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驚人地相似,皆因專制制度一直沒變!
大清國末年,辦報是一件流行的玩意兒,特別是在上海,如果能辦份報紙,也能算是文化人。在光緒22年(1896年),有位小有名氣的畫家胡璋,在日本賺錢以後,決定回到上海租界辦報,以他日籍妻子為名,在日本駐上海領事館註冊《蘇報》。
然而,《蘇報》的經營績效在一開始就很糟糕,胡璋把自己從日本賺來的錢不斷投入報社,而經營卻未見起色,於是他參考日本某些報社的經營方式,專門報導腥羶色的社會新聞,而且加油添醋,寫成情色小說,希望能刺激銷路。只可惜,只有數字不會背叛你,數字不會就是不會,上海人不買這一套,胡璋禁不起虧損,於是把《蘇報》以極為便宜的價錢賣給了一位被革職的縣令陳范,這也是《蘇報》起死回生的開始。
因為陳范當過縣令,對於清國官場上的弊端極為了解,又加上他聘請了一群好手寫稿,針砭時政、抨擊清廷,很快的,《蘇報》的銷路立刻起色,就像是香港蘋果日報一樣,每天都有人搶著買,翻身為上海五大報之一。陳范看到評論政治有市場,就再聘請章士釗、章太炎、鄒容等人寫文章攻擊朝廷,用詞激烈。章太炎年輕氣盛,且文筆辛辣,他直呼光緒皇帝的名字,並稱他是「未辨菽麥」的小丑,號召「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文章裡還有「殺盡胡兒才罷手」、「借君頸血,購我文明,不斬樓蘭死不休,壯哉殺人」等等的激烈文字。而鄒容年方18歲,主張排滿反清,誅殺光緒皇帝,建立中華共和國,並且發行《革命軍》小書。這三人是《蘇報》的大砲手,讓這份報紙的銷量節節上昇。
很快的,這份報紙引起了清廷的注意,湖廣總督端方迅速要求兩江總督魏光燾查辦,魏總督就引用國安法,喔不是,是新聞法,將章太炎、鄒容等六人緝捕到案。不過,因為《蘇報》設在上海租界,清廷沒有司法管轄權,只能由工部局逮捕後,交給會審公廨處理。話說會審公廨,是一個租界非常特別的司法機構,雖然由清廷選任官員擔任主審,但是卻有租界列強指派的外國人作為陪審,而且沒有陪審贊同,主審就無法合法判決。
清廷主張這些人勾結外國,意圖叛亂;被告律師則是主張這些人是出自愛國之心,並無叛亂之意。章太炎口齒伶俐,而且被逮捕時氣定神閒,毫不驚慌,在法庭內屢屢羞辱主審。鄒容則是行使緘默權,除了承認他寫了《革命軍》以外,其他時間都保持沉默。當時的主審是上海縣令汪瑤庭,在查無實證的情況下,匆忙下判決,將章太炎、鄒容判處終身監禁。但陪審的英國副領事當場反對,各國使團也紛紛表示抗議,清廷只好在最後草草了事,將章太炎判處三年、鄒容判處兩年徒刑。這件所謂的「蘇報案」,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干涉新聞自由的案件,幾年後,辛亥革命就推翻了大清國,中國進入了另一個新時代。
歷史的巧合,格外的驚人。1903年,一份情色小報,衝撞了大清國的新聞自由,而在《蘇報》創立的一百二十四年後,香港蘋果日報老闆也被中國逮捕,罪名是勾結外國勢力、誹謗皇帝、煽惑民眾。不同的是,現在的列強已經喪失了當年的道德勇氣,民眾在國安法的淫威下,紛紛噤聲,只能以行動支持媒體自主。年方24歲、放棄英國國籍、熱愛香港的周庭被捕,面臨終身監禁的刑期,我們還能做什麼?
