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住睇《 #媽媽的神奇小子》】
#蘇樺偉 #殘奧運動會 #長文慎入
蘇媽響電影裡面講:
「以為他行得比人慢,最後他跑得比人快。」
我睇完戲,更領悟到:
「唔使贏在起跑線,識得跑快啲衝線也好。」
~望阿媽!set~go~ !
一直猶豫睇唔睇《媽媽的神奇小子》,純粹因為怕會喊到顛😭呢套戲上咗一段時間了,身邊好多媽媽朋友睇咗嘅都話 #眼淚放題 ,諗返起我地幾個小朋友做足幾年物理治療嘅心路歷程,#如何止哭 ? 是日遇上由 #日本命力 贊助嘅《媽媽的神奇小子》電影慈善場,終於,決定準備一包紙巾入場。
故事內容,彷彿香港人都有點熟悉,但背後辛酸今次的確 #立體呈現 。整套電影喊位笑位緊張位都有,合理不合理通通發生,或者就係人生,人生或者就係咁,我地可以嘅,就係向前衝。無論再壞嘅情況,媽媽都不會放棄小朋友; 但再正能量嘅媽媽都會有崩潰嘅情緒,只要小朋友一個笑容就有返力量!做媽的都懂♡ 當媽不易,做一個殘障小朋友嘅媽媽更難。電影裡蘇樺偉第一次企響身、第一次跑,都令我感受很深。記得同林小去過 #起來行走 做治療,眼見好多小朋友由被評為或者呢世都行唔到,經過辛苦訓練,到奇蹟地踏出第一步,家人、治療師、旁觀者嘅果種感動,的確就係如此神奇。
#最大驚喜 演員絕對係呢套戲最強賣點,幾位健全演員,要去演活痙攣人士嘅神韻,真的不易,連微表情都做到真假難分,的確令觀眾投入度大增!最巧妙嘅係幾乎全部起用新演員,觀眾對佢地「平常嘅樣」印象不深,藉此擺脫先入為主概念,的確應記一功!我都係睇完戲返去search返啲訪問片睇,先發覺「乜原來佢係咁咖?」
#關於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係以殘疾運動員蘇樺偉嘅奮鬥故事為藍本改編,道出他由無名小子跑上世界舞台的事迹,以及他同媽媽、家人嘅故事。由尹志文編導,並由吳君如、梁仲恆、張繼聰、馮皓揚、盧海鵬及錢小豪主演。
#後記
本來好多個位我都流哂淚,然後隔離林小又拍手,又話「贏冠軍!香港隊加油!」仲不時「打氣」話「跑快啲」。。。當正自己睇緊奧運直播咁.....我就笑返了。
#mrs1amology #一點小哲學 #ftbbu #全職bb聯盟 #親子blogger #mamablogger #foodie #cookingmama #happyhappy◽️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
「奇蹟背後內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奇蹟背後內容 在 Mrs1am-ology : 一點小哲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奇蹟背後內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奇蹟背後內容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奇蹟背後內容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奇蹟背後內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奇蹟背後內容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奇蹟背後內容 在 [轉錄]奇蹟背後蔡崇隆RCA紀錄片- 精華區documentary 的評價
- 關於奇蹟背後內容 在 7 मई 2021 को 10:00 AM पर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奇蹟背後內容 在 【RCA 奇蹟背後】 台灣史上最大工殤案青春與血淚換來的經濟 ... 的評價
奇蹟背後內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奇蹟背後內容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書推薦:線上教學力】
過去幾個月以來,台灣老師線上教學能力大幅提升,接下來必須展望未來,思考回歸實體教學後,數位教學能力要束之高閣,還是應用在課堂上?這些已經養成的能力不應該放棄,或許可以用影片非同步教學,對學習較優異或落後的孩子,進行差異化教學,創造更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幫助台灣更多的老師和教育工作者,能更無痛的成功做到數位轉型,我們覺得如果能有一本書,能集結許多老師在線上教學、數位教學的各種創新做法及其背後的思考,將能幫助大家在線上教學、數位教學路上更容易起步、上軌道。於是,我們決定來編出這樣的一本書。
非常感謝本書中我們所選編的各篇章的作者老師們,願意將他們的壓箱功夫跟所有的老師、教育工作者分享。我相信台灣會有許多老師,因為本書所有作者老師們的無私分享,能更有自信的面對線上教學、數位教學,讓許許多多的孩子們受益。這也是我們編著這本書的最大心願。
最後,我們也想藉這個機會,呼籲政府採取作為,以因應後疫情的新教育趨勢。其一,政府應該改變思維,讓台灣老師有預算購買好的內容、軟體,讓台灣的數位教育有活水,才能不斷有好團隊做出好內容。期待未來5 年,能看到台灣數位學習產業的生態系成長茁壯,讓老師有豐沛的數位教學資源把學生教好,不必只能仰賴他國軟體,不再被他國宰割。
