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分享】常跑南澳農場,喜歡窩雨棚區的露友們要注意了........
雨棚禁制搭營公告:106年8月16日起,雨棚內及周遭禁止搭營。雨棚原為提供遊客歇息放鬆、遮陽避雨之處,應為所有遊客皆可享用之公共休憩空間,故不得私自占用為露營地搭營(即長時間佔用,使公共空間私有化,剝奪其他遊客的使用權益)
訊息及截圖來源:https://goo.gl/bzgqU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2037438303076494 就有機會抽《為何你買不起房子?》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8.20 - 2021.8.27 👍 感謝 手民出版 提供5本贈書 - 本集關鍵...
「公共空間私有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朱雀的鳥窩 - 露營生活分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私有化的公共空間? - 看板ac2006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公共空間的私有化與縉紳化- 群學出版社- 【《城市與設計》 的評價
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oBike共享經濟的再建構
2017-07-16 聯合報 吳怡彥/東南科大觀光系副教授(新北市)
#oBike﹒#共享經濟
(圖無樁共享單車「oBike」停車亂象頻傳,「瓜分」機車格也引起騎士不滿,但業者認為是合法使用。 記者胡瑞玲/攝影)
oBike忽然大量浮現在我們周邊,從東部開始蔓延,到了人口密集的台北市,部分捷運站與學校周邊,甚至連機車格也被黃色單車淹沒。
當然,因為無樁規則致使亂停現象頻生,即便安分停在單車格,也被批評私有營業行為占據公共停車空間。oBike對照制度成熟的有樁單車uBike,還有很大的系統制度調節空間;若從地方首長曖昧的政策宣示,甚至有東部鄉鎮首長宣布將整合該系統與既有觀光系統,可知共享經濟依然是現在進行式,將扭轉諸多的既有制度。
共享概念,源於資源有限下的效益最大化使用,過往農忙時節,村落間互相協助採收,是人力的共享;電視還是昂貴奢侈品的年代,村落裡一家電視鄰里共享,是物資的共享。隨著經濟成長後物質的豐厚,儘管租用與共享制度仍然存在,但私有化顯然成為穩定社會運作的強力制度。
數位時代來臨,傳統個人對個人,乃至商家對個人銷售模式被顛覆,共享經濟時代被區劃為1.0時代,甫到來的2.0時代,及即將到來的3.0、4.0時代。
oBike初期大規模的投入成本,仍屬於多人多次迴圈使用的B2C模式。儘管仍屬於共享經濟1.0時代,但oBike連結Uber乃至慣常公車火車等運行的交通模式,乃至Airbnb的抑或沙發客等住宿的分享,共享已然為新創業之康莊大道。
然而,共享衍生的問題也在於挑戰合法機制,如同oBike隨處停放等問題,將公共空間私有化以為營利基礎,遊走法律邊緣之作法,也讓各地方政府不知如何處理。
oBike、Airbnb或Uber等都是創意的新型態共享經濟。新創經濟模式之浮現,壓縮傳統經濟行為之獲利,甚至嘗試跳脫既有法規架構,乃至將諸多內部成本外部化。然而如將oBike與uBike對照,uBike被界定為準大眾運輸系統一環,如同公車般仍接受公部門相當之補貼,如視其為營利行為,補貼亦屬於成本外部化。
進一步來說,對照現在常見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成本外部化狀況,例如商家占用騎樓空間、屋主違建分隔套房出租、農地興建工廠、大廠排放汙染、豪宅建商將依法劃設之開放空間私有化,乃至台灣隨處可見的違停路霸,嚴重程度也不遑多讓oBike這類共享經濟。
伴隨科技進步,諸多產業的門檻降低,衝擊傳統需技術、資金築起的創業高牆。如oBike能結合軌道運輸、公車系統等大眾運輸,將其納管收稅,逐步取代都會區私運具,並可成為偏鄉綠色旅遊一環,將有機會成為公私合作、共建綠色運輸城鄉的新典範。
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認真讀 ] 永不斷線-持續分心:《在一起孤獨》
.
#好美
.
James Katz與Mark Aakhus在2002年編著了一本後來被認為是行動通訊研究的重要論文選集。這本書的主標題是:永恆聯繫(perpetual contact),它一語道出了行動裝置普及帶來的影響,也成了其後十數年間影響許多研究的重要理論概念。簡言之,「永恆聯繫」指的是:由於行動裝置隨身攜帶、即時連結的科技特性,人們如今實實在在地進入了一種「不斷線」的狀態。過去,我曾將桌上電腦的網路漫遊者稱為「脫殼之人」,也就是一種擺脫固著於當下的肉身、躍入「螢幕生活」中的抽離樣貌。這種看似無遠弗屆的連結,實則需要以固著的肉身為代價。因而,一但身體移動、離開那閃爍的螢幕,連結也就跟著中斷。但行動裝置內蘊的永恆聯繫卻是全然不同。幾乎不再需要電源線、網路線的手機、平板電腦,讓我們如今無需「脫殼」躍入螢幕。我們把螢幕生活就這樣放在口袋裡帶著走。
.
特克在《在一起孤獨》書中所探討的人際連結樣態,其核心正是這種「永恆聯繫」。她更進一步指出這種「永不斷線」帶來了新的自我狀態,一種拴上連結的自我(a tethered self)。此狀態呈現出今天我們自身相當熟悉的一些問題。例如,拴上連結的自我意味的是,時時刻刻都有那麼一條連結,會將你我抽離當下環境。我們應該都很熟悉這樣的情境:隨著手機鈴響,自己就這樣被前一秒正在聊天的朋友「暫停」。又或者,你大概也被迫參與過公車鄰座乘客與其另一半吵架的過程。換言之,拴上連結的自我狀態,也就是一種需時時刻刻面對並處理「雙面舞台」的處境(物理在場與虛擬線上)。但就如特克不禁質疑:「如果身體在場的人心在別處,地方還算是地方嗎?」其他關注相同現象的學者也曾批判地指出,這可說是一種公共空間私有化的失控發展。也就是說,透過行動裝置進行連結的個人,就好像在與他人共同在場的空間中,私自地築起了一道圍籬。
.
