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破框能力》x2本
🎯你知道嗎?當你越擅長自己做的事情,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讓你獲得大量專業經驗,卻容易讓你受限於專業框架,落入能力陷阱。如何跳脫這種舒適的狀態,朝向擁有更大影響力的「領導者」邁進呢?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act-like-a-leader/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在我今年讀過的書裡面,我特別喜歡《跨能致勝》這本談論跨領域通才的書。尤其是書中的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人是透過實際行動發覺可行性,例如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建立嶄新網絡、尋覓全新典範」我們是從實踐認識自我,而不是透過理論。
《跨能致勝》的作者在書中也提到全球Top50的管理思想家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的觀點:「與其打造好高騖遠的計畫,不如找出可以迅速實踐的實驗。」這種先行動、後思考的想法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接著去尋找了她曾經寫過的書。
伊貝拉在前一本著作《職業身分》(暫譯)裡面談到,她認為「了解自己」這件事,雖然常被大家當作改善工作和生活的關鍵,但實際上,「了解自己」是旅程結束時的獎勵,而不是旅程開始時的曙光。我們卻常常把這個順序搞反了。
很巧的是,伊貝拉的最新作品《破框能力》在今年被翻譯成了中文版,我當然是第一時間就去找來讀。
【這本書在說什麼?】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突破自己既有的專業框架,《破框能力》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作者透過這本書說明「先行動、後思考」的做法,才是促成真正「改變」的關鍵。重點在於,你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外在行為」,然後才會改變自己的「內在認知」。
大多數的書,標榜著教你如何從起點(現在的自己)達到終點(未來的自己),但它們常常只是很簡單地,寫出了終點——理想中的優秀領導者——應該是什麼樣貌,然後教你一些很簡單的策略去計算差距,然後怎麼樣拉近距離。這本書卻反其道而行,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其實是這段轉變的「過程」。
在成為更優秀的領導者之前,你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疑惑,甚至產生自我矛盾的心情。我們如何不被這些問題難倒?可以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克服?就是這本書在探討的主題。
【我的讀後心得整理】
我很認同作者說的,如果你光是待在原地思考,只是不停地反省自己為什麼沒辦法踏出舒適圈,你反而會永遠踏不出舒適圈。由於你現在能夠反省的,只是用自己「以前的經驗」在想事情,而且也只能用「現在的觀點」去思考未來的事情。所以,光是用舊的想法去思考,並不會造成任何改變。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說出這本書的核心精神,那就是「弄假直到成真」(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作者在書中用「由外而內」的概念來說明,如果你想要像一個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像一個領導者一樣行動。
我試著用一張圖把作者要傳達的核心訊息整理出來:從「現在的你」到「未來的你」之間,會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轉變」。進行這個轉變,需要三種由外而內的具體行動。然後,你可以在過程中,應用五種方法度過這段轉變。最後,接受未來的你可能跟原本自己期待的不太一樣。
【由外而內的具體行動】
當人們停留在原本的舒適圈的時候,會很難察覺哪些舊的習慣已經不再適用了。也很容易掉入一個陷阱,那就是自以為現在的所作所為,就是忠於自我的表現。在這個階段的你,無論怎麼思考,都很難跳出舊的框架。
