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感謝文
舞者們/
劉彥廷 李承達 廖佩儂 魏子凱 許家耀
賈皓鈞 陳怡妏 陳昱卉 王元澤 徐少麟
彭薇臻 許哲虎 周艷君 甘煖琳 林苡辰
陳意欣
李品臻 郭軒宇 姜宜諠 黃俊智 許復翔
李昀珊 李綾 連翎君 陳羿璇 蔡佳欣
唐偉哲 趙祐萱 孫楚甯 詹賀瑄 龔育暉
談品昀 王思詠 鄔忞恩
玩的開心 享受音樂 謝謝大家
助教/
Bigo Chen & Tiger Hsu
我的眼 我的手 幫我分憂解勞
肝鐵導演/ 歐比康
這次的構思太好玩了啦!簡直幫我實現多年的願望(真的只有源活可以超越源活)
金鐘導播/ 李麗芳
才剛拿下熱騰騰金鐘獎 馬上一起熱血金曲獎
攝影師/ 坤偉哥
比舞者還辛苦 每次汗流的都比舞者多 真心謝謝你(有的時候都怕自己太龜毛,不好意思😅)
音樂 / 剃刀
久仰大名 音樂真心好聽
藝人 / OZI & 9m88
偷偷跟大家說 他們跟本其實都是舞棍啊~
還有場境 道具 燈光 沒有他們這段演出跟本就不會有氣氛
特別感謝/ FRANK Taipei 史坦利
支援我冰桶 酒瓶 杯子 Shot盤等等
讓這段表演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跟你借的東西過兩天還給你😅)
最後 謝謝金曲獎
把大家都湊在一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
昀臻意思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老同學、社會學者與此次金鼎獎評審李明璁老師手上拿到獎座,實在很有意思與意義。
身旁是合作十年的遠流總編輯黃靜宜,台下是主編蔡昀臻,都是風土經濟學的幕後推手與鞭策者。
寫作是一場長跑,但不能慢慢走,必須持續奔跑。
謝謝大家。
昀臻意思 在 阿米斯音樂節 Amis Music Festiv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 2019年11月29日 下午,最後一批工作人員以及志工正式撤離了都蘭這塊土地。都蘭鼻,她一如往常靜靜的待在那,任由時間走過陽光灑落清風吹拂,彷彿一切從沒發生過般的恣意,看著這片土地原本的樣子,帶給了我那種走進心裡的溫柔,也如一週前一群背後的無名英雄們一般的溫柔而美麗,我是認真這麼想著。
當時約莫千名的觀眾坐在舞台前看著部落、表演者盡情展現彼此時候,我那時就好想好想跟你們說,你們看見了嗎?是因為你們大家,現在這個畫面才能留在大家心中,是因為你們的存在,這群四海而來的朋友才可以如此放鬆並自在的亂哭亂笑,可是你們看不到啊,因為你們還在彼此的位置上繼續努力著,甚至你們連踏進來國度的機會都很少,只因為要繼續堅守每一刻努力換來的自在。
這些過程也許會有些不平衡,又也許會有些埋怨,但我真的很想透過一篇文章告訴大家。
若沒有他們,在會場中也許就看不見這麼多可愛又厲害的指引路標,還有各種佈置細節中的美術作品,他們是晉豪、帛江、郁臻、馥薇,凌晨四點仍然打死不退在堅守美感的藝術組志工。
若沒有他們,我們也許沒辦法做出這麼多的服務,不論是寄物、計程車、失物招領(聽說很精彩)、商品買賣等等等超多,為了讓大家有更便利的參與經驗,你們真的辛苦了,他們是雪芳、西平紘子、章成、佩華、聖慈、宇弘、耀民、姍敏、靖雅、淑閔、晏萱,服務台的萬能志工群。
若沒有他們,在風如此巨大的都蘭鼻場域內,垃圾早就滿天飛了,而且要處理7000人的垃圾量如廁量,真的超級無敵辛苦,但縱使如此他們更是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把責任完成,甚至最後還被公家清潔單位讚美,清潔資收做得太好了,當我們看見場域的自然以及用廁的舒適,那是因為這一群志工用無數的時間換來的,他們是婉萍、鈺昕、韻涵、誌隆、鎮偉、志筠、都蘭國中的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環保組志工。
