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化的發展最重要的趨勢之一是運用「理性」,找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而去認識環境、發展關係、解決問題。
這篇來自【立場新聞】上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洪子偉的文章,帶我們從邏輯哲學的角度來理解何謂「理性」?也讓我們進一步想想自己有沒有好好運用這個寶貴的器官?
----------------------------
理性與推論
雖然「理性」的定義眾多,但在哲學與認知科學中的主流觀點,則稱之為「理性的標準圖像 (standard picture)」,其定義為:「a 是理性的,若且唯若 a 以符合邏輯和概率規則的方式進行推論」。這個定義受啟蒙運動影響,將邏輯與統計的推論法則當成是人類的推論法則。不論培根的歸納法或笛卡爾的演繹法皆屬之。其中,「推論 (inference) 」成了「理性」定義中的關鍵概念。
但什麼是推論呢?根據牛津英文字典,「推論」是指從一個命題推導到另一個命題,其同義詞包括「演繹」、「推理」和「歸結」。知識論上,已有豐富文獻在討論推理的本質。例如紐約大學哲學教授 Paul Boghossian (2014) 認為推論是人的心理行動,他提出的 "taking condition" 判準指出人必須以自己的「前提」來支持其「結論」,而這個 taking 的心理行動不必是有意識的,但至少能變成有意識的。這個推論判準曾引發了許多論戰。然而,這些論戰多聚焦於人類行為者「個人層次 (personal level) 」的信念與傾向,它既不涉及非人類,也不討論大腦與計算架構等「次人層次 (subpersonal level) 」的解釋,故不適合當前探究所需。因此,我們需要一新的「推論」定義,而此定義不至於在一開始就排除非人系統與次人層次的處理程序。
猶幸認知科學提了供我們所需的理論框架:預測編碼假說 (predictive coding hypothesis) 主張,大腦是一功能強大的統計推理引擎,會不斷根據過去的知識來產生對外在世界的預期。預測編碼假說與過去認知科學理論的最大差異,在於它主張人類的知覺並非被動地、由下而上地接受外在刺激。相反的,大腦會主動地、由上而下地產生對知覺內容的預測。此假說有兩個核心概念:一是「預測」,另一是「錯誤」。當大腦根據過去知識產生的先驗預測與當下的刺激有誤差時,大腦必須將此誤差最小化。這種誤差,又被稱作自由能(free energy)。若要降低自由能,則需透過貝氏推論 (Bayesian inference) 來輸出最佳預測假設。如果預測有誤,則錯誤信號將被送回認知系統的前進模型,以產生校正後的外部感受性預測(即 perceptual update),或是產生自體感受性預測(即 motor control),以消彌誤差。大腦這種更新預測並降低誤差的處理程序,又被稱為「主動推理 (active inference) 」(Hohwy 2013; Clark 2015)。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www.thestandnews.com/philosophy/%E4%BD%95%E8%AC%82%E7%90%86%E6%80%A7-%E5%BE%9E%E5%A4%A7%E8%85%A6%E7%9A%84%E9%A0%90%E6%B8%AC%E7%B7%A8%E7%A2%BC%E8%88%87-ai-%E9%A0%90%E6%B8%AC%E8%AB%87%E8%B5%B7/?fbclid=IwAR09wWwxDQCaoragw6gg2w87T-q9H95bQuUJBciFsRB4-jx1KtTLot9oJ2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844894052330931 #書來面對第四集:杜威...
培根歸納 在 澳洲小孩帶便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3 Tuesday
時間過得好快,我眼都沒眨眼就來到第三週了。
對於一個剛結束三天兩夜露營的媽媽,
昨天回來洗了兩桶衣服和一桶床單之後,
還和老公一起整理了歸納所有的露營器具,
今早呈現一個腳軟無力的狀態。
雖然心情是愉快的,但身體是疲軟的,
本來是想直接預定學校餐食,
無奈今天星期二,他們只開星期一三五,
就是一定要父母為孩子做便當的意思啊?
於是午餐簡單的幫孩子們帶了肉鬆和培根三明治,
算是打發他們,讓他們不餓就好,
晚上再好好的料理一餐吧。
⛺️🏕🏕🏕🏕🏕🏕⛺️⛺️🏕🏕🏕⛺️⛺️
今年唯一露,出發日挾帶豪雨狂風,陣雨中搭營帳。真的是難得的經驗和考驗。
營區浴廁很乾淨,以為時刻有人清理,後來才知道是營區的住客洗完澡,會自發性拿刮水拖把清理浴室,並保持浴室乾燥清潔,公德心很難得。公民教育也很成功,連小孩都會這樣做。我剛好和女兒一起學習了這樣的機會教育。
拔營後,我們開車搭運輸船到對面小島觀光,回程時運輸纜車故障,需要一些時間維修,剛好是午餐時間,島上沒餐廳,孩子們吵著肚子餓,鄰車的澳洲人馬上說要拿出車上的食物分享, 深刻感受到mate ship屬於澳洲夥伴精神象徵。愛與分享,讓人感動。(但我們車上有零食,所以心領好意)
這是一次有狂風暴雨,也艷陽高照各種氣候體驗的露營,但是和好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
培根歸納 在 Midori 咪豆栗.日常茶飯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蝦仁蛋炒飯 】
前幾天又有朋友問我蛋炒飯的訣竅,應該也很多人想知道,就一起整理成一篇文章囉!