拴上連結的自我狀態不僅凸顯出今天我們面臨的公/私界線模糊問題,特克還點出了另一個更重要的現象:持續分心的世界的到來。關於「注意力」在這個數位時代成為稀缺資源這件事,讀者們應該都很熟悉了。如果用我在上文提到的「雙面舞台」概念做進一步說明,持續分心的世界其實就是一個我們需要同時間處理好幾個舞台演出的狀態。每一個舞台發生的事情都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都要求我們的關注與回應。在受限於一具身體的物理條件下,我們只有兩種行動可能:選擇專注於某一個舞台,或者選擇快速地在不同舞台間切換──也就是持續分心。
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2037438303076494 就有機會抽《為何你買不起房子?》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8.20 - 2021.8.27
👍 感謝 手民出版 提供5本贈書
-
本集關鍵字:
台北房價所得比 | 房地合一税2.0 | 囤房稅 | 土地壟斷 | 經濟租 | 亞當斯密 | 新古典經濟學派 | John Bates Clark | 凱因斯主義 | 新自由主義 | John Rawls | 財產所有民主制 | 柴契爾 | 購買權 | 房屋私有化 | 信貸管制 | 金融大改革 | 債務轉移 | 證券化 | 次級房貸 | 生命週期假說 | 亞洲四小龍 | 低利率 | 利益相關人銀行
推薦閱讀:
Peter Moskowitz《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David Harvey 《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
Ken-Hou Lin, Megan Tobias Neely《大逆轉:金融擴張如何推升不平等》
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羅雅寧(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 、葉錦龍 Sam Yip (西環飛躍動力召集人)
題目:《海濱發展應還港於民 上集》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保護海濱聯盟成立於2017年,成立的目的就是讓海濱規劃公開透明,公眾能參與討論海濱的用途,還海濱於民,釋放休憩用地,營造開放和活潑的公共空間,拓展公共空間對個人、社區及城市都十分重要,而本集的嘉賓會集中討論兩個議題,第一就是保留中環郵政總局,就中環新海濱三號用地諮詢公眾,第二就是尊重西環碼頭現時使用市民的意願,不容海濱私有化, 關心香港海濱發展的聽眾,此集絶對值得收聽。
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羅雅寧(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 、葉錦龍 Sam Yip (西環飛躍動力召集人)
題目:《海濱發展應還港於民 上集》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保護海濱聯盟成立於2017年,成立的目的就是讓海濱規劃公開透明,公眾能參與討論海濱的用途,還海濱於民,釋放休憩用地,營造開放和活潑的公共空間,拓展公共空間對個人、社區及城市都十分重要,而本集的嘉賓會集中討論兩個議題,第一就是保留中環郵政總局,就中環新海濱三號用地諮詢公眾,第二就是尊重西環碼頭現時使用市民的意願,不容海濱私有化, 關心香港海濱發展的聽眾,此集絶對值得收聽。
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公共空間的私有化與縉紳化- 群學出版社- 【《城市與設計》 的必吃
《城市與設計》:公共空間的私有化與縉紳化】 #城市與設計#精選書摘#保羅納克斯由於縉紳化改善了營造環境,刺激了新的零售活動,並導致在毋須大量倚賴公共資金的情況下 ... ... <看更多>
公共空間私有化 在 私有化的公共空間? - 看板ac2006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私有化的公共空間?
什麼是公共空間?椰林大道、小福、鹿鳴廣場、振興草坪,還是學生活動中心?
這些地點似乎是在校園內最充滿活力的,也是形塑健康民主或市民社會的具體呈現。
但近年來,這應有的活力日漸軟弱,越來越多活動為私有化或商業廣告所取代。
公共空間只能稱做金錢流動的商場(mall)。於是,人們行走在公共廣場時,
不再注意彼此存在的價值,而只是進行消費或血拼(shopping)。
為什麼「公共空間」這麼重要?
1.公共空間的友善化(familiarize)及正名化(destigmatize)
公共空間,是屬於不同職級身份、系所、社團興趣、文化、宗教和政治背景的使用者,能相互交
流的場所。即使是短暫的邂逅,也在公共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公共空間不能依特定族
群的歧視,刻意區隔或排除某些使用者。
2.公共空間是社會再製(social reproduction)的工場
公共空間為各個社/群提供交流的機會,並彼此學習發展連結,
成為可永續維持和繁榮的網絡關係。
3.公共空間是政治空間
任何公共政治行動在民主的過程中,需要廣泛的討論和激盪。
公共空間就是滋潤民主的地方。
4.公共空間需要社群的溝通
社群共同決定如何使用公共空間。例如塗鴉對某些社群而言是無法接受的動作,
但同時對某些社群而言那卻是很有趣的生活態度。
5.公共空間應允許多樣性的使用
例如公園是打球的場地?辯論的集會處?還是野餐、打盹?
規劃公共空間時應考量各樣潛在的使用者。
6.公共空間是共有的財產
無論何種社經背景都平等地使用這個空間。
7.公共空間具同時提供匿名及曝光的性質
在公共空間,可同時扮演孤獨的身影,也是人潮的一部分。沒有絕對的二分法。
動動腦:
活大現在是好的公共空間嗎?
如果不是的話,那還欠缺什麼?如何改進?
同病相憐網頁:
https://www.plannersfortomorrow.ca/salon/index.php?blog=22&catsel=28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7.7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