因此,你必須直接採取行動,去體驗還有挑戰這個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新的想法才會被激發出來。然後你就能用這些新的想法,去修正自己的步調,思考未來的目標該如何調整。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三種具體的行動,可以促成自己開始轉變:(1) 重新定義工作內容、(2) 發展人際關係網路、(3) 探索各面向的自己。以下,我特別挑出每個行動裡面,對我自己最具有啟發的觀念。
【啟發1:重新定義工作內容】
過去的成功會造成能力陷阱,你喜歡你的工作內容,就會做很多這樣的工作,然後越來越擅長。當你越把時間分配在擅長的事情上,就會花越少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去學習原本自己不擅長的東西。
研究指出,效率高的領導者行事曆上有大量的閒置時間,還有未安排的行程。效率低的領導者,反而讓自己的行事曆擠滿各種會議、出差與報告。然而,真正的領導者該做這四件事情:(1) 與不同的仁和團隊建立橋樑、(2) 做有遠見的事、(3) 提升影響力、(4) 將想法和個人經歷結合。
這也讓我意識到最近忙碌的狀態,該如何讓自己從行事曆中釋放更多的時間出來,重新聚焦在團隊策略性的事務上面。
【啟發2:發展人際關係網路】
如果你認為發展人際網路可以「自然而然」地發生,那你可能就落入了兩種盲點:(1) 「自戀的」:只喜歡與自己相似、意見相同的人相處;(2) 「懶惰的」:只想與同一部門和樓層的人相處,對於要花多一點心力才能接觸到的人們,顯得提不起勁。
另一種阻止你主動建立人際網路的障礙是來自內心。研究指出,越是成功的領導者,樂於主動建立人脈,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本身能「提供價值」給別人。相反的,處於低職位的人,比較容易懷疑自己能貢獻的價值,在互利互惠的交流中,它們感覺更像「乞求者」,而非平行地位。
我也曾經覺得那些主動建立人脈的動作,看起來很像在利用他人,而且感覺不太真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些情境下,人脈的重要性遠大於專業能力。我後來調整自己心態,在出擊的時候秉持著一種「從我的觀點提供資訊」以及「真誠表達感謝」的態度,就不會這麼不自在了。
【啟發3:探索各面向的自己】
作者給了我一個很棒的啟發,那就是我們時常自以為的「忠於自我」,往往只是「忠於以前的自己」。這也是讓許多人一直待在舒適圈,用這個理由安慰自己的原因。但是,真正的自我其實還包含了「未來的自己」,那個未來的模樣和可能性,是現在的你還無法預測到的。
也就是說,自以為忠於自我的陷阱,會阻礙你成為優秀的領導者。因為你覺得那個真實的「你」只是一個過去的自己。如果要拓展舒適圈、獲得進步,就必須擺脫這個過去的你。唯一的辦法,就是嘗試原本覺得不自然的新事情,在過程中,那個「真實」的自己才會嶄露出來。
我曾經在《安靜,就是力量》的書評分享過自己是個內向者,但我在結論裡寫到:「肯定且忠於自己的內向特質,但為了核心信念和志業,必須主動學習並運用舒適圈以外的技巧。」我仍不停嘗試著那些,讓內向的自己渾身不自在的事情:演講、主動攀談、分享故事。至於未來的自己會成為什麼模樣,以及還有哪些尚未發揮的潛力,就是最讓我著迷的事情。
你的身分——你是誰——不僅僅是有關於過去,而且還關乎未來的你會成為誰。
【轉變的循環階段】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具體的行動和策略,也強調了這個拓展舒適圈邁向轉變的過程,並非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過程,在過程中你會遭遇許多困難,碰到自我懷疑的複雜情緒,甚至會感覺整個生活陷入一團混亂。我們可以藉著認識這些轉變的階段,讓自己知道有沒有偏離軌道,該如何重新把焦點拉回來。
1.發現差異:「感受到你是誰、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之間的差異,加強第一步行動的緊迫感。
2.只加不減:增加新的角色和行為,但保持舊的。察覺新舊之間的差異,獲得進步的成就感。
3.混亂迷茫:你可能會退步,甚至恢復原狀。身邊的人可能會覺得「原本的你」就夠好了。
4.修正方向:回頭檢視舊目標,用這段期間的經驗進行反思,提出新目標。
5.內在化:繼續堅持改變,這些外在的改變就你的新身分,也代表你已經轉變成你想成為的樣子。
這個循環可以一直套用在不同的轉變上面。而且,每一次的轉變,都讓你漸漸地從別人眼裡「原本的你應該是這樣」的看法中釋放出來,這就是改變的過程讓人最有成就感的部分。
