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玩才會學
#讓每個孩子都能玩得開心學得過癮
#貼文最後有抽書活動
#歡迎大家一起參加
「每個孩子天性都是好奇的,嬰孩只要一張開眼睛,就好奇的到處看;有能力動作時,就開市到處爬、到處摸...但是,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反而失去探索和學習的能力了呢?因為文明的教育,孩子如爸媽所願的遵守規矩,變成樂「聽話」的孩子,但卻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很愛的《會玩才會學》,今年決定重新再版,因此出版社詢問我們是否願意推薦的時候,我當然二話不說的答應!
其實在幾年前,舊版還沒停印前,我就跟其他家長組過讀書會,仔細地討論我們身邊的孩子的發展,以及書中所論及的種種,太多太多的時候,都覺得書裡的分析和描述,實在是太精準了!
像是書的封面,「教育不應該是用逼的,而是玩出來的」,我便非常認同,玩與學習,不該是衝突,而是一體的兩面,我很希望每個孩子都玩得開心、學得過癮,有個愉快的成長。
「當孩子五到六歲時,內在的學習慾望及學習動力尚未封閉。相反的,強迫式學校體系,卻封閉了孩童學習的慾望和潛能。」
「了解到可讓孩子透過玩樂方式,達到自我教育的最佳環境條件。另外,如果我們堅定意志和意願,孩子將可以從既有的強制教育體系下解放,並且再不剝奪他們快樂童年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可充分發揮學習能力並達到自我教育目的的學習中心。」
從出生開始,兒童就順著天性、獨立自主地盡情玩樂,而這是與生俱來的生物需求。如果觀察過小小孩,從他們學爬、學走路,就可以發現他們越挫越勇、持續嘗試,專注而熱切地學習著。
那,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漸漸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失去了面對挫敗的勇氣?
當孩子進入教育系統的階段,或許你也曾聽說過,「不要一直玩、要好好學習!」、「你都一直在玩,沒有在讀書!」,難道,學習和玩樂,真的是壁壘分明嗎?
在我個人的成長經驗中,又或者是同儕之間,我觀察到的,也很貼近會玩的往往更靈活,在踏入社會之後,更有彈性。
雖然我的媽媽沒看過這本書,但她自己就是一個滿會玩也滿會唸書的人,自然也把他的經驗套用在教育我們身上,我回顧自己的成長學習過程,真的也可以說是一路玩到大,我在國民教育階段幾乎沒有補習,在學校認真聽講,回家也會唸書,除此之外,玩樂和休閒的時間也不少。媽媽花了非常多的心力與時間教導我們,但從不曾把成績當作目標在要求,相較許多朋友的童年,我可能是相對豐富而愉快的!
其實,玩耍更可能是孩子學習的最大動力與途徑,「自由玩耍,是教導兒童他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最佳方法。在自由玩耍的過程中,兒童能學會自己決定,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創造並遵守規則,平等待人。在玩樂的過程中,透過多樣活動的不斷嘗試,發現他們的天賦和喜好。」
《會玩才會學》從狩獵採集文化中的孩童發展,談到教育的發展簡史,進而到強制性教育體系可能的問題,也從人類學習的本能,到遊戲的心態討論起,並探索現今環境與教養對於兒童發展的影響。
從我自己的成長經驗,到現在看著孩子的受教育階段,會發現,教育確實在改變,雖然強迫式的知識灌輸仍舊極為相似,但卻也看見,現在孩子的考試不再那麼的集中在背誦式的答案,在課堂活動中,也看到更多的報告、表達意見的機會,甚至,在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中,即便是公辦公營的學校,也給了豐富的玩樂的可能。
其實,如果仔細觀察孩子間的玩耍,便很能理解書中所說,「會玩才會學!」,太多在成人世界需要學會的,在孩子的玩耍間,其實就自然的練習著,像是社交技巧、溝通技巧、情緒管理、個人與團體間的平衡、自我理解、自主決定、自我實現、自我認同、自我挑戰、自主學習.....這些都非常重要,會玩才會學,或者可以說,會玩就會學!
不小心寫了太多的心得,因為真的是太愛這本書了!
因此,為了推廣這本好書,我們也和出版社合作舉辦抽書活動,歡迎大家一起參加!
🎁《會玩才會學》抽書活動
只要完成下列步驟,就有機會得到《會玩才會學》喔!