而另一方面,未來師培、教甄,也應全面重視新老師的數位素養與數位教學能力。現在全台灣老師的能力都已經練起來了,未來新老師、師培生更應該要跟上。長江後浪推前浪,期待台灣未來所有新老師都有不輸前輩的數位教學能力。
2021 年5 月,我們一起成就了台灣教育史上的奇蹟,台灣社會要感謝每位為了學生如此努力的老師。教育是愛與榜樣,這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幾年後,回顧我們這段時間所展現的自發、互動、共好,我們都能很欣慰的說:面對變局,我們不負台灣老師之名,給孩子最好的身教!
親子天下與葉丙成共同選編,感謝 20 位超前部署作者群共同執筆,不藏私線上教學實錄與心得經驗分享:
王永福、朱哲民、江宛凌、呂冠緯、林怡辰、林嘉怡、施信源、唐富美、陳萩慈、張輝誠、莊越翔、鄭博仁、廖靜姬、劉孟硯、黎曉鵑、蕭宇青、賴錦慧、謝彩凡、鍾莙億、蘇明進(依姓氏筆劃排列)
全球趨勢 X 觀念心法 X 課堂實作 X 好用工具,
台灣教育史上第一次的遠距教室現場忠實紀錄,
也是全台第一本為中、小學老師而寫的線上教學指引書:用科技賦能教學,創建有溫度、有秩序、有互動的線上教室。
購書連結:在下方回應處
(歡迎分享)
奇蹟背後內容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維基百科 #wikipedia #百科全書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0:53 「志祺七七徵企劃夥伴」廣告段落
01:53 維基百科的誕生
02:50 全球最大知識庫上線啦
03:46 遍地開花的維基人
04:36 叱吒風雲的維基百科
05:58 維基的危機:編輯之亂
06:59 維基的危機:內容產出
08:20 維基百科的未來
09:12 我們的觀點
10:13 問答
10:30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品維
|腳本:品維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誕生 17 年,創辦人 Jimmy Wales 的思考和感悟:https://bit.ly/3qGQkM9
→誰來作客》維基百科靠「他們」守護 維基人大哉問:https://bit.ly/3aIpwFL
→自由知識二十年:https://bit.ly/3aELF7G
→維基百科:吉米威爾斯的原則聲明:https://bit.ly/2NLd7YD
→維基百科20周年:全人類共同打造的免費知識庫,如何造福你我的生活?:https://bit.ly/2NtKFKL
→維基百科20歲了!當年只是個副產品,如何在20年後成為「有錢不賺」的網路奇蹟?:https://bit.ly/3ujk2sL
→維基百科產量最高的作者是機器人,它把「宿霧語」變成維基百科的第二大語言:https://bit.ly/3dHOfeW
→對抗假消息,WHO要提供COVID-19官方資訊給維基百科:https://bit.ly/3pCn5Zj
→想惡搞維基百科?先過AI引擎這一關:https://bit.ly/3k9jpgw
→「台灣是一個國家嗎?」維基百科上的網路編輯角力戰:https://bit.ly/3dyRc1u
→維基百科台灣詞條背後的編輯權之爭:https://bbc.in/3pHxVgX
→The birth of Wikipedia:https://bit.ly/3qHDgpv
→Wikipedia - Behind the Encyclopedia:https://bit.ly/3qMaKDm
→Wikimedia Foundation:https://bit.ly/2ORs9fK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Wikimedia Foundation expand access to trusted information about COVID-19 on Wikipedia:https://bit.ly/2NOpeUw
→Wikimedia 2030:https://bit.ly/3ujkaIL
→Wikipedia launches edit-check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https://bbc.in/3kbdXd1
→On its 20th birthday, Wikipedia might be the safest place online:https://wapo.st/2ZCdo2B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奇蹟背後內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尋油記:一位品油師對生命的堅持與實踐」介紹
訪問作者:王甯
內容簡介:
【第一本好看又療癒的「醫養用油」專書 】
第一位瘋油而「環油世界」的品油師
見證「奇蹟食油力」
由衷呼籲──依心而行,為愛而食
就讓我們對得起一顆種子吧!
