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分年紀
#任何科目都一樣沒有內化就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以下為網路分享,
覺得很有道理👍👍👍👍👍👍
國小怎麼讀書
國小的功課範圍並不大,也並不難,要拿高分很容易。但你要先往未來去想一想,上了國中大範圍的功課和更難的課業,是否用你現在的讀書方法可以應付?
我見過太多同學國小成績是前幾名,但是到了國中高中成績卻一落千丈,這完全是讀書方法的問題。
國小的讀書方法,並不一定適用在國中的課業;同樣的,國中的讀書方式,也不一定就適用在高中,甚至上大學之後的各種專業科目。所以,你先要想想,怎麼樣才能培養一個好的讀書方法和習慣,而不是到了未來大考前,才來想怎麼改變讀書方法,到時候都已經太晚了,因為你的習慣已經養成,要改變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神。
正確的讀書方法 一定要著重於自己的思考力的應用,
讀書有深入的思考過,才有進一步的理解,
這樣讀過印象才會深刻,才不容易讀過就忘。
不管任何一科都一樣,要儘量用理解的方式去讀,絕對不能死背死記。
文科的部份,要用思考的方式去準備,
這樣子讀過之後才有自己更進一步的想法,
將讀過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思考架構,才不容易忘記。
數理的科目也一樣,要用思考的方式去理解吸收,
不能光靠背公式、做題目記題型,因為題目是變化的,
如果只背公式記題型,那遇到變化的考題一定無法應付。
而且正確的讀書方法 一定要學習自己會整理自己的系統筆記。
做筆記不是指抄重點的筆記。
一個好的筆記必須是自己思考後寫下自己想法的筆記,
筆記不僅僅可以幫助自己讀書過程中有真正思考,
更可以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進一步濃縮,
而且將讀過的東西轉換成自己的思考架構記錄下來,
如此一來,未來再重新複習就可以節省下一大半的讀書時間,做到讀書事半功倍。
一旦有了正確的讀書方法 ,
上課可以有效吸收老師教的內容,自己在家複習時也有方法準備,
不僅可以縮短大量的讀書時間,快速提升讀書效率,減輕你的讀書壓力;
更可讓你有更充份的時間去準備更多功課,或做你想做的事。
什麼是組織力訓練?
在工作分配指導的流程裡,道盡了做事情的觀念,技巧,方法,就是用對方法把事情做對的「組織力」。這條路真得很艱辛,因為這是要讓孩子學習大人思維的一條漫長的路: 「組織力訓練」。
如何訓練組織力?
學校老師走進教室,然後拿出一張圖片,老師要大家仔細觀察這張圖片。 老師問: 這張圖片有什麼? 這時候,孩子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 突然間,有位小女孩說: 我看到了鴨子 還有位小朋友說: 有很多人 最後不管誰說了什麼,學校老師都給大家拍拍手、鼓鼓掌。 因為,「願意說出來」是組織力訓練的第一步。 我發現組織力弱的孩子因為無法整理混亂的思緒,常常陷入低潮、無法專注、焦慮、恐慌..... 因此,通常會選擇不說。 或者,會有想說卻不知道在說什麼的窘境。拼命的說,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教練透過一個邏輯觀察的遊戲,讓孩子們掌握住觀察的秘訣,從組織力訓練中的 「觀察方法」,孩子運用了「十字觀察法」,當面對一個問題時,從原本不知道該說什麼,到後來能夠清楚表達圖中的結構資訊。 她還沒運用組織力方法時,發現了自己沒有辦法歸納,也呈現出不知道怎麼分類的情況。 透過教練的引導,孩子學習從中心點開始思考,而孩子的觀察,就像螺旋一樣地放射開來,孩子們想法跳脫原有的框架,漸漸地又有了嶄新的發現。 孩子掌握到了組織力的觀察技巧,也學習到組織力的方法。
孩子真得需要組織力嗎?