對香港,我們除了聲援,很難做些什麼。對台灣,我們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民主自由,即使害怕,仍然要繼續走下去,畢竟台灣,最大的勾結外國勢力媒體,仍然屹立不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
成化十四年汪直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成化十四年「詐騙雙雄」假扮汪直 | 歷史驚奇
明朝中後期有不少權傾一時的宦官,例如憲宗時期的汪直統領西廠,屢興大獄,權勢及風頭一時無兩,近日播出的電視劇《成化十四年》,主角之一正正就是這位於成化年間專政的宦官。當中假汪直案的情節,更印證《明史紀事本末》描述時人「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的歷史。
《明史.汪直傳》提到,汪直一開始於昭德宮侍奉憲宗寵妃萬貴妃,其後升任御馬監太監。憲宗於成化十三年設置西廠,交由汪直統領。汪直對官員嚴刑拷打,曾經動用錦衣衛名為「琶」的酷刑,可使人「骨節皆寸解」,痛楚難忍。掌權之人手段如此狠辣,不少官員都有所畏懼,汪直外出時「隨從甚眾,公卿皆避道」,權勢氣焰皆凌駕於東廠之上。
根據《明史紀事本末》所載,成化十四年間,一個來自江西的無賴楊福,曾於崇王府做內使,其後於南京遇上舊識,被認為外貌很像汪直。不知道從哪來的膽量,楊福居然冒充成汪直,舊識則充當校尉先導,聯手變身成化年間的「詐騙雙雄」。
兩人先後經過蘇杭、常州、紹興、寧波、溫州等地,一路上作威作福,招搖撞騙,官府要員對兩人無不阿諛奉承。明朝查繼佐所撰的《罪惟錄.汪直傳》提到,「有司皆承奉恐後,市舶司内官亦信而畏之。」甚至有官員民眾持訟詞訴狀,要求假汪直協助打官司。
去到福州時,詐騙雙雄聲稱有敕令,更杖責忤逆意思的小官。不過謊言總有一日會被識破,福州鎮守太監路盧勝察覺楊福無符可驗,楊福最終於七月伏罪被誅。
一個騙子的橫行無忌,反映出當朝上下官民畏懼、諂媚、逢迎汪直的心態。《罪惟錄》提出令人反思的一點,「偽直傾半天下,真直如何?」假汪直案發生後翌年,汪直奉憲宗命令巡邊,猶如掌握指揮九邊軍隊之權,《明史》載言其「威勢傾天下」。
#知史 #歷史驚奇 #成化十四年 #明代 #中國歷史 #汪直 #西廠 #宦官
成化十四年汪直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上市📖|#求孕是一個人的戰場
《求孕,是一個人的戰場──十四年,只為等一個你》
◎汪用和
💗汪用和掏心傾訴14年求孕歷程,擁抱同在求孕路上努力的妳。💗
那期盼、失落、焦急、忐忑、擔憂、自責、羨與妒、
試了再試、別人的眼光……那孤獨,我懂,我都懂。
◆◆◆
說「加油」,反而讓妳更有壓力,
「下次還有機會」,也安慰不了妳,
關注的眼神讓妳懷疑自己做錯了什麼,
告訴妳越多懷孕妙方,害妳越心焦。
但妳只能人前平靜,直到夜深人靜,暗自滴淚……
◆◆◆
「#我想成為母親」──
如此單純的心願,要實現,就那麼難嗎?😔
「就算這次不成功,也不要再做了,我不要妳再受苦。」
又一次忍痛做了無麻醉取卵後,老公心疼地說。
我哭了出來……多想和他生個親愛的小孩!我知道,其實他也很期待。
他不願我受苦而寧可放棄,那我能為了他再拚拚看嗎?
我真的就要這樣放棄了嗎?
▪從中醫到西醫,從台灣、大陸、泰國、日本到美國;好怕打針的我,每天忍痛打三針,人工受孕加試管嬰兒做十次,找海外代理卵母與孕母,學氣功,用偏方……我什麼都試過了,但時間追著我跑,提醒我還不夠努力。
▪一年只有三、四次生理期的朋友順利產女,而每個月必定經痛的我,被醫師懷疑可能是「無排卵月經」!我終究是不會下蛋的母雞嗎?