活動日期:2021.08.09(一) - 2021.08.20(五)
🙋♂️參加辦法:
1⃣ 按讚此篇 PO 文,並公開分享。
2⃣ 於此篇文底下 TAG 一位朋友,並在留言處留下你對學習與遊戲的想像。
完成上述步驟便獲得抽獎資格,活動將於8月21日(六)抽出3位得獎名單,公布於本則貼文中!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20的網紅NoseHair-Wan鼻毛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再次很感謝你們能夠忍受到這一集。(汗) 這次完結不散花吧。 剛買遊戲回來真的是滿頭大汗, 剛發售時畫面的優化實在太差,彈game出錯,人物模型來不及出現怎樣都避不開。 不過要說沒能入手ps5的自己也是個問題所在,ps4 始終已經出現了承繼者,是老機種的行列了。 也許我應該在買到ps5之後再繼續投放影...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NoseHair-Wan鼻毛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心得]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一天聽一點#713】你相信自由意志嗎?你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寓言家閱讀- 2019 哲學普及推薦書單✨✨ 🔖1.《我們為什麼要 ...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問卦] =.= 大家覺得有自由意志嗎?!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心得] 大腦這樣記憶什麼都學得會- 看板boo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心得]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下)- 看板Isayama 的評價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彈性習慣》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最近我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女生透過上健身房養成運動的習慣,某天她在教練的指導下本來要做 12 個伏地挺身,前幾次還能做滿的她,這一天卻連 6 下都做不到,她感到十分氣餒。是意志力不夠堅強嗎?還是飲食跟睡眠沒有調整好呢?如果越做越退步,還要維持這個習慣嗎?故事的謎底到文章最後再揭曉,我們先來談談「建立習慣」這件事。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elastic-habit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彈性習慣》的作者是自我成長領域的暢銷作家史蒂芬.蓋斯(Stephen Guise),他喜歡以以腦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文獻為背景,加上有趣的文筆,幫助許多讀者突破學習障礙。在這本書裡,他要告訴我們堅持好習慣的秘訣,是讓習慣變得更有「彈性」。
他認為要有效養成習慣,不能只仰賴意志力去堅持,而是要善用聰明的彈性策略。也就是設定三種難易程度不同的目標(垂直彈性),挑選三種不同類別的活動(水平彈性),讓自己每天都可以依據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狀況,選擇最適合、最有動力的目標去執行。
書中從目標的設定、動力的應用、擬定目標策略、執行策略的步驟,一步步教讀者透過彈性的原則來建立自己理想中的習慣。以下介紹五個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以及我實際用在自己的生活之後帶來的改變。
.
【1.放棄死板的單一目標】
作者發現人們對於「目標」時常存在著一個迷思,會覺得總要訂出一個「最好的目標」,甚至是「一體適用」的超級目標,才能代表自己是個有目標有衝勁的人。但事實是,生命不斷流動且充滿了變化,為什麼得死守僵化又難以維持的習慣呢?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才對。
因此,他提倡以三個水平選項和三個垂直目標,取代傳統單一目標唯一的成功條件。隨著自己每天狀態的不同,我們可以選擇放寬選擇的範圍,適時地改變目標。重點不是緊盯著單一目標不放,而是善用更加靈活的策略,讓自己持續採取行動、不斷前進。聽到「堅持」,往往會讓我們聯想到「自律」,然而作者對自律有另一種解釋。
.
【2.自由才能帶來自律】
這本書的推薦序是由我很欣賞的《高產出的本事》作者劉奕酉所寫,他提到書中的一個重點讓我深受啟發:「是自由帶來自律,具備選擇的自由,才能持續地自律。」讓目標的設定和執行保持彈性,就能讓我們感受到更多「選擇的自由」,如此一來,就會自然而然養成自發性的行動。
作者史蒂芬在書中強調:「你不能覺得自己是目標的奴隸,而是要立志成為他的主人。奴隸每天都過德心不甘情不願,只有從奴役中解放,擺脫任何形式的束縛,才能活出人生。」自律正是奠基在自由之上,透過正確的步驟慢慢練習,我們就能活得自在又有自信。
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難以「自律」,倒不如想想是否你給自己訂的目標不夠「自由」?又或者,你所訂下的目標,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嗎?還是只是跟別人比較之後,替自己強加的目標呢?談克服完美主義的《完成》這本書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為不在乎的事情努力,叫做壓力。為了所愛的事情努力,叫做熱情。」不要讓目標成為了壓力的奴役,要反過來讓自己成為目標的主人。
.
