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蓮:蔡英文已經「習近平化」
【摘要:蔡英文雙十演講提出三個必須:必須要團結,必須堅守自由民主的價值,必須持續壯大台灣。呂秀蓮質疑:這不是習近平的口氣嗎?一定要湊句子造句?「必須」拿掉不可以嗎,為何一定要有「三個必須」?小英已經「習大化」,習近平每次都這樣,口氣很像,無形中是否被中國化?】
正文:
呂秀蓮:當選總統推和平中立公投 國是會議討論國號
林冠妙/台北報導 2019-10-12 《民報》
呂秀蓮前副總統今(12)日在台北舉行「支持呂秀蓮、彭百顯參選連署說明會」,並發表「從國慶談芒果乾」演講,她表示,若當選總統,將發動台灣成為和平中立國的公投,依照聯合國決議,堂堂正正申請加入聯合國,至於要用什麼國名?在半年內展開藍綠對談,由下而上舉辦國是會議,所有敏感的國號等問題在國是會議談妥。
呂秀蓮表示,她擔任8年副總統期間,每年都參加「國慶」,日前是她退休12年後第一次去參加「國慶」,還特地穿綠色衣服,雖然她已離開民進黨,但她才是正港民進黨人,她認為,當天比較像年輕人的嘉年華會,沒有國旗、也沒有民進黨旗,錯亂的「國慶」,是否反映錯亂的國家?主辦的政府單位應重視國家尊嚴、國家特色,但她真的感覺錯亂,主辦單位通知8點45分前要到場,她準時出席,但貴賓席只有她一人,小英政府部長姍姍來遲、「吊兒郎當」慢慢入場,她沒有國家生日的感覺。
她提到,介紹外賓時,她一面聽,心一直往下沈,邦交國她幾乎都去過,哪些外賓參加,她心裡有數,她不是看不起小國,但大國已和我們「莎喲娜啦」;而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並沒有來參加,而是自己在高雄另外辦一場,發表他自己的感言,這是「國家慶典、國家生日」,自己另外辦一場,是在分庭抗禮?分裂國家嗎?
蔡英文已經 「習大化」
呂秀蓮指出,蔡英文有企圖心建構台灣歷史觀,提出三個必須,必須要團結、必須堅守自由民主的價值、必須持續壯大台灣,她質疑,這不是習近平的口氣?一定要湊句子造句?「必須」拿掉不是也可以?為何一定要有「三個必須」,她認為小英已經「習大化」,習近平每次都這樣,口氣很像,無形中是否被中國化?這不是總統的問題,是寫稿人的問題。
她說,蔡英文的談話重振台灣人信心,走向世界,讓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抬頭挺胸,說的很好聽,但有本事做到嗎?明明在5天內斷了2個邦交國,還說這種大聲話,沒關係,拿出作法來,否則永遠只是口號。
呂秀蓮說,韓國瑜罵蔡英文連任會亡國,後來延伸為「芒果乾」,芒果很好吃,但亡國可不好玩,一個國家的國號有人叫中華民國,有人叫台灣,這個國家是不是出了問題?韓國瑜口口聲聲主張中華民國,她完全尊重,她只是建議,所有主張中華民國的朋友、韓國瑜政見也要加一條「要用中華民國名義重返聯合國」,支持中華民國的朋友,你可曾盡心盡力要讓中華民國在國際外交上重現?要勇敢的把中華民國國旗帶到中國?
呂秀蓮強調,「我這次並沒有要選總統,假如我自己真有計畫要選,我應該會有長足的準備,可是後來我還是宣布要選,是因為我看到一些問題,看到國家的處境真的很不好」,蔡、韓兩位候選人,一個親美、一個親中,當美中和平相處時,台灣就相安無事,但美中這1、2年來處於開戰邊緣,台灣處在美中之間,大家要記住,戰爭一點都不好玩,戰爭是殘忍的,從來沒有一次戰爭可以解決問題,戰爭沒有贏家。
永久中立 台灣的第三條路
「我們必須要預防戰爭,必須要先投資和平」,她說,介於兩強間,台灣最好的選擇就是成為一個和平中立的國家,台灣要選擇第三條路,維持安全、尊嚴,讓台灣像全世界20多個國家一樣,堂堂正正宣布,台灣要成為和平中立的國家,她提及,過去屬於蘇聯的土庫曼,在1995年透過公民投票,一方面宣布獨立,一方面宣布中立,聯合國大會無異議通過承認土庫曼永久中立,這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在大會通過中立國的決議。
呂秀蓮強調,我們絕不是小國,而是優質的中型國家,當選後她將透過總統權限發動公投,讓大家選擇台灣成為一個和平中立的國家,讓全世界知道、支持台灣新的選擇,也可突破零邦交的困境,只要公投成功,她一定會依照聯合國通過的決議,堂堂正正申請加入聯合國,至於要用什麼國名?她沒有權利決定。
她承諾,只要她當選,在半年內展開藍綠對談,各界一起來討論國號,可以吵架、辯論,因為那年沒有選舉,大家理性思考,然後2021年,再由下往上舉辦國是會議,所有敏感的國名等問題,一起在國是會議談妥。
堂堂正正造句 在 Hew Kuan Yau 丘光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只刊小假,不登超人?
