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 厭世竹中 HCHS fuck the world
#小鳥議員版《新竹市圖鑑——東區》
1. 包含科學園區、工研院、清交大,新竹市的「科技城」形象大多來自東區。
🐦:雖然是科技城,上下班時段也還是照樣塞在路上(眼神死)
2. 幼年人口(0-14)高達20.1%,僅次於「屁孩之都」竹北。跟竹北類似,小孩太多,幼兒園很難搶。
🐦:東區媽媽看到兩條線就會去搶月子中心了,搶幼兒園只是基本好嗎
3. 佔地面積雖僅佔新竹市約三成,但有將近一半的人口集中在東區,在近年仍是穩定增長的新竹市地區。居住環境擁擠,同時存在嚴重的交通和都市計劃問題。
🐦:可怕的是關埔地區開發前,竟然沒有先做好汙水下水道,導致一天2萬噸的生活汙水直接排入頭前溪,然後大新竹地區再從頭前溪取水回來喝。
4. 很多人小時候以為香山是新竹縣,長大才發現是新竹市。
🐦:是說有研究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的確也胖 (哭臉)。
5. 之後一直疑惑為何北區的南邊是香山而不是南區,能夠投票後才發現南區原來在東區裡面。
🐦:能夠投票後,才能發現的事情很多。像是投票日期跟期末考相衝不能返鄉投票(❌),跟夜遊相衝(⭕)。
6. 以竹科為中心,東區有許多里雄踞所得中位數排行榜的頂端,其中位於關埔重劃區的關新里以250多萬的數據遠甩其他里,平均年齡只有29歲,又年輕又有錢。
🐦:我想知道到底是誰把所得平均拉那麼高!(可以贊助本黨一下嗎?🙏本黨很窮)
7. 但關新里最能夠拿出去炫耀的是他們對婚姻平權和性平教育的支持。2018公投時,關新里是全台贊成比例最高的里,可以說是同志移居的好地方。🌈
🐦:本黨將於4月份、5月份邀請 勵馨基金會-新竹愛馨人講師舉辦性別教育家長培力,快鼓勵你的爸媽來報名,讓我們將贊同比例衝更高。👉培力課程活動資訊:https://reurl.cc/6yeD5y
8. 新竹百貨公司和商場的聚集地,擁有大遠百、Costco和巨城。
🐦:民生中央路一塞就知道又到了巨城周年慶交通黑暗期,辛苦指揮交通的警察了。(這算企業成本外部化嗎?)
9. 大概新竹市真的太無聊,許多新竹人的假日休閒就是往巨城跑,每到假日都會懷疑全市的人是不是都跑來巨城了。
🐦:會比蘇伊士運河的小挖土機更懷疑人生嗎?
10. 在地人都知道金山街的食物一堆又貴又盤,聽到「清大夜市」更會狂翻白眼。
🐦:私訊我,就讓號稱歪嘴鳥的PTT新竹板鳥大來告訴你金山街跟清大夜市的美食在哪裡吧!
11. 覺得「美食沙漠」根本就是外地來的上班族和清交學生在污名化,認為他們會這樣說只是因為他們懶惰,離不開金山街和清大商圈,整天吃ㄆㄨㄣ當盤子就在那邊嫌,有夠靠北。
🐦:這些人用了foodpanda 與 Uber Eats之後,就不會這樣說了
12. 知道關新路上和周遭很多很好吃的高檔餐廳,但窮學生和園區新人通常吃不起,so sad。
🐦:我也只能趁生日久久才敢吃一次,sad too...🙄
13. 金山街一帶俗稱「竹科新手村」,同時存在大量違建。這些違建為何存在、為何拆不掉,是當地人心照不宣的公開秘密。
🐦:市長有回「繼續努力」,那我就放心了。(等著看明年的拆除違建經費編多少)🤔
14. 不少竹科上班族的人生都耗費在光復路和慈雲路上,不少竹科人都希望有朝一日光復路變成光速路、慈雲路變成磁浮路。
🐦:我的想法跟大家一樣。這樣我的陳情量就減少一半,可以天天喝漂浮咖啡。
15. 地下有活斷層,而且剛好經過科學園區、清交大還有竹中竹商等校,十八尖山上還有一個儲氣槽,曾經發生過外洩事件導致周邊學校提早放學。在安居樂業的表面下潛藏公安危機。
🐦:新竹瓦斯公司對儲氣槽的安全管理規範在這裡https://reurl.cc/mqNvAA 再請同學們幫忙看一下還有沒有哪裡可以加強。
16. 竹市東區有三害,一是清大商圈的食物,二是金山街的違建,三是竹中生的存在。
🐦:不曉得誰是現代周處?