若沒有他們在外守護路線的順暢,在活動開始前我相信已經是罵聲滿天飛,並且從最早六點開始一路到晚上十點,他們都必須待在自己的崗位上引導大家從遠方入境音樂節,因為有你們在,不論攤販、演出者、部落、觀眾才能在都蘭鼻順利的感受當下,而這樣的感受你們是看不見的,因為你們沒辦法進場感受,即使真的很想,你們仍然必須守護當下的秩序,我真的真的心疼你們,但是真的謝謝你們的溫柔以及耐心,守護我們到最後一刻,如果可以我很希望能給予回饋,能在未來好好再次感受這一片土地所帶來的精彩。他們是慧龍、晏琛、藝瑄、稚昇、宸瑜、雯靜、凱傑、乙文、潘勁、楚昊、米希法、正偉,最罩的交管組志工以及部落哥哥們的協助,謝謝你們扛下所有來自開始的壓力。
若沒有他們,我想工作人員早在場地內餓到翻天了,適時提醒每一個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員,還有服務部落國際朋友用餐吃飯,讓大家有力氣在場域內盡情展現,絕對功不可沒,他們是春瀅、柏軍我們的食膳組志工,謝謝你們的carry,解決我們對於用餐的所有大小疑難雜症。
若沒有他們,這一次我們的攤位並不會這麼順利能解決,180個攤位的規劃引導,在阿米斯音樂節中是新的里程碑,更且是整個音樂節新的看點,如何讓這180攤位在場內盡情綻放自己,真的多靠你們的幫忙,他們是敏榆、令華、燕玲、若甯,carry大師攤位組志工。
若沒有他們,今天也許大家就不會這麼順利的進出場了,由於阿米斯音樂節在進場的時候,人行道只有一個出入口,表演者、部落族人、媒體單位、一般觀眾、攤位、工作人員,只要是行人就都會在出入口通行,並且要辨識是否是我們的朋友,這次我們不小心讓人數炸的太多了,感謝你們快速的反應讓大家都能順利進場以及維持秩序,他們是婷瑜、伊珊、雅芸、佩盈、雅雯、家麗、志剛、雅筠,專業的票口小姐們~~~
若沒有他們,這一次的表演團隊就沒有辦法順利的進場演出,在音樂節內,他們是最沒有辦法走進場域感受的志工,並且活動範圍擴達到整個台東市區,無時無刻的載運,沒有休息,必須貼心再貼心的服務,不只演出者更是志工內的運行順暢的保護者,我私心覺得虧欠他們太大,從來當志工的當下,任何的精彩時刻都沒有辦法參與到,僅僅只能透過手機影片來感受這一切,可是若沒有你們,我們早就出包到不行,是你們默默守護了表演的順暢,若能我也希望能在未來回饋你們,他們是乙利、媛心、Ocean,最後只能拿車證來紀念一切的車手組志工,雖然真的不好意思,但真的太愛你們了~
若沒有他們,表演者演出者在場域內的照顧就會有所缺漏,能夠邀請這麼多組別來到都蘭鼻,用最輕鬆的方式認識都蘭以及場域他們是功不可沒的一群貼身秘書,他們是尚柏、嘉展、育瑄、信豪、兆亭、芷筠、郁琦、孟娟(努妹),國內外的招待組朋友,是貼心的一群朋友們,真的謝謝是你們給予我們的邀請朋友最棒的照顧
若沒有他們,演出者在後台就會不知所云,給予最大的後台空間,照顧演出者以及工作人員的三餐、休息還有交通安排,謝謝你們在我們忙碌的時期,不用二話就自行開始組織整理起後台照顧的一切,他們是亞璇、得育、德嫻、元祺,表演者休息室的志工,謝謝你們讓大家都能安心演出安心逛街。
若沒有他們,沒有節目表的節目,也不會如此順利的一個一個演出下去,當我們能感受到整個會場的節目從草原一路到大舞台再到電影院,若有那一剎那能發現原來文化是如此琳瑯滿目時,是這一群人透過各種的協調所給予出來,他們是凱琳、雅涵、芷耘、凰蓮、宇安、家瑜、雅蘭、佳穎、志偉、文妤、鴻濬、丞恩、姿婷、李昀、杜芸、曜慷,我們的節目組志工,謝謝你們當我們在面對舞台升級的挑戰時,給予最大的協助。
若沒有他們,大家在網路上就沒辦法知道一篇又一篇的現場狀況,也因為他們我們才更有辦法把如此浩大的內容一一仔細訴說給每一個朋友聆聽,當然我們也會在後續陸陸續續透過照片舒緩彼此的阿米斯音樂節症候群,他們是亦嫺、欣玥、沛珊、子芸、亭妤、邱韋、涵卉、彥妤、杰文、佳宇、致融、沛軒、立丞、宇翎,我們的攝影小編組志工,謝謝你們在兩天的時間內,把我們的一切給記錄起來,告訴我們曾經有這兩天是如此精彩。
感受這件事情,有時很簡單一個小事就可以打壞一整天的心情,當然也可以一個簡單的小事就可以開心一整天,所以我不知道怎麼表達我的喜悅,是當我看到來自各方的好評時,我真心感動我們有著大家的幫忙啊!