★ 相信在這個特別的世紀、關鍵的時刻裡,
本書一定會成為想要「健康生活、優雅慢老」的朋友們必備的一本好油專書!
──臉書社團「酮樂會」創辦人 薛維中
每一顆種子都含有大量的宇宙信息,
果實能抵禦、戰勝人體任何疾病。
每一種油,都來自種子或果實,種子來自植物,植物來自大地;
每一滴油,進入身體,都是大自然的還原過程,一路潤養每一個細胞。
一滴源自大地無染的植物油,和一滴遭受摧殘的精煉油,
可能都有著清澈無瑕的外觀,看似沒有差別,
背後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製程,甚至有著天壤之別的「成油身世」。
作者曾經是外商藥廠總監、生命被祝福的罹癌者,
親身體驗食油力的點滴潤澤,更受惠於大自然療癒力。
為了分辨箇中差異,尋油足跡遍布歐、亞、非、台灣鄉間野林,
親訪種植產地,親手觸摸、親眼確認、親身領受:
是什麼樣的土地、什麼樣的天氣、什麼樣的人,孕植這些種子?
每一次尋油,每一次的遇見,都帶來不同的驚喜與發現:
原來每一種植物油都是人類數千年智慧文明的累積,
涉及歷史、文化、飲食、健康、工業革命、戰爭、食安,甚至人類存續大業……
作者更直擊每一種油的前世今生──
從土地、植株、成長、開花、結果、種子、收水、運送……到製油過程,
見證數千數百萬顆種子生命綻放最美的那一刻。
尋油路上,遇見各種奇人軼事,
得知不少投身製油者的食油療癒見證、品油或選油或用油新知,
甚至台灣近百年來的製油演變史與台灣庶民用油歷史。
於是,作者也看見了自己的生命課題與使命,
由衷懇切呼籲──
從種植的農人、製油職人、油品推廣者,甚至是食油的你我,
從自己做起──好好栽種、好好研製、好好吃油……
如此才能對得起每一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
尋油,也是尋人生;尋油過程,也是生命自我探索過程……
作者思索:一路彷彿被命定的巧合機緣,如何活出更佳版本的自己?
也因此更堅持:找出每一滴好油,給自己,也期望給每個需要的人。
★教學時間:品油、選油、用油等實用知識,享健康、優雅老,不可不知!
作者完全不藏私,分享品油要領、選油訣竅、用油主張。
★本書附低碳蔬食優油料理食譜
作者介紹:王甯(小毛老師)
是一位自然醫學實踐家、品油師、油品職人,也是熱衷環保和動物權益的倡導者。
認證
‧義大利官方認證品油師(CLUBalogue IOEA Oil Expert)
‧中國公共營養師二級認證
‧中國健康管理師二級認證
學歷
‧美國Metropolitan State University MBA 畢
‧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大學博士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奇蹟背後內容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日課堂重點!
💡出現「怪怪的」結果,真的是運氣不好機率太低搞的鬼?
💡渣男為什麼老是得逞?阿北用科學解釋給你聽!
💡鬼月不可以開刀,毛毛的風俗背後原來也是科學?
【請粉絲朋友尊重創作者與影片後製人員的辛苦,影片嚴禁私自下載上傳至其他平台,感謝大家的支持】
#這就是科學 #柯文哲 #柯P
-
世間萬物運行的一切準則,都是科學!
全新企劃【這就是科學 It's Science】
每週三晚間十點,柯文哲官方Youtube頻道獨家首播!
👉馬上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按下小鈴鐺,接收第一手影片資訊!
