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有位仁兄說,從1980年代以來,雙北的稅賦貢獻就佔了全台的一半以上。他認為台南也好、高雄也好,對於雙北的建設是沒有貢獻度的,而雙北對於其它縣市也不存在有壓迫與剝奪的關係。
我個人認為這個想法大有問題,必須加以反駁。
首先,稅賦來自於經濟活動,而經濟活動這種東西,帳面是一團混沌的,很難用人為的行政區域來界定。例如說,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油總公司的登記地址都在台北市信義區。但眾所皆知地,中油絕大部份的生產活動,與雇用的員工,當然還有產生的污染,都在高雄,但稅收貢獻卻被算在台北的頭上。同樣地,台塑的總公司登記地址在台北市松山區,但絕大部份的生產活動,也是在雲林和高雄。
那我們該說,是誰真正貢獻了這筆稅收呢?這本帳怎麼算?
當然幾十年來,政府或多或少都有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說營業稅依照經濟活動發生的地點來核實計算。又例如說,陳菊市長以高雄氣爆為契機,與中央政府政治角力,最後讓中油、台塑等石化業大鱷的總公司登記地址改成高雄,為高雄爭取統籌分配稅款取得優勢。
但地方首長角力來角力去,能夠影響的只有統籌分配稅款,而事實上統籌分配款並不是地方歲出的全部,甚至不是過半的大部份。統籌款能夠給地方的日常政務帶來一點滋潤,但要做重大建設是遠遠不夠的。
真正決定地方的發展命運的,是重大建設項目裡面,來自中央的專案補助。
台灣的財政制度其實是很強幹弱枝的,地方上要有什麼重大建設,沒有中央政府點頭和出大部份的錢,根本就免談。例如說預算數千億的台北捷運,如果沒有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對,你沒聽錯,那時候還有省政府)出錢,台北市自己是不可能獨力完成的。
而長期以來,尤其是國民黨執政時期,什麼重大基礎建設,捷運也好、治水也好,甚至是最不起眼的污水接管工程,都是中央出錢、台北先做;稅金上繳中央等於送給台北使用。其他地方往往比台北落後個二十年以上,整整是一代人的時間。
算是我超譯吧!如果照那位仁兄的邏輯,稅收貢獻度高的縣市,就理應享有更多的公共建設。那會造成什麼結果呢?雙北稅收高,獲得中央更多的公共建設挹注;更多的公共建設創造更多的經濟機會;更多的經濟機會吸引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與經濟活動又帶來更多的稅收。如此這般,正向循環一直持續下去。
結果呢?往北部擠的人,每天幹譙 #高競爭高房價;留在家鄉的人,每天幹譙 #低就業低薪資。整個國家的人民都過得不開心。
經濟學有一個ㄅㄆㄇ等級的基本原理,就是「#邊際效用遞減」。一個餓極了的人,你給他一碗白飯,就能夠得到極大的好處;而對一個已經吃太飽的人,你給他一桌滿漢全席,對他的意義也趨近於零。同樣的邏輯,中央政府一直把資源灌給已經過飽和發展的台北市,台北市也突破不了發展的瓶頸。得到的效益,遠不如適度分配給其他區域。這樣花錢,顯然沒有花在刀子口上。
我看了一下這位仁兄的公開檔案,他似乎比較抱持一種「藍綠一樣爛」的態度,而且頗有憤世嫉俗的味道,也許他在台北過得並不是太如意。
抱持這種想法的人並不少見,我的朋友圈裡面就有很多,而且這些人還不見得是國民黨的支持者,有不少是傾向於時力或民眾黨的。
當他們一邊鄙視中南部,一邊轉貼類似「打房圓夢家」之類的罐頭文宣的時候,我只能在旁邊苦笑。他們沒有參透的一點是,這種不幸福感,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正是他們邏輯視為理所當然的這種不平衡。
更糟糕的,是他們甚至常常鑽牛角尖式地怪罪其他縣市都不努力,老是在佔台北便宜;而一旦有中南部的大型公共建設案出爐,他們又少不了要膝反射式地酸幾句「肉桶政治」、「政策買票」、「利益分贓」。
很妙的是,抱持這種論調的,還不一定是土生土長的台北市民,蠻多是從中南部「北漂」到台北的高學歷中產階級。
台灣已經是一個發展相當不均衡的國家,如果中央政府再不扮演一個平衡的角色,不但不利於台灣的全球競爭力,也無助於提昇國民的整體幸福。而往好處想,政府注重區域平衡,並不是在剝奪台北人的權益,而是讓全國人民有更多的選擇。
(圖片來源:《出租女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松山區 重大建設 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南松山地區發展再生計畫」地區座談會⛰⛰
為帶動 #南松山 地區發展,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於2021年3月15日及3月16日晚間於松山區中崙高中辦理「南松山地區發展再生計畫」地區座談會,兩場次共約150位居民與民意代表出席,反應熱烈,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包括:增設綠地開放空間、停車空間不足、促進商業活動空間延續、人行空間不友善等議題,並期望透過周邊重大建設帶動地區老舊建物更新計畫,加上公有土地行政機關之整合,讓生活機能更加便捷。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松山區 重大建設 在 徐巧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工務部門質詢:爭取 「南松山再生計畫」
「讓南松山成為信義計畫區的好鄰居」
────歡迎留言說明你的新願景 🙂
饒河街夜市、台北市區監理所以及先前倒閉的京華城則隸屬於南松山。而南松山的發展長期被忽視,也因京華城的倒閉、商家退出,越來越沒落,我一直很努力想辦法改善這個問題。先前就已經就相關議題與市長、三位副市長、各局處討論多次,今天我在工務部門質詢也談到,南松山看似發展停滯,但未來十年內有許多重大建設,例如監理所遷移、南松市場興建、京華城商辦興建、台泥台北廠都更以及鐵道博物館開放。
市府所有的都市計畫都是依照各行政區來分隔。事實上,南松山與信義區只是被市民大道切割,而松山區市民大道的另一側相鄰著信義區的松菸以及大巨蛋園區。對於南松山居民而言,信義區的商業活動若能能延伸至南松山是最有利的,因此建議市府能夠規劃跨行政區的都市計畫以利區域發展。
北市都發局局長黃景茂說,市府預計執行有別於東西門戶計畫之外的再生計畫。預計今年年底前初步草擬計畫,並於明年執行南松山都市發展委託規劃,也會在該地區舉辦座談會收集各方意見,最快明年年底完成報告。
#接下來會一步一步向大家報告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