【3.通往成功的多線道】
傳統定義上的成功很像「單線道」,時常是一個遠大的目標,似乎只要完成了就可以站在山頂上振臂高呼。但是彈性習慣的定義之下,通往目標的路上允許「多線道」。作者發現當我們能把目標拆解成三種不同的等級,有助於天天執行不中斷,比起單線道的奮力衝刺,採取多線道的彈性策略,反而能讓我們更加持之以恆。以下舉例書中的三種目標等級設定方式:
有做總比沒做好的「迷你目標」:迷你目標的甜蜜點在於,每個目標都容易達成,讓你感受到自己有在前進,也能獲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無論當天自己的狀況再差,都可以持續透過小目標取得一些安慰。例如每天睡前看5頁的書。
令人佩服的「進階目標」:進階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是一種會讓你感到「這樣的目標值得追求」的程度。持續達成中等目標,會讓人心生佩服,而且產生更多的動力和能量。雖然目標提高、成功率降低,但伴隨而來的成就感可以彌補動力。例如每天睡前看20頁的書。
振奮人心的「菁英目標」:菁英目標是大部分人夢寐以求的成果,也是值得挑戰的最高階目標。當你達成這種程度的目標,你會覺得自己離理想中的自己邁進了更大一步。偶爾在你活力充沛、動力十足的時候,就可以嘗試達成菁英目標,此時的成就感會遠高於迷你和進階目標。例如每天睡前看50頁的書。
.
【4.其實,壞日子更重要】
如果某一天我就是狀態不好該怎麼辦呢?作者提醒到,那就依據「彈性」的原則,直覺地選擇今天、此時此刻最有動力的目標。每天的體力與情緒有高有低,作息應該要隨之調整。重點不在於死守每一天的單一目標,而是讓自己無論日子好壞,總是能保持動力做出符合目標的活動。
《原子習慣》的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也曾經說過:「『壞日子』比『好日子』還來得重要。如果在你「不想要」這麼做的時候,仍然能持續寫作、運動、冥想或烹飪,那你就能維持住這個習慣。」如果在自己狀態最差的日子,你都還曾採取的行動,那麼在狀態好的日子肯定更沒問題了。
在英文裡面有兩個片語可以用來說明這件事,迷你目標可以保證你持續「出現」(Show Up),而不是一心想著用進階/菁英目標跟別人「炫耀」(Show Off)。因此,作者認為要做到「持之以恆」這件事情,關鍵就是要把入門標準放低,低到再怎麼樣你都不能有藉口錯過的那種低。
|不管成果有多小,不要放棄任何一天。
.
【5.實現承諾能帶來自信】
作者提到:「承諾是兩面刃,有風險,也能帶來收穫。半途而廢,你就會看不起自己;實現承諾,就能增加自信。不過守信所增加的自信心非常有限,失信造成的傷害卻是如雪崩一般驚人。」這句話不只適用於達成個人目標這件事,在人際關係上的效應更為明顯。
話說回來,很多人在設定了目標之後,往往因為挑戰失敗,就對自己失去信心。結果,就好像自己背棄了自己的「承諾」一樣,感覺自己不再可信,陷入惡性的循環。重新建立自信的方式,是透過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守住承諾,來累積對自己的信任感。然而彈性習慣的方法可以幫你達成這個任務。
做出承諾前,先選擇微小而且容易實現的選項,逐步累積完成的任務和對自己的信任。過程中,偶爾挑戰進階和菁英目標,讓自己持續在「建立自信」和「獲得成就」的感覺中持續前進。很有意思的是,雖然乍看之下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進展,可是長期累積下來,反而在不知不覺間持續朝目標前進。
.