17. 每天竹中放學時,東山街到處都是穿著卡其服、聞起來臭臭還很愛並排走路的竹中生,地方稱之為「東山街土石流」。
🐦:土石流不是一路流到火車站嗎?是說我沒有穿過卡其服,可以說說這種衣服穿起來的感覺嗎?
18. 每年十月下旬到十二月底左右,竹中體育課會舉辦跑山訓練,一群又臭又髒還可能不穿衣服的竹中生流竄在十八尖山上,不僅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還經常嚇到上山散步的阿公阿嬤以及孕婦,俗稱「十八尖山鬼門開」。
🐦:對爸媽而言,真正的鬼門開是暑假第一天。👻
19. 不少東區小孩中小學都讀東區,高中也讀實驗竹中等東區高中,大學研究所都讀清交,畢業後在竹科工作。這種一輩子都在東區的人,我們稱之為「東區少年」。
🐦:還有一種狀況是上學、吃飯、工作,都離不開光復路,我們稱之為「光復路走9遍」
20. 盛產「竹科爸爸」,經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看著小孩橫著長大,面對小孩的口頭禪是「去找你媽」。如果不好好用心陪伴孩子,將來可能會有親子關係危機。
🐦:竹科爸爸以及竹科爸爸的主管,有聽到小孩的心聲嗎?天這麼黑,風這麼大,趕緊回家了
21. 中產性格強烈的城市,東區家庭多半重視孩子教育,許多家長想盡辦法讓孩子排進實驗中小學。
🐦:重視教育,更要適性就讀。請拿賈伯斯自傳跟爸媽溝通一下。
22. 東區孩子跟竹北孩子一樣從小各種才藝和補習,一邊努力考高分,同為近年新竹市高中入學分數水漲船高的推手。
🐦:辛苦的孩子們,假日只想睡覺吧,我懂
23. 大理工主義者的產地,不少學生對電資的興趣高過對醫科的興趣,同時對文組有很深的誤解和「優越感」。套句我清大朋友的說法:「非法商文組不配住在新竹市。」身為文組的我只能暗自sad。
🐦:我念教育的,邱顯智委員念法律的,我們都住新竹,默默被理工科排擠了…((角落畫圈圈
24. 第三勢力的大本營,民眾黨和時代力量的最高得票率鄉鎮市區都在竹市東區。
🐦:我及本黨都會加油再加油,無愧於各位的託付,懇請舊雨新知繼續支持(鞠躬)
25. 新竹市能夠成為目前唯一有機會打破單一選區兩票制魔咒的地方,東區選民的存在功不可沒。
🐦:自主性高,資訊能力強,擅思考與討論的公民越多,民主社會就更成熟。
26. 因為選民結構的特殊性,新竹市東區有機會成為近年選舉四方大混戰的戰場和政治學選舉研究的熱門田野。
🐦:請大家繼續創造奇蹟!(握拳)
27. 東門市場曾是全台最大市場,之後一度沒落,近年成為文青的聚集地。
🐦:有時中午會繞去東門市場吃午餐,免得人家說我不是文青😂(歡迎來捕獲野生小鳥議員)
28. 冬天的東門市場是個消遣時間的好地方,但夏天就是個焦熱地獄。
🐦:沒關係,附近有814麗香冰棒可以撫慰我們
29. 源於外縣市對新竹的刻板印象,經常被問是不是客家人,但其實新竹市一直是閩南人佔多數的城市。不過東區的確有一定數量的客家人,也有不少眷村,可以說東區是竹市的族群熔爐。
🐦:你好、lí hó、謝謝、安自些、承蒙你、thank
30. 長年面對「美食沙漠」的挑釁,因此懶得解釋東區有什麼好吃的,索性就對外縣市的人說新竹美食是麥當勞,但其實心底一直幹譙對方怎麼不去吃屎。
🐦:我們不解釋,是不想造成「大牌長榮」,好嗎?
