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新聞 林靜儀解釋,法條中「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其實很難認定。如果病患拒絕就醫,除非家屬和警消或醫師都有強烈理由,不然在「病人自主權」的前提,不能強迫任何治療,但這也讓原本立意良善的法律,反而害了病人:
#精神疾病 #精障者 #強制住院 #緊急監護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兇手家屬痛罵受害人!他被爸爸一巴掌驚呆了 👉https://youtu.be/wG8EWgpzdmQ 阿姨勾引外送員!鄭弘儀大歎社會黑暗! 👉https://youtu.be/FzV_wqFj60s 廖美然示警辛丑年 恐天災不斷疫苗出狀況… 👉https://youtu.be/p_zLxl2ElNM...
家屬拒絕治療 在 林雨仙 Shan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還需要多少場講座,才能洗刷一篇報導帶來的恐懼?
-
昨日(29)屏東傷人案震驚全台,幾乎所有人都在問: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該案行為人具長期精神科病史的背景更被諸多新聞媒體強調,似乎直指此次犯案原因就是因為「他有精神病」。
精神疾病是否真的等於暴力犯案的原因?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次的案件,我們又能怎麼做呢?我是雨仙,本身是情感型思覺失調症病友,我想作為精神病病友分享我的想法。
-
📍精神疾病=具暴力行為?刻板印象只會加深社會恐懼
「有精神疾病」和「有暴力行為、重大刑案前科」,並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
我經常以精神病病友的身分在全台各地演講。在演講前,我常常問在座聽眾一個問題:你印象中上次看到「神經病」是什麼時候?你感覺如何?
常常得到的答案是:看到路上衣衫不整散發異味的流浪漢、隔壁照三餐叫囂吵鬧的鄰居、捷運上陰陽怪氣喃喃自語的婦人,看到他們覺得討厭又害怕。
這確實是很多人對於「精神疾病」的印象與感受,似乎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就是骯髒、沒成就、無法社交,又像是顆令人害怕的不定時炸彈。
很多人知道我是病友後,第一反應就是「哇,你看起來很不像耶!」其實,學校的同學老師、公司的同事上司、教會的弟兄姊妹、佛堂的師兄師姐、自己的親戚好友,都有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他們和你我一樣按時上班上學、有喜怒哀樂、有喜歡的討厭的人事物,如果不說,或許你都不曾發現他們有精神疾病。
許多有精神疾病的人就和你我一樣安安份份的生活著,也有些身心健康的人卻犯下令人害怕的罪刑。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犯罪,不該只看到他的疾病,並認為他的疾病一定就是犯罪原因。
-
📍醫院病房不是關押犯人的場所,而是提供治療的地方
許多人認為,犯下重大刑案的精神病人就該「關在醫院關到死」,但醫院是關押犯人的場所,還是提供治療的地方呢?我想答案很鮮明。我認為,任何需要醫療救治的犯人,確實有權也應該接受妥當治療;任何犯刑的病人,也應該接受適恰的懲處。讓醫療回歸醫療功能,而非期望透過無限期的住院,把問題藏起來眼不見為淨。
-
📍醫療自主與提供治療並非二選一的選擇題
作為病人,我認為真正的醫療自主,是在病人能夠知道自己有哪些療程選項,以及這些選項的風險後,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最適合的醫療決策。但在台灣現況,許多病友及家屬並不知道有哪些治療選項、有哪些可用資源,只能在病人符合「傷人與自傷行為」時才強制就醫,急性病房待完三周後就辦理出院回家。在醫院與家之間,沒有提供完整的出院規劃,沒有提供病人銜接適應的環境,也沒有提供給陪伴者喘息的可能。
但急性病房與家之間,真的沒有其他可能性嗎?難道病人只能在兩者之間反覆遊走?其實,還有轉介慢性病房、日間病房或其他社區康復之家等等選擇,只是陪伴者與病人不知道資訊、不知道哪裡尋求幫助尋找資源,讓選項只剩下「看著病友被架上救護車緊急送醫」與「讓病友待在家裡好不放心」的兩個選項。
精神病友的醫療選擇不應該是要或不要的二選一。
#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做什麼?
1.拒絕轉貼聳動的新聞,嗜血的新聞標題無助於讓社會變得更好,只會加劇一般大眾對病友的恐懼
2.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己的善意。很多人會在書包上別個彩虹絲帶表達自己支持同志平權,雖然精神病病友沒那麼多可愛的周邊可以買來表態,但當有人在議論精神疾病、散播對病友的刻板印象時,你可以反駁或出聲制止對方。
3.我覺得很多時候病友跟陪伴者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是因為不知道有哪些資源&該怎麼使用。我剛生病的時候也很徬徨。你可以 #轉貼這篇文章,我會在留言區放一些資訊網站跟諮詢專線(包含我最近開始自己架設的資訊網),你的分享轉貼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家屬拒絕治療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精神病患暴力挖人眼球?!】
有些事情我早已不想再提,因為就這麼回事:誰來買單?
