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10/17-10/23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中天換照聽證會即將召開 民團籲NCC不予換照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將於 10/26 召開中天換照聽證會。所謂換照,指的是電視媒體需每六年進行證照審查,如果有重大違規事項,可能會被撤銷電視執照。
中天電視台於2014年即面臨被撤照危機,NCC當年以有條件方式給予換照,中天必須完成四項要求,然而中天並未落實換照要求,甚至於2019年違規遭裁罰553萬元,全台最高。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表示支持NCC拒絕中天換照,認為中天多次散播不實訊息,忽視新聞自由的價值,已逾越新聞自由的界限。
❷ 從反警暴運動轉變為全國性抗爭 奈及利亞 EndSARS 運動
奈及利亞為解決拉哥斯都會區的社會治安問題,於 1992 年成立特別反搶劫特勤隊(SARS)。然而這支特別行動隊解決能力有限,成立不久後即被民眾指控勒索、綁架、謀殺等罪行。
十月初一名年輕男子開著高級休旅車在路上遭自稱是 SARS 部隊的警察盤查,警方射殺該男子的畫面遭目擊者錄下並上傳至網路上,隨即引發奈及利亞全國人民的不滿與抗爭,民眾串聯並展開大規模的示威抗議。
抗爭延燒至本月20日,奈及利亞第一大城拉哥斯州州長宣布頒發外出禁令,禁令公告過後便發生軍隊大規模開槍掃射平民的「萊基收費站事件(#LekkiMassacre)」,然而拉哥斯州政府與奈及利亞當局目前仍否認軍隊暴行,並試圖將示威行動者指控為暴徒。
❸ 無大台的抗爭 泰國宣布解除曼谷緊急狀態
泰國反政府派團體從 14 日開始新型態的抗爭,訴求泰國王室改革、國會解散、修憲以及總理巴育下台。在沒有大台(領導者、發令中心)的情況下,群眾運用推特跟通訊軟體 telegram 連續八天上街遊行抗議,其中數次集會更在僅提前一小時預告的情況下號召了上萬人到場聲援。
政府從 14 日示威後便出動水炮車射擊抗議群眾、逮捕學運領袖以及實施各種禁制手段,強硬作為不旦沒有達成其威嚇群眾的作用,反而點燃抗議者的怒火,在數天皆有萬人上街抗議的情形下,泰國政府為了和緩局勢,將可能在 10/26、27 兩日召開眾議院特別會議討論目前群眾的訴求,包括修憲。
群眾於 10/21 再度發起集會要求巴育下台,途中幾度與警力對峙,但在衝突後仍順利遊行至總理辦公室前,並在將請願書交予總理辦公室代表後宣布散會。巴育於昨日發佈一則預錄影片譴責連日來示威者對警察使用暴行,但於 22 日解除曼谷緊急狀態。示威群眾則表示假如三天內巴育未請辭,將於週末發起更大型的示威抗議活動。
#經時事
❶ 不敵新冠肺炎衝擊,國泰航空宣布大裁員
受新冠肺炎的衝擊,全球航空公司的營運狀況來到谷底,台灣時間21日,香港國泰航空在不敵這樣的衝擊下宣布裁員8500名員工,約佔集團總員工數的24%。
謝金河指出,過去兩年,香港先是經歷反送中抗爭,到今年港版國安法衝擊,再加上肺炎疫情衝擊,香港上半年經濟成長率衰退逾9%,失業率上升至6.4%,內需消費急凍。過去百年來的繁華景象,正面臨空前挑戰。
此次的裁員將更加推升香港的失業率,可謂雪上加霜。此外國泰航空集團還宣布旗下「國泰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即日生效。此次宣布的大裁員可說是對航空業開了第一槍,在疫情帶來的不景氣下,出國旅遊人數巨幅減少,航空公司為了維持營運不得已下只好祭出裁員手段來降低成本,此波衝擊將會持續多久值得大家多多關注。
❷ Google 挨告!美國司法部的反托拉斯之戰
美國司法部本週二對 Google 提起反壟斷訴訟,主要指控 Google 掌控 9成搜尋引擎市場,並以各種反競爭手段、獨佔合約來擴大壟斷權,損害消費者利益。其中包括 Google 支付數十億美元給 Apple,讓 iPhone 內建 Google 搜尋引擎。總檢察長 William Barr 表示,若讓 Google 持續壟斷,美國將失去創新,不會出現「下一個 Google」。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司法部是聯合 11 個州一起起訴 Google,而這 11 州的檢察官都是共和黨籍。
Google 也已針對訴訟作出回應,認為這起訴訟存在「嚴重缺陷」,表示 Google 的搜尋引擎是選擇,相關合約都是公平競爭、現在的消費者同時也使用其他專業搜尋引擎。
根據反托拉斯歷史,預期這個案件三年才可能結案。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目前市值1.04 兆美元,持有現金 1200 億美元,可能再次動用律師團與遊說團體對抗司法部的訴訟。
❸ 各國疫情持續延燒之際,中國公布第三季成長率!