31. 近幾年冒出很多公園,也有很多公園改建。
🐦:偉大的城市,必有一群不容易滿足的市民。公園不能只是改建,遊具要分齡要適能,尤其是給大孩子的遊具難度要提高挑戰性,讓孩子在無形的玩耍過程中,完成了統合能力的訓練。
32. 新竹市動物園的猴子會滑手機,令人讚嘆不愧是科技城。
🐦:說不定把手機交給河馬樂樂,樂樂也會滑手機。🦛
#台南東區出生長大
#新竹東區深耕地方
#幫我來一首八三夭東區東區
易 儲 居 ptt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般來說,女性優先處理「心情」,男性優先處理「事情」。不過,男女差異在目前的社會,有越來越模糊的趨勢。
盧蘇偉老師在輔導親子教養方面,已經講了幾十年,相當具有公信力。然而,因為接近母親節,我希望把盧老師對於「關係」這個面向的探討,凸顯出來,因為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盧老師有個特色,相當謙虛,不敢被稱呼為專家。以我自己來說,我如果被當成「專家」,也相當心虛。因為「人」的事,千變萬化,覺得「人」很簡單,那常常是因為沒碰上真正困難的處境。
譬如說,盧老師提到的「容許對方情緒不佳,接納對方的家人和一切」,至少以我的工作經驗來說,對現代人來說,難度相當高。有時候不是我們想接納就算了,關係是雙方共同建立的,另外一方一直視我們為假想敵,那保護自己不受傷就不錯了。
不過,還是會有少數成功的例子。至少在版面上,長期來說都有朋友願意貢獻自己如何克服關係難題的分享,我相當感激。
期待藉著盧老師的分享,我們能在關係這個議題,越走越順心。祝福您!
********************
關係衝突來自「女人感受優先,男人問題導向」
【盧蘇偉】
「我真不懂你們男人耶,當同學或同事都很好溝通,何以成為夫妻就有溝通障礙?」琇甯是我研究所同學,有天同學聚會她有感而發。
「真的,我也這樣覺得!」妙茹似乎也是婚姻的受害者,馬上附議。
「男人就是難搞,所以我不敢結婚。」這又是誰呢?原來是堅持獨身主義的儷瑧。
只要有這三個女人在,大概就沒男人發言的空間,她們愈講愈起勁,最後有男聲冒出來:「女人在外面講話都很有條理,回到家就很奇怪,成了情緒敏感的動物。」發話者正是敏川,他可是出了名的PTT(怕老婆協會)會長,今天恐怕是吃錯藥,敢發言批判太座?!