【後記:出一張嘴】
讀完《破框能力》這本書之後,讓我回想起,以前還是工程師的我,也曾經有過一種疑惑:「在我還不是一個主管的時候,我該表現得像一個主管的樣子嗎?」原本做技術、學專業,過得挺舒適的,那些做主管的嘴砲技能,看起來不好學、也不是我的本性。
直到有一位前輩提點了我,公司在乎的是你能提供的價值,如果你能提供的是一整個團隊的能量,才是真的了不起。因此,如果想要往上晉升管理職,就必須用主管的角度想事情,去練習那些主管該做的工作內容,而不是成天只鑽研技術,除非你未來完全不想走管理路線。
他接著說道:「一個主管有多成功,就是看他能用一張嘴巴,完成多少事情。」當初我還只是似懂非懂的樣子,也很懷疑這種說法,不就像是大家都很討厭的「出一張嘴」嗎?但是,透過跟這本書的對話,我產生了新的體會。
優秀領導者的工作內容,在於建立外部資源與內部團隊的橋樑,挪出時間培養遠見和擬定策略。主動建立人際網路,聆聽來自各領域不同的聲音,也貢獻自己的觀點和價值。將想法和個人經驗結合,傳達給更多的利害關係人。這一切,都需要動「嘴」。
原來,這張嘴,指的就是「影響力」。一個領導者有多成功,就是他能發揮的影響力有多大。讓我們弄假直到成真,突破既有的專業框架,成為一個更好的領導者,一個更好的自己。
如何知道我在想什麼呢?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麼以後。
心理學與管理學家卡爾.維克(Karl Weick)
【抽獎辦法】感謝 今周刊
1、抽出「2本」《破框能力》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你最想嘗試哪一個舒適圈外的行動?」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0/20(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0/22(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好高騖遠相似 在 張盛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思緒周詳的天機星】
上篇回顧:【耿直明快的巨門星】>>>https://goo.gl/E78wHT
優點:分析研究,思慮周詳,待人親切,善體人意。
缺點:神經過敏,理想太高,幻想太多,心神不寧。
天機星古稱「善星」,天機列居支援型主星最後一顆,個性更為溫和,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合作型。古來將天機、太陰、天同、天梁這四顆星並列,稱為「機月同梁格」。因此,天機是支援型中的合作型個性。
天機比起前述的其它星性,思多行少,原因是天機的研究心更強,對事情想的很多、很深,常常會想過頭,行動上自然較為游移不定。三思而後行的結果可能是行而又思,思而又行,不斷的改變主意。
天機的創意又多,常常前一個念頭還沒表達完,下一個念頭又出現了,所以講起話來顯得天馬行空,好高騖遠,更讓人以為天機善變,不易堅持到底。
因此,天機在夫妻宮的人,善體人意,容易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雙人關係的處理比巨門要好得多,但相對顧忌也多,不喜得罪人。
而天機的理想太高,心思細膩,對另一半的行為反應很敏感,又容易將心事悶在心裡;外表高談闊論,談笑風生,心裡卻緊張幻想,精神壓力極重,容易有精神官能,如憂鬱症或消化器官方面的毛病,要特別注意。
尤其夫妻朝夕相處,衝突難免,天機會不自覺的放大問題的嚴重性,常會把小事化大,自已在內心傷心斷腸,又不想讓人知道,這不就是自己在折磨自己嗎?
要知道,太陽的行動力較強,很容易在口舌糾紛之中氣走另一半,一個人獨挑大樑,雖然很苦,一樣硬撐著。巨門的行動力稍弱,夫妻雙方可能已經被言語砍得遍體麟傷,但是他並不會放手,反而思索更惡毒的話施加在對方身上,把言語針鋒相對看成是另一種戰爭。
天機的行動力在三顆星中最低、通常是隱忍居多,想得多、做得少,到後來反而傷得自己更重,而對方還渾然不覺,自找罪受。
天機想的速度比說的還要快,總是急著把話說出來,因此常可以看見天機的話題不斷變化,反反覆覆,天馬行空。但在婚姻之中,雙方已經太了解對方了,反而無法忍受一再重覆的話題,因此,對方很容易不耐煩,打斷你的話題,這時,對天機來看,是否會非常難過?一個理當最親密的人,反而最難以溝通,總是嫌你老調重談?
所以,對支援型的建議自然是:太逞口舌之快!能不能盡量少開口,多傾聽別人說話呢?不要那麼急著解釋自己的心境。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下一刻在想什麼了,為何要急著讓對方知道現在在想什麼?