【這本書帶給我的改變】
起初讀完本書的時候,我曾經懷疑這麼簡單的概念,為什麼要用一本書的篇幅來說明。後來我試著套用在自己的生活習慣上,產生了不同的想法。過去半年來,我一直在追蹤自己每天的三項習慣:睡眠時間、運動時間、寫作字數。但是每個月的成功率,總是在五到七成之間徘徊。
我試著用最簡單的策略,不貪求一次把目標展開成三個垂直目標,我只展開成兩個。我把它稱作是彈性習慣的簡化版:「微彈性習慣」。
睡眠時間:原本是每天晚上睡滿七小時才達標。後來我改成:「迷你目標」晚上六小時加午睡半小時、「進階目標」晚上睡滿七小時。再怎麼樣也要強迫自己午睡。
運動時間:原本是每天起床做30分鐘瑜珈。後來我改成:「迷你目標」30下伏地挺身和3分鐘拉筋、「進階目標」30分鐘完整瑜珈。即使前晚睡不好,晚起床也能5分鐘搞定運動。
寫作字數:原本是每天寫500字讀書心得。後來我改成:「迷你目標」iPhone語音輸入法轉文字,隨興抒發心情、「進階目標」500字讀書心得。面對加班和臨時急事時,還是能抽出一點時間寫出點文字。
我一樣用「子彈筆記」的方式追蹤自己的習慣完成度,原本的標記方式必須要完成目標才能劃上「X」,後來我把標記方式改成:「迷你目標」劃一撇斜線「/」,「進階目標」才劃上完整的「X」。從七月初執行到最近,這個簡單的改變,讓我的紀錄不再有空白的「.」標記,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和「X」。
對我自己心情上的改變也很明顯,以前無法完成當日習慣的時候,索性放棄整個不做,反正就留著空白之後影響完成率。久而久之對完成率反而失去重視。改採用微彈性習慣後,我感受到每天再怎麼樣都能有進展,對待習慣追蹤更加重視,因為我充滿信心可以把它「劃好劃滿」。
.
【做不滿伏地挺身的女生】
回到文章開頭的故事,那個女生正氣餒著沒辦法做滿伏地挺身的自己,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堅持這個習慣。喝了口水之後,她的教練問了:「你是不是最近生理期要來了?」她點了點頭,但還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麼影響。
教練繼續說道:「你要懂得去聆聽身體的聲音,女生生理期前體力本來就會比較差,你不必氣餒,也不必硬撐。因為硬撐反而更容易受傷,更糟的是心裡會排斥做重訓。」這時候她理解到,接納自己的狀態,不要過度批判自己,容許一定的彈性。因為放長遠去看,健身是為了自己的健康,目標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維持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這個故事是 Podcast「劉軒的 How to 人生學」的某集節目〈自律,不能單靠你的意志力〉製作人 Keira 分享的親身經驗。這集節目跟這本書談到的觀念有很多異曲同工之妙的地方,有興趣的朋友滿推薦給你收聽參考。
.
【後記:當個常勝軍】
《彈性習慣》這本書提供了很簡單具體的策略:三個水平選項和三個垂直目標,取代傳統單一目標唯一的成功條件。「彈性」不僅僅能增加靈活性,它還能提高你對於壓力的恢復力。透過彈性策略,你就能隨時保持優勢和動力。幫自己設定不同的水平和垂直選項,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第一次想透過讀書的方式學習如何「建立好習慣」和「戒除壞習慣」,我仍推薦自我成長界的經典之作《原子習慣》做為你的第一本書,其中的智慧和策略之精華很難有其他書能出其右。如果你已經讀過《原子習慣》,那麼《彈性習慣》可以幫你補充一些額外的觀點,更進一步優化自己的習慣計畫。
最後,彈性習慣也是培養「意志力」的絕招,因為無論颳風或下雨,你都沒有放棄的理由。如同作者所說:「只要你每天都付諸行動,至少達成小型的目標,就已經是一個常勝軍。」接下來,你的人生就只有兩個結果:成功,或是非常成功。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Q22FD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HABIT
使用期限:8/4~8/10
.
《彈性習慣》是2021第二季的讀者選書,成為贊助者即可參加投票
用行動支持瓦基 >> https://readingoutpost.com/support/
.
感謝 時報出版綠活線 提供抽獎贈書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害怕不努力就會落後於人
-
安定精神噪音的三個思維
▶︎ 充滿不確定性的生活常態
疫情拖垮了成長的速度,打亂理想的生命曲線。原來的自己,最害怕的是選錯了路,現在還落後的更多,與其他人的距離越拉越遠,一份踏實的安定感,真的好難。
看到那些能夠平靜又內斂的人,問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但他們總說,自己沒有特別做什麼,只是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禁又讓人更納悶了,因為不知道如何像他們一樣,有方向、有目標,還能清楚前進。
▶︎ 當追求不是選擇,而是必須
其實,自己也很清楚,自己要的只是無須擔心三餐的安定,無奈的是,連這麼低的標準也做不到,想到在不久後也得撐起照顧家人的責任,如果能安定下來,誰不想?但是除了忍耐,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嗎?