一些成功人事透露了不為人知的成功學習秘訣,成功人事說:「我之所以能夠成功,來自於我從小就習慣拆解問題」。他常常運用這些需要組織力的思考技巧,如:「為什麼那麼做的話會行不通」、「何不試試看那樣做」、「如果這樣做..」、「或許可以...」、「問題在哪裡?」
諸多知名的科學家,都曾被問到一個問題,
那就是:「您覺得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巴夫洛夫的詮釋:「觀察、觀察、再觀察」
愛因斯坦的回答:「正確方法加上不斷努力,以及少說廢話」
牛頓說:「我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我佔在巨人的肩膀上」
以及科學家們的想法裡,似乎可以歸納出一絲絲關於成功的脈絡:「無論多聰明,後天努力還是很重要」。但究竟要努力什麼呢?
關鍵就在:「簡化與拆解」。
孩子在學習上不僅需要利用組織力,生活上更需要仰賴組織力。從小讓孩子思考如何簡化:「思考不做什麼,往往比做什麼更重要」。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各項能力,隨著年齡會逐步展開。然而,有一項能力,卻不容易被提早關注,就是「大腦前額葉」,從娘胎裡約莫10個月就開始靜悄悄地發展,需要近20年才會逐步成熟的關鍵性能力: 執行能(executive function)。 科學家證實這是最早開始卻最慢成熟的大腦區域,也是大腦30歲後還可繼續鍛鍊的一項能力。換個角色想想,是否孩子從小就需要這項能力呢?能夠找到學習重點,簡化考試問題,掌握有限時間,完成必須要做的事情,也能持續自己想要的未來。
台灣孩子的求學環境,普遍欠缺前額葉訓練,因為大部分的考試都偏向標準答案的訓練。這關乎到孩子抽象思考的關鍵訓練,卻容易在考試制度下被忽略。孩子往往到高中或大學,沒有辦法對抽象問題進行自我論述,這才發現自己的組織力很弱。 基於此,讓孩子擁有良好組織力,絕對可以幫助孩子提升具有競爭性的學習發展。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
「前額葉訓練」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前額葉訓練 在 倪雪的戀字情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前額葉訓練 在 四隻小人一個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前額葉訓練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前額葉訓練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前額葉訓練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前額葉訓練 在 前額葉與創造性遊戲如何幫助孩子認識自我(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前額葉訓練 在 運動刺激前額葉~海馬迴~課業會更好!!抗壓力/持續力/領導力 ... 的評價
- 關於前額葉訓練 在 前額葉發展不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前額葉訓練 在 前額葉發展不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前額葉訓練 在 四隻小人一個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情緒控制困難兒童的陪伴策略講座之重點整理📝
繼前陣子去聽完李宏鎰教授有關兒童專注力的講座,上週日再度去聽了李教授演講的另一場講座,主題是「情緒控制困難兒童的陪伴策略」。
大家也知道最近愚婦常為情所困(為了拿鐵的情緒所困😂),所以雖然家裡的車子GG直到講座前一天都還沒有修復完成,導致愚婦一度有想放棄講座,但後來想想為了自己跟孩子好,還是覺得應該要搭乘交通工具跋山涉水去聽聽。
只能說還好沒放棄,一樣是收穫滿滿。
以下的文章是根據李教授的講座裡的PPT跟當天分享的內容所整理出來,按照愚婦自己的想法編排。因為這次內容非常淺顯易懂(沒有像上次以為自己是在旁修醫學院課程的錯覺了😂),所以整理出來的資料會比較多,但是不變的是,講座內容一樣適合所有孩子,甚至是大人喔!