中國國家統計局本週一公布第三季中國 GDP 年增 4.9%、季增 2.7%,不如經濟學家所估之 5.5% 及 3.2%。
以今年各季度來看,中國第一季 GDP 年增率為 -6.8%,第二季年增 3.2%,第三季年增 4.9%,目前已連二季正成長,成為全球唯一正成長表現之經濟體。
總的來看,前三季中國國內生產總值 72.3 兆人民幣年增 0.7%。累計成長率已由負轉正,有望實現 2% 的 GDP 增長,雖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最慢增長,但漲幅和全球其他經濟體比已相對強勁。
修憲界限論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主能包容反民主嗎?】
前立委邱毅先是被國民黨列在不分區立委名單,但他過去親中的言論受外界質疑,後來跳槽到新黨更是備受爭議。
很多朋友問我,台灣是民主國家,人民有言論自由,親中也是一種言論,為什麼親中立場表達,會遭致質疑不適合選立委呢?
🎸言論自由的界線-防衛性民主
這邏輯可以從德國說起。
德國在經歷納粹透過民主掌權而成為獨裁政體後,有感於不該讓民主自我毀滅,建構了一套具自我防衛能力的民主體制,「防衛性民主」提倡民主應該要有權「先出手」和獨裁對抗,自由權利必須為民主制度做出妥協,換言之,為了讓民主制度長存而可以對自由權利做出合理的限制。
所以德國不容許有政黨主張廢除自由民主,不然將由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解散,不過並不是要禁止特定意識型態,而是政黨以實際行動確實威脅到民主秩序的時候才會解散,例如2017年德國憲法法庭審理德國國家民主黨(NDP)解散案中,法院雖然認為國家民主黨有藐視民主憲政秩序的主張,但因為沒有具體跡象有機會成功,所以不解散也沒關係。
而我國憲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就講台灣是民主政體,雖然憲法第七條也規定了言論自由作為基本權利也受到保障, 但參考上面防衛式民主的邏輯,言論自由被想毀滅民主體制的敵人利用時,是該有些方法來鞏固和保護民主制度。
台灣和中國的國際關係,普遍被認為中國會利用政治、經濟與武力威脅台灣,當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比較現在香港的現況,很難想像台灣還能擁有民主了,在這個思考邏輯下,為了避免台灣的民主體制消失,對於某些言論自由做出限縮,甚至有一些政黨行為或是公投題目根本就不該出現,因為一旦選擇接受,民主政體就無法維持。
🎸那插五星旗該不該禁?
台灣現在依然有在路邊拿五星旗搖的人、或是主張統一的團體存在,是不是應該禁止呢?大法官曾經作出解釋認為,主張共產主義、分裂國土的團體還是可以申請設立,對政治上言論的內容作事先審查,並當作不許可設立的理由,不符合憲法保障人民結社自由與言論自由,相較於德國刑法禁止傳播、使用有關納粹的口號、圖形、旗幟、納粹禮,連講都不能講,可以說台灣對言論自由的保障具有高度的容忍,我們不禁止人民發表特定言論,只要沒有實際危害到自由民主,就算把五星旗插在車上滿街跑也是人民的自由。(大法官釋字第644號)
🎸台灣怎麼防?
