒂非常賭爛西方的人權標準。
作為一個天生傾向強人政治,喜歡暴力解決問題的「非建制派政治人物」,杜特蒂對於有類似性格的中國更有好感。有趣的是,川普上台後,被稱為「菲律賓川普」的杜特蒂對美關係,似乎也比歐巴馬時期來得改善,似乎他就喜歡這一味。
更深層的結構原因,還是中國崛起,且當政者若想要快速經濟成長,需要「熱錢」而不是「技術指導」,在中國超越日本、美國,成為菲律賓第一大貿易夥伴後,菲律賓更仰賴中國的投資甚至直接援助,他曾在北京公開發言:「我們更傾向從中國貸款...因為後來因為我們的友誼,他們就忘了讓我們還錢」,這可以顯露出菲律賓的目的,因此杜特蒂嘗試在兩國間左右逢源,這樣的路線,在國內並非沒有反對聲音。
2月11日,因杜特蒂親信,前警察總長德拉羅沙美簽被取消,菲律賓單方通知要退出「菲美軍隊訪問協定」。雖然這不影響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但會讓美軍進出菲律賓變得很麻煩,嚴重影響雙方軍事關係。這也讓內閣與軍隊非常憂心,甚至外交部長先前就公開反對退出。
國內對杜特蒂親中的憂心,也來自中國對黃岩島海域的領土野心,以及中國資本與中國人近年大舉進入菲國的狀況。由於菲律賓沒有穩定的政黨政治,杜特蒂任期結束後,相對保守親美的「民主化骨幹集團」是否捲土重來,也仍未知,這是我們不能把菲律賓當作「鐵板一塊,親中反台」的理由。
#台菲關係與新南向政策
台菲之間,其實互動多於衝突,過去最大的紛爭,來自於漁權、南海、以及移工管理上。
其實,#對菲律賓最軟弱的是蔣介石政權。1971年,中華民國海軍因颱風避難,暫時撤離南沙群島第二大天然島中業島,跑到旁邊太平島避風,沒想到躲個颱風回來,菲律賓已經登陸升起國旗。本來靠著優勢火力,海軍打算一小時內殲滅菲律賓入侵軍奪回中業島,不料蔣政府急電「不得挑戰菲律賓人的行為」,只能眼睜睜看著菲律賓人搶走領土,之後更變成菲律賓在南沙群島的指揮中心,損失很大。
原來,蔣介石是要爭取菲律賓在聯合國會籍問題上支持蔣政權代表中國,因此3個月後,菲律賓在聯合國仍投票支持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但4年後仍走向斷交的命運。不過,菲律賓之後仍和台灣有緊密關係,1994年李登輝總統曾訪問菲律賓,拜會總統羅慕斯,而菲國也連續兩年在聯合國提出「會籍普遍化」,呼應中華民國入聯議題。
2013年,菲律賓軍隊掃射我國廣大興28號漁船,槍殺我國船員,當時我國曾以終止菲勞入台申請、召回駐菲律賓代表、驅逐菲律賓代表反制,漁權的問題仍是兩國潛在衝突來源,我國仍須擴大海巡能量,展現決心與實力。
我國對菲律賓出口遠大於進口,2017年出口約96億美元,進口24億美元,出口以積體電路與石化產品為主,進口則以電子零件為主,可看出菲國製造零組件,我國生產高階產品的分工,而我國已在2017年12月和菲律賓簽訂《台菲投資保障協定》,也有不少紡織、自行車業者到菲國群聚投資。近年因菲國中產階級逐漸上升,菲律賓旅客赴台旅遊增加,從2016年17萬人成長到去年約50多萬人,後續仍有發展潛力。
整體而言,杜特蒂雖然親中,但在武漢肺炎事件前,並未多與台灣有所衝突,而農業、醫藥等「#新南向合作」也仍繼續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出發點就是分散風險,並非表示東南亞經貿外交就沒有風險,就會一帆風順。以台灣利益為出發,繼續配合美台印太戰略合作方向,給予菲律賓壓力,爭取菲國民間惠我聲音,促進實質經貿發展,在守護核心利益同時,保持使用雙面手法空間,才能繼續擴展台灣的影響力。
#恭喜你看完了Respect
#知國際事不是只知中國事
海軍海巡差別 在 海巡算軍人嗎- 軍旅板 的必吃
海巡 算軍人嗎. 軍旅. 2022年8月12日07:19. 各位好想要請教各位女子不才 ... 海巡的性質及和軍人一般嗎? 做的業務大概是甚麼呢? 感謝各位。 軍人 · 軍官. ... <看更多>
海軍海巡差別 在 海巡署艦隊分署- #圖解海巡#海巡階級章... 的必吃
像日本海上保安廳或英海軍樣式),那 ... 一線四按軍職是士官長或少尉而警職為警佐一階(可任派出所副所長或巡佐),像我上士的話就是海巡或警階的一線三很好辨認與區別。 ... <看更多>
海軍海巡差別 在 Re: [提問] 海巡和海軍的艦艇差別? - 看板Milit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 引述《reinherd (鐵提督萊茵哈特)》之銘言:
R大開頭一語道破,內文更見專業!
