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一百年】 這天,加多利山陽光爛漫,轉角還是成堆壓在籬笆上的紫鈴藤。多少年,宋家陽台仍舊是張愛玲筆下那廬山一角與壺中天地。
十七年前,宋以朗的母親鄺文美病重,宋以朗於是結束留美生活,與老傭人和管家在港照料母親,並接手父母之任,繼續打理張愛玲留世的珍貴遺產。談到張愛玲晚年的美國生活,不少人將之想得貧寒孤苦,然而宋以朗卻有另一種看法,他打開張愛玲晚年的筆記,她的字小小的,急起來像風暴中搭建的小茅屋,潦草難辨,裏面記下的全是一些散句碎文,好些英文段子,卻不能成章。宋以朗:「當一個人想的全是這些東西時,去到哪裏她都只為收集小說材料,我忍不住覺得這是不懂得enjoy。她做的所有的事都是為了寫小說,不似現在的人去到外國,總是站着看看這看看那,只有她不知道enjoy,也不會去自拍一張,看到什麼就立即記到紙上,只作為小說的材料。我不知道她到底為了什麼,但我覺得這就是張愛玲真的一面,你不讓她這樣做,她反而覺得傷心。」
全文:https://bit.ly/31I9YNE
#宋以朗 #張愛玲的香港足跡 #張愛玲私語錄 #鄺文美 #浮花浪蕊 #色 戒 #移民 #BNO移民 #異鄉人 #傳奇人物 #文學 #經典文學
---
系列專題《張愛玲一百年》:
https://bit.ly/2PJ7tDM
---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孫中山史蹟徑是一條位於香港中西區的步行徑,由中西區區議會在1996年設立,藉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30週年。由於一直沒有統一的識別系統,遊人難以穿梭其中。為配合於2006年落成的孫中山紀念館,中西區區議會連同建築署、旅遊事務署斥資四百萬元修葺史蹟徑。翻新後的史蹟徑以香港大學為起點,沿般咸道至德己立街...
張愛玲的香港足跡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孫中山史蹟徑是一條位於香港中西區的步行徑,由中西區區議會在1996年設立,藉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30週年。由於一直沒有統一的識別系統,遊人難以穿梭其中。為配合於2006年落成的孫中山紀念館,中西區區議會連同建築署、旅遊事務署斥資四百萬元修葺史蹟徑。翻新後的史蹟徑以香港大學為起點,沿般咸道至德己立街為終點,全長共3.3公里,行畢全程需時120分鐘。景點則由13個增至15個,新增景點分別是第一景點的香港大學,它前身為香港西醫書院,是孫中山來港時學醫的地方,大學正門設立展板,介紹孫中山與港大的關係。將孫中山生前在香港活動過的地點串連起來,包括他在香港讀書、做禮拜、居住及與革命黨人聚會的地方,以突出他與香港的密切關係。目的使公眾緬懷孫中山的足跡之餘,能對他的革命思想及愛國情操有更多認識,從而亦加深對中國近代史的了解。史蹟徑原名「中山史蹟徑」,為配合孫中山紀念館啟用而更名。
香港大學前身爲倫敦傳道會創辦的香港西醫學堂,當年商人摩地籌款一百三十萬港元,聘請李•柯倫治建築事務所設計,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1912年創校,盧押港督主持掲幕,並作首任監督。共收學生七十二人,工科卅一人,醫科廿一人,文科廿人。「陸佑堂」主樓爲「文藝復興式」設計,樓高三層,頂樓部左右各有小塔,中爲鐘樓。中間有四個院子,U字形迴廊環繞着課室及辦公室。「陸佑堂」本是指大禮堂,並不是主樓全部。現大學部除了「陸佑堂」還保留外,其他很多舊式建築物都已一一拆卸,擴建新的校舍。梅堂及儀禮堂 位於香港大學內,是香港的歷史建築物,屬愛德華式建築風格,本來有三幢,作為宿舍。於1969年,此三幢樓,盧迦翼、梅翼及儀禮翼宿舍,合併名為「明原堂」。現存只餘兩幢建築物,改稱「梅堂」及「儀禮堂」,用作「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通識教育及寫字樓等。此宿舍門前,設有「月明泉」噴水池,是由李嘉誠為紀念其夫人莊月明而捐款設立。小說家張愛玲寄宿港大時,曾生活於此。日治時期被日軍佔用。台灣作家龍應台也曾居於此。
張愛玲的香港足跡 在 史檔- 張愛玲、蔡元培、胡適呢幾位文學家同學者相信無咩人唔 ... 的必吃
例如張愛玲筆下既《傾城之戀》,主角就係响淺水灣酒店邂逅,連同香港仔田灣同赤柱就 ... 徑」近日就開幕,大家可以沿著條文學徑跟住張愛玲同胡適呢啲作家既舊日足跡。 ... <看更多>
張愛玲的香港足跡 在 張愛玲香江未了緣 香港大學與文人足跡(第二集) - YouTube 的必吃
00:00 孫中山是否港大校友?02:28 港大最早期的舍堂04:54 港大的「活歷史」── 法定古蹟明原堂05:51 美學大師朱光潛曾居住於梅堂07:09 昔日的學生宿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