多言的原因,只是自己心不安,缺乏自信而已。卻用強勢的言語說出來,反而讓對方誤會,如果,對方又是不同類型,不同思維模式的人,那就更累了,這就是宿命中,每一種命盤相處的兩難。
而天機的多疑心並不遜於巨門,但是卻不如巨門可以直接直言無諱的說出來,所以疑心生暗鬼,把疑點放在心中,不斷暗自套話印證,這實在是害人又害己,必須得改善這種心態,才能讓感情與婚姻更順暢。
天機星的雙星同宮有下列三種組合:
天機巨門:這兩顆星都是支援型,缺點會太過明顯,講話咄咄逼人,不留餘地,容易傷害彼此的感情,應該要多注意言多必失,別對另一半講道理。
天機太陰:太陰的合作型個性,和天機互補,是很好的組合,雙星同宮,既有天機的思慮週詳,也有太陰的按部就班,兩顆星都很感性,在感情上不易有大的波瀾,但恐怕會太過濫情。
天機天梁:天梁的合作型個性,和支援型的天機雙星同宮,個性均衡,感情上偏向柔和被動,只是思慮太多,替人著想,自己感情反而會有落空之虞。
如果你是天機坐夫妻宮,要如何與其它類型的人相處?
對方是開創型
開創型的人與你天生相剋,基本上不太可能走在一起,除非是第二春或者年齡差距頗大才有可能。如果真的在一起,如何學會就事論事,不要把現在問題和以前的扯到一起,那就於事無補。
對方是領導型
你們兩個是不同類型的人,你常常猜不透他的內心世界。但為何要猜呢?搞不清楚的事,何妨攤開來談清楚。不能攤開來談,寧可在心裡揣測,則問題在你,不在他。
對方是支援型
支援型的人與你是同一類型的人,因此很容易溝通,想法也頗多相似之處,但你太重細節,常會見樹不見林,在小地方上糾纏,讓雙方都下不了台,何必呢?
對方是合作型
合作型的人和你天生相合,很適合在一起,問題在於,你們兩人都太被動了,誰先示意,恐怕是個大難題。何不由你主動呢!別擔心,就算被拒絕了,他也會拒絕的很委婉,不會讓你難看的。
下篇預告:【主星問情:支援型愛情個案探討】
#紫微智慧 #愛情有方
──────
順著天賦作事 ,逆著個性作人。帶你一起學習紫微斗數、認識自己!
張盛舒專欄好文分享→http://click108.tw/C29uh
批流年!2018年感情順遂嗎?→http://click108.tw/YPeWE
從命盤看出你的婚姻觀→http://click108.tw/ShFPm
好高騖遠相似 在 Jason Poon 潘小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看了什麼 不是為了Tom Cruise而看的「American Made」! #觀後感
電影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70跨80年代一個民航機師Barry替CIA運送槍械的同時也替毒梟運毒,持續多年賺了很多很多很多的錢,他最終下場是生是死?#夾雜一點點documentary形式的劇情片
Tom Cruise另類的mission impossible,他在戲中的表現屬中上 #某些程度與早前的TheMummy有點相似啦 但基於安置在一個好高騖遠有小聰明的民航機師身上比較match,10分給他7分半。至於電影裡其他角色發揮不大,畢竟這是一個人物的故事,一定是Tom Cruise威到完。
故事本身就很豐富,所以導演的處理手法成了首要,他拍得沒新意整部戲就閒了。對這部電影感興趣全因為導演Doug LIman,他之前執導的「Edge of Tomorrow」把故事說的相當有條理,將重複生生死死處理得不錯,所以想看看他用什麼手法敘述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American Made」。#沒有失望有小驚喜
一個普通人運用逃過法網的idea鋌而走險,一步步推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又可以透過電影了解發生過的真人真事多一點,整個過程屬於過癮的;不過別期望有無盡的槍戰打鬥場面。
個人特別喜歡的是電影結束時再一次看見「American Made」的戲名,確實都是美國促成的。#完美的諷刺
四眼潘有少少新鮮感推薦: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