「請剛剛發言那位男士大聲點,再講一次好嗎?我準備錄音錄影囉!」
餐桌上男士們突然安靜片刻,隨後哄堂大笑……
「四十歲的男人,就剩一張嘴,現在這嘴都被封了。再講啊,大聲點!」又是儷瑧。她雖沒結婚;但敢說敢嗆,沒幾個男士是她對手。
●情緒才是女人的重點,男人卻不擅處理情緒
因為許久沒聚會,大夥有些瘋狂胡鬧,餐後我順道載琇甯、妙茹、敏川回家。
「盧大哥,我真不明白,在家裡和另一半溝通怎麼那麼難?」琇甯延續餐桌上的話題,我感覺她很困惑,而且她有心想改善,她敘述和老公的互動,她沒講沒幾句話,老公就會提醒她「講重點」、「我只想知道最後結果」,他不想聽廢話,琇甯就會很不舒服的頂撞老公……反覆循環,兩人話不投機,因此他們很少有深度對話的機會;她實在不想這樣。
「說實在,太太都是拉拉雜雜講一堆,很沒重點,這是妳們女人要改善的呀!」敏川也有類似的溝通問題。
我在結婚初期也發生類似狀況,可是我透過生活檢視,家裡如果來客人,太太講話我就會很有耐心等她講完;但為什麼下班回到家她多說兩句,我就覺得煩呢?最後發現除了男女大腦結構不同,更重要的是男性常把辦公室未完成的事帶著走,回到家腦子還在想工作,太太見到先生回家「看似沒事」,就開始分享個人當天的生活瑣事,男人的思考被打擾,於是不耐煩聽太太「碎唸」。
「男人回家可能要在電視或電腦前,要不就翻翻報章雜誌一陣子,他好先生和好爸爸的角色才會復位。」男性角色轉換不像女性,外出工作服還沒脫換,圍裙一穿就能轉換成好媽媽,男人內在有事情時,需要一段洞穴時光獨處,慢慢和自己對話、自我澄清,一件事放下了,他才能扮演另一個角色,所以太太此時別急著和先生講話,讀讀他這張臉,若是放鬆愉悅,再靠近和他講話,這樣彼此都好過。
「這算什麼嘛?女人講話還得看男人臉色,我們是後宮嬪妃嗎?」這是妙茹的抗議。
的確有理,在兩性平權的時代,男性要學習在回家路上,就開始調頻為家庭模式,開門前再次確認內在是不是真正下班,進門要做好先生和父親的角色;而我希望女性能諒解男人常會疏忽當下的身分切換,會不耐煩冒犯另一半。男人要知道,只要言語或行為上,讓另一半不舒服,即使馬上警覺也沒用,因為另一半不會讓他在家太好過。
●回家前,夫妻要練習轉換成「家庭頻道」
「婚姻是門功課,讓彼此能深入認識對方,學習和親密的另一半共好。」
父母是我們很好的借鏡,人前可能恩愛夫妻,關起家門,真實的互動關係,孩子是看得最清楚的。多數夫妻從年輕鬥到老死,直到另一半離世後,還是用怨言和委屈在表達愛和思念。
「何苦如此呢?」琇甯心有所感。的確不需要這般彼此折磨心愛的人和自己,所以要有所覺察,進而學習善待自己,讓家人彼此都好過。
「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另一半和家人。」 回家別急著忙家事、管孩子,用點時間換套舒服的家居服,坐下來喝點喜歡的熱飲,讓血糖穩定,舒一舒筋骨輕鬆一下,再扮演夫妻和父母的角色;自己的情緒有好品質,與家人互動就會有好品質。
「家裡其實沒什麼大事,夫妻之間有好的互動,一切都會OK!」
這是學習調適的歷程,別急著要教導或改變對方,而是先調整自己,讓自己在諸多角色扮演過程能輕鬆自如。夫妻的價值觀和想法一定有些不同,了解後才能諒解和接受,夫妻不同有什麼關係?別企圖把自己的想法裝進對方的腦袋,而要在彼此差異中找到平衡點,容許對方有空間和自由。
夫妻互動的困難是因太親密,所以彼此都不想偽裝或隱藏什麼,講話都很直白、毒辣,常輕輕一句話,就惹出大風波。夫妻要保留一些距離和空間,好有喘氣和調適的機會,親密關係要有彈性和空檔,容許對方情緒不佳,接納對方的家人和一切,許多事物另一半和你一樣,都承受無法對外人言的辛苦,多學習做彼此的知音,從年輕儲備晚年共老的資本。
「盧大哥,你真像個婚姻專家。」
