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三種文化,一次滿足!|
當下大雨的時候,大家會怎麼穿衣服呢?雨衣?雨鞋?還是撐把傘就岀門?哎呀小編沒有偏題,這個問題我們文末再來聊。
日本時代的台灣,是服飾最多元的一個時代,日本人帶來了傳統的和服,洋服也隨著西化政策與商業流通來到台灣,原本已經深耕社會的「台灣服」(清朝服飾)更是不離民眾的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三方的文化交融逐漸有了新的風貌。
但是對許多人而言,要從台灣服變成穿洋服,還是有點不容易的。即便對於仕紳而言,洋服代表著「進步」、「文明」,但要他們脫下長袍馬褂,剪掉辮子,還是需要一定的心理調適。像是豐原仕紳張麗俊,就曾經提出三點自己不想剪辮的理由:
一、 剪髮必須改裝,改裝要花耗衣費頗多。
二、 剪髮雖然可以有文明的外殼,但是卻很難因此學好醫學。
三、 剪髮有適合好看的,也有不適合不好看的,不好看的會被取笑。(這個好中肯啊)
最重要的莫過於第一點,洋服在當年不算便宜。所以就有人提出一個折衷的方法:剪辮子,但不改裝。這樣既能迎合當時西化的文明與進步,也不會花費太多的錢。
然而,短髮配上傳統的長袍馬褂,看起來又有些違和,這時又出現了一些嘲笑的聲音,說是:「西人首,華人足」。所以又有人提議,不如就將長袍馬褂的衣襟、袖子及衣長加以修改,使樣款看起來比較像西洋服裝。
除了服飾之間的相互改良以外,服飾之間的混搭也是很常見的,有時候是故意混搭,比方年輕女性會將大裪衫搭配西式的寬裙,看起來更加時髦;然而在更多時候,服飾間的混搭或是改良,只是為了方便而已。
就像是當下雨時,當時的台灣仕紳怎麼穿呢?
新竹的仕紳黃旺成,就曾經在日記裡紀載,某一天他出門時,預感可能會下雨,然而他要去的場合必須穿著洋服,所以他在出門前先將皮鞋包好。戴著斗笠,穿著襯衫(白洋服),腳踩著木屐出門,這一身裝扮,完美的融合了台(斗笠)、日(木屐)、西(襯衫)的元素。
但多元融合的服飾背後,其實就是非常簡單的:「下大雨了,我先穿拖鞋,快到公司再換鞋」的思維,和現在其實沒有差太多呢!
服飾代表了某一個時代的文化意涵,但是「文化」並非一種高高在上的東西,而是當時生活的一種表現,因為方便、因為美觀,而進步或是改良,是非常貼近日常的。
今天我們的雜談就到這邊啦,如果喜歡,記得幫我們按讚、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台灣這繽紛的一面吧!
圖片來源為網路與參考論文,若有侵權立即撤下。
參考資料:吳奇浩〈喜新戀舊: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
#楊双子老師補充:
把日本時代的台灣服稱作「中式服裝」(文章已修改),其實存在時空脈絡錯置的語病。比如參考資料中的一篇就直接使用「洋服、和服、臺灣服」三種詞彙來指涉當時西洋人、日本人、台灣人的服飾,因為這樣比較符合時代語境。
另外一個例子是,日本人當時罵台灣漢人為「清國奴」,就是因為當時語境裡沒有「中國」只有「清國」。
要到清國覆滅後,日本人才改稱其為「支那」,但此時也不會把台灣人穿的衣服稱為中式服裝,一概還是稱台灣服/台灣衫。
楊双子老師補充 在 研究員換人?主播太會補充被勸去換洋裝?蔡尚樺竟瀟灑斷 ... 的必吃
連續答對8題有夠狠!楊双子妻妻強運炸裂別人都免玩了?!20230920 曾國城愛雅完整版有品味的他氣質大挑戰EP927【全民星攻略】. 全民星攻略 New 17K ... ... <看更多>
楊双子老師補充 在 楊双子 的必吃
這本是楊双子老師姊妹的百合研究專書,我們覺 得它也很少女 . Hsin-Tsun Lu ... 算是岔出來補充說明。 《四維街一號》新書分享會的專題名稱是相當嚴肅的「 一座日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