當網路上說著「你怎麼能不愛台東?你怎麼能不愛都蘭?」,我很想告訴大家,因為你們的存在,大家更加愛上這塊土地了,我愛大家,真的太謝謝你們了。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前來這裡
#兩天的時間謝謝你們幫助阿米斯音樂節寫下了精彩的一篇
#這一篇獻給所有前來的90位志工
#也獻給所有前來的觀眾朋友
文:志工召集人大鼻
昀臻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員隨機飛越觀音山上空時,驚見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發現了鐵礦,才會影響羅盤!於是少校決定協同地質學家林朝棨等人前來探勘,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史前人類煉鐵的遺留物,另外也發現了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由此判斷為史前遺址,並根據此地的地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另外,本區也陳列十三行遺址地層、考古探坑工作模型、遺址發掘影帶等,以傳達考古學相關知識。
單元二 搶救十三行
1989年政府計劃在十三行所在地進行污水廠興建工程,此舉勢將徹底破壞十三行遺址,考古學家大力呼籲保存遺址,並在社會大眾的熱烈迴響下,進行十三行遺址的搶救工作。本單元的主要用意,即在紀錄此一臺灣社會史上的重要事件,呈現當年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以收鑑古知今之效,並希冀這樣的衝突不再重演。
展場中陳列了當時的簡報與影像紀錄,並藉由怪手、抗議海報與探坑出土文物的模型擺設,帶領觀眾回到搶救發掘現場,感受當時的壓力與無奈。
單元三 探索十三行
舊名八里坌的八里,山水環繞、雨量均勻,氣候溫熱宜人,其東南側為沖積平原之外,後方是觀音山,西北接大海,東北側為淡水河口,水陸資源非常豐富,相當適合人類居住,早在西班牙、荷蘭時期,八里即有平埔聚落。本館特設立「八里坌繁榮時期」、「回到清初漢人出入墾時期」、「回到荷西時期」及「回到史前時期」等四個時期進行介紹。其中史前時期的展區中,我們設計了刺青、捕鹿的互動設計,及仿製原住民獨木舟的陳列,藉此呈現部分原住民生活的面貌。
要了解八里,除了從歷史面向外,地理環境的演變亦不可忽視,因此為瞭解八里地區的自然環境,及遺址分布與地質環境變遷的關係,特於五處地點鑽取連續岩蕊,希望由該地沉積物內容,探究當時期的地形及演變。經研究,挖仔尾至十三行遺址一帶,一萬年前為陸地,一萬年至六千年間因全球海平面上昇,而為海水淹沒。一直到六千年前左右,全球海水面沒有顯著的改變,這一帶才因沉積物而成為陸地。陸地的誕生,提供了十三行人的居住場所,一千八百年前,十三行人在此大規模定居。
臺灣北部東北季風強盛,產生東北往西南方向的沿岸流及輸砂。近十年來,臺北港防波突提的興建,使得淡水河口以南、防波堤以北之海岸泥沙淤積加劇;反之,臺北港西南之海岸則加速侵蝕,人為的建物成為海岸線變遷的另一主因。
單元四 走進十三行
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利用考古學家的研究結果及合理的推測想像,復原了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呈現他們的生計活動、交易、墓葬、工藝技術、服飾、家屋與聚落等各個面貌。為了讓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更為逼真,我們將此區營造成劇場,利用音效、燈光及旁白,帶領觀眾認識十三行人一天的生活。
當時為求復原圖的逼真與生動,繪製者除了設定時間及場景,親自自八里海灘取景攝影外,並聘請演員充當原住民,扮演劇場中的角色,以進行拍攝紀錄,再依據其成果繪製。
單元五 遇見十三行
這個單元是我們展覽的重點所在,因為遺址出土的文物就陳列在這裡。藉由實際文物的擺設,帶領觀眾想像十三行人的生活面貌。除了文物外,此區對於十三行人的墓葬、遺址的出土現象,也做了更為詳細的解說。另外,利用十三行出土人骨所復原的十三行人面貌亦陳列在此。
復原十三行人面貌計畫是國內考古學界首次與國外學者合作所進行的研究計畫。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亦遭遇許多困難,例如十三行人骨,因長期埋在地下,經常受地層擠壓或各種侵蝕因素,而脆弱變形,或分離散落,增加復原工作的難度。再者,人骨只能提供頭型和面形,關於眼耳口鼻和鬚髮等部分之復原,就需要依賴相關之生物性資料和民族誌比對資料。另外,人的神韻和性格,及其容貌上的裝飾,都需要參照相關的民族誌資料。這個計畫總共成功地復原了一位男性、一位女性和一個兒童的面貌。
單元六 認識十三行
這個展區中強調的是資訊的傳遞,讓有興趣深入探究的觀眾,得以在本區中自我探索。因此本區主要為互動的考古遊戲,及相關的影帶:如「複製文化層─展示製作紀錄」、「考古發掘日記」、「如何測出十三行人的年代」、「臺灣的平埔族」以及「臺灣的南島民族」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