面對妙茹的稱讚我愧不敢當,太多專家都是婚姻經營的失敗者,因為知易行難。所以我正努力知行合一;萬一稍有不慎,我也會成為被揶揄的對象。
「珍惜、謹慎過每一天,幸福是不斷努力累積來的;破壞它可能只是日常的一件小事。」
他們都到家下車了,我和太太則去會了彼此的朋友,回到家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很有耐心聽她分享,即使是某人打了噴嚏,都要看重它。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終止親子彼此錯待,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依賴、寄生、批評,找回家的歸屬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8262
易 儲 居 ptt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般來說,女性優先處理「心情」,男性優先處理「事情」。不過,男女差異在目前的社會,有越來越模糊的趨勢。
盧蘇偉老師在輔導親子教養方面,已經講了幾十年,相當具有公信力。然而,因為接近母親節,我希望把盧老師對於「關係」這個面向的探討,凸顯出來,因為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盧老師有個特色,相當謙虛,不敢被稱呼為專家。以我自己來說,我如果被當成「專家」,也相當心虛。因為「人」的事,千變萬化,覺得「人」很簡單,那常常是因為沒碰上真正困難的處境。
譬如說,盧老師提到的「容許對方情緒不佳,接納對方的家人和一切」,至少以我的工作經驗來說,對現代人來說,難度相當高。有時候不是我們想接納就算了,關係是雙方共同建立的,另外一方一直視我們為假想敵,那保護自己不受傷就不錯了。
不過,還是會有少數成功的例子。至少在版面上,長期來說都有朋友願意貢獻自己如何克服關係難題的分享,我相當感激。
期待藉著盧老師的分享,我們能在關係這個議題,越走越順心。祝福您!
********************
關係衝突來自「女人感受優先,男人問題導向」
【盧蘇偉】
「我真不懂你們男人耶,當同學或同事都很好溝通,何以成為夫妻就有溝通障礙?」琇甯是我研究所同學,有天同學聚會她有感而發。
「真的,我也這樣覺得!」妙茹似乎也是婚姻的受害者,馬上附議。
「男人就是難搞,所以我不敢結婚。」這又是誰呢?原來是堅持獨身主義的儷瑧。
只要有這三個女人在,大概就沒男人發言的空間,她們愈講愈起勁,最後有男聲冒出來:「女人在外面講話都很有條理,回到家就很奇怪,成了情緒敏感的動物。」發話者正是敏川,他可是出了名的PTT(怕老婆協會)會長,今天恐怕是吃錯藥,敢發言批判太座?!
「請剛剛發言那位男士大聲點,再講一次好嗎?我準備錄音錄影囉!」
餐桌上男士們突然安靜片刻,隨後哄堂大笑……
「四十歲的男人,就剩一張嘴,現在這嘴都被封了。再講啊,大聲點!」又是儷瑧。她雖沒結婚;但敢說敢嗆,沒幾個男士是她對手。
●情緒才是女人的重點,男人卻不擅處理情緒
因為許久沒聚會,大夥有些瘋狂胡鬧,餐後我順道載琇甯、妙茹、敏川回家。
「盧大哥,我真不明白,在家裡和另一半溝通怎麼那麼難?」琇甯延續餐桌上的話題,我感覺她很困惑,而且她有心想改善,她敘述和老公的互動,她沒講沒幾句話,老公就會提醒她「講重點」、「我只想知道最後結果」,他不想聽廢話,琇甯就會很不舒服的頂撞老公……反覆循環,兩人話不投機,因此他們很少有深度對話的機會;她實在不想這樣。
「說實在,太太都是拉拉雜雜講一堆,很沒重點,這是妳們女人要改善的呀!」敏川也有類似的溝通問題。