民眾的憤怒,官方的形式,病人的權益,都有很多可說。
人人誇海口說大話,但沒人要買單,就這麼回事,再說有什麼意思呢?
還是來重提以前曾說過的故事吧…
——
「醫生,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一位50歲的女病人靠在護理站旁低頭問我,當時的我在護理站裡面寫病歷。
「你住院住多久啦?」我頭也不抬反問。
「十年。」她冷靜地說。
我抬起頭來,說:「住那麼久啊?那你記得當初是為什麼會送來住院嗎?」
「因為我掐我女兒脖子。」她依舊冷靜。
「那可不行,你只好繼續住啦。」我找出護理站倉庫裡面的陳年病歷,翻看厚厚一疊。
「可是我不會再這麼做了。」她這麼說。
「那…你如果覺得你不會再這麼做,就請你家人來幫你辦出院啊!」這位病人其實在病房長期病況穩定,確實達到出院標準。
「他們要我繼續住。」她無奈地說。
「那你就繼續住啊。」
「那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她不死心再問。
「你家人來幫你辦出院,你就可以出院囉。」也只能這樣,難道讓她自己幫自己辦理出院嗎?
「那我不是永遠不能回家?」她說。
「病況穩定,可以申請外出,或著短期回家院外治療啊。」醫院有規定,病情穩定的長期慢性患者可以在家人陪在身旁的前提下,外出走走,甚至回家小住。
「我家人都不帶我回家。」
「妳先生不是假日都會來看你嗎?」我記得有一位經常來探望的家人。
「那是她哥哥,不是她先生。」護理站裡頭值班的護理師說。
「那她先生怎麼不來?」我問護理師。
「她先生車禍腦袋受傷,只能坐輪椅,自己生活都有問題,怎麼照顧病人?」護理師說。
這位病人病況穩定,個性溫和,在這個病房裡還會幫年邁病人取餐,吹頭髮。個子嬌小瘦弱。先生雖然有狀況,但哥哥支持度佳,願意來看病人,也不會積欠醫院伙食費。
這位病人在病房也幾乎沒聽過任何暴力或是無法藥物控制的精神病症狀如幻聽妄想等等。
請問各位:【她什麼時候可以出院?】
我告訴你,除非她家人把她帶回家,不然她【永遠出不了院】。
為什麼?
因為這樣配合的病人,哪裡找?
天底下多的是:病況不穩,個性暴烈,欺負其他病人。個子高大壯碩。家屬不來看病人,積欠醫院伙食費,一天到晚吹毛求疵要告醫護的。
這種精神病患,誰敢收?
「ㄟ不是,嚴重的病人你不收,收穩定的病人幹嘛?」我問護理師。
「醫生你知道我一個人要照顧幾個病人嗎?」護理師插著腰反問我。
「幾個?10個?了不起20個?病人都很穩定啊。」
「我要照顧這整棟兩層樓共80個病人,光發便當取餐就花不少時間。」護理師忙著寫工作紀錄,頭也不抬地說著。「每個病人都暴力,班怎麼上?」
「這邊的病人會暴力嗎?」我問。
「偶爾還是有的會啊,我就被打過好幾次。」護理師摸著後腦杓說。
「也是,我以前也被青少年患者拿木棍毆打,腰部瘀青,眼鏡壞掉。幸好旁人上前阻止。」我回憶道。大家這時候都會苦笑著分享自己過去的(被打)戰績。
「醫師你也會被打喔?那怎麼辦?」
「我是菜鳥,老鳥說忍一忍就算了,說我上輩子欠他的。」
「這老鳥醫師怎麼那麼佛心?」
「當然佛心啊!被打的又不是他!!」我這麼回。即使我知道:當年這位老鳥醫師很可能也被其他病人打過。
--
好了,故事還有太多,避免變成牢騷,就此打住。
護理師被打,醫師被打,自認倒楣,沒人買單。
病人權益,家屬權益,含淚自吞,沒人買單。
以這病人為例,司法有介入嗎?警察有介入嗎?直接塞給醫院。
住院費用呢?健保支付,全民買單。
住院費用健保出得多嗎?杯水車薪。很少醫院有慢性精神病房,就是因為賠錢。
更重要的是系統性問題:好的乖的配合的病人,塞滿病房。
這樣才有理由拒絕那些壞的不配合的家屬更惡劣的病人:我們病房已經滿了!
