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竹筍隨筆02》
對於踹筍,農友正面對待,他表示技巧夠就不會傷到筍肉。況且,桂竹筍採後還要剝殼,筍肉不易受傷。短短幾句,讓我有信心辦一場「竹林中的武術旅程」,美其名幫助農友採筍,其實是帶隊滿足兒時的武林高手願望。
上山採筍的好處有二,其中之一,在於能取得饕家才知的極品,譬如泰安地區有一種暱稱為「白筍」的高單價桂竹筍,嫩度迷人,整株不見綠意,筍節處有些微黑斑,這是剛剛冒出土的桂竹筍,長度短重量輕,若是秤斤論兩肯定不划算,因此只有行家會特別找農家指名,少見於通路市場。
另一個好處,自然是趁新鮮上餐桌囉!桂竹筍採下後,以手指捏著桂竹筍尖,順勢折斷,以手指為卷軸,將筍殼當成紙捲般向下撕,接著輕輕一剝,就可見到白白淨淨的筍肉。逐一剝殼後,即是旅程的高光時刻,那就是以行動廚具烹煮,撕條切塊過油煮湯,尤其是油燜筍,鮮嫩滋味堪稱一絕。
旅行免不了紀念品,到桂竹筍的加工廠走走純屬正常。我個人曾經參觀過苗栗獅潭的加工廠,不同於山上採摘竹筍的愜意氛圍,交出竹筍的現場有如大型會考,負責點收的承辦員擋在門口,廠外眾多農友圍觀,依次將筍肉放到秤上,這個動作,既掙錢也爭面子,若筍肉皆符合標準,承辦員便依斤兩付錢,若有過長筍節或明顯硬化的竹段,眾目睽睽下,承辦員即鐮刀一揮,手起刀落,除去不合格的筍段。如此如是,不合格品多了,除了是對農友品管的無聲控訴,少一段也代表少一分錢,難怪現場氣氛緊張。總之,收集好筍肉,放進不銹鋼巨釜,歷經數小時殺青,加工廠的製筍人再拿著菜刀,修整一些沒挑好的筍肉,切去纖維過厚處,再依粗細規格包裝或封桶,流程透明清晰,看完工廠,怎可不買幾袋?回家之後,些許醬油稍許酒,冷熱炒滷皆宜。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竹筍隨筆
#桂竹筍隨筆
桂竹筍隨筆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桂竹筍隨筆01》
相對於阿美族與箭竹的關係,以旅行設計的觀點,談桂竹筍自然要談泰雅族,因為這款竹筍的知名產地多位在泰雅族的聚集地,譬如桃園復興、新竹尖石和苗栗泰安等山區。在泰雅族中,桂竹又稱為「Ali」,適合建屋做家具,可以說桂竹建構了早年的泰雅族生活。到了近代,桂竹又有另一個功用,那就是造林作物,根據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邱啟榮以GIS地理資訊系統計算,臺灣北部的桂竹能以每年一百公頃的速度擴張,長得快又能作為竹製品,因此桂竹曾經為國有造林及獎勵造林的指定物種,直到竹藝品市場式微,以桂竹造林的趨勢才漸緩。
我曾想設計一趟「桂竹造林」的旅程,帶隊到竹林中,親身體驗砍竹子,再到竹藝所找師傅教導,自己做個竹製品。想歸想,多年後,依舊沒砍過竹子,桂竹筍倒是採了數回,說句實話,以桂竹筍為主題設計旅行,比較符合我的興趣,因為能吃。
要認識桂竹筍,我認為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上山採筍」、「餐桌美味」、「參觀加工廠」。桂竹筍的產地多在山上,每年梅雨過後,筍勢迸發,農友要抓緊時間搶收,因為筍子出土若不採摘,紛紛成竹後,容易讓竹林的竹相過密,擠壓地下莖的生長空間,新生竹出不來,產筍量逐漸減少,三年以上不採筍也不砍伐老竹,竹林生長便會停滯。
不同於其他筍類需講究刀具,採桂竹筍可靠萬能雙手。以手扭採的方式,閩南語稱為揠竹筍(at tik-sún),有回到苗栗泰安,看著農友們走入竹林,面對筍欉,一抓一扭,行雲流水,盡顯高手氣度,沒過多久,一疊竹筍散鋪地上。某次見到農友的孩子,人小力不足,乾脆用腳踹,看他一路練腿功,正踢側踢直面踹,竟也收集不少桂竹筍。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竹筍隨筆
#桂竹筍隨筆
#桂竹造林
桂竹筍隨筆 在 客家新聞雜誌第332集南庄桂竹筍 - YouTube 的必吃
每年四月中到五月初,是 桂竹筍 盛產的時期,光是苗栗地區就有3600多公頃的桂竹園,主要分布在大湖、泰安、獅潭、和南庄等鄉鎮。 ... <看更多>
桂竹筍隨筆 在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桂竹筍隨筆01》... | Facebook 的必吃
要認識桂竹筍,我認為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上山採筍」、「餐桌美味」、「參觀加工廠」。桂竹筍的產地多在山上,每年梅雨過後,筍勢迸發,農友要抓緊時間搶收,因為筍子出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