-
這就是科學EP7
監製:柯昱安、劉奕霆
創意發想:柯文哲、柯昱安
片頭製作:陳家正、蕭孟煊
後製剪輯:廖偉宏、余秉霖
攝影:蕭孟煊、廖偉宏、陳家正
成音:蕭孟煊
道具:蕭孟煊
課程內容:柯文哲
企劃協力:黃瀞瑩、張暐珩
片頭演出:蔡宜芳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認真的阿北在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Mvuz1DIPIoqNnur7_Pig
一起幫我揪Line友:https://line.me/R/ti/p/@kpteam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微博上面也能找到偶:https://www.weibo.com/u/7068501418
奇蹟背後內容 在 7 मई 2021 को 10:00 AM पर - Facebook 的必吃
資本家為了尋找便宜的勞力與土地,在奇蹟背後(或只是一種假像)我們付出了多少代價? 被污染的土地,罹癌的勞工,無法挽回的生命... RCA在台設廠時,將三氯乙烯及四氯 ... ... <看更多>
奇蹟背後內容 在 【RCA 奇蹟背後】 台灣史上最大工殤案青春與血淚換來的經濟 ... 的必吃
Behind the Miracle /蔡崇隆Tsung-lung Tsai / 56' / 2002✱台版永不妥協,史上最大工殤案✱經濟 奇蹟 的 背後 ,拒絕被遺忘的聲音1970年,一群剛出社會的 ... ... <看更多>
奇蹟背後內容 在 [轉錄]奇蹟背後蔡崇隆RCA紀錄片- 精華區documentary 的必吃
※ [本文轉錄自 NCCU_SEED 看板]
作者: Valera (樹) 看板: NCCU_SEED
標題: 奇蹟背後 蔡崇隆 RCA紀錄片
時間: Sun Mar 11 00:03:37 2007
https://tsd.social.ntu.edu.tw/classicrca.htm
我覺得可以買這部片 今天去ECOPHILIA讀書會有人分享的
蔡崇隆 曾任公視製作人 拍過 島國殺人紀事(蘇建和案) 公娼啟示錄
**
奇蹟背後》簡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孫志硯
奇蹟背後是公視記者蔡崇隆所製作的紀錄片,內容是以70年代來台設廠的美國公司RCA為案例,分析探討台灣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上遇到的種種問題。以下內容則是摘錄自「奇蹟背後」這部紀錄片中的片段。
自從蔣經國在其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以來,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外資便一直是台灣所極力爭取的對象。當年的台灣,憑藉著土地勞力上的成本優勢,確實吸引了不少美商日商來台設廠。像是美國家電第一品牌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mpany of America)就選擇了台灣作為他們的加工代理區。
美國無線電公司,簡稱RCA,在一次大戰期間,美國政府為了快速生產大量的無線電,便由美國軍方出面主導了奇異(GE)與西屋(Westing House)兩大公司進行策略聯盟,以進行無線電的相關設備生產。1920年,RCA正式成立實體公司,因為國家的協助,使RCA得以在壟斷廣電資源與享有專利權的情況下快速發展,並取得了美國家電市場的佔有率。
1970年,RCA正式在台灣設廠生產電視。當年的RCA,就好比是今日的竹科廠商,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工作。但是當年RCA在政府眼中的重要性卻不只如此。因為RCA所具有的積體電路製造技術(也就是我們常聽見的IC技術)正是台灣產業升級所欠缺的重要環節。因此,五年後,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與RCA公司簽下了一只價值達三百五十萬美元的合作協定。之後,台灣便派遣了四十幾名二十多歲的知識份子赴美進行相關的技術移轉工作[1]。這代表著當時政府乃是以國家的力量,進行推動產業升級的努力。
另一方面,RCA作為一個知識密集與勞力密集的產業,台灣恰巧具備的乃是便宜的勞動力與尚未建制完備的環保法規。事實上,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與規避環保法規,RCA從四十年代便開始其資本移動的過程,從印第安那州開始,一直到七十年代的台灣都是其不斷遷徙的過程。如果單純就經濟產出的結果而言,台灣也確實成為了RCA加工出口的重鎮;台灣曾經連續的保持了十六年的RCA加工出口冠軍。