不確定感產生的焦慮,來自目標與現在的差距,若是沒有築夢踏實的前進步調,努力的意志 (will) 就會成為無限增長的慾望。在每個深夜裡在耳邊提醒著:
「你怎麼只有這樣?」
「比別人慢了還想休息,不怕落後更多?」
永無止盡精神噪音,總是增長出更多、更深的批判,然而,比起否定,我們反而會覺得這些督促,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動力。
▶︎ 慢下來確認初衷,能讓每個前進不再倒退
一路以來,我們學習,努力變得「更好」,卻很少學習什麼才是「夠好」。
像是沒有煞車手把的車子,不管前方是否紅燈,不管是否倦怠,抱著破釜沈舟的心態,盡全力的衝刺。但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真正要的,到底是什麼?自己現在做的這些,真的是朝著理想前進嗎?
有沒有可能,每個努力只是乍看有在前進,實際上都像向量一樣,因為方向不同,於是都互相抵消了呢?
▶︎ 安定精神噪音的三個思維
不敢停下來的日子讓人心力交瘁,這種疲乏,讓人甚至一度小小期待,或許生病了,就有充足的理由與每個人交代,能夠卸下努力的盔甲,得以好好停下。
儘管這份焦慮無法一瞬間的消弭,我們卻可以像嘗試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一樣,在每個理所當然中反覆推敲,挖掘自己總是忽略的習以為常,從這三個思維切入,好好的重建生活步調,找出精神噪音的源頭。
ㄧ、現在的困境,是否被視野的限縮所屏蔽?
現在的無奈,是真實存在,但手中掌握的選擇,真的如此有限,還是其實還有更多的可能?
唯我論說,整個世界的構成,來自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我們看不到的部分就是不存在的,好比冰箱裡的光線,我們只知道冰箱打開門後亮燈的樣子,卻不知道關門後的世界發生了什麼。
回到現實,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其實可以去做,卻始終不敢嘗試,才導致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像是明明嘗試後的失敗並沒有任何損失,卻因為害怕,而說服自己只是還沒準備好,再過一陣子就會開始了。
二、這場追求,終點是實現還是自我吞噬?
意志衍伸出的慾望,最終帶來的是自我實現,還是自我毀滅?
叔本華曾經講過螞蟻的故事:
有一種新螞蟻品種,稱為澳洲鬥牛蟻,牠們會以強力下顎咬住獵物,在重複刺進致命毒液。當鬥牛蟻被切成兩半,牠們咬人的頭部和螫人的尾巴互相展開激戰。
這場戰鬥可能持續半小時,直到死去,或被其他螞蟻帶走。
迫使這種螞蟻吞噬自己的,不是惡意或被虐狂性格,而是因為無法抵抗的意志,在迎合社會期待中過度壓抑,或是盲目衝刺卻始終沒有方向的自我衝撞,最終在痛苦受難的過程裡,自我吞噬。
三、太過努力的自己,是否讓每個當下都變得委屈?
如果內心存有追求,與人的接觸、前進目前時的停留,都將帶有算計。如棋手看不到優雅的象棋棋子;而將軍擬定計畫時,也看不到美麗的風景。
練習建立無私的觀點,並非無條件地給予,或是對生活的漠不關心,而是不帶評判,單純地聆聽這個世界。少了算計,就可以不加限制自己的無限成長,遇到許多意外的收穫,而這樣,我們「便能明確感受到快樂」。
部分內容摘錄自《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
▶︎ 是多少個應該,剝奪了選擇生活型態的自由?
我們都「應該」追求快樂,我們都「應該」功成名就,這些應該簡單來說是社會的價值觀,是一步步社會化的過程習得,但如果深究其源頭,是不是這些「應該」的源頭,也不全然是外在的聲音所構成?