▪我終於懷孕了!可是沒開心多久,一踮起腳,瞬間感覺肚子不對勁──孩子沒了……是我上輩子做了什麼,這輩子不配有小孩嗎?!
女人勇敢挺身,化為求孕戰士,然而一路上是最煎熬的寂寞,那些「#這次有可能」、「#是不是我生不出來」、失敗感、妒意……另一半的體貼無法撫慰,家人的體諒無法消除,唯有同樣上戰場的人,能真正體會。
翻開這本書──妳的孤單,終於有人懂。
🔥🔥🔥名人推薦🔥🔥🔥
◎16道淚光閃閃感動推薦!
吳明珠中醫師(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
吳淡如(作家/主持人)
沈春華(金鐘主播)
周慧婷(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未來教育中心執行長)
林書煒(POP Radio台長/主持人)
林靜如 律師娘講悄悄話(律師娘/作家/娘子軍行銷有限公司負責人)
張明揚醫師(生殖醫學會前理事長)
得體夫婦(部落客)
郭育誠中醫師(當代漢醫苑院長)
新聞主播 陳海茵(東森新聞主播)
黃瑽寧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趙婷(作家/主持人)
蔡詩萍(作家/主持人/台北之音電台台長/一個女兒的老爸)
鄭凱云(知名主播/「健康2.0」主持人/《凱云主播的減法教養》作者)
盧秀芳(中天新聞主播)
魏曉瑞醫師(臺安醫院婦產科及生殖醫學暨不孕症中心主任醫師)
💖#求孕是一個人的戰場2月12日勇敢上市💖
💪#擁抱同在求孕路上努力的妳💪
成化十四年汪直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身旁的正是他的髮妻喜嬸。他的白襯衫早已泛黃,於是他套上了一件灰白的風衣,遮蓋着點點風痕浪跡,也擋擋清勁的晚風。畢竟他已年屆七十五,不如壯年襟風,要堅持出海,總得披上護甲。二人與老街坊寒暄一番後,就來到岸邊佇足。望着墨藍的大海,他目光落在汪洋上虛緲的一點,彷彿,那裏有着一塊,至珍的瑰寶。
最美的相知
船舶擊拍着浪濤,浪花的聲音呼喊着他們上船。喜叔兩公婆登船後,就訴說着這是兩人的恆常生活。畢竟上了年紀,二人現時大概一星期出三至四天海,只要是出海日,他們都會於凌晨四時起來梳洗,五時許來到譚公廟這邊,由駁艇將他們送到自己的漁船上,因為漁船怕被損壞或盜取,不能停泊岸邊,故要由水上人稱為「送人艇」的接駁艇接送。不消五分鐘,小艇已停定於漁船旁,每艘船的位置已經分配好,漁民都有協議,不會混淆或佔位。二人利落地跳上船艙,喜叔第一時間執纜﹑泵水,仔細檢查船隻機器是否一切正常;喜嬸則於船身右側位置,拉起繩網堵住入口,防止蟹籠掉到海裏去。確定一切沒問題後,漁船就出發去。見喜叔開船技術之純熟,可知一定是訓練有素。他邊駛船,邊把自己身世娓娓道來。
四十年代,筲箕灣還是個漁灣,打從出生,他們一家人就住在海上。自幾歲起,喜叔一直都跟父母出海捕魚,他記得,那個年代,漁船還是搖橹的。當時因為要糊口,一家人天天出海,開足一星期工。直至八歲時,父親去世,他就跟媽媽出海捕魚,過着相依為命的生活。因此,喜叔自小與海洋打交道,雖然沒有了讀書的機會,目不識丁,卻練得一身好功夫,擔起了男人的責任。