_
如果孩子易怒、煩躁、重複表現出不受控制的行為,一個禮拜內出現三次以上,孩子可能是有「破壞性情緒控制症」。
有破壞性情緒失調的青少年中,有可能同時罹患過動症、對立即性反叛疾患、合併嚴重憂鬱症,或者合併躁鬱症(#心理疾病很容易共病,#通常不會只有單一症狀)。
_
#破壞性情緒失控症的可能成因
破壞性情緒失控症是因為大腦杏仁核、前額葉及前扣帶迴性性不佳。
杏仁核負責覺察自己和別人的情緒,而察覺情緒後,要有成熟的前額葉及前扣帶迴,才可對這些反射緩衝後再做成熟的反應輸出,不至於會直接爆衝式地將挫折作不當的反射式反應。
簡單的說,杏仁核代表的是感性,前額葉代表的是理性。(之前兩個打相反了,感謝夏洛克的提醒😊)
現在孩子的杏仁核發展太好(過度沈溺網路、電玩、電視等聲光刺激強烈的虛擬世界中,需求也很容易得到滿足),但前額葉訓練不足,因此面對挫折忍耐力就下降,容易變得不耐煩、情緒失控。這種情況下,就很可能行程破壞性行緒失控症。
因此,我們要如何協助孩子減少失控及面對挫折?
我們應該 #減少孩子使用過多刺激性的電子產品(例如電玩、手機、電視),也不應該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要求不有求必應。如果孩子有想要的東西,建議用延遲的方式,讓孩子做出相對應的代價之後,才能獲得相對的回報(例如集點數)。
再來就是多到戶外,#尋找沒辦法使用3C產品的運動讓孩子從事(例如游泳、爬山等)。
愚婦對於如何讓前額葉的功能提升覺得好奇,因此回家之後特地搜尋了有關訓練前額葉的文章,發現不外乎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再來就是避免長時間接觸3C產品、電視,再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運動!運動!運動!
其實意外的簡單耶!但是絕對要父母持之以恆帶著孩子一直保持。因為 #前額葉會到20歲左右才發展完全,所以上述這些行為要一直持續養成,並不會做一下子就奏效喔!
_
憂鬱症的孩子經常會對自己抱著負向評價,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沒有任何價值。因此「獎賞自己」的練習可以幫助他們重新找到自己的驕傲,肯定自己的正向表現。
幫助憂鬱症的孩子點燃對未來的希望感很重要。
這兩場講座裡,其實李教授一直有提到對於特殊孩子來說,提升他們的自尊感與希望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其實對於所有的孩子甚至是大人來說,我想也是如此吧?!
_
#情緒行為管理策略
1.環境管理
2.家長的溝通策略
3.教導自我調節策略
4.正向行為支持
一二尤其重要,環境、家長本身如果不願意或沒辦法做出改變,直接希望藉由教導孩子自我調節,其效果非常有限,甚至沒有效。
_
#我們大人應該學習與孩子的挑戰行為共處
1.降低不合理期待。
2.選擇性忽略。
針對孩子的「重點問題」解決,其他挑釁爸媽應先暫時忽略。例如在處理孩子口氣不好的問題時,不要再把寫功課不認真、不好好收拾房間等問題拿出來講(呃感覺這個女人都很會啊😂😂😂)。
3.重新引導孩子的注意力。
4.提供選擇。
可以跟孩子討論,讓他有選擇。所提供的選擇,必須真的可以實現。
5.退後一步,再試一次。
6.小聲說話,保持中立立場。
有情緒障礙的人對外人的眼神、聲音、情緒等情感表現非常敏感,但對自己的情緒覺察非常頓。因此我們應該 協助這類的孩子多覺察自己的內心情緒,不要過度放大他人情緒,#協助這類的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7.辨認孩子漸增的痛苦。
8.避免面子和權力爭奪。
大人應該拿掉父母的面子和權利,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
_
#如何減少孩子不適當行為的出現
1.計畫性忽略
所謂的計畫性忽略,也就是當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時,我們大人可以先忽略他們的情緒,退到一旁不做反應跟處理。
計畫性忽略「很少立即」見效,而且問題行為的評律和強度可能會暫時提高。
這是因為孩子可能在測試成人的反應,所以問題行為可能會再出現,必須堅持不理會。剛開始執行時行為會變嚴重,原因在於孩子發現不能獲得注意,而採取更激烈的手段。
另外,實施計畫性忽略時,要搭配行為訓練及增強策略。