閱讀《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中的「如何向叔本華一樣聆聽」,提到得到快樂的方法,是不帶評判的聆聽這個世界,接納精神噪音的存在,不刻意控制每個思想,單純的感受生活中的一切,如同心理學中的「正念」,放下執著和算計,全心關注每個當下,而這樣,才能不拘束的獲得更多。
▶︎ 循著他人的思考,尋回內心的自己
《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裡的 14 位哲學家,不自我限制的擴大思想,在生活中不斷驗證,他們和作者對話,和讀者對話,讓每個平凡無奇的日常變得獨一無二,讓人不只是複製他人的成功法則,而是追溯背後的思維,再根據自己的特質,結合出屬於自己的觀點。
如果你厭倦學習或是理解新事物的過程,總是只有教導式、形式化的方法論,這本書從一則則的故事,帶你尋回最踏實和自在的內在原貌。
小心得:如果沒接觸過哲學書或是覺得哲學很難,這本超好玩易懂絕對要收呀!! >___< 睡前小心翻閱,好看到可能會熬夜!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E2O32R
#本文與悅知文化合作
📖 書籍資訊
書名: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
作者:艾瑞克・瑞納
出版社:悅知文化
#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 #悅知文化 #心理學 #正念 #平靜 #鬱悶 #不確定 #聆聽 #mindset #thinking #psychology #emotion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NoseHair-Wan鼻毛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再次很感謝你們能夠忍受到這一集。(汗)
這次完結不散花吧。
剛買遊戲回來真的是滿頭大汗, 剛發售時畫面的優化實在太差,彈game出錯,人物模型來不及出現怎樣都避不開。
不過要說沒能入手ps5的自己也是個問題所在,ps4 始終已經出現了承繼者,是老機種的行列了。
也許我應該在買到ps5之後再繼續投放影片, 以免再發生此等缺陷呢…
還好 這幾天不停有更新補丁讓遊戲跑得更順暢, 現在重玩第一章的故事,起碼城市的輪廓已經清晰很多,是可以玩的水平。還得感謝製作組的努力呢…( 可以的話拜託你們再延期多幾天不就好了嗎…)
不知道是bug是還是怎樣, 車和刀劍的聲效時有時冇, 害得玩的時候打擊感其差。 不過在人物描述以及講述故事方面 我覺得還是值得一讚。
銀手,雖然他自我中心得幾乎可以用[賤]來形容,但他對自由的執念,對強權的否定,型成了「銀手」這個富有魅力, 領導光環的反叛渣男型像。 最終我們也從他對v的對話中看得出他內心的善意(雖然我太愚蠢信了強權就是)
荒坂那邊也是, 從玩家第一身角度, 先入為主認為華子是弱勢那邊, 玩家千辛萬苦到達她的身邊並得到支援, 結果原來荒坂兒子才是希望得到自由的一邊(不過也沒法得到他幫助啦), 玩家一直在支持大魔王做事。
我挺喜歡若惡,覺得要是最後接受銀手的建議,利用若惡對銀手的情感衝入荒坂,若惡很有可能死亡。但結果結各位所見,v要不變為荒坂的數據 得到假的永生,要不就是作為人活下最後6個月時間。
那倒不如讓銀手接過身體好了。
最後的最後,我的v最終明白了銀手的意志,選擇了真正的自由,唱起了銀手的成名歌曲, 用最後六個月的人生回到地球自由生活下去。
也許我們不必成為英雄,但也不應該為惡魔的力量出賣自己的靈魂。
okay,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了,先這樣。
我們下一隻遊戲再見, See you next game。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你看過《天能》了嗎?你知道《天能》中除了祖父悖論之外,還隱藏一個並未明說的「鞋帶悖論」嗎?你知道那其實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的核心思想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的文章〈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在我們正式開始前,也請記得七字訣:訂閱、分享、小鈴鐺喔。
本系列前三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自由意志的重要**;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簡而言之,時間很可能並不存在,事件發生的絕對先後次序也並不可靠;而這樣的概念則破壞,或說解放了原先我們習以為常的,對因果律的預設,從而將薩托的哲學導向了虛無。
這是《天能》前半段的思想辯證。但話又說回來了:因果律真的就這樣被破壞殆盡了嗎?
其實也沒有。伊格言分析,針對這「線性時間中因果律被削弱」的結果,《天能》中的未來人分為兩派,暗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態度。
其中之一,是我們在上一集中提及的反派薩托,以及薩托的未來盟友。我們姑且將之稱為「薩托─未來人」派。薩托受到個人心靈創傷與私慾的驅使,自甘成為此派未來人的報復工具;而「薩托─未來人」派的核心思想,約略就是「沒有核心思想」──
一種無底線的虛無。
他們的對立面,當然就是天能組織了。
但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又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來討論的事。而這就得從組織代表人物,亦即是未來人Neil的行事原則──「發生的就是發生了」說起。
這句一再出現的口頭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粗疏地說,那正是他一再提及的**宿命論**哲學。正因為「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Neil顯然認為逆行回到過去無法改變史實;而他的信念和最終行動則體現了「自由意志」和宿命論的有機結合──
對,如同他在電影終局所言,「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Neil知道結局已定,無法改變;但他依舊有事要做。
一邊是「結局已定」的宿命論,另一邊則是「有事要做」的自由意志,二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彼此結合在一起。
相較之下,《天能》主角的態度則曖昧許多。這也導致了主角與夥伴Neil的價值衝突──為了救治於塔林慘遭逆轉子彈所傷的凱特,一行三人決定逆行回到奧斯陸自由港,去使用該處逆轉機把凱特的傷再「逆轉」回來。
而路程中,Neil首次向主角與凱特提及「祖父悖論」──如果你回到過去殺了你的祖父,那麼你就不會存在;但你不存在,又如何可能回到過去殺了祖父?