#隔夜飯:選用隔夜飯是最好的,多餘的水份都已經蒸發掉,很容易做出乾鬆的炒飯。不過有時候臨時決定要做炒飯,或是時間太趕、或忘記準備隔夜飯,用馬上煮好的飯也是沒問題的。不過要記得,煮飯的水要少放一點,大概平常水量的0.9倍就夠了。飯煮好之後,也要馬上用飯匙撥鬆,再用風扇吹一下,讓水氣散掉,這樣都有助於炒的時候不黏鍋!
#一次不要炒太多:我用30公分的平底鍋,一次只炒一杯米的飯量,最多最多到1.2杯,這樣飯粒才有辦法都平均接觸鍋底受熱,也才能炒得漂亮。如果要炒的飯量比較多,我就會分兩次炒,時間省不得!
#蛋黃很重要:通常我如果用三顆蛋,會把其中兩顆蛋的蛋黃跟白飯拌勻,蛋黃的脂肪多,包裹住飯粒以後,有助於飯粒彼此之間不會黏成一團,比較好炒開來。在拌的時候,也可以同時把結成團的飯粒撥開,盡量讓飯粒都有沾到蛋黃。
#選用水份含量少的食材:炒飯的材料單純就好,通常我只會用爆香料(洋蔥、蒜頭、蔥白等)、肉類(培根、香腸、醃過的肉片或蝦仁)、蛋,和青蔥,不太使用會出水的蔬菜類食材。當然如果做的是蕃茄炒飯,蕃茄醬的水份多,就無法追求乾鬆感了。另外,如果要做菇菇炒飯,我會在一開始就先把菇類的水份都炒乾, 再炒其他配料和飯,以免一邊炒,菇菇一邊出水。而泡菜炒飯,我會盡量瀝乾湯汁,只取用泡菜的部分,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的水份讓飯粒黏成一團。
#鍋要熱_油要多:炒飯用的油沒辦法省。我的作法一開始先用少量油爆香、炒配料,要炒蛋時再下一點油,最後飯要下鍋前再下一次油,這樣才不會前面的食材都把油吃光光,最後要炒飯的時候反而油不夠、造成黏鍋。
#撥飯不壓飯:飯下鍋後,如果看到結塊的飯粒,我會用鍋鏟的尖端去撥開。不要施力去壓,以免飯粒破碎,澱粉質都跑出來,又黏成一團。
#醬油怎麼用:水份過多會造成飯粒黏鍋,醬油水份這麼多,但加了醬油的炒飯好好吃,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很簡單,醬油別直接往飯的上面淋,要沿著鍋邊淋一圈,讓熱鍋把醬油的水份散掉,再炒進炒飯裡就好。這個作法還會多一個醬油的焦香味,沒試過的不妨試試!
以上這幾件事,是我反覆練習之後歸納出來的,如果大家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炒飯更美味,也快分享讓我知道啊!😘
家常菜通常作法都不難,但還是有一些細節要掌握,才能做出自己也滿意的口味。愈簡單的東西往往才是愈困難的啊~
培根歸納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844894052330931
#書來面對第四集:杜威教你邏輯思維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中《我們如何思考》 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7.7.2 - 2017.7.9
👏感謝商周出版 提供3⃣️本贈書!
-
youtube影片連結:
►超級歪:「感受到大腦是個很棒的東西了嗎?別傻了,你沒有大腦。」
►本集節錄書摘:「教育的職責不是要證明所有的言論,甚而是教導所有可能的資訊,教育的職責是,培養根深柢固且有效益的習觀,以區分測試過的信念,以及單純的斷言、猜測和見解。」—《我們如何思考》
-
本集關鍵字: #我們如何思考 #杜威 #邏輯思維#二律背反#胡適 #思維五階段 #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培根 #種族假象 #洞穴假象
#市場假象 #劇場假象 #棒狀物 #復活節 #哥白尼 #日心說 歸納法 #演繹法 #羅素 #RichardRorty #LéonFoucault #傅科擺 #殷海光 #思考的藝術
-
本集推薦書目: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殷海光 《思想與方法》
Rolf Dobelli《思考的藝術》
#你昨晚有夢到棒狀物嗎
#我昨晚有夢到全面啟動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