沒人要管,沒人買單,鍵盤網民能做什麼?
「能關注這件事,然後把層級擴大到立法層面,法治及司法層面。不要把病人刑期跟治療綁在一起丟給醫院丟給醫師。」
要判刑的,監獄要有治療功能。不是有病的就丟出來。
要治療的,不要健保全部買單。該出的錢要出,不要凹健保。
醫護被打歪了,病房也不會有警察站崗。這不切實際。
有犯刑的患者,刑期日期強制住院要給法官決定,醫院配合。
醫院既然沒有保防能力,那麼就要司法單位自己設立專門醫院,才有辦法處理。硬丟給沒保防能力的醫院,最後就是現況:病房住滿乖順的病人。
民眾持續的關注,讓關注的漣漪擴大,慢慢會凝聚共識。
然後立法委員會動,立法之後行政會動,慢慢的,快則十年後,會看到曙光。
(照片來自網路奇摩新聞)
家屬拒絕治療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兇手家屬痛罵受害人!他被爸爸一巴掌驚呆了
👉https://youtu.be/wG8EWgpzdmQ
阿姨勾引外送員!鄭弘儀大歎社會黑暗!
👉https://youtu.be/FzV_wqFj60s
廖美然示警辛丑年 恐天災不斷疫苗出狀況…
👉https://youtu.be/p_zLxl2ElNM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0:14 特勤教官的流感 僅3天過世?
06:49 那些人發燒 有可能會致命?
11:01 孕婦打流感疫苗 心肌炎暴斃?
14:46 疫苗來了?李騰龍:我OK你先打!
22:09 疫苗安全嗎?什麼事打的時機?
26:41 何時可以出國 李:2022年1月
30:27 吳淡如閨蜜乳癌 初期拖到末期?
36:40 拒絕治療乳癌的人 味道真的聞得到?
39:50 乳房濕疹 竟是乳癌?
43:10 網紅肺癌末期 治療無效還加劇?
55:05 為何癌末的痛 怎麼都壓不住?
01:01:20 人往生前一個月 還以為有救?
01:03:09 瀕死體驗 讓人想離苦得樂?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家屬拒絕治療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周邀請到 #亞東醫院社工室的丁貞嘉社工師,用三個不同生命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如果有「預立醫療決定」,自己與家人的人生是否會不一樣?
■ 王曉民,北一女學生,與同學外出時因車禍造成大腦受損,臥床47年離世。
■ 2020年7月,警員楊庭豪出勤值遭無照少年騎車撞擊,醫師判定腦死,家屬決定器官捐贈,超過十人因此能夠延續生命。
■ 泰國的年輕女孩來台遊玩,意外過世,父親來台同樣也替女兒做出了器官捐贈的決定。
我們都追求怎樣好好活著,很少想到如何好好離開,規劃了退休金、買了保險、簽了生前契約、甚至分了財產、訂了遺囑,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離開前的最後一段旅程如何走的安寧、走的尊嚴,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預立醫療決定可以 #本人事先思考與決定、#隨時更改,當未來病況經醫師確診後,可以按照 #預立醫療決定書 接受、拒絕或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拒絕已含撤除與不給予)
引用 @陳秀丹醫師 #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_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善終宣言 書裡的這段話:
"每段生命都有終點,當你也即將面臨這一天時,你是否願意終日躺在病床上,無論你有沒有意識、痛不痛苦,都要被強迫灌食、打針、插管、抽痰、擦屁股……?
如果你自己都不願意,又怎麼能夠以「愛」、以「孝順」之名,對臨終的親人做出如此折磨他的決定?"