從釋憲實務來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是我國憲法的基礎,所以修憲是有界限的,憲法中有些體制的原則是不能更動的,例如民主國原則、基本權保障,如果可以隨便變更,憲法整體規範秩序就會破毀,所以就算修改也是無效。(大法官釋字第499號)
而台灣的防衛性民主和德國一樣主要展現在「政黨違憲解散」,也就是不容許有政黨危害中華民國存在或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如果有這樣的政黨,大法官依職權可組成憲法法庭審理是否解散,另外《政黨法》也呼應政黨的組織及運作,應符合民主原則。(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政黨法第5條)
還有今年上半年陸續通過的「國安五法」,主要是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刑法》、《國家機密保護法》、《國家安全法》,例如把中國、香港、澳門及境外敵對勢力增列為刑法外患罪的適用範圍、延長涉密離退職人員出境管制年限、加重處罰為中共發展組織者、規定退休將領和政務官不得參加中國黨政軍的活動典禮、兩岸簽署政治協議時,必須在協商前及簽署後交由國會「雙重審議」,然後經全國性公投通過才生效等等,甚至是新推出的《反滲透法》草案,最終都是為了避免民主體制被破壞而砌的防火牆,也可以說是防衛民主的一種體現。
相較於德國社會具有高度共識,防衛性民主的運作也有一定的成熟度,台灣現在是處於不同意識形態對立的狀態,如果民主是台灣人民認同的最高價值,也認為民主有敵人,制定遊戲規則來保全民主的存續就很重要,不論政黨有沒有在操弄「亡國感」,都應該要有更高的警覺性。
雖然台灣是民主政體,但並不是大家想怎樣就怎樣,要維持民主政體,勢必有一些防線要建立,當有人或政黨確實威脅了民主,那些傷害民主的行為跟言論,就不該再受到保護。
修憲界限論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人如何面對2047問題
近日香港社運終有點偃旗息鼓的迹象,整個社會都非常疲倦,真的需要休息了!林鄭犯下彌天大錯,但明顯因中央仍未批准辭職而被迫做下去。她開始嘗試派糖,建立所謂對話平台,在十月的施政報告中,必有更多紓緩民生問題的措施。如能改善民生,尤其房屋(需時甚長),當然是好事,但抱歉,對解決今次社運的核心政治問題,幫助甚微。
香港是個19世紀,兩次鴉片戰爭,歷史遺留下來的畸胎,亦正因如此,香港才這麼獨特、迷人,和具有價值。但既然DNA是畸形的,怎可能成長為一個完全「正常」的社會(當然沒有絕對定義) ?
上周已敍述過1980年代初的故事,香港開始擔心九七問題,出現移民潮,社會和金融市場漸趨不穩定,港元兌美元滙率由5.6跌至9.6,後來推出聯繫滙率,才穩定下來。政制方面,更需等到鄧小平先生推出「一國兩制」,得到50年不變的承諾,香港人才放心,更開始大量投資到內地,建設祖國。所以我認為「一國兩制」,其實是為九七前,而並非九七後所設計的。回歸後第二天,即碰到亞洲金融風暴,衰足6年,到SARS後才開始復蘇,即使不是「一國兩制」的錯,但最少可說「腳頭」非常差。
兩個權宜之計 深種不穩禍根
上周也提過聯繫滙率和「一國兩制」,這兩個權宜之計,雖有效穩定上世紀80年代香港人的信心,但亦留下一大堆嚴重的後遺症,亦是現在香港再趨不穩定的禍根:
(1) 聯繫滙率有助穩定投資者信心,非常適合香港的開放式經濟,更對中國吸收外資非常有幫助。但由於過去35年,大部分時間中國的增長率和通脹都遠高於美國,而香港經濟跟內地的經濟愈來愈密切,本需要較高息口來壓抑通脹和更重要的地產泡沫,但在聯繫滙率機制下,貨幣政策早已「外判」給了美聯儲,息口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15厘以上,跌至GFC(環球金融危機)後的零利率,再加3輪QE。結果就是全球最昂貴的樓價,和最不合人道的人均生活面積。
(2) 「一國兩制」的2047時限問題。自回歸後,香港已不再是英國羞恥地搶來的所謂borrowed place,但竟然奇怪地竟仍活在非常有限的borrowed time。即使當年英國租新界,年期都有99年,但「一國兩制」竟然只有50年,即僅現在香港人均壽命的60%左右,對現在才十來歲的年青人來看,怎可以不擔心?過短的時限設計,是個極奇怪和嚴重的漏洞,即使深圳作為一個經濟特區,都沒有限期,為何已變回中國永遠屬土的香港,仍需再次面對此「租約期滿」問題?