這早已眾所皆知的**時光旅行祖父悖論**想必讀者們已然熟悉;也完全明白它在邏輯上無法解決。當然,「多重宇宙假設」可輕易擊潰此一悖論;但這是另一大題,我們照例沒時間講(?)。
對《天能》而言,更關鍵處其實是劇情中未曾直接提及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此悖論因美國科幻名家海萊因(Robert Heinlein)的科幻短篇〈By His Bootstraps〉而得名,我們在此簡述如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你看過《天能》了嗎?你知道電影中那逆行的世界,居然是一個**宿命論的世界**嗎?你知道大魔王薩托其實掌控著本片的核心思想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在我們正式開始前,也請記得七字訣:訂閱、分享、小鈴鐺喔。
前兩集,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以及**自由意志的重要**等等。簡而言之,線性時間很可能並不存在,事件發生的「絕對的先後次序」也並不可靠;而這樣的概念則破壞,或說解放了原先我們習以為常的,對因果律的預設。但等等──因果律真的被破壞殆盡了嗎?
這其實也有些可疑。為什麼呢?伊格言說,他在此提出一個新的命題供大家參考。這個命題是,「**虛無是有層次的**」。
何謂「虛無是有層次的」?且讓我們回到電影中複雜無比、令人一個頭兩個大的諜報戲中。於主角與大魔王薩托的最終對決裡,薩托透過通話器與史托斯克12市坑道中的主角對話。對話內容約略如下:
薩托(批評主角):你為了你不了解的使命,與你不信任的人合作。你的信念其實盲目無比......
主角:但人若毫無信念就不算是人了。你根本是個瘋子。
薩托:或說,是神。
薩托的說法頗具虛無色彩。一個什麼都不相信的人怎麼會是神呢?事實上,薩托的說法,確實就是對「上帝」此一西方一神教概念的質疑。上帝在想些什麼呢?神在想些什麼呢?或許其實什麼也沒有。或許神其實也什麼都不相信。薩托心中的信仰,其實正是虛無。「虛無」空空如也,對人類無善意,無惡意,沒有信仰,也毫無原則。對,那正是「信條」(tenet)的對立面。若是你以你的原則或信念對他提出質疑,他或許會輕蔑微笑反駁:Why so serious?
沒錯,小丑來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一天聽一點#713】你相信自由意志嗎?你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 的必吃
我們 有沒有 自由意志 ? 我們 能夠選擇嗎決定論命定論 自由意志 :哲學說故事 ... 【观点】不再内耗|真的存在 自由意志吗 |宿命论有根据吗|人定真的胜天吗|怎样 ... ... <看更多>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寓言家閱讀- 2019 哲學普及推薦書單✨✨ 🔖1.《我們為什麼要 ... 的必吃
我們真 的擁有「自由意志」嗎?我們 ,又該如何證明自己確實擁有自由意志 ... 相信你有自由意志嗎?⋯⋯ 心得連結:http://entpinfj.pixnet. net/blog ... ... <看更多>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心得 在 [心得]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過年期間終於可以悠哉看書
跟大家分享一本之前讀過覺得蠻有趣的書
無廣告網誌版
https://dongdongreading.blogspot.tw/2014/11/blog-post.html
--
大學念的是心理學,一直都對於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很有興趣,尤其是針對腦神經科學或是
社會心理學等。
我還記得大學時修「知覺心理學」與「生理心理學」時所受到的衝擊,我那時覺得:「如
果我的一切都只是由腦袋裡面的神經元操控決定,只要在腦內動一點小手腳,或是吃下一
些藥物,我的性格表現就會全然不同,那我並沒有任何特別寶貴之處,我不過是一台自以
為擁有靈魂的生物機器。」
當時我還真的為此沮喪了一陣子,頓覺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意義;還好隨著時間過去慢慢也
就接受了。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詳細介紹了許多腦神經科學研究的進展。比方說我們知道大腦的
功能演化主要是為了社交和團體生活,透過研究大腦,更可以確認人類真的是群居的生物