對他而言,自己最幸運的,就是在這片海中,遇到最美麗的她。喜嬸,同樣是水上人,因為爸爸有一艘漁船,故自小就跟着父親出海捕魚。後來喜叔於其漁船打工,二人相戀十年方才結婚。婚後不久,喜嬸誕下大兒子,喜叔於是盤算,沒理由跟岳父打一輩子的工,於是與太太商量,決定考船牌,自己買一艘船捕魚,當時要買小型漁船很便宜,只需三千至四千元,到後來才慢慢換了艘大船,至今,與喜嬸已歷四十四年的風浪。
霎時清風,海水又將日月吞吐,波濤化成一片湛藍。如斯美景,夫妻二人未有閒暇抬頭欣賞。只見,喜叔把船停下來放錨,接着就忙於操作面前的起籠機,顧名思義,就是把前一天丟進海中的蟹籠逐個絞起來。這種捕魚方法叫「浸籠」,把魚餌綁好於蟹籠內,將蟹籠丟入海中,貪吃的魚兒就會從小洞竄進籠內被困,最後漁夫把蟹籠收回,再取出籠中的漁獲。往日,漁民多用排釣的方法,漁獲較多,但放了魚餌後,就要即日去撈起,不然魚兒都會逃脫。浸籠的好處就是沒那麼辛苦,蟹籠因為較難逃脫,故此放籠入海後,隔日再起籠也沒有問題。把蟹籠絞上來後,喜叔起勁地把籠子一個又一個丟往艙內。一旁的喜嬸把大堆魚餌從冰箱舀出,撿起地上的蟹籠,把裏面的魚及蟹倒出分類,蟹不能跟魚放在一起,不然會把魚都鉗爛,蟹放在外面的籃子裏,魚則放在魚倉。
接下來的步驟,檢查籠子有否被雞泡魚咬爛,如有破損就要修補,她邊縫補着邊謂:「蟹籠係我哋嘅飯碗,冇佢邊有魚?呢啲籠唔平㗎,嗰次打風,跌咗了四百幾個,冇咗幾萬銀。」她嘆一口氣,補好破洞後,就換入新的魚餌,舊魚餌多會倒掉,浸過海水鮮味就沒有了,魚兒很聰明,不新鮮不吃,而且魚餌要用新鮮的魚,有黃魚﹑池仔魚﹑鱭魚﹑橫雜魚,有時更會用九棍魚,下冰下鹽醃漬,以前買魚餌大約兩元半一斤,現時則要五元,成本相當高。轉眼間,一百二十個蟹籠已經埋疊了半艘船的位置,喜嫂隨即把籠子逐個舉起,再大力拋進海裏。一個籠有八斤重,一天五百多個籠,一隻手舉上來,十分吃力。喜叔指拉上來還好,丟籠下海更辛苦,更用力:「我習慣啦,唔係太辛苦,我成日叫太太開船,我去丟籠,佢話唔好,佢唔習慣喎!」每完成一百二十個蟹籠稱之為「一壇」,一天約莫做三壇。做了第一壇後,二人就開船往另一邊海域再重複上述工作,
最好的相伴
浪濤上的朝暉,日復日,仍舊美如初。夫妻二人的工作如是,甚至捕魚的季節及地方都有規有律。六至七月時,他們會去蒲台島﹑橫欄島等海域;八至十月風大,則去東龍島﹑石澳等,總之不離開香港。已經做到第三壇,眼見漁獲不算多,亦未見大魚。喜叔解釋,六至七月時,因為風斜,可以把船駛出一點,是捕得最多魚的時節。捉到大魚對他們而言,不是太常見,七至八斤的大魚,一年才得見十次八次,反倒一至兩斤重的魚就十分多,一天能有個十條八條。捉到大魚,足夠讓他們樂上一整天,他興奮地說起:「嗰日捉咗一隻大蟹幾開心,隻蟹重一斤十二両,賣咗一千蚊。」說得眉飛色舞,令他憶起最豐盛的年代。