我在結婚初期也發生類似狀況,可是我透過生活檢視,家裡如果來客人,太太講話我就會很有耐心等她講完;但為什麼下班回到家她多說兩句,我就覺得煩呢?最後發現除了男女大腦結構不同,更重要的是男性常把辦公室未完成的事帶著走,回到家腦子還在想工作,太太見到先生回家「看似沒事」,就開始分享個人當天的生活瑣事,男人的思考被打擾,於是不耐煩聽太太「碎唸」。
「男人回家可能要在電視或電腦前,要不就翻翻報章雜誌一陣子,他好先生和好爸爸的角色才會復位。」男性角色轉換不像女性,外出工作服還沒脫換,圍裙一穿就能轉換成好媽媽,男人內在有事情時,需要一段洞穴時光獨處,慢慢和自己對話、自我澄清,一件事放下了,他才能扮演另一個角色,所以太太此時別急著和先生講話,讀讀他這張臉,若是放鬆愉悅,再靠近和他講話,這樣彼此都好過。
「這算什麼嘛?女人講話還得看男人臉色,我們是後宮嬪妃嗎?」這是妙茹的抗議。
的確有理,在兩性平權的時代,男性要學習在回家路上,就開始調頻為家庭模式,開門前再次確認內在是不是真正下班,進門要做好先生和父親的角色;而我希望女性能諒解男人常會疏忽當下的身分切換,會不耐煩冒犯另一半。男人要知道,只要言語或行為上,讓另一半不舒服,即使馬上警覺也沒用,因為另一半不會讓他在家太好過。
●回家前,夫妻要練習轉換成「家庭頻道」
「婚姻是門功課,讓彼此能深入認識對方,學習和親密的另一半共好。」
父母是我們很好的借鏡,人前可能恩愛夫妻,關起家門,真實的互動關係,孩子是看得最清楚的。多數夫妻從年輕鬥到老死,直到另一半離世後,還是用怨言和委屈在表達愛和思念。
「何苦如此呢?」琇甯心有所感。的確不需要這般彼此折磨心愛的人和自己,所以要有所覺察,進而學習善待自己,讓家人彼此都好過。
「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另一半和家人。」 回家別急著忙家事、管孩子,用點時間換套舒服的家居服,坐下來喝點喜歡的熱飲,讓血糖穩定,舒一舒筋骨輕鬆一下,再扮演夫妻和父母的角色;自己的情緒有好品質,與家人互動就會有好品質。
「家裡其實沒什麼大事,夫妻之間有好的互動,一切都會OK!」
這是學習調適的歷程,別急著要教導或改變對方,而是先調整自己,讓自己在諸多角色扮演過程能輕鬆自如。夫妻的價值觀和想法一定有些不同,了解後才能諒解和接受,夫妻不同有什麼關係?別企圖把自己的想法裝進對方的腦袋,而要在彼此差異中找到平衡點,容許對方有空間和自由。
夫妻互動的困難是因太親密,所以彼此都不想偽裝或隱藏什麼,講話都很直白、毒辣,常輕輕一句話,就惹出大風波。夫妻要保留一些距離和空間,好有喘氣和調適的機會,親密關係要有彈性和空檔,容許對方情緒不佳,接納對方的家人和一切,許多事物另一半和你一樣,都承受無法對外人言的辛苦,多學習做彼此的知音,從年輕儲備晚年共老的資本。
「盧大哥,你真像個婚姻專家。」
面對妙茹的稱讚我愧不敢當,太多專家都是婚姻經營的失敗者,因為知易行難。所以我正努力知行合一;萬一稍有不慎,我也會成為被揶揄的對象。
「珍惜、謹慎過每一天,幸福是不斷努力累積來的;破壞它可能只是日常的一件小事。」
他們都到家下車了,我和太太則去會了彼此的朋友,回到家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很有耐心聽她分享,即使是某人打了噴嚏,都要看重它。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終止親子彼此錯待,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依賴、寄生、批評,找回家的歸屬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