#不能只是單純忽略,#而是要告訴孩子如何獲得注意的方法,#並在孩子做出適當反應時給予稱讚或增強,這樣才會有更積極的效果。例如:明確告訴孩子你做出什麼「正確行為」我才會回應你(行為訓練),並且在孩子確實做到後,立即告訴孩子「我覺得你很棒,有立刻去處理」(增強策略)。
2.隔離(time-out)
隔離不能在孩子喜歡的情境當中(例如身邊有很多玩具或吸引他的東西),應該將孩子帶至角落或離開現場。
平時生活中就提供充實而有增強作用的活動,只要問題行為一發生,立刻撤除增強物,或者把孩子一到無法得到增強物的地方。例如:孩子喜歡逛夜市,但因為表現不好,應該立刻取消這個禮拜逛夜市的時間,或是馬上帶離夜市現場。
隔離在使用上應謹慎,因為孩子的問題行為可能會更顯著(故意),因此最好能配合其他增強策略使用。
隔離依照年紀場合不同,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例如可以在房間角落放一張淘氣毯或淘氣椅,#罰坐時應該設定範圍(不能離開毯子或椅子),#旁邊不能有其他物品或影響孩子的東西。
#隔離不一定要有時間限制,但必須告訴孩子他做錯什麼事,必須做什麼事(道歉或處理後續),只要做到了,就可以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_
#多多使用我訊息(I-Message)
第一階段:我看見(我聽見)...,我覺得...。
「我聽見你說『白痴』(學孩子說白痴的樣子與聲音),我聽了覺得很難過,請你跟我道歉。」
第二階段:我再次提醒你...
到孩子的面前拉著他的手、注視他的眼睛,用堅定的口吻告訴他:「你答應我三次,但是都沒有去做,我覺得不被尊重,請你告訴我原因,否則請你現在立刻行動。」
第三階段:孩子我們好好談一談...
對孩子說:「孩子!我們需要好好談一談。」
接著,請孩子坐下來和你面對面談話。
少用你不行,多用你應該。
_
#極有效建立親子關係的方法
每天花20分鐘單獨跟小孩活動(只能跟一位孩子),做什麼活動由孩子選擇,拼圖畫畫等內容皆可,這20分鐘裡孩子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除非遇到孩子有破壞行為要暫停),父母只能給予正向回應(你這顏色畫的很美、構圖很好、你動作好快等等),不能給予任何批評、引導、指正。
補充說明一下活動過程記得一定要「有交流的互動」,不是大人在旁安靜做自己的事情,這樣才有效果喔!
教授說他用這招一個月就收服了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之後,接下來孩子會很容易聽進父母給的簡單指示(幫忙做家事、跑腿等等),再來就可以運用在小孩書方面,一魚多吃的概念。
_
#情緒障礙者的教育
透過情緒繪本讓孩子認識情緒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坊間有很多有關情緒的繪本,例如「我的感覺系列套書」「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等,都是很不錯的書籍。
家長可以在唸完繪本後,跟孩子討論故事內容(什麼事情讓主角生氣了?主角生氣時做了什麼事情?什麼事情讓主角不生氣了?)。
並且引導孩子經驗分享(你生氣的時候會想做什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不生氣?)。
孩子在分享的過程當中 #請勿指正孩子,專心聆聽孩子說就好。如果需要引導的部分,請先講他人,再慢慢帶到孩子所提,#應避免直接指正孩子(例如:媽媽小時候也曾經用摔東西的方式發洩情緒,但後來發現這樣做,我的東西都摔壞了,你覺得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_
讓孩子學著感受情緒非常重要(覺察自己的情緒),再來喊停(告訴孩子暫停),最後問自己除了生氣還可以怎麼做?(要遵守四個原則: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物件、當時環境許可)
_
#正向行為支持
輔導情緒有障礙的孩子絕對不要太理性,應採用非嫌惡、正向的處理策略,才不會有副作用。
如果孩子有太多情緒障礙的情況發生,建議用行為分析表(如照片)紀錄完整過程,了解行為問題的全貌。
_
當孩子在有情緒的狀況下請不要教育(說道理),教育應在日常生活孩子內心平靜的時候。