: 海巡的艦艇很混亂
: 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海巡的艦艇不外乎四種來源
: 1.農委會的漁業船舶(農委會 你沒有看錯)
: 任務是監督遠洋漁業捕撈
: 這些專門搞漁業管制的船艦沿用農委會的命名規則稱為巡護xx號
: 也就是漁業巡護船...........
: 2.海軍/軍情局的砲艇
: 這些一開始就是軍方艦艇 我猜應該算是軍規設計
: 而且後來海軍有轉移錦江級的藍圖給海巡
: 所以錦江級的海巡版本 例如台北艦 南投艦 應該也算是軍艦規格巴
: 3.海關緝私艦
: 早年海關買了一些緝私艦
: 有的是沿用美國海巡的設計 例如和星艦
: 美國的原始版本有裝76炮和電子軟殺系統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dium_endurance_cutter
: 過去美國海巡艦艇的火力不差 甚至有裝到五吋砲 我猜也算是軍規設計巴
: 此外還有荷蘭進口的福星艦和謀星艦
: 這兩艘據說是錦江級的原型 所以我也不確定算不算軍規品
: 4.保七/海巡署後續自力發包建造的艦艇
: 所以我也不清楚是不是所有或是有部分海巡艦艇都算軍規
: 給你參考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成長歷程複雜,人員編制有軍、警、海關、航海輪機專門從業
人員、一般公務文員,各自有個別的文化、規制與習慣。
海巡船艇之來源,誠如R大所言,
『巡護O號』係民國八零年初,自農委會漁業署所收編,主責遠洋巡護;
『O星艦』,多半為民國六七零年所建成,於九零年左右由財政部關稅總局移撥,其中
「偉、和」二艘,係參考美國海岸巡防隊之「熊級巡防艦」所造,的確偏向軍事之要求,
偉星艦後甲板就曾裝設雄風飛彈並試射成功,不過現已拆除與封裝,但是「偏向」也僅限
於設計的參考,實際上美國海巡之熊級巡防艦後甲板為直升機甲板,但偉、和二艦改為巡
防子艇的吊掛甲板,其餘如艦炮之自動送彈、艦側射孔等皆無從得見,可以說是不全的混
血、軍警演進過程中間的過度品種,另外「寶、德、欽」三艘是仿造日本海上保安廳五百
噸級巡防艦所造;
『(地區)』為名的,部分是與星字同時期自海關接收,部分是近代由海巡署自行發包造
成,早期係由德國知名造船廠所造,後期如台北、南投二艦係參考我海軍「錦江級」軍艦
設計、中信造船所造;
至於快艇,一般而言是CT4以下(一百噸以下)所稱之,部分來自於淡水水警時期的國造
警艇,部分是保七時期海軍移撥的快艇,民國九零年代海巡署亦有自身籌建之巡防艇,有
些是鋼質船身、有些是玻璃纖維,螺矩也分固定式或可變式,有些有掛載子艇有些則無,
其他部分有同有異難以詳述,可說是系譜複雜一言難盡。
回歸本題「海巡艦艇與軍艦不同之處」,軍警職責大異其趣,一求殲滅敵人、一求活
捉歹徒,此版諸位想必了然於心。從外裝上,從相同之處淺言,軍警船艦皆有武裝需求,
遂可見巡防艇有架設機槍之機槍架,從相異處薄論,軍船為防水鬼攀爬,船舷設計上較高
聳,舷窗亦少,而海巡艦艇為登臨他船檢查,船舷應低為宜,為求瞭望舷窗也宜多宜大;
在內裝上,海巡艦有留置室以關押嫌犯,部分軍艦亦有類似功能之空間,相異處,軍艦以
功能性取向,求以五臟俱全的小麻雀,而生活空間較為擁擠,但是海巡為求人性,生活空
間較寬廣舒適。部分海巡船艦(如偉星),藍圖以軍艦,但強行將直升機甲板改為巡防子
艇用途,造成船艦重心上移、降低原設計之耐波;海巡船艦另會加裝警燈、警笛及廣播器
(大聲公),部分甚至加裝LED顯示板,且新造之海巡船艦消防水砲較為顯眼與功能較強
,且可見吊掛機械手臂,以因應海巡在海上救難(救火、吊掛故障機具等)之功能需求。
排除特殊任務性船舶(消防、除汙等),其實海軍、海巡艦艇不同之處,若從早期的
軍警船艦反而不好分辨,但是可從早期與近代海巡船艦之間的差異看出,因為早期海巡船
艦多以海軍思維而造,但時代演進,近代新船更接近海巡的勤務需求。
其他關於備品,就航海事務上,三機原則為其必然(一主、二輔、三備而不用),而
在吃水深淺、鋼質或玻璃纖維、噸位、續航力、巡航速率、最大航速、耐浪性、推進機、
匿蹤外觀、雷達等,軍警之間皆會因船舶需求而有所異同,並非主要分別之處。
以上愚見<(_ _)>
ps.更多海巡艦艇,關鍵字:海巡艦艇誌/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發行
附上海巡署「海巡艦艇誌」官方連結:https://ppt.cc/5f_~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12.235.130
※ 編輯: h12421685 來自: 101.12.235.130 (03/23 17:4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