(3) 《基本法》奇怪地也似乎故意留下多處憲法上的重要空白,包括23條,和更重要,如何達到普選的方法?為何當年不索性訂下一套完善的選舉法,或最少說清楚一條路線圖和時間表?在任何地方,從來修憲都是一件極困難的事情。美國無法修憲控制槍械,就是個好例子。理論上,設計雙普選並非修憲,仍留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框架內,但實際上只是完成廿多年前,仍未完成的立憲工作。
貨幣貶值戰 聯匯將成犧牲
解釋完憲制問題的歷史根由,再探討一下未來吧。
我對聯繫滙率的觀點,大家都應該清楚。知道它的壞處,在適當時間可以檢討,但在危急時刻,絕不可碰。聯繫滙率,簡直是穩定香港的最重要支柱之一,尤其在連法治都已嚴重受損的今天。
我從來不擔心Kyle Bass之類的三流外國勢力來衝擊聯繫滙率,即使索羅斯(一流)也不怕。我最怕的是人民幣的半主動/半被動貶值,如真的只是一次性微調還好,但如不幸成為長期政策,真的以貶值來打愈來愈全球化的貨幣戰,我就非常擔心聯繫滙率將成為這場戰役的犧牲品。這不會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決定,必將是綜合經濟、外交和內政考慮的複雜決定,包括為何繼續支持美元為國際儲備貨幣,和內地人對香港的看法。
如果你認同現在香港的情况有點類似上世紀80年代初,面對九七問題,人心惶惶,動盪要等到出了「一國兩制」計劃才可平復下來。那麼是否現在的社會動盪,即使短期稍為平息,但除非2047的期限問題,得到明確解答,長期不安仍無法解除,社會動盪的頻率和幅度,必將隨着時間而加密和加劇?
大家可能有點猶豫,現在距離2047年仍尚有28年,比上世紀80年代初相對1997的時間點為早,是否太早杞人憂天?今次危機的導火線當然是反修例,因元朗事件而變為反警察暴力。但歸根究柢,最重要訴求就是真普選,亦認為有了真普選,才能保障其他權利。
但試想一下,如未能解決2047年這個期限問題,即使在3年後的下一屆特首選舉前,爭取到某形式的普選,有多大意義?還記得1997年前,英治年代最後一屆立法局選舉?彭定康取消功能組別,全部議席變為直選,遭中方指摘為故意搞局,結果「直通車」通不了,回歸後,馬上解散立法會,需要重新再舉行選舉,連功能組別制度都起死回生,一直沿用至今。我仍然主張先重啟普選立法會的討論,因為明年已到選舉,亦應較少爭議性,但或需要修改831框架。
所以即使能夠落實任何形式的普選制度,但如沒有能夠成功穿越2047年的擔保,結果也是徒然。如得到的只是短暫限於2047年前的普選制度,之後徹底取消一國兩制,更必令人失望和不滿。
所以這個看似仍有點遙遠的2047問題,最好能在不久將來內得到解決。如未能做到,恐怕社會動盪,不會完全平息,甚至愈來愈差。
3條出路 港獨危險難行
香港大概有3條政制出路,但機會並非均等。
(1) 不忌諱,少數極端分子其實是在追求「港獨」,成功機會絕對是零,亦當然極度危險。撇開民族大義,連食物和水源等實際問題都不講,只用兩段英治年代歷史來證明此舉的危險和不可行性。
1941年10月,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英國首相邱吉爾,雖很早在內閣會議上已承認軍事上,香港是無法抵禦日本侵略,但仍殘忍地增派兩營加拿大兵來港,近2000人。結果到了12月8日,即偷襲珍珠港的翌日,日軍果然從深圳發動攻勢南下,不到兩日已佔領新界九龍,但港島仍堅守至聖誕節才投降。聽過不少長輩講這場慘烈港島防衛戰的故事,缺食水和糧食,更遭不停炮轟。英勇的加拿大軍死傷慘重,近300名戰死,其後再有200多名死在集中營,他們都葬在赤柱軍人墳場。
第二個例證是1980年代初的中英談判,英方從未認真考慮過保留從《南京條約》得來應為永久割讓的香港島,和經《北京條約》得到的界限街以南九龍半島,因為他們知道香港仍是個無法防禦的地方。從1949年起,新中國早已否定清廷簽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但實際上仍尊重英國在香港的管治權。結果是等到了1997年新界租約期滿時,就收回整個香港。
有少數人更妙想天開,希望美國插手香港。但可以告訴大家,表面上不少美國政客針對中國,但私底下,我接觸過的美國高官和政客當中,不少都和中國有不錯關係,甚至金錢來往。
隨便舉兩個例子,昨天說美國應跟香港人站在一起,對抗北京的參議院共和黨大多數領袖Mitch McConnell,他是靠老婆運輸部長趙小蘭發達的,大量選舉經費亦來自老婆外家。早前,《紐約時報》曾作深入調查報道,披露趙小蘭爸爸,船運大亨趙錫成的大部分資金來自中國的銀行,業務亦以中國為主,他更是某前領導人的同窗兼好友。 美國前副總統Joe Biden,他兒子的私募基金,從2013年至今已接受了超過15億美元的中國資金。
我更求神拜佛,特朗普千萬不可插手香港。兩星期前,他在接見巴基斯坦總理Imran Khan時,隨口說他願意充當巴基斯坦跟印度在Kashmir(克什米爾)邊境問題上的調停人。印度總理Modi認為此舉為干預內政,即時取消整個Kashmir實行了70年的一國兩制(Article 370),拘留所有政府高官,執行軍事戒嚴。同樣,如特朗普干預香港事務,只會令到情况更差,主權遠比貿易重要。
(2) 有些人希望大致上不變形,不走樣,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可獲得續約,因為2047年的時限實在太短。當年鄧小平也口頭上答應過如有需要,可給予更多時間,但可惜沒有寫下來。在現今情况,我認為以同樣條件來「續約」的可能性不太大,且機會肯定因近月事件而降低不少。
首先既然香港已回歸22年,竟仍可活在borrowed time之下已相當奇怪,為何中央會讓這歷史遺留下來的畸形情况再延續下去。有朋友妙想天開,問有沒有可能,香港人以交稅來交換「續約」?中央絕不缺錢,根本不可能動之以財。且看丹麥,也絕不會考慮特朗普神經的Greenland(格陵蘭)收購建議!