评论 2014年7月11日
作者: 杨善勇
报道伊斯兰刑事法尺度之应该怎么拿捏,何以《星洲日报》的高层乃至选择不用超人丘光耀博士的回应,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回应刘镇东:不做政党应声虫‧甘为媒体把关人〉,《星洲》提出这个立场:
「仅仅只是行动党普通党员者如丘光耀,无论代表性和个人份量、身份皆无法被认可有权代表行动党在本报发表公开谈话,毕竟他仅属普通党员的个人观点。」
1987年南北大道公案
此话说来,似是1987年南北大道公案。政府当时认为,时任檳城丹绒国会议员兼在野党领袖的林吉祥先生没有法定诉讼资格(Locus Standi),反对政府和UEM签署承建大道的合约。
[1988] 1 CLJ(Rep)笔录:承审大法官之一的佘锦城独排眾议,坦言如果认同此说,不许林吉祥据法力爭,他堪是瀆职了(I think I would be abdicating my duty)。
丘光耀投稿的文章,毋关律法权益;但是,《星洲日报》所言,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代表性,皆为不能发言的凭借;要是这样,每逢大小之事,《星洲》何以走入草根,追访民眾细细探问民意?
好了,同情地看,设定丘光耀没有说话的份量,是个確凿理由;2011年528南洋报殤,《星洲》何以刊登身份耐人寻味的小假之〈我被逼加入罢写〉,而不是「避免做个不良示范,混淆规范——若每位普通党员都自称可代表组织对外发言」?
回顾档案,没有代表性,甚至不明身份的读者和作者,一再接二连三排队现身《星洲日报》「沟通平台」的文字,確实多矣:笑面猫、唐老鸭、大肥象、指鹿、斑点老猫、大恐龙……,不过一(小)部分的举例。
既然「星洲日报还肩负更深一层把关的使命,在处理新闻和文告方面,需確保发言者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合法地位。不具代表地位却要任意代表党组织发言,乃极其荒谬及混淆」;请问,笑面猫之流所写,到底代表何人?
选稿的准绳和逻辑
因为这样,我们为之深感困惑。一方面小假既可代表「罢写」给四家报馆的写作人」,一方面丘光耀堂堂正正的论述,何以不能公开见报?《星洲日报》难道忘了2004年8月22日,编辑说过折服人心的经典名句:
「《言路》版的宗旨是「广开言路」,广纳各家各派的评论,以期做到百家爭鸣、百花齐放。只要是有的放矢的文章,我们都会尽量刊用……我们弃用的对《星洲日报》过度吹捧,或者过度贬损对方,或作人身攻击的文章。」
是的,「有的放矢」正是选稿的关键词。当然,《星洲》秉持的承诺,一如既往,是「都会尽量刊用」。既称尽量,何以不能见容丘光耀所写,反而否之以他的「代表性和个人份量」云云?
偏偏按照《星洲》的准绳和逻辑,文稿可否出街,还真不易:作者既要「代表性」and「个人份量」;两者兼备,当下行动党中人,里里外外,放眼一看,共有几人所投的稿件,可获刊登?
代表性和个人份量
纵然那样,並列「代表性和个人份量」,恐怕也是別有玄机的。丘光耀当前的党职,因为不在中央,或许没有「代表性」;可是,有谁可以因此否定他的「个人份量」?
何况,丘光耀的「代表性和个人份量」,也不算轻了。博士的学歷不说,学术著作不提;他的面子书这些年月累积23万的粉丝,和中文报的报份相比,一点都不逊色。他之所言,果然一丝没有意义?
我们暂且不去追究所谓的「代表性和个人份量」,是不是选择性的,退一步想,就算丘光耀的造句,「仅属普通党员的个人观点」,他怎么就不能站在「普通党员」的立场,挺身代为回应?
立言之道,岂是这样?因为《星洲日报》一度围剿邓章钦律师,2011年我在〈愿意接受批评,BUT……〉援引了鲁迅著《集外集拾遗补编》收录之名篇〈復魏猛克〉,申述了论述之理:
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爭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檜,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处理丘光耀所写,也该这样,要是丘光耀说「吃食不过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反之亦然,为何要和他文章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