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在乞食的詩聖
精於美食之道的杜甫,命運卻給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安史之亂後,避難西蜀,再也沒有回到關中,漂泊途中,難求一飽。流寓成都草堂,他曾有過短暫的溫飽時期,但這種溫飽對後來的他也是奢侈。在《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中,他第一首便回憶了川西食物的精美:「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可他無法飽享天府之國的富足,「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進入「知史網」→「長知史」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a001-2/c0009
-----------------------------------------------------------
#知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杜甫 #食不厭精 #詩聖
同時也有3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安史之亂 在 新新聞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在近代史上首次成為中東的玩家。在歷史上,中國在中東擴張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中東的邊緣阿富汗,還在久遠的唐朝。而且,那次擴張後不久就被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擊敗,然後緊接著唐朝發生安史之亂,整個西北地帶都丟掉了。過了差不多1000年,直到清朝才重新征服此地、並建省為新疆。
無獨有偶,這次中國進軍中東的橋頭堡還是阿富汗。中國嚴重依賴中東石油,但一直缺乏戰略安全感,因中東是美國控制的,中國最害怕萬一美中衝突會被「卡脖子」。中國在2014年開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除把建立「陸權帝國」視為自己的戰略目標外,最直接因素就是要確保能源安全。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在中東推進並不太順利:在中國通往中東的路線上,中亞幾個國家是俄羅斯和土耳其競相爭奪影響力的國家;儘管中國和伊朗關係良好,但伊朗本身就是大國,不會對中國俯首聽命。
巴基斯坦儘管被中國稱為「巴鐵」,但巴基斯坦也是人口過億的大國,更有核武器,還是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國」,它與中國親善的最關鍵原因抗衡印度,顯然也沒有必要一面倒地投向中國。請看《新新聞》評論報導。
------------------------------
🔥《新新聞》全力監督公共政策,您的贊助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http://bit.ly/3gqzxcT
🔔 加入新新聞Telegram頻道,熱門資訊一手掌握!
http://bit.ly/3c6Pi5b
㊙️LINE好友獨家全新服務
http://bit.ly/3bTyVIZ
安史之亂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商務印書館】
「751 年,在流經現今吉爾吉斯共和國西北部的怛羅斯河畔草原上,唐朝軍隊被剛成立不久的阿拔斯王朝軍隊擊敗。經過這次敗戰,中國的王朝永遠失去了帕米爾高原以西的間接統治領域,玄宗的「開元之治」自此邁向終結。」
這場戰役不只讓唐的統治範圍大幅縮小,也就此改變了歐亞非大陸的國際關係。不久後出現的安史之亂,更讓往後的中國政權,軍事重心由西北改往東北轉移。
。臺灣商務官網全書系書展
即日起至9/13全館 #單書75折起,#套書68折起,
還有 #限量 低價專區一折起、精選滿額贈品,讓你保護力加倍、閱讀值滿載!
更多書展資訊請見>>>https://lihi1.com/5wKQU/ST
安史之亂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安史之亂 在 中山 繁樹 Shigeki Nakayam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集應廟
116台北市文山区保儀路76號
No. 76號, Baoyi Road, Wen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16
0229394498
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號2樓,是來自福建省安溪縣大坪鄉的張姓先民創建的廟宇,分香自福建泉州安溪縣大坪集應廟。當地學子時常到本廟祈求考試金榜題名,只要來本廟祈禱的學子考中理想學校,廟方即會辦桌慶祝,俗稱「狀元宴」。
簡史
清康熙年間,福建省安溪縣大坪有高、林、張三姓移民,前往臺灣臺北,由大坪集應廟奉請尪公(保儀尊王)聖像、夫人媽(保儀尊王的配偶,封「申國夫人」,又稱尪媽或尪娘)聖像與香爐,隨行護佑,議定三姓輪流奉祀,而後三姓人士各自開墾,分別遷居北投、淡水、景美、木柵、大安、新店、深坑、石碇各地。
清文宗咸豐三年(1853年)發生頂下郊拚事件,臺北情勢嚴峻,三姓人士決議分家避禍,取出三聖物:尪公聖像、夫人媽聖像、香爐,拈鬮分配,高姓人士拈得尪公聖像(今日景美集應廟),林姓人士拈得夫人媽聖像(今日萬隆集應廟),張姓人士拈得香爐(今日木柵集應廟)。三姓人士各自請藝師雕塑其餘缺乏之神像,以建廟奉祀。
清德宗光緒甲午年(西元1894年)張姓人士建廟,1978年重修,建造二樓廟宇。
祀神
主祀
主祀雙忠,即唐朝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兩位忠臣。因其忠烈可風,幾乎全中國都有香火奉祀,在安溪暱稱為尪公。宋時尊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另有「尊號互易」之說,許遠為睢陽太守,官位較高,是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安溪的雙忠信仰,以大臺北一帶最盛。
雙忠公
景美集應廟
萬隆集應廟
汐止忠順廟
木柵忠順廟
深坑集順廟
安史之亂 在 cheap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安史之亂差點要了唐朝的老命,而唐朝還能續命的原因是因為睢陽保衛戰
阻止了叛軍南下江南,而睢陽保衛戰中,張巡和許遠拼命死守是一個關鍵
不過睢陽城最後城破之時,被發現守軍吃了2~3萬人
這場吃人肉換來大唐帝國的半壁江山,到底怎麼打的呢?