現在的歐美先進國家,已經沒有要「救到底」的觀念了。更別說除了愛與不捨以外,有時難免看到的所謂一日孝子,堅持救到底的原因是怕被別人說不孝、還沒拿到手的房產、為了省下遺產稅等等,讓親人一路「救到掛」,這真的是愛嗎?預立醫療決定是一件對家人充滿愛的事情,不讓家人因為替自己做了決定而在心裡久久受苦,也是讓自己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尊嚴地離開。
「棺材裡裝的是死人,不是老人」不妨聽聽這集,提早想想
特別感謝 @亞東醫院社工室 #丁貞嘉社工師 #何叔孋公證人事務所
想了解更多請搜尋🔎#亞東社工文宣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病人自主權利法
#DNR #Do_Not_Resuscitate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器捐 #維持生命治療 #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運動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蓮花基金會
#podcast #泰德 #貝兒醫生
家屬拒絕治療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02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Xm3lnysh4Y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四(7月30日)開會,決定十九屆五中全會10月召開,而五中全會的主要議題,就是制訂國民經濟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簡稱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在制訂「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方針部分,政治局會議罕見地強調「安全發展」的概念,這也為北京近期頻頻提及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了註腳。可以預料,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安全」二字,而以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態勢,既是形勢使然,亦是發展方向。今次政治局會議依然認為,中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期,惟與過往不同的是,「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包括「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故須「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因此,會議在制訂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方針中,於以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的用語中,加入了「更加安全」;於以往「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的用語中,加入了「安全」。可見,中央高層對於經濟發展的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蘋果頭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執意押後下屆立法會選舉,被多國批評及譴責,林鄭及一眾政府官員更有機會被列入制裁名單。林鄭月娥今早(1日)出席商台節目時,被問到在外國的資產及其家人是否持有英國護照時,強調擔任特首3年來,最需要保護的就是其家人,因此拒絕談論任何關於他們的事,又指自己在英美無資產,亦不嚮往到有關國家,如對方執意制裁,她也沒辦法,但認為「公道自在人心」。對於外國國家或制裁香港官員,林鄭表示港府對外國的制裁已有防禦手段,但相信西方國家不會對港實施金融制裁,因不少美國企業在香港有一定的利益,如美國使用限制本港使用美元等金融措施等「核子手段」制裁香港,雙方的貿易會受到影響,所以對這些所謂威嚇性的制裁並不擔心。
東方正論
疫情肆虐下的香港,和至親臨終前說句再見也變得奢侈。出於防疫需要,公院禁止探病已超過半年,有患肝病老婦入院期間疑醫生開漏藥,一度昏迷,最終不治。相依大半生的八旬丈夫連妻子最後一面也見不到,留下滿腔悲憤:到底妻子因何致死?到底是否涉及人為疏忽?其實人們同樣想問:抗疫不外乎人情,為何院方連病人最後一程也拒絕讓家屬陪伴?死者孤身上路,生者抱憾終生,人間最悲,莫過於此!醫管局於今年一月廿六日開始禁止所有公院探病安排,直到六月中旬才開放十六間復康醫院的預約探病,但急症醫院則維持不准探病。本報接獲年逾八十的趙伯控訴,因為無法探病而錯過見老妻最後一面,當中可謂一字一淚。其妻多年前患上肝病,經常出入醫院,趙伯一直無悔無怨地照顧,想不到今年三月太太肚痛、發燒送到仁濟醫院,此後多番進出該院,竟成為二人陰陽永隔的轉捩點。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本港連續十一日新增過百宗確診病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昨日公布,因應港府要求,已組建六十人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協助港府抗疫,支援隊隊長來自廣東省衞健委,曾擔任該省支援武漢醫療隊總指揮,而七名「先遣隊員」將於今日到港,協助實驗室相關工作。國家衞健委亦派遣由武漢市六名專家組成的「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來港,協助改裝亞洲國際博覽館作社區治療設施。特首林鄭月娥昨透露,中央政府將派遣內地檢測人員,協助本港大規模核酸檢測,並協助在本港興建一所全新的臨時醫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本港連續十一日新增過百宗確診病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昨日公布,因應港府要求,已組建六十人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協助港府抗疫,支援隊隊長來自廣東省衞健委,曾擔任該省支援武漢醫療隊總指揮,而七名「先遣隊員」將於今日到港,協助實驗室相關工作。國家衞健委亦派遣由武漢市六名專家組成的「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來港,協助改裝亞洲國際博覽館作社區治療設施。特首林鄭月娥昨透露,中央政府將派遣內地檢測人員,協助本港大規模核酸檢測,並協助在本港興建一所全新的臨時醫院。
家屬拒絕治療 在 病人自主發生爭議怎麼辦? - 康健雜誌 的相關結果
狀況二:非末期病人或家屬拒絕符合適應症、對其有利的治療(如吞嚥時嗆咳但拒絕插鼻胃管,易導致吸入性肺炎、腎功能不佳但拒絕洗腎)。 ... <看更多>
家屬拒絕治療 在 不施行、拒絕醫療或相關照護 的相關結果
拒絕 或請求相關醫療或照護:抽痰… ... 高齡患者病人本人或家屬,. 拒絕抽痰. 拒絕住院. 拒絕DNR. 堅持急救. 堅持住院. 堅持檢查 ... 末期病人的治療是否有「醫療慣例」? ... <看更多>
家屬拒絕治療 在 病人拒絕時,你該怎麼做? 的相關結果
醫療過程中有時醫師建議病人服藥、手. 術、檢查、治療等處置,不見得病人或家屬. 都會接受,甚至還直接拒絕。病人拒絕天經地. 義,因為「告知是醫師的義務,而拒絕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