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對個人品牌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
我記得當我決定要經營自媒體的時候,我看到某個前輩在公開講座上面提到:「如果你要做自媒體,請你千萬一定要是好人。」
這一句讓我印象深刻,後來也成為我時常會提醒自己的一件事。
有人可能會說:「哪裡需要看的這麼嚴重?」
但如果不是因為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就不會有那麼多炎上的事件發生了。
好人不只是:溫暖的、體貼的
更多的是:做該做的事、真正有助於人的事
但可能有點難度或需要勇氣才能完成的事
▪️你是否有透過自己的內容,為讀者帶來必要的價值?
很多人面對業配時,不適合的地方會儘量不談,但卻會希望藉由讀者信任自己的同時,對品牌展演自己的 #粉絲凝聚力;正是因為如此,你才需要忠實表達,為自己跟品牌吸引到真正對的族群。仔細觀察你會發現 #真實回應 的個人品牌,會讓你產生較高的信任感。
▪️你是否在生活中保持 #言行一致 的態度呢?
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所以推薦別人。有很多人因為被分享所以覺得自己好像也要回應對方才有禮貌,或是希望透過討好的方式認識較多流量的創作者,增加自己的能見度。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最簡單就是透過分享跟看事情的角度,由內而外的活出你也喜歡同時更希望讓大家能認識的樣子。
▪️你是否重視你說的話————無論你是誰?
不是因為聲量大的人才需要重視 #言論責任,更不是因為小帳號所以說的話不重要。每一個自媒體都能夠找到對應的群眾,所以即使你不是這個指標人物,你也有可能是小眾市場裡的 #意見領袖。
當你有製作內容、傳播資訊的能力,你也該把自己視為一個 #媒體,為自己做的內容負責。就如同我們會對網路上的腥羶色新聞感到不悅,會對Youtuber、品牌的發言有所評論跟要求。
⭐️#觸及率不只是一個數字,而是代表有多少人會被你的內容所影響:影響他們對議題的看法,對某些族群的理解。
千萬別在沒有聲量之前小心翼翼,在有聲量後忘記珍惜自己的影響力。對我來說,個人品牌不是在爭取話語權,而是實踐你內心的信念並且影響更多的人一起前進。
🔹還有什麼是你覺得經營個人品牌最重要的事?留言跟我分享吧!
社群經營諮詢|文案撰寫服務|合作.講座
圖片來源:Unsplash
-
Alice愛力獅・文字的那些小事
Instagram:https://lihi1.cc/IYLq6
Medium:https://lihi1.cc/Ui6x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
品牌能見度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品牌能見度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百飲募集貳點零 #留言處募集中
「 沐甄豆 」光從名字看來,是個帶點嬌氣的品牌,加上創辦人 Claire 的長髮與甜笑,更是飄然夢幻,原以為走得是華貴奢縱的貴婦精品,真正接觸後,才發現這是一款簡單而醇厚、小巧卻紮實的品牌,表面優雅,卻有不少為理念艱苦咬牙的逞強,也藏著為本土農業耕耘的初心與底蘊。
#從家開始:愛的磨練
「一開始我不太敢喝豆漿,直到媽媽開始研究怎麼煮出好喝的豆漿......」不諱言,起初聽到覺得這是個「又來了」的俗套親情故事,直到訪談那天踏入中和小街內 Claire 媽媽的早餐店,只寫著「豆漿大王」而沒有名號的傳統紅招牌,不鏽鋼色系的樸拙店面,媽媽瘦小駝背、穿梭於勞碌與招呼之間的身影,讓一切變得立體。
媽媽的努力 Claire 看在眼裡,成了創立沐甄豆的初衷,「想讓媽媽的豆漿被更多人喝到」。
#豆的源頭:一場不知天高地厚的合作
這對母女間的亦步亦趨,碰上了合作農友「芭寶米生態農場」,位於中壢、五代務農的大家庭,率真的包容相挺;青年返鄉、負責產品行銷的 Apple,看著老一輩懂得種,卻不知道怎麼銷售,自己接洽了食品廠,卻因為台灣豆比進口貴了三倍,而處處碰壁。
直到 Claire 自己找上門,表示想用本土的黑豆、黃豆製成豆漿,兩人一拍即合;Apple 形容 Claire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姐」,即便有志一同,合作前 Apple 還是再三提醒,這是一條比辛苦更辛苦的不歸路。
但愚人憨直的道路充滿開創性的收穫,過去市售黑豆漿多用3號「青仁黑豆」,卻帶有不討喜的淡淡腥澀,在幾次嘗試後,她們發現用於黑豆醬油的5號「黃仁黑豆」製成豆漿更為香濃,讓黑豆的別緻風味更為鮮明,也成功為沐甄豆的黑豆漿做出市場區隔。
#沐甄豆:讓台灣看見台灣
Claire 與 Apple 攜手,品牌與在地農班的結合,讓台灣豆製成的豆漿在通路上有更高的能見度,更加醇厚的口感,濃郁中有豆子自然的清甜,淡淡的芬芳在口中轉化開來,沒有植物的腥澀,不再需要以加工糖份堆疊出風味,而是更貼近黑豆、黃豆本身的純粹樸實。
而民眾在市面上能與優質的台灣豆漿相遇,也更容易親近土地與農作,Apple 家經營的「芭寶米生態農場」致力於食農體驗,從周遭的學校開始,帶著更多大朋友小朋友,一起走入田園之間,透過與土壤的真實接觸、農地生態的認識、植物作物的暸解,即便這是沒有賺頭的工作,但她們明白,唯有親身與土地認識相處,才能有永續的價值溝通:
「這樣子一望無際的綠色稻田,它能保存在這裡,不是理所當然的,是因為我們堅持種田種下去,我們把它賣掉是很容易的,可是要堅持種下去是很難的;可是,台灣是不能沒有農業的,因為好山好水的好環境,是需要農業去支持下來的。」
#拍攝後記
和Claire聯繫其實已經過很~久一段間,最初接洽的時候她們一邊在做些籌備(好像正在進行品牌設計的部分),有時候有人會問2.0在找的是哪方面的店家,這個問題一時三刻也很難說清楚,其實無關品牌規模,只要理解了我們為什麼做這件事,經營者也願意站出來和我們分享自己為什麼在做這些事,最重要的是用心投入在這產業,想為環境做點什麼,都是我們可以一起完成的。
好玩的事都分享在花絮影片了,之後會多試著拍些好玩的內容,感謝這次的合作,我們下間店見!