除非香港能證明繼續實行「一國兩制」,對祖國和香港,都是個無可替代的雙贏局面。要不然,為何會答應?但這是個雞蛋和雞的問題,如2047的期限問題沒法解決,香港就很難平靜下來,而愈動盪的香港,就愈對誰都沒有價值。
當年香港前途談判上,英國出賣了香港人,既不賦予居英權,談判團中亦沒有香港人(彭定康不算),但最少是一次對等,兩個主權國的談判。但如現在香港真的想跟中央談2047年的問題,由誰來充當香港代表呢?特首和主要官員都是由中央委任的。正如我上周指出,香港沒有共產黨支部,整個體制內,香港都沒有代表,更遑論中央最高層,與上海在每屆常委都必有代表的情况,截然不同。香港最多只有一些政協和人大代表,主要功能都只是諮詢。
(3) 除非中央另作闡述,法理上,到2047年7月1日,《基本法》到期,將變為一國一制。當然大灣區發展,除幫助發展區內經濟外,似乎也有為此作出準備的意思。硬件上問題不大,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都通車了。本來的4+9,近日的深圳先行示範區等計劃都已出台,作好幾手準備。也歡迎港人搬到大灣區,未來應可享受到與內地人一樣的待遇。
移民潮再現 北京將鼓勵新移民
在這次重大社運後,亦必有大量香港人選擇移民,近日美、加和澳洲等地移民政策已收緊,所以連馬來西亞、台灣、葡萄牙和希臘都變為熱門點。估計中央反將加速鼓勵內地人移居香港,彌補人口的流失。
簡單研究一下香港的人口國籍結構。約150萬為大陸出生的新移民,外傭約有40萬(沒有居留權,不公平)。其他行業的外國人約20萬(住滿7年有永久居留,投票和參選權)。再加上估計約有100萬香港人擁有美、加、澳、英等其他國藉。即剩下來土生土長,沒有其他國籍的香港人,約430萬,佔740萬人口不到60%。到2047年,這比例可能將跌至40%或更低。
一國一制的最大問題是到了2047年,誰都不知道到時中國的一制是怎樣的一回事。會否大概和現在一樣,比現在更開放,還是比現在更收緊?
其實完全一國一制也不容易,我相信仍需要一些例外。簡單如交通,香港開車是右軚的,與內地相反。普通法下的公司法、合同法和破產法等,也與內地法律非常不同(內地仍未有個人破產法,可能快出台),要完全改變也不容易。 但這些都是在一國大前提下的小例外,不能算一國兩制。
從前偶然會去寧波旅港同鄉會食飯(臭豆腐超好味),但一直覺得它的名字很有意思。相信這個會的創辦人,初頭因戰亂而逃到香港,本以為小住三兩年,就可以回到家鄉。但想不到一眨眼,已「旅港」七十載。
香港是個華洋混集的國際大都會,生於大時代的動盪,成長於難民潮的血淚史, 孕育無數商界傳奇故事。大家都推崇備至的香港精神,其實也包含一點「旅港」的過客心態,未必是壞事。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修憲界限論 在 #修憲界限論- YouTube 的必吃
第十六講:上學期期末考試題解析& 活在憲政時代—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與自我實現(111學年度)➤〈進階憲法對話〉 · 大法官講堂_湯德宗教授. ... <看更多>
修憲界限論 在 司法院釋字第499 號解釋採「修憲有界限論」。若 ... - Facebook 的必吃
五等法學大意測驗題92-計184題】〈102年第33,第34題〉 105,104,103年計150題102年計32題請往前翻33、司法院釋字第499 號解釋採「修憲有界限論」。若依本號解釋, ... ... <看更多>