參考資料:
《新唐書 卷二二五》是夜,莊、慶緒持兵扈門,豬兒入帳下,以大刀斫其腹。祿山盲,捫佩刀不得,振幄柱呼曰:「是家賊!」俄而腸潰於床,即死,年五十餘,包以氈,埋床下。
《資治通鑑 卷二一九》祿山嬖妾段氏,生子慶恩,欲以代慶緒為後。
《資治通鑑 卷二一九》慶緒以尹子奇為汴州刺史、河南節度使。甲戌,子奇以歸、檀及同羅、奚兵十三萬趣睢陽。
《舊唐書 卷一八七 下》尹子奇攻圍既久,城中糧盡,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慮將有變。巡乃出其妾,對三軍殺之,以饗軍士。曰:「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膚,以啖將士,豈可惜此婦,坐視危迫。」將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強令食之。乃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人心終不離變。
《舊唐書 列傳一百五十 安祿山》楊國忠屢奏祿山必反。十二載,玄宗使中官輔璆琳覘之,得其賄賂,盛言其忠。國忠又云「召必不至。」洎召之而至。十三載正月,謁于華清宮,因涕泣言:「臣蕃人,不識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楊國忠欲得殺臣。」
Cheap貼圖上架啦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author/1784332
成為VIP訂閱戶 每月台幣30元起 享有不同的專屬粉絲福利
https://tinyurl.com/y2b43ap2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discord群組:
https://discord.gg/ymNuMVg
cheap遊戲副頻道:
https://tinyurl.com/y3hfw7du
安史之亂 在 安史之亂始末 的必吃
... <看更多>
安史之亂 在 Re: [疑問] 安史之亂是個必然嗎? - 看板histori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 bilice: 隆基罪最大。把所有權力集中在安祿山手(多鎮)採訪處置等使
09/02 03:39
→ bilice: 安祿山的不如意才發牢騷居然被你當真。金魚把安祿山看扁了
09/02 03:40
→ bilice: 至於栗特等等"投資"問題。安本人不想反照樣可以整治他們。
09/02 03:43
→ bilice: 他和王忠嗣甚至中庸節度使是不同類型的人。不擇手段取媚者
09/02 03:44
→ bilice: 最簡單的解決法就是隆基早死。或者洗腦安使亂前的李隆基
09/02 03:47
推 msisee: 講到安史之亂就得提遠因李林甫了 看過很多對李林甫正反的
09/02 12:20
→ msisee: 意見 答案真的是--李隆基早點死吧 哈
09/02 12:20
推 YYOO: 最大的問題不就他兼任三鎮?