其實大人也是呀!這跟對方氣頭上的時候急著跟對方說道理,對方通常只會越聽越氣是一樣的道理呀!(這個錯誤男人最容易犯呢😏)
_
李教授在講座裡舉出一些他曾經輔導過的個案當教材,聽完之後愚婦深深覺得:「#一個健康的家庭,#一對關係良好的父母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尤其重要,如果真的因為種種關係被迫分開,請讓孩子跟「愛他的人在一起」,而不是跟「養得起他的人在一起」。對孩子來說,比起一天到晚對他打打罵罵的父母,一天到晚見不到人、講不到話、不跟孩子有任何交流父母相處,其殺傷力更大。
但還是必須要溫馨提醒,打罵雖然有效,但打罵會有副作用,會帶來內心陰影創傷,並且會把一樣的教育方式傳承給下一代。
聽了李教授兩次的講座,覺得他是一位對孩子非常「無所求並且很豁達」的人,兩場講座聽到李教授講了最多的句子就是:「(孩子有進步)這樣就好了嘛!是不是?人生這麼長,贏在前面要做什麼?」
#人生贏在轉折點不是起跑點
#沒有三歲定終身這回事
_
聽了兩場由學障協會舉辦的講座,真心覺得如媽媽朋友說得講座一點都不含糊,內容非常紮實(而且便當也很好吃😂)。
這邊也預告一下在12/15學障協會將會舉辦一場關於「親子溝通」的講座,非常建議大家加入台中學障協會的臉書(請臉書打「迷宮天使」搜尋),並隨時注意相關文章喔!
這場講座愚婦也好有興趣,畢竟愚婦什麼都很強,但最不會的就是溝通了😌
#好長的一篇文章有看完謝謝你們
#看完的是真愛❤️
#按讚的是一點點愛😂
#有關兒童專注力講座的內容連結放在留言處一樓喔
#歡迎分享轉載
前額葉訓練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已額滿,歡迎來電安排候補)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
自己在面對人生決策的時候
無論是關係上的、工作上的
甚至於是財務上的
都能夠得到好的結果跟發展
像是選到對的人
或合適自己的工作
投資的商品呢 都能夠賺錢
然而呢 決策品質要好
思緒足夠的周延、深刻
絕對是最重要的大前提
有時候 大家獲得的情報
其實是一樣的
可是會思考的人
他就能夠
從有限的線索裡面
去推演出參考度很高的結論
然後再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但是不會思考的人
你就算把答案放到他面前
他一樣視若無睹
他根本判斷不出線索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 一樣的食材
交到廚藝精湛的大師手裡
就會變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料理
但如果呢
交給不懂得烹飪的人手裡噢
它下場往往就是暴殄天物嘛
所以思考對於任何人的發展
是很重要的
但我自己教學這麼多年來噢
我發現很多人的思考能力
越來越薄弱
會這麼說 絕對不是在唱衰社會
而是因為 我的課程很強調量身訂做
所以呢我會鼓勵學員
不管他上什麼課 他可以盡量地
把自己的問題寫信告訴我
讓我能夠多瞭解他們
去強化他們在解決問題上面的能力
以前我收到學員的來信
大體上呢 都還能夠弄懂他們的處境
以及他們覺得什麼問題才是重點
需要花心力處理的地方在哪裡
可是隨著手機跟社群軟體的普及
我發現寫信來的人
他講的東西經常是
東一塊西一塊 前後文不相干
或者是表達完所有的過程
卻沒有具體告訴我
他想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這都還不打緊噢
最讓我匪夷所思的
就是越來越多人
在論述完一個大篇文章之後
最後跟我說這件事情跟他無關
他只是抒發心情而已
哈囉 我請大家寫信的前提是
你生活裡 想處理的問題
可以寫信告訴我
而不是要跟我交換日記 好嗎
談這些哦 不是為了抱怨
而是呢
這些現象引發我很強烈的好奇心
我開始認真地去研究
為什麼大家的思考能力
會越來越薄弱
最近 我讀了一本書
叫做《渴求的心靈》
作者呢 是賈德森布魯爾
這本書噢 談的是現代人上癮
特別是 網絡成癮
自拍、愛情、電玩等等這些
這些跟我們過去熟悉的藥物濫用
像是毒品、酒精不太一樣
作者在裡面就有提到
其實很多社交網站的設計界面
都是那種會讓人離不開的
一個設計概念
我們會陶醉在被關注的光環裡
不斷地重新回到這個平台上
確認自己分享的東西有沒有被看見
或者是有沒有遺漏任何訊息
而每一次訊息進來
不管對方的評論是好是壞
只要手機發出聲響