七至八十年代,科技沒那麼先進,漁民眾多,卻大家都常見豐收。好景不再,現時的漁民並不如以往純樸,年輕一輩為求賺錢,都採用高科技的圍網漁船,他們又稱「燈光艇」。這些大型漁艇會栽一個海車,用海底雷達偵測海魚的位置,將牠們擊暈,魚兒不會動,只好任他們捕捉,一百擔﹑二百擔,全都捉走了,這樣,海洋都沒有魚兒了。說起來,他帶點唏噓:「嗰啲圍網漁船,一年賺二千幾萬,一隻咋!啲漁拖全部都係後生仔,用我哋個方法捕魚好少啦,可以話冇啦,我哋就快被淘汰啦。」歲月匆匆,又豈止慨嘆,還有那些年的驚險,依然歷歷在目。廿七至廿八年前,喜嬸與喜叔於風雨天出公海,二人合力扯桿,喜嬸蹲下來時,一個大浪打過來,把她拋下大海。往事嘛,說起來還可打個小趣,喜叔笑指很多水上人,其實都不懂游泳,包括太太:「咁我咪跳落海捉實佢,我叫她啊,唔好掐我條頸,搭肩頭好啦!你一掐住我就會死,一齊死。」結果船身壓下來,他一把推喜嬸上船,自己則於船底游過對面上船,喜嬸聽着猶有餘悸。年輕時經點風浪不算甚麼,現在年紀大了,倒要看天氣做人,大風反倒沒有所謂,可以如常出海,遇着大雨大多不出,免得冒險。
聊聊昔年,漁船不知不覺已駛到停泊處,駁艇早就在此靜候。他們一般於十一時許上岸,把漁獲推到魚檔賣,如遇到較大的風浪,就要先把魚兒放到水中數小時,好讓牠們先嘔吐乾淨。以往,喜叔都如早上的漁販般,於岸邊擺賣。經常被食環署追捕,被捕的話就要罰款及充公漁獲,損失慘重。終於,一家人於二十多年前上了公屋,決定租魚檔賣魚。說時遲,手推車已經被推進寫着「祥好鮮魚凍肉」的魚檔內,喜嬸接着一個勁兒把海鮮分類放在檔攤上的一個個膠籃內,用水養着活魚。他們賣的魚多是自己捕來,如果數量不夠,就向其他漁民買魚,運來魚檔。
喜叔於筲箕灣土生土長,自小已經捕魚賣魚,很多老街坊光顧。如果捉到六至七斤的大石斑,他會打電話着熟客來買,故大魚通常很快賣出。他半點不認老,賣魚都要親力親為,客人多是衝着他而來:「好多客見我唔喺魚檔就睇一睇,問,阿叔呢?去咗邊度?檔口啲人話阿叔去食飯啊,啲客就話轉頭先嚟買。」也不是浪得虛名,這些魚好不好,是否真的海魚,喜叔一看,全都知道。語畢,他就忙於向檔前的大叔及大媽滔滔介紹今天的漁獲,倉魚﹑金鮕﹑荷包魚,哪一種較清甜,哪一條新鮮得眼睛會滾動,如何煮才好吃。跟街坊聊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黃昏。足足工作了十四小時,這就是老漁民的一天。
一天很長,一世卻短。喜叔與大海作伴一輩子,沒有因此而富貴,只是過了樸素的七十五載。他倒是看得很開:「生意好難做,我哋幾十歲冇所謂啦,難做都照做。」事實上,他根本離不開這片大海。朋友都勸他退休,他也就試着退下來。只是,休息到第八日,他竟然頭昏腦脹,怎麼說,就是暈船浪的感覺。他覺得奇怪,就試着出海,結果出了海整個人又變得精神起來,頭也一點不暈。他跑回家跟太太說,還是不能退休。一心打算退休湊孫的喜嬸,只得苦笑:「冇辦法啦,佢要出海就陪佢出,辛苦命。」倘若喜叔最大的樂趣,就是捉到大魚,大豐收;那麼喜嬸呢,不就是看到老伴的笑臉嗎。
縱已滄海桑田,他依舊追逐,因為,他早已尋見他的天涯海角。她,亦然。
祥好鮮魚凍肉
地址:筲箕灣金華街57號
營業時間:6m-5:30pm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