09/02 12:54
→ bilice: 兼任多鎮還不是問題,隆基不斷的幫安建立派系才是最大問題
09/02 18:13
1. 是「粟特」,請跟我說一遍:粟特,不是「栗特」
2. 李隆基當然要負責,但不能只檢討他而忽略整體的局勢
然後派系什麼的.....當官沒有不結黨的
長安有十萬以上的現役、退役、待職官員
安祿山能影響的人還是有限的
但安祿山在朝廷的人緣其實沒有很好
尤其他在一些入唐已久的高級蕃將中滿被歧視的
如果他有成功結黨
那他早就該幹掉楊國忠了
之所以幹不掉,就是皇帝本身一直都在玩恐怖平衡
李隆基是玩這套的高手,但玩過頭就爆了
3. 我說的是唐帝國的內部環境,並沒有到他一定要反的狀況
如果認真去看一下安祿山事跡還有跟他同時代的蕃將的狀況
其實唐廷對他的處置,就是以蕃治蕃,改用部落大人的方式去管而已
這件事要從六胡州的發展一路看過來
在整個華北地區,其實遍佈著大大小小的夷落、蕃落
朝廷也不是沒想過要管,然後管太緊、把部落大人都抓到長安去
就鬧出突厥人復國
所以唐廷一直都在討論怎麼樣管理這些族群
到了盛唐的時代,其實不只是河北,唐所有的馬場都是這些地方的胡人在管
有些是紮根了八九代,比如李抱真的家族、涼州安氏
他們在安史亂前都存在著雙重認同的問題
他們同時是唐人、也是胡人,唐不是只有漢人的國家,胡人也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
我認為他們是這樣認知的
唐廷不是白痴,安祿山的部將又不是只有他自己的親兵義子
安祿山的幽州節度副使是康阿義屈達干
天寶元載從突厥投奔唐的粟特貴族
他的妻子石氏是羽林衛大將軍還是哪一位大將軍的女兒
簡單說,朝廷把突厥帶下來的人送去河北看著安祿山
所以當安祿山要動手的時候,康阿義一家就準備要跑了,結果被整批抓回來
好像一百多人殺到剩沒多少吧,我印象中是這樣
然後節度使權力大、可以有度支營田等等的權力
那是因為不給他們這些權力,軍費就要朝廷給
中間經過層層耗損盤剝,最後根本就不用玩了
另外,節度使給營田的權力,就是要他們去把一些逃戶流民抓起來
抓起來幹嘛,押在邊關種田啊
採訪使觀察使這兩個職位不用太認真
這是從三司體系生出來的
用現代的說法,就是HR,人力資源部門
本來主官就會考課下官
節度使有掛這個沒掛這個都一樣要考課
另外什麼閒廄使、隴右馬場監之類也都不用管他
那都是榮譽職而已
總之,不能只是說節度使權力大沒辦法管、是朝廷紀律鬆弛
請想想唐帝國有多大,而且當時的物資不像現在火車一嚕就到了
在轉換的過程中耗損是非常驚人的
就是一個自主管理、最靠近問題的人去解決問題的概念罷了
要不然初唐都是中央派軍隊出去,光是在路上就要耗費多少成本
開元年間的財政改革一直都在考慮這些問題
節度使的權力要跟這些綁在一起想
那麼安祿山是不是「必然」要叛亂?
這個問題除非我們觀落陰,要不然很難有準確的答案
但反過來,安祿山到底有什麼必要一定要叛亂?
我認為問題本來就不在唐帝國的「內部環境」
也就是河北並沒有形成一個集體意識、我們一定要反抗朝廷
這跟後來是完全不一樣的
戳到安祿山暴走的政治因素,是有很多機會可以踩煞車的
安祿山一開始的要求是去長安當宰相
這件事才是個奇怪的地方
宰相本身必須要是個士族
但安祿山不是
他要拜相這件事,楊國忠當然會擋
就算楊國忠不擋,整個朝廷也會對他有極大的反彈
因為他本身就是個不適任的人選,然後出身又不正確
當一個裝瘋賣傻的弄臣沒有關係
但當一國之相不好意思你滾邊
我認為安祿山是直到這個時候才感覺他最多就是三鎮節度使
最多就這樣~
安祿山之所以不循正常的途徑去解決他跟楊國忠的問題
是因為他不是沒試著解決、但皇帝跟楊國忠都沒想解決
為什麼?還是為了錢啊......
楊國忠本身就是皇帝的小金庫
他弄好了四川,甚至還把手伸到安南去
但東北就動不了
楊國忠是很希望他造反的
可以整個把粟特人的網絡重新盤整
超爽der
所以安祿山是不是有叛亂的「必然性」
我認為沒有,在這些環節裡面哪怕是有一個地方轉了一轉,也許都不致於如此。
但這些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從來都不知道三鎮真正有多少人口
以致於可以這樣以一方之力跟整個朝廷開副本,最後還能保住元氣沒有被整盤端走
如果拉到長一點跟大一點的時間空間脈絡來看
大概在八世紀有一大段族群遷徙的過程
線索非常凌亂,而且是不同語言、不同形式的史料
如果可以證明這些人口的壓力造成當時東北必須往外尋求破口
那才能說安祿山的叛亂有他來自基層的必然性
我認為如果從「外部因素」那非常有可能是有的
森安孝夫也有懷疑過
但迄今為止,還沒有辦法理出一條明確的理路
所以我只能說從「內部環境」
我不認為有「必然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5.186.1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72839687.A.48F.html
※ 編輯: Lorenzia (36.235.186.134), 09/03/2016 02:19:43
※ 編輯: Lorenzia (36.235.186.134), 09/03/2016 02:20: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