都會刺激我們大腦去分泌多巴胺
這是一種
會讓我們覺得愉快的荷爾蒙
這會讓你想要即時地回覆
用來創造出更多的連結跟互動
享受這種多巴胺釋放的快感
再加上噢 每一次訊息發出的時間
都是不固定的
就會讓我們隨時處在一種
stand by 的狀態
它更加深了我們上癮的力道
而且你知道嗎
推特它一次發文就只能是140個字數
這也不是亂設計的噢
這個長度是特別被挑選過的
因為這正是我們
可以自動閱讀訊息的字數上限
也就是喔
一眼掃過去就能夠看完看懂的份量
這種種的設計
都會讓我們持續地分心
沒有辦法專注思考
因為沒有兩下我們就被打斷
被別的訊息吸引走了
或者是呢 當我們認真開始思考
我們的身體跟心理
可能都會有一些緊繃感
為了降低這種緊繃感
我們的大腦
就會催促我們 去滑滑手機啊
去享受先前多巴胺外溢的興奮感
而漸漸地養成
我們只要一有不舒服
就去滑手機的習慣
即使想要暫時地放下手機也很困難
而這整個過程
會使我們的心智越來越碎片化
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思考鏈條
隨著手機的使用的頻率越高
深度會變得越來越淺
以前呢可以對一件事情有深刻的見地
而且呢邏輯是前後呼應一致的
但現在呢 卻只能把資料塞滿
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難道就把手機丟了嗎
當然不可能嘛
對抗潮流只會讓自己累得半死
卻沒有任何的效果
而且呢 工具本身本來就是中性的
是我們使用的方法
才造就了最後的結果
要訓練自己的邏輯鏈條
把自己的思考和論述能力找回來
讓自己不管在做決策
或者是表達說服別人的時候
可以更有影響力
有一件事情絕對是可以嘗試的
那就是 反向練習
當大家都吆喝著 要越短越好
越快越好的時候
你要能夠主動地
打破140個字的限制
培養自己有寫長篇文章的能力
這裡所謂的長篇文章噢
不是要你寫個1萬2萬字
其實只要超過1000個字
我們呢大腦裡面所動用的區塊
就會跟先前的上癮模式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是《渴求的心靈》裡面有提到
隨著科技的發達
大家要更有意識地訓練
我們大腦裡面 背外側前額葉皮質
簡單來講
就是《快思慢想》裡面提到的系統二
而為什麼寫作
會是個鍛鍊思考鏈條很好的策略呢
因為 你只有透過寫
你才會有機會換位到別人的位置
並且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講的東西
到底是什麼
以前呢在還沒有上
嘉玲老師的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之前
我也一直以為寫作
就是要從頭到尾想清楚之後才能寫
而且一下筆就要是對的
到我自己上完這門課之後就發現
這根本就錯到極點的嘛
真正的寫作
其實是先把你所有的材料
都先鋪排出來 然後從中找出關聯性
把龍骨抓到 就是主軸抓到
搞清楚結構之後 再填血肉
也就是一般人會很在意的
修辭啊 用詞遣字那都是後話
而這些其實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你的結構清楚、邏輯順暢
你講的事情
別人就很容易能夠聽得懂、看得懂
而達成溝通或說服的目的
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
他曾經跟我們分享
他們在上寫作課的時候
學生第一次交來的作業
通常是邏輯斷裂 前後文不相干的
但是他們都會鼓勵學生
在這些材料裡面
找出重複出現的觀念
或者是關鍵詞
釐清自己最想說的話之後
再進行刪減、排列
而第二次寫來的作業 就會脫胎換骨
給人一種清晰、篤定的自信感
很多學生呢 在寫之前
其實根本不知道
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可是透過寫作的學習
學到了一些很重要的技巧
他們就會知道怎麼樣去提取跟排列
終於搞清楚自己真正的在乎
很多人上完寫作課之後
都覺得更認識了自己
其實呢 思考能力要好
資訊的篩選跟刪減
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但抽象的對談或沈思
常常會想一想就卡住了
這時候寫作就會變得很具體
你可以透過一次次的練習
很快地看到核心的本質
抓住龍骨 也抓緊自己的邏輯鏈條
不會一下子就恍神不知所云啊
而且這個方法只要是
你有紙跟筆
或者是有鍵盤 就可以完成