。我們現在也知道大腦並不是一塊白板,有非常多功能和歷程都是早已內建在我們的大腦
中;
儘管文化、人種不同,世界各地的嬰兒在同樣階段時,幾乎都具備一樣的認知能力。要學
會怕花很難,要學會討厭臭蛋很容易;要學會喜歡蛇有點難度,但要學會怕黑就很簡單。
想像一台灌好XP系統的電腦,有很多功能和驅動程式早已內建,可以再擴充一些套件和功
能,但無論如何都無法超出電腦一開始設定的極限。
大腦就類似是這個樣子,許多內建自動化的機制可以降低大腦資源的消耗,提高整體腦部
運作的效率;我們最終可以學會些什麼東西,取決的是我們後天的努力,但我們到底可以
學會那些東西,在一開始就有一個限定的範圍。基因決定了腦部各區域的功能發展,決定
了各神經元的運作機制,而後天環境行為決定了到底哪些部分會被觸發,那些連結會得到
強化。
但同時大腦仍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假設我們把整體的大腦定義為上層,基礎的神經元運作
定義為下層;不僅僅是下層的機制決定了上層的運作,上層的運作同時也可以影響到下層
,大腦同時進行著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交互影響的發展過程。就像人類個體和整體社會的
關係,整體社會的特質會影響到身在其中的個體行為,比方說我們覺得在公開場合大聲嚷
嚷是不禮貌的;但同時眾多的個體行為也可以向上改變整體社會的形式。大腦總是處於這
樣一個不斷變動的狀態中。
人腦可以分為左腦和右腦,其中經由胼胝體相聯結。左右腦基本上各自擁有不同的性格與
專長,透過對於裂腦患者的研究,腦神經科學家得以掌握愈來愈多對於左右腦差異的了解
。這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左腦和右腦彼此的差異大到就像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個體,在
許多不同的領域上各自運作,面對同一件事情,左右腦也各自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偏好,那
為什麼我們不會有我們腦袋裡面住了兩個人的感覺?
你腦內的兩個世界 - TED Talk
https://goo.gl/4oTUf7
腦袋裡面各部分之間的運作機制,我自己的感覺有點像螞蟻或蜜蜂。螞蟻和蜜蜂都是一種
社會集體性很強的生物,個體儘管擁有各自的個體意識,但卻都為了一個整體的目標在運
作,而且似乎從不衝突。我們腦袋裡面有許多各自分開獨立運作的機制,再透過神經連結
互相傳送處理過的資訊,匯集出一個看似有整體性的意識,最後透過左腦這位發言人來發
言;
我們感覺我們自己是一個「完整」的人,擁有一個「個體意識」,這很有可能只是一個幻
覺。
最讓我震驚的部分是,透過腦內電波的觀測,發現當我們做出一個行動的時候,腦內負責
控制該行動的部分先亮起,接著負責意識的部分才亮起。這表示,我們總以為是我們透過
意識去控制我們的行為,我們以為有一個負責發號施令的 ”我”,但很可能並沒有。我
們先經由腦內各部門的運作統合之後做出行為,而後才由左腦統整所有資訊,作出解釋,
意識才出現。
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是先做了,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
“意識”不過是一個事後的合理化解釋。
我自己是用蟻窩或蜂巢的運作來理解,我們身體和腦內各處就像是一隻一隻個別的螞蟻,
各自擁有自己的任務,而所有的個體都為了一個整體存在;就像各自螞蟻都是為了蟻窩的
生存而存在,蟻后只是一個共主,她並不代表整體。至於我們所感受到的意識,則類似於
蟻窩有一個發言人,這個發言人並不決定蟻窩的運作,他只負責統整所有資訊並做出解釋
和報告,意識很可能就是這模式下所產生的錯覺。
當我們對於 ”意識” 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了解大腦的運作和發展受限於許多天生內
建的機制,就像宇宙運行根基於物理法則一樣,人腦運作也受限於某些原則。
那麼,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我們真的是我們所感受到、所以為是的那個 “我” 嗎?
我是誰?這真的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問題嗎?
--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04.165.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54946235.A.ED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