-
:: 發行 面白創意
:: 合作單位 沐甄豆 CareMully
:: Photographer Nick Li / Pin Ting Lo⠀⠀⠀⠀
:: Cinematographer 彭勇錦 (David Peng)
:: Post production 李曼岑⠀⠀⠀
:: Copywriting 陳宣澍
#舌尖上的攝影師
#百飲募集貳點零
#尼克的饗食天堂
🔍我的LINE @pgnick95
---
我們尋找各地風格飲食餐廳,歡迎介紹推廣有意思的優秀餐廳,我們不是在美食的世界裡,就是在前往美食的道路上!
品牌能見度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或是從這裡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幾年的時間,我分享了很多內容放在YouTube上面,那當然最近我們也開始把同樣的內容,放在Podcast上面。
所以在進入今天的內容之前,也特別跟大家呼籲一下哦,請到你的apple手機或Android手機裡面,本來就有內建的Podcast的程式裡面,搜尋「啟點文化」,訂閱我們的Podcast的內容。
因為啊,任何新平台的經營都需要你的支持,有你的支持,我們在這些平台上面能見度,才會越來越高、才會有更多人有機會跟你一樣,每天進步一點點!
所以囉!如果過去你覺得啟點文化的內容,對你真的有一些幫助;那麼請別吝嗇在Podcast裡面訂閱我們的內容。
那當然如果你有用Spotify的習慣,我們的內容在Spotify裡面也有,所以你只要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都可以訂閱。
我很需要大家的支持,讓我們可以在新平台上面,有一個更好的能見度!
好囉!我的請求就跟你講到這邊了,那麼今天的內容,跟我的請求其實是有關係的,為什麼呢?
因為通常都是比較年輕的朋友,會開始接觸和使用一些比較新的媒體平台。像是過去的Youtube、現在的Podcast或Spotify。
那也因為這些年我都在經營這些內容,所以呢,雖然我是一個四十幾歲的大叔噢;但是呢,我還是有機會可以接觸到一些比較年輕的夥伴們。
這些年輕夥伴,在職場裡面特別是剛踏入社會,都會有一些困擾或者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呢我都有聽到!
然而其中我最常被問的,就是他要怎麼樣能夠更快的,融入他的工作領域,能夠讓他的工作有一個更好的起步?
我今天就跟你分享四個,我個人還蠻有感的一些小秘訣!
當年啊,我還是菜鳥的時候,也是透過這四個方向跟方法,來幫助我站穩腳步,那這四個秘訣是什麼呢?
第一個秘訣啊,叫做「請你在開始之前,就要開始了!」;什麼叫做「在開始前,就要開始」呢?
很簡單,你在進入一個公司環境、一個職場之前,你可以先在自己的腦子裡面,先預演自己進入那個團體的樣子,還有你的言行舉止。
也就是說喔,在你正式進入某個職場之前,你可以用你的想像力,變成一個已經進入那個環境的人。
甚至於因為想像力沒有限制,所以你可以想像自己成功融入的樣子,還有進入狀況的樣子。
其實就像我上台教學一樣,每一次的課程,台下的學生可能都來自於四面八方。他們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需求,或者帶著什麼樣的期待跟狀態,我也很難事前的預估。
可是呢,我在每一次上台之前,我都會在心裡喔,反覆的預演我在台上的表現,還有學生們的反應。
這樣的角色扮演,其實可以幫助你安定你的心情;並且呢,因為你模擬過了,所以當你遇到突發狀況的時候,比較不會慌張。
所以第一個秘訣,叫做「請你在開始之前,就可以開始了」!
