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美國及日本是國巨自己以前沒有太著墨的市場。」
「但在收購普思及基美後,國巨現有很好的機會吃到『蛋糕上的奶油』」。
#陳泰銘 #國巨 #被動元件
國巨 pulse 在 股票財經日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327 國巨合併奇力新事件短評-夏馨老師
事件發展:
2327國巨與2456奇力新於6/30分別召開董事會,會後共同宣布通過股份為對價之股份轉換一案,國巨未來將取得奇力新百分之百持有股份之子公司。該對價之股份轉換案之股份轉換案換股比例為每 1 股奇力新普通股換發 0.2002 股國巨普通股,如以前一個交易日6/29 的收盤股價換算、轉換溢價幅度約為10%。兩家公司規劃9/7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此一議案以及暫定12/30為股份轉換基準日,俟股份轉換完成後,奇力新亦將終止上市及撤銷公開發行。
事件短評:
2327國巨,資本額為49.89億元。公司為全球晶片電阻、鉭質電容、陶瓷電容供應領導廠商,多年來已陸續透過國際性併購與內部產品組合優化調整策略之後,快速整合被動元件產品技術與通路、同時不斷持續朝向高階規格產品佈局,彈性符合客戶多元化訂單需求。國巨2020年獲利129.80億元,稅後EPS為27.58元。2021年第一季獲利50.24億元,稅後EPS為10.17元。累積2021年前五個月營收為419.63億元,累積營收成長為121.48%YOY。
2456奇力新,資本額為26.35億元。公司為全球電感元件專業製造領導廠商,目前主要市場是以大中華區消費性電子、行動裝置與通訊應用為主流,同時亦為國巨集團現有子公司之一。根據2021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目前國巨持有奇力新 11.69%股權,推算國巨將發行新股份約 4.76萬股(約當新國巨股份 8.8%),未來在12/30完成轉換之後,奇力新將成為國巨 100%持有之子公司且終止上市之公開發行。奇力新2020年獲利15.25億元,稅後EPS為5.91元。2021年第一季獲利4.92億元,稅後EPS為1.87元。累積2021年前五個月營收為75.50億元,累積營收成長為13.25%YOY。
國巨表示,考量未來被動元件趨勢將為聚焦於車用電子、工業互聯網、醫療科技、航太通訊、5G與IoT等高階利基市場為主,為兩家公司現有之客戶、股東與員工創造更高價值為合併宗旨。
目前國巨集團之子公司中,雖然業已包含了Pulse與Tokin,兩家擁有電感相關產品線之產能與客戶,下游產品主要應用於車用、網通和無線傳輸等高階電感等相關應用領域,不過順利併入奇力新之後,國巨集團將可整合其客製化電感元件與LTCC 產品,彈性應用於手機、消費性電子及車用電子中,快速優化集團之產品組合,預期可在生產及銷售產品資源分配上提高經營效率。
回顧國巨近年購併成效良好,2019-2020年以18億美元(約台幣540億元)天價,收購了美國被動元件大廠基美(Kemet)之後,經營成果部分,毛利率已由過去30~34%上揚至35%、營業費用率由過去 20%以上,下降至15%。
國巨先前MLCC產能為600億顆/月,加計KEMET產能200億顆/月,合計產能為800億顆/月,另外高雄大發三廠高階MLCC擴產計畫預計2022下半年完工之後,產能將會再提高25%至1000億顆/月。另外,在產品規格優化部分,先前標準品和特規品的比例為七比三,併購以後高階產品比重相對提高,新國巨標準品和特規品比重轉為三比七,明年底在高雄大發三廠投產高階產品之後,預期2023年標準品和特規品比重將更提高至二比八,看好國巨集團產品組合連年陸續改善之後,高階產品將會持續帶動毛利率、營利率快速向上提升。
國巨此次合併綜效,預期將會是次成功整合了「一次性提供電容、電阻與電感」的一次性購族解決方案,未來國巨集團將有助於提高毛利率與降低成本費用,對於奇力新現有之客戶來說,則亦可藉由國巨集團遍佈全球通路的優勢,直接打入歐、美、日等高階電子產品市場的契機,突破目前侷限於中國市場客戶的無形框架。整體來說,我們認為國巨合併奇力新此一事件,無疑將有助於國巨集團2021~2024年營運面呈現連續三年以上之穩健獲利成長無虞。
圖文授權:豹投資 夏馨老師
連結於底下留言
國巨 pulse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要當台幣升值的贏家!不要變輸家!
這期今周刊製作了一個很完整的封面故事,告訴大家,央行發出求救訊號,央行的維持滙率穩定機制,很可能已經被美國盯上了,不小心就會成為滙率操縱國。如果大家熟讀內容,一定會有強烈體悟:新台幣升值的壓力只會有增無減,那麼大家必須對台幣升值有妥善的因應對策。
上週我到大肚山論壇上課,前台中市副市長張光遙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台中市是工具機產業最重要的聚落,如果台幣一直升值下去,工具機產業怎麼辦?其實這是台灣製造業普通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新台幣升值將啓動一輪淘汰賽,這也是台灣產業升級與轉型的關鍵轉捩點,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產業有沒有高附加價值!
去年一年,除了新台幣升值,韓元及人民幣升值幅度也和台幣相當,人民幣還略高於新台幣。過去一年,中國大陸的傳統製造業哀號遍野,情況比台灣更嚴重,從毛利率高低就可以看到對滙率升值的抵抗力。這些年,台灣的產業毛利率都有相當提升,像氣動元件的亞德客毛利率提升至50.8%,股價已衝上千元,中國大陸很多製造業毛利率都在3%以下,滙率升值便招架不住。因此,在台幣升值壓力下,如果仍停留在低端製造,跟著中國大陸的企業拼價格,恐怕會淘汰。
台灣的企業一定要利用升值機會奮力精進,像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250到280億美元,台幣升值正好是進口高端設備,這是資本投資最好的機會。還有,有企圖心的企業可以利用台幣升值加快併購的腳步,像國巨併入Pulse,Kemet都是大手筆併購,國巨也搖身變成3000億市值大企業。最近環球晶也賣力想併入德國世創,他們奮力求進,已蛻變成為國際級大企業!因此,台幣升值不全然是負面的,贏家與輸家的差別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