然而,在台灣工人帶給RCA驚人的產出時,RCA卻未曾提供他們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RCA的離職員工表示當初工作中產出的有毒物質,RCA並未仔細處理便直接加以傾倒。像是PCE、TCE等有毒的有機溶劑,RCA
一概以清潔劑稱之,並直接傾倒於工廠的洗手台、草地與沙池當中。最後這些污染物滲入了地下水層,成為了難以清除的永久性污染。而這些永久性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則藉吸入、接觸、飲用等途徑影響了員工的健康。廠裡的一名女性員工至今回憶起來,都感慨地說:「難怪那些外籍主管都喝礦泉水,只有我們這些傻工人,天天喝毒水,住在廠裡,吃在廠裡,連洗澡的水都是有毒的!」至今,RCA離職員工罹患各種惡性腫瘤與癌症的人數也以高於常人的比例快速增加著[2]。此外,台大公衛學院的研究也顯示RCA下游男性居民罹患肝癌與附近居民罹患肝癌的指數高於美國民眾ꘊ酗@百倍之多[3]。
而這些已經造成的傷害,又該找誰負責?在RCA營運的過程中,曾經歷了一連串的轉手過程。1986年,RCA被美國奇異公司併購。1988年,RCA再被轉賣給法國的湯姆笙公司。1992年,RCA則因為台幣升值導致其利潤下降,RCA決定在台關廠撤出台灣。但是除了環保署曾經在1996年與2002年要求進行的環境整治工程外,奇異與湯姆笙卻始終不願意對RCA的離職員工負起任何的損害賠償責任[4]。此外,由工傷協會、台權會、民間司改會也曾經集結了八十一位義務律師,對法院聲請對RCA的在台遺留資產進行假扣押,以作將來可能的損害賠償之用。然而,諷刺的是,在法院下令強制執
行假扣押之際,RCA遺留在台的相關資產卻早已脫產不知去向。
離開RCA當年的一片榮景,如今留下的傷害,都由RCA的員工與全體台灣人民共同承受。RCA或所提供給我們的反省或許是:當所有人都在歌誦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緬懷李國鼎、孫運璿為台灣產業升級所付出的努力的時候,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回過頭省思台灣經濟發展與環境正義兩者間的損益平衡?或許台灣需要的正是一本改革的新帳本,用來重估我們所期待的將來。
--------------------------------------------------------------------------------
[1] 前往的地點分別是New Jersey, Ohio, Florida,與 California四個州。
[2]
顧玉玲,自由時報,2001年5月9日。一九九四年,趙少康揭發RCA廠嚴重公害污染問題,經環保署、工研院調查研究,才發現RCA廠多年來直接傾倒有毒廢料、有機溶劑,造成廠址土壞、水源破壞殆盡,技術上無法整治,已成永久污染區。連離廠區二公里遠的地下水都含有過量的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超出飲用水標準的一千倍!已離職多年的員工更陸續傳出罹患肝癌、肺癌、大腸癌、胃癌、骨癌、鼻咽癌、淋巴癌、乳癌、腫瘤等職業性癌症,已證實至少有一○五九人罹患癌症,二一六人癌症死亡,一○二人罹患各式腫瘤,專家指出,RCA員工的罹癌率為一般人的二十~一百倍ꄊI 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有機污染物,在科學上稱之為DNAPL,意即很難清除,形成永久性污染。
[3] 行政院勞委會也曾經針對RCA的女性員工進行長達三年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RCA的女性員工在中年以後確實有許多人都罹患了乳癌,但是這樣的數字卻並不具有統計上的正相關。然而,也有人質疑勞委會的研究在取樣上不應將白領階級也包含其中,因為白領階級在接觸污染源與飲用水的習慣都與工人不同。也有人主張只要確定了RCA工作環境中有致癌物的存在,有傳染的途徑,其危險性便已經確立,不必在去考量是否是否具有統計上的正相關。而勞委會主席陳菊也表示當年RCA相關環境資料的遺失,也使得流行病學的追蹤評估顯得十分困難。
[4] 諷刺的是,奇異公司正式國內目前核四機組的負責廠商,而湯姆笙公司則與風波不斷的拉法葉案緊密糾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0.200
※ 編輯: Valera 來自: 140.119.140.200 (03/11 00: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100.1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