而第二個秘訣呢,叫做「讓你的成績說話」。
很多人剛踏進一個環境,都會很想要讓自己快一點有一定的能見度,所以呢,有很多年輕朋友,就會想要踴躍的發言、積極的參與。
但是這些基本上沒有錯,可是你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創造出你的成果,哪怕你只是做一個很基層的工作,那麼你有沒有真正的做好做到位,讓你所負責的基層工作萬無一失?
甚至於,可以讓相關的人眼睛為之一亮?所以喔,與其去在乎有沒有人聽你說話,不如把你的專注力,放在你要如何創造出成果。
而第三個秘訣呢,叫做「謹慎使用你的熱情」。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剛到職的第1天哦,可能會充滿幹勁、充滿熱情跟期待,可在第30天呢,你還會有這樣的狀態嗎?
在我們的內在運作裡,關於動機跟熱情都是一陣一陣的。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海浪;有浪頭就有浪底。所以呢,請你在進入某個環境跟職場之前,你要謹慎的去覺察自己的熱情。
在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我常常講一句話,叫做「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其實呢,這句話就是謹慎使用自己熱情的實做版。
因為我們常常太過於想要一次到位、一步到位;太過於想要在很短的時間,然後一鼓作氣的,完成很多很厲害的事情。
然而這樣的內在設定跟行為設定,就是多數人的熱情,很快會燃燒殆盡的主要原因。
而且不止如此,我們在剛剛踏入一個職場的時候,往往我們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歸因在一些外在的事物。比如說,老闆有沒有鼓勵你;比如說你有沒有被加薪?
然而當你把自己的成就感,歸因在這些外在事物;它最大的風險,就是如果別人給你的這些肯定跟鼓勵、也給你加薪;他必須要一次比一次來的多,你才會繼續保持熱情。
然而這在實際的職場裡面是不實際的,而且更實際的一點是,在真實的職場裡面,你不可能每個動作都會有人給你肯定、你不可能做對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會得到加薪的機會。
所以呢,你要怎麼樣保有自己的熱情、動機跟幹勁?很重要一點是哦,不管別人有沒有給你相對應的肯定,你在做任何事情的過程裡,你都要提醒自己是你自己選擇要做這件事的。
然而當你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別人有給你鼓勵你會很開心;而別人沒有給你,你也會專注在那我是不是真的做到位了!
可是你可能也會問,那如果別人一直沒有給我合理的肯定怎麼辦?
別忘了,如果你一直都能夠創造出成果,這個市場上不會只有這個雇主,你的專業也不會只有在這家公司能夠被兌現。
所以呢,切記一件事情,不要因為自己熱情的消退,而讓自己原本做對的事情,而沒有被有效的累積下來。
所以呢,這是第三個「謹慎的保有自己的熱情」。
而最後一個呢,就是「用每一次的小成就,來維持自己的士氣」。
其實呢,現在職場裡面你所負責的事情,跟最終的成果,它可能不會有這麼明顯直接的對應關係。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我經營內容一樣,每一段內容之所以受到歡迎,如果要仔細的研究,你沒有辦法找到單一因素的單一結果。
甚至於呢,它都是很多複雜因素結合下來,所造成的共同呈現。你把這些元素都提煉出來,你再下一次重復的複製,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同樣的結果。
所以呢,在我們現代職場裡面,你可能都要認清這個事實。
你沒有辦法,因為確定做對一兩件事;甚至於不斷的複製,那一兩件事情,就能得到持續的成功。你可能對環境要有非常強大的敏銳,並且呢,不斷不斷的微調、優化自己做的事。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只要你有發現自己有一點小小的前進、一點小小的成就、一點小小的累積,你都很值得給自己相對應的鼓勵。
這部分喔,就讓我再多嘴一次,其實,在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我就有談到保有熱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
然而呢,如果你已經起步了,在每一個小小的里程碑,都給自己設計一些小小的獎勵。
我想你聽到這邊喔,如果你還沒有參加【時間駕訓班】的話,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這個線上課程的學習機會。
然而呢,談到這裡,我們回顧一下今天談的「四個小秘訣」。
第一個,請你在開始之前就開始了;第二個,讓你的成績幫你說話;第三個,謹慎使用自己的熱情;第四個,用每一次的小前進,來激勵自己維持士氣。
這四個小秘訣,希望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也希望你把我們的內容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們。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明年2020年的4月18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呢,是由嘉玲老師擔綱。如果你想要透過文字,來呈現出自己生活裡面的不同體會;無論你想不想成為作家,或者是你把書寫運用在哪個層面。
這一門課都會帶給你很大的前進,都會讓你在文字當中,看見自己更美好的模樣。所以呢,很期待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
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品牌能見度意思 在 Meta 將於Facebook、Instagram 推出帳號認證付費服務 - ePrice 的必吃
... 獲得帳號保護、相關技術支援,同時也能提高能見度與粉絲觸及率。 ... 而此次Meta 提出的Meta Verified 更強調可提高帳號更高能見度與粉絲觸及率, ... ... <看更多>
品牌能見度意思 在 「品牌聯想」或「品牌定位」要怎麼說? flagship... 的必吃
(品牌識別), brand image (品牌形象), brand attitude ... 是個很有趣的片語,意思是「稍微停頓後的反應」,且那反應通常是「感到驚訝」,例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