你不需要花大錢請顧問
或者專家陪你釐清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隨時當自己的思考教練
假使你也發現
自己的思考鏈條越來越短
或者是想說的話很多
但真的能夠表達出來的卻很少
我非常鼓勵你噢
可以參加我們在4月18號
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共同開課的
寫作小學堂課程
他們的搭配噢 是坊間很少見的
既有理性的邏輯分析
又有感性的故事創作
讓你上完課之後
知道如何剛柔並濟地
呈現自己的觀點
說清楚自己 卻不會留下後遺症
而這一門課相關的課程連結
都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
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
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我很期待
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然後無論如何也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
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
我們都需要你
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
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
4月18號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這麼多期展開下來
真的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回饋
原本他踏進教室
以為學的是怎麼樣寫作
後來他透過這個過程
他更能夠靠近自己、認識自己
寫作 會是你在人生裡面
能夠陪伴你一輩子的 最好存在
歡迎你、期待你加入4月18號的教室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看 我們再會
前額葉訓練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四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前額葉訓練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你的人生當中,有沒有曾經體驗過「失常」這樣的經驗?可能是你很熟悉的一個科目,在考試卻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水準。
可能你是一個運動員,在球場上那個你已經練習了千百萬次,成為你身體記憶一部分的那個動作,或者那一次擊球、那一次揮桿;你卻怎麼樣就是打不好。
我想在我們人生裡哦,這種經驗應該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體會過。然而呢,這樣的一個體會,常常會造成我們心中一個很大的陰影。
因為你之所以會「失常」,代表這件事你曾經很熟練,而且曾經表現得很好,才會有後面的「失常」。那這樣的落差,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我們要怎麼樣去避免,自己在人生裡面,可能你聽到這一段內容的時候,你接下來就要面對一場重要的會議、一個重要的溝講;或者是你要面臨一個很大很大的挑戰,我們要怎麼樣避免自己失常呢?
其實呢,關於「失常」這方面的研究,在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貝洛克,他就把這樣的現象,用一個更生動的詞彙來形容。
他把這樣的現象稱作是「窒息」。你回想一下自己「失常的經驗」,可能在某一場重要的公眾表達裡面,那個你已經練習了無數次的講稿。
甚至於,你都不是第一次才講它,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卻在台上,你就是卡住了,你就是怎麼樣也想不起來,下一句話到底要說什麼?那是不是一種「窒息」的感覺,你根本沒有辦法呼吸啊?
在貝洛克的研究裡面,他把高爾夫球在果嶺上的推桿,當成是實驗的典範。他的研究發現喔,當人剛開始學推捍的時候,這個動作十分的困難,因為同時要想多、好多件事。
高爾夫球的球員需要估算果嶺的斜度,計算球的路線,而且要感受這個草皮的質地;然後接著還要留意揮桿的動作,確保能夠平順的一捍就把它推進去。
對於那些缺乏經驗的人,這個推桿的動作其實是難如登天;就好像是在解一個高階數學的公式一樣。
但是呢,隨著你花時間努力的練習,你會得到回報,至少在剛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到自己明顯的進步。
對於一個推桿的新手,他有意識的去思考他的動作,把它拆解,然後好好的想過、順過一遍,他的表現會更好。
對初學者來說,花越多時間思索推桿這個動作,就越容易把球打進洞裡面。藉由全神貫注在球場上,而且注意揮擊的動作過程;初學者可以避開很多新手會常犯的錯誤。
可是呢,隨著球員對於推桿的動作,越來越熟悉之後,在每一次果嶺上推桿,要去分析「推桿的動作」,要去拆解它們,這就會變得浪費時間了。
因為你的大腦已經知道怎麼去做,它會自動計算果嶺的坡度,選定最佳的推桿角度,並且擊球力道要多強。
事實上呢,貝洛克就發現喔,一個經驗豐富的球員,當他要被迫去思考,自己推桿的「拆解動作」的時候,通常他就會打得非常、非常的差。
貝洛克在他的研究裡面,他就說:「我們把高爾夫球的好手請到實驗室,要他們注意自己揮擊過程當中的某個特定部分,結果他們就會失常。」
當你的程度非常好的時候,你的技巧會變得有如反射動作;你不需要留意自己的每一個步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球員或者是表演者,會發生「窒息」、會「失常」的主要原因。
因為我們的大腦,負責監督行為的那個區域,是在前額葉的皮質。但是呢,當我們的動作,已經是很熟悉的時候;這樣的干涉跟介入,反而會讓我們的內在去質疑,自己苦練多年所琢磨出來的技巧。
所以回到我的經驗裡,回顧我這麼多年,在公眾表達、授課的過程。
我發現喔,剛開始的時候,我在準備自己的每一堂課,每一次的公眾表達、公眾演講,我都要仔細的去分析、去拆解,然後去演練,這樣子我才能夠讓自己的表現是好的。
可是隨著經驗的累積越來越熟悉,我幾乎在公眾表達裡面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部件,就像是高爾夫球的職業選手一樣,它已經烙在我的身體裡。
這時候,反而我每一次在公眾演講、在表達之前的準備,我都不會再看我的講稿。精確一點說,就是我要臨上場之前,我就不會再看我的講稿了。
比如說,當天晚上要演講,我可能下午會找一個地方去走一走,找個公園去呼吸新鮮空氣、去換換氣。
然後在走的過程當中,開始去想像,晚上演講的整個氣氛是什麼?氛圍是什麼?我要傳遞的感受是什麼?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總而言之,我不會再去想「細節」的部分,這細節的部分就是拆開來,哪個關鍵我要怎麼講、我要怎麼詮釋?哪裡我要安插什麼樣的笑話?其實,以我現在面對公眾表達這件事,我就不要去想。
而且不瞞你說,我還真的曾經在面對重要的公眾表達之前,在我現在的程度底下,我很認真的去拆解每個動作、每個流程。結果就是當天晚上,我至少在我自己的感受上,我覺得是講的荒腔走板啊!
所以囉,你今天聽到這裡,如果你要面對一些重要的挑戰、重要的呈現。那麼我常常會說,真正重要的,其實你不會忘記的;而你反覆練習過的,你也不要太去用思考的方式,去想你要怎麼做。
進入它、享受它。如果你要演奏音樂,就讓你自己成為音樂;如果你要公眾表達,就讓自己享受那支麥克風,還有那個舞台跟人群。
其實在我們人生當中,任何的自我呈現,你的觀眾、你的受眾之所以會享受,是因為你享受其中,而不是你在滿頭滿腦在想,我要怎麼做啊!
特別是你要呈現的這件事情,你已經用你的生命投入了很多心血;那麼,何不讓自己就是去享受它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程,在我們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前額葉訓練 在 前額葉發展不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必吃
較依賴控制情緒的杏仁核,而成人則比較依賴掌管理性思考的前額葉。 情緒成熟的老鳥與菜鳥- 文章專區- 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杏仁核成熟的時間相對較早,打從娘胎時就已經 ... ... <看更多>
前額葉訓練 在 前額葉與創造性遊戲如何幫助孩子認識自我(一) - Facebook 的必吃
這幾天我們已經接收到很多訊息,今天來到前額葉(前額葉在額頭的後方~松果體、在某宗教稱作可以開天眼的部位,老師說又稱~天使區域)。